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为全国职业院校电子类教材编审委员会评审并推荐并出版。全书共分八章: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晶体管交流放大器;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直流放大电路与集成运放;低频功率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直流稳压电源;调制、解调与变频。每章后均有小结和习题。
本书注重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点突出,简练通俗,着重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等基础知识的讲解,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1章半导体和半导体管(1)
1.1半导体基础知识(1)
1.1.1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1)
1.1.2半导体材料分类(1)
1.2半导体二极管(3)
1.2.1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3)
1.2.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3)
1.2.3温度对二极管特性的影响(5)
1.2.4二极管的主要参数(5)
1.2.5二极管的开关特性(5)
1.3硅稳压二极管(6)
1.3.1稳压管的电路符号、伏安特性及稳压作用(6)
1.3.2稳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7)
1.4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8)
1.4.1发光二极管(8)
1.4.2光敏二极管(9)
1.5半导体三极管(10)
1.5.1三极管的结构、电路符号及类型(10)
1.5.2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11)
1.5.3三极管放大的概念和三种联接方式(12)
1.5.4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12)
1.5.5三极管的主要参数(14)
1.5.6三极管参数与温度的关系(15)
1.6场效应晶体管(16)
1.6.1结型场效应管(16)
1.6.2绝缘栅型场效应管(17)
本章小结(19)
习题1(20)
第2章晶体管交流放大器(21)
2.1放大器概述(21)
2.1.1概述(21)
2.1.2放大器的分类(21)
2.1.3放大器的主要参数(21)
2.1.4放大器的工作原理(22)
2.2固定偏置共发放大电路(24)
2.2.1电路构成(24)
2.2.2固定偏置共发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24)
2.2.3固定偏置共发放大电路交流参数的计算(25)
2.2.4放大电路的图解法(27)
2.3分压式直流负反馈放大电路(30)
2.3.1工作点的稳定(30)
2.3.2分压式直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30)
2.4射极输出器(32)
2.4.1电路结构(32)
2.4.2射极输出器的静态工作点(32)
2.4.3射极输出器交流参数的计算(33)
2.5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33)
2.5.1放大器的频率特性(33)
2.5.2单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34)
2.6多级放大电路(35)
2.6.1级间耦合方式(35)
2.6.2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的计算(36)
2.7调谐放大电路(36)
2.7.1LC并联谐振回路的频率特性(36)
2.7.2简单调谐放大器(38)
2.7.3典型调谐放大电路和调谐放大电路的应用(38)
2.8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39)
2.8.1电路构成(39)
2.8.2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40)
2.8.3电路交流参数的计算(40)
本章小结(40)
习题2(40)
第3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43)
3.1反馈的基本概念(43)
3.2反馈放大器的分类(44)
3.2.1正反馈和负反馈(44)
3.2.2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44)
3.2.3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44)
3.2.4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44)
3.2.5本级反馈和级间反馈(45)
3.3反馈放大器的判断(45)
3.3.1确定反馈元件(45)
3.3.2判断反馈类型(46)
3.3.3判断反馈极性(46)
3.4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47)
3.4.1提高放大电路增益的稳定性(48)
3.4.2展宽通频带(49)
3.4.3改善非线性失真(49)
3.4.4抑制放大器内部噪声(49)
3.4.5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50)
本章小结(50)
习题3(50)
第4章直流放大电路与集成运放(53)
4.1直流放大电路的几个特殊问题(53)
4.1.1直接耦合(53)
6.3.2零点漂移问题(55)
4.2差动放大电路(57)
4.2.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动放大电路(57)
4.2.2其他形式的差动放大电路(62)
4.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64)
4.3.1集成电路概述(64)
4.3.2集成电路特点(65)
4.3.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构造与符号(65)
4.3.4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与参数(67)
4.3.5理想集成运放(68)
4.4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算功能(69)
4.4.1反相比例放大电路(69)
4.4.2同相比例放大电路(70)
4.4.3加法运算电路(71)
4.4.4减法运算电路(72)
4.5集成运放应用举例(72)
4.5.1电压比较器(73)
4.5.2信号变换电路(73)
本章小结(75)
习题4(75)
第5章低频功率放大电路(77)
5.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分类(77)
5.1.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77)
5.1.2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78)
5.2甲类功率放大电路(79)
5.2.1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79)
5.2.2功率、效率和管耗(80)
5.3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82)
5.3.1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82)
5.3.2功率、效率和管耗(83)
5.3.3交越失真(86)
5.4无变压器功率放大电路(87)
5.4.1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87)
5.4.2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88)
5.4.3采用复合管的互补对称电路(89)
5.5集成功率放大电路(90)
5.5.1TDA20028W音频功率放大电路(90)
5.5.2LM386型集成功率放大器(91)
5.5.3集成功率驱动电路(92)
本章小结(93)
习题5(93)
第6章正弦波振荡电路(95)
6.1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95)
6.1.1概述(95)
6.1.2振荡器的工作原理(95)
6.2LC振荡器(97)
6.2.1变压器反馈式振荡器(97)
6.3RC振荡器(101)
6.3.1串并联RC电路的选频特性(102)
6.3.2RC桥式振荡器(103)
6.4振荡器的频率稳定(104)
6.4.1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104)
6.4.2影响频率稳定的因素(104)
6.4.3提高频率稳定度的方法(105)
6.5石英晶体振荡器(105)
6.5.1石英晶体的特性及等效电路(105)
6.5.2石英晶体振荡器(106)
本章小结(107)
习题6(107)
第7章直流稳压电源(1)
7.1整流电路(1)
7.1.1单相半波整流电路(2)
7.1.2单相全波整流电路(111)
7.1.3单相桥式整流电路(113)
7.1.4单相倍压整流电路(114)
7.2滤波电路(117)
7.2.1电容滤波器(117)
7.2.2电感滤波器(120)
7.2.3复式滤波器(120)
7.3硅稳压管稳压电路(122)
7.3.1硅稳压管(122)
7.3.2硅稳压管稳压电路(123)
7.3.3电路设计(124)
7.4串联型稳压电源(125)
7.4.1晶体管串联型固定式稳压电源(125)
7.4.2晶体管串联型可调式稳压电源(126)
7.4.3提高稳压电源性能的措施(127)
7.5集成稳压器(133)
7.5.1W11202型稳压器组件(133)
7.5.2三端式固定输出集成稳压器(134)
7.5.3三端式可调集成稳压器(136)
本章小结(137)
习题5(138)
第8章调制、解调与变频(139)
8.1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139)
8.1.1载波的调制与解调(139)
8.1.2无线电广播的基本原理(140)
8.1.3无线电广播的接收原理(140)
8.2检波(141)
8.2.1检波方式 (141)
8.2.2检波器的工作原理(141)
8.2.3典型电路应用(142)
8.3变频电路(143)
8.3.1变频电路的作用和要求(143)
8.3.2变频原理(143)
8.3.3本机振荡(144)
8.3.4混频(144)
8.3.5典型电路分析(145)
8.3.6超外差收音机(146)
8.4鉴频器(147)
8.4.1频偏(147)
8.4.2对鉴频器的基本要求(147)
8.4.3鉴频电路(148)
本章小结(151)
习题5(151)
实验(152)
实验1晶体管单级共发分压式放大电路的调测(152)
实验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153)
实验3差动放大电路的调试(154)
实验4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交越失真(155)
实验5OTL功率放大电路(156)
实验6LC正弦波振荡电路(157)
实验7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158)
附录(160)
附录A国产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方法及示例(160)
附录B常用半导体器件参数选录(162)
附录C国产集成运算放大器型号组成及主要参数(166)2100433B
电路型式图①是反相输入型积分电路,其输出电压是将输入电压对时间的积分值除以时间所得的商,即Vout=-1/C1R1∫Vin dt,由于受运放开环增益的限制,其频率特性为从低频到高频的-20dB/dec...
数字电路是经过抽象的,人为将其理解为处理数字信号(即高电平“1”和低电平“0”)的电路。数字电路由逻辑门和触发器等基本单元构成,可以采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设计。单纯从物理学上看,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没有本...
根本原因是在模拟电路中本来就有正,负输出的要求,如不要求正,负输出,也可采用单极性的电源。 如在电机的可逆系统,速度调节器,用正,负输出,分别代表加,减速;或正反转。 乙类音频放大器静态输出为零,动态...
模拟电路教学案例
总课时号 任课班级 11 电子 科目 模拟电子技术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时数 10 课题名称 项目一 任务一 制作与测试二极管整流电路 背景分析 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都与电子线路中所使用的半导 体器件的类型、 性能、工作状态有关。因此, 熟悉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知 识,就成为学习与应用电子线路的关键。 本章所介绍的二极管就是一种常用的 半导体器件,其用途十分广泛。 教学目标 确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极管的基本知识; 2.掌握单相整流电路的组成 3.理解单相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4.会识别二极管并能对其进行检测; 5.会制作与检测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过程与方法 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情景、实物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精品教材;2013年入选“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计算,全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共13章。第一部分为第1章绪论,介绍电子电路相关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模拟电路,包括第2~7章,内容为:半导体器件基础、放大电路基础、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正弦波振荡电路和直流稳定电源;第三部分为数字电路,包括第8~13章,内容为: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引论、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以及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第四部分为附录A~F,内容包括:半导体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半导体器件产品说明书举例、电子电路教学常用EDA软件简介、集成电路基础知识、习题参考解答和常见电子电路术语中英文对照。
本书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计算的介绍,力求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形符号均采用了新国标,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非电类各专业、电气信息类计算机专业及其他相近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第2版自2008年问世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承蒙很多高校材料力学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业余读者的关爱和支持,已经连续印刷了10次。 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同年,相应的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本书第3版被列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年被批准为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最近的6年里,著者秉承不断提高课程重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与教学理念,先后在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材料力学”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全过程讲授这门课程,授课对象每年约200名。在同事和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下,对于教育和教学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收获。材料力学(第3版)将着重反映6年来我们在研究型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怎样在基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怎样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增强课程教学的学术性;怎样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怎样对传统内容中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加以改革和更新,突出挑战性。基于此,本书第3版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整了部分章节,将材料的力学性能从“第2章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中独立出来,形成“第3章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重写了“剪力图与弯矩图”作为第6章;将原来的第6章分为3章: “第7章 平面弯曲正应力分析与强度设计”和“第8章 弯曲剪应力分析与弯曲中心的概念”以及“第9章 斜弯曲、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应力计算与强度设计”;将原来的第8章分为: “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和“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及其工程应用”,分别列为第11章和12章;将原来的12章也分为两章: “动载荷与动应力概述”和“疲劳强度与构件寿命估算概述”,分别列为第16章和第17章。
第二,增加了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 部分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梁的位移叠加法中的逐段刚化法;应变分析;细长压杆实验结果;线性累积损伤与疲劳寿命估算等。
第三,将力系简化的方法引入横截面的内力分析,改革传统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
第四,正确处理变形与位移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将确定梁的转角和挠度的章节名改为“梁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第五,在部分章节引入“反问题”: 相对于正问题,反问题的解答不是唯一的,通过对于反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正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创新思维。
第六,在部分章节设计了“开放式思维案例”作为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资源。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对于刺激思维鼓励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材料力学(第3版)第七,增加了若干工程案例以及灾难性工程事故的力学解析。
第八,增加和改变了部分例题和习题。
随着课程研究型教学在更多高校开展、深入和发展,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以及教材建设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材料力学教材的质量。
这一版的初稿于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在国内完成;2013年7—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定稿。定稿期间,得到旅加的赵渊先生和范心明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本书出版之际,著者谨表诚挚谢意。
诚挚地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关爱,希望大家对本书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范钦珊2014.1.11
课程资源
《建筑CAD(第3版)》数字课程的数字化资源为教材配套图纸CAD文件、工程案例、拓展模块等。
作品名称 |
出版时间 |
出版 |
内容提供者 |
---|---|---|---|
“建筑CAD(第3版)”数字化资源 |
2021年3月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
丁文华 |
《建筑CAD(第3版)》配有二维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