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马氏体转变特征分类

马氏体转变特征分类

(1)变温马氏体转变。马氏体形成量仅取决于冷却到达(Ms以下)的温度,而与保温时间或冷却速度无关。同一合金系中成分不同的合金,虽然MS值不同,但马氏体形成量(f,体积分数)与(MS一Tq)的关系相同。变温马氏体的动力学方程为:

1-f=exp[a(Ms-Tq)]

式中Ms为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Tq为冷却到达温度;a为常数,取决于合金系,对于含碳10.1%以下的碳素钢,a=-0.011。图8示出碳素钢变温马氏体转变动力学曲线及与实测结果(不同标记的点)的对照。动力学的变温特性表明,此类马氏体形核和长大都是极快的,且形核量取决于过冷度。在任一过冷度,能够出现的核实际上在一瞬间就已全部形成。至于长大速度,实测一片马氏体从形核到停止长大(可贯穿奥氏体晶粒)时间为10-7~10-5s。由此估计其界面推进速度为10。cm/s数量级,相当于金属中切变波(横声波)的传播速度。此种生长,称为爆发式生长。

碳素钢的变温马氏体转变动力学曲线

(2)等温马氏体转变。少数铁基马氏体转变具有类似扩散型相变的动力学特征,在Ms以下有孕育现象,转变速度与温度之间具有带极大值的函数关系。图9示出一种铁镍锰合金的等温马氏体形成动力学图。观察表明,等温马氏体的生长也是爆发式的,因而c形曲线仅表明了形核速率与过冷度的关系。

(3)爆发型马氏体转变。某些MS点很低的合金,当冷却到达Ms时,发生爆发式形核和爆发式生长,在瞬间形成大量的马氏体。爆发后继续冷却时,动力学呈现变温特性。图10为4种铁镍碳合金的爆发型马氏体转变的转变量一温度关系,其中两种具有显著的爆发型马氏体形成。当Ms点过高或过低时,爆发量减少,甚至消失。

(4)热弹性马氏体转变。动力学曲线与变温型马氏体类同,但相变具有可逆性,并且以相界面随温度升降双向可逆的迁移实现正、逆反应。

作为一种固态相变,各种马氏体转变都具有可逆性。高温相(p)和低温相(马氏体,M)间的转化可表示为:

箭头指向表明温度变化方向,Ms、Mf分别为降温时马氏体转变开始及终了点,As和Af则分别为升温时逆转变的开始和终了点。前述三种马氏体都是在大过冷、高驱动条件下发生的,4个特性温度值与p-M相平衡温度T0之间的排列为Mf

热弹性马氏体转变与前述3类的根本性区别,在于不存在爆发式生长,而是一种变温生长机制。形核后,随温度下降相界面向高温相(p)推移,至温度停止下降或遇到障碍物(如晶界)时停止推移。逆转变是上述行为的反向,即随温度上升界面向马氏体中推移,直至马氏体片消失。对于一片马氏体而言,正逆过程可循环往复进行。As与Mf越接近(相应地,Af与Ms也越接近)的合金,在整个转变温度范围内马氏体的消长与温度升降越接近于同步。

形核和生长动力学特征的多样性使得难以建立统一的形核与生长机制,重要的学派有层错形核论、核胚冻结论和核胚(位错网)热激活扩张论。

层错形核论20世纪50年代初,克里斯钦提出面心立方一密排六方马氏体转变可由层错的形成及按特殊机制运作产生马氏体核的设想,后来逐渐发展成极轴机制和层错自发形核机制两种学说。

(1)极轴机制。面心立方(y)一密排六方(£)转变可按体心立方金属在{112}面上扩展位错绕节点旋转产生孪晶结构的原理,如图11所示,在面心立方(111)y面上1/2a[110]y,位错分解成两条半位错b1:a/6[121]y及b2:a/6[211]y,二者中间包含的就是一个平行于(111)y、厚度为2个原子层的密排六方结构。在特定的位错组态下,两个半位错b1、b2分别绕极轴(通过b1、b2结点垂直于(111)y的直线)作正、反向旋转,可使六方结构的厚度增加,而扩展区的扩大则使六方结构的径向尺寸长大。极轴机制实际上包含了y-e马氏体转变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

(2)层错自发形核机制。面心立方(111)y面每隔两层原子面形成扩展位错,层错区在{111}y面上平移至相互重叠(与非重叠相比,这是更低的能量状态),形成一定厚度的e核胚。

核胚冻结论50年代后期,德国人克纳普一德林格(简称K-D)假定母相中在高温下已存在不同尺寸的马氏体核胚,在冷却到低温时被冻结下来,根据英国人弗兰克(F0.C0.Frank)关于铁碳合金中{225}y马氏体与奥氏体间的螺位错界面模型,设计了由位错网构成的{225}y马氏体核胚,又称K-D胞模型,如图12所示。平面上每隔6层原子配置一[110]y方向的螺位错(弗兰克模型),正反向螺位错在边沿相交,形成沿圆周的刃型位错圈。这样,径向和轴向的长大都是以位错运动的方式来进行。

因而,任何尺寸的核胚,一旦发生长大,就必然是爆发式的。当温度低于平衡点T0时,相变驱动力△Gy-a成为负值。当后者绝对值达被冻结核胚中最大尺寸(rmax)者的生长阻力,,此温度即为MS点。在Ms以下,随温度下降依次启动尺寸更小的核胚。上述机制和热动力学分析比较完整地解释了变温马氏体的动力学特征。

核胚(位错网)热激活扩张论70年代,以美国人柯恩CKaufman-Cohen及Rayhavan-Cohen)的工作为代表,发展了已有核胚通过位错圈的热激活扩张形核的热动力学理论。当过冷度小、驱动力△Gy-a未达到rmax核生长所需值时,如果进行保温,则K-D位错胞的外圈--刃型位错圈,可以由热激活而向外扩张,当尺寸达到rmax时,即被启动而发生爆发式长大。

查看详情

马氏体转变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篮球架

  • 篮球架伸臂2.25m(可定制)篮圈上沿离地面高3.05m
  • 达创
  • 13%
  • 河北达创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氏体+马氏体+共晶高温刃具磨具堆焊焊条

  • 焊芯直径:3.2(mm)/D406
  • kg
  • 13%
  • 大连金创焊业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入侵检测防御系统特征库升级

  • 品种:入侵检测防御系统特征库升级;型号:RG-IDP 2000E-LIS-1Y;产品描述:RG-IDP 2000E特征库升级-1年;
  • 锐捷
  • 13%
  • 郑州市鑫南风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实时对象结构化特征属性布控服务软件

  • 本省级;项目一;定制化数据服务开发;定制业务封装服务;视图-实时对象结构化特征属性布控服务新一代公安信息网
  • L.JOY
  • 13%
  • 南京埃尔乔亿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智能特征感温探测器

  • SIGA-HRSIC
  • 13%
  • 广州捷耐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自发电一焊机

  • 305A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广州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垃圾分类

  • 垃圾分类
  • 10套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5-30
查看价格

人脸特征识别模块

  • 支持性别、年龄段、是否戴眼镜等特征识别
  • 1套
  • 1
  • 大华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3-22
查看价格

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

  • 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
  • 1个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9-23
查看价格

分类景观垃圾箱

  • 分类景观垃圾箱
  • 64个
  • 3
  • 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6-15
查看价格

垃圾分类

  • 你知道垃圾的正确分类方法吗?本展项为感互动,观众将手放在任意垃圾桶顶部触发互动,前方屏幕中依次出现各类垃圾的图片,观众将手放在该垃圾对应的垃圾桶顶部,进行垃圾分类.在规定时间内,获得分数越高,成绩越好.
  • 1项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0-24
查看价格

马氏体转变主要特征

(1)宏观形状效应。不但有体积变化,而且有形状变化。如图2所示,在母相的自由表(平)面上,转变成马氏体的那块面积发生一定角度的倾斜,并仍保持为平面。由此带动邻近的母相呈山峰状凸起(另一侧下凹),原始态表面的直线刻痕转入新相后仍为直线,在界面处不断开,保持连续。

(2)非扩散。生成相与母相成分相同,以共格或半共格界面为生长相界面,故不存在相界面迁移的热激活机制。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皆与扩散型转变的热动力学处理结果显著不符。

(3)惯习现象。生成相的片、板的空间取向不是任意的,而是平行于母相的某个晶面(称为惯习面)。作为母相的一个原子面,惯习面在相变过程中既不畸变,也不转动,是不变平面。图3是对图2的局部作进一步标注,a'b'曲面发生转动,面积也有变化;但AB线段长度不变,方向也不变。作为母相的一个原子面,ABcD在相变过程中既无畸变,又不转动,连位置都没有变化(称中脊面)。a'b'c'd'和abcd两面仅有平移,无畸变及转动。惯习面是母相中与ABCD同族的晶面,马氏体片只能在这族晶面的空间方位产生。

(4)不变平面应变。根据上述诸特征,如平面在相变后仍为平面、非扩散、共格性,尤其具有不变平面(惯习面),判定马氏体转变是以不变平面应变的方式(而不是界面原子热激活跃迁的方式)进行晶格类型的改组。

(5)严格的晶体学关系。这是新相生长时迁移界面与母相共格的必然结果。铁碳合金的面心立方(7)一体心正方(a')马氏体转变,为著名的K-S 马氏体转变时的不变平面,即(111)y∥(011)a,[101]y∥[111]a

(6)伴生特定的晶体缺陷亚结构。马氏体中亚结构有位错、孪晶和层错三类。

热力学条件马氏体转变与扩散型的晶型转变热力学条件的区别,在于要求大的过冷。图7为马氏体转变热力学条件的示意,Gy和Ga分别表示高温相(y)和马氏体(a)晶体的自由焓。为简化,设平衡点T。附近两相熵(s)值恒定,G一T成为直线关系(倾斜率为S)。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s低于T0。当温度仅到达低于T0而高于Ms时,y-a马氏体转变不可能进行;换言之,转变要求驱动力△Gy-a达到一个临界值: 才能进行。这一驱动力主要用于克服马氏体形核时巨大的共格畸变能和提供马氏体内伴生的晶体缺陷(亚结构)储存能。

查看详情

马氏体转变基本信息

非平衡条件下,金属和合金中发生的非扩散的晶型转变。是固态一级相变的一种基本类型。产物称为马氏体,通常具有板、片状的外形。

研究简史19世纪中叶,英国人索尔拜首次用显微镜观察了淬硬钢的金相组织,后对此种针状组织物命名为马氏体。图1示出高碳钢淬火态的金相组织,针状物(其空间形态为板片状)为马氏体,基底为残留奥氏体。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芬克和苏联人库尔久莫夫分 别(独立地)用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了钢中马氏体的本质:体心正方结构,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奥氏体在非平衡(大过冷)条件下转变成的一种介稳相。到50年代,不但积累了大量有关钢中马氏体转变的技术资料,而且还发现在一系列有色合金及某几种纯金属中也发生相似的转变。在此基础上,逐渐认识到,以钢中马氏体形成为代表的相变,是一种与历来了解的固态扩散型晶型转变具有本质区别的固态一级相变--非扩散的晶型转变,定名为马氏体转变。各种合金系中经马氏体转变形成的低温产物皆称为马氏体,如钛合金中马氏体、铜合金中马氏体等。马氏体转变是金属热处理时发生的相变的基本类型之一,对钢的强化热处理及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详情

马氏体转变特征分类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马氏体转变特征分类文献

不锈钢拉伸变形量与马氏体转变的关系 不锈钢拉伸变形量与马氏体转变的关系

不锈钢拉伸变形量与马氏体转变的关系

格式:pdf

大小:140KB

页数: 5页

在室温条件下对S30408和S30403两种牌号的奥氏体不锈钢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并测定马氏体相变量。结果表明,随着拉伸变形量的增加,均诱发产生了形变马氏体,且形变诱发产生的马氏体质量分数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迅速增加,并在拉断前逐渐趋于饱和。不锈钢中常见的合金元素均使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点降低,以碳的影响最为明显。马氏体的形成使形变强化指数不断提高,从而抑制裂纹的形成和扩展,使不锈钢在未发生明显裂纹或缩颈现象的情况下突然断裂。

应用马氏体转变分析方法对304不锈钢冷轧板拉深应变的研究 应用马氏体转变分析方法对304不锈钢冷轧板拉深应变的研究

应用马氏体转变分析方法对304不锈钢冷轧板拉深应变的研究

格式:pdf

大小:140KB

页数: 5页

应用马氏体转变分析方法 ,对 30 4不锈钢冷轧板拉深应变试验过程中拉深件各个区域的应变分布规律、马氏体转变分析、壁厚、硬度变化历史进行了研究 ;分析 30 4不锈钢冷轧板性能对拉深件应变的影响及用户开裂水槽的应变分布特点 ;提出了确定拉深成形零部件危险部位的方法和改进措施

马氏体形成性能

马氏体由奥氏体急速冷却(淬火)形成,这种情况下奥氏体中固溶的碳原子没有时间扩散出晶胞。当奥氏体到达马氏体转变温度(Ms)时,马氏体转变开始产生,母相奥氏体组织开始不稳定。在Ms以下某温度保持不变时,少部分的奥氏体组织迅速转变,但不会继续。只有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更多的奥氏体才转变为马氏体。最后,温度到达马氏体转变结束温度Mf,马氏体转变结束。马氏体还可以在压力作用下形成,这种方法通常用在硬化陶瓷上(氧化钇、氧化锆)和特殊的钢种(高强度、高延展性的钢)。因此,马氏体转变可以通过热量和压力两种方法进行。

马氏体和奥氏体的不同在于,马氏体是体心正方结构,奥氏体是面心立方结构。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仅需很少的能量,因为这种转变是无扩散位移型的,仅仅是迅速和微小的原子重排。马氏体的密度低于奥氏体,所以转变后体积会膨胀。相对于转变带来的体积改变,这种变化引起的切应力、拉应力更需要重视。

马氏体在Fe-C相图中没有出现,因为它不是一种平衡组织。平衡组织的形成需要很慢的冷却速度和足够时间的扩散,而马氏体是在非常快的冷却速度下形成的。由于化学反应(向平衡态转变)温度高时会加快,马氏体在加热情况下很容易分解。这个过程叫做回火。在某些合金中,加入合金元素会减少这种马氏体分解。比如,加入合金元素钨,形成碳化物强化机体。由于淬火过程难以控制,很多淬火工艺通过淬火后获得过量的马氏体,然后通过回火去减少马氏体含量,直到获得合适的组织,从而达到性能要求。马氏体太多将使钢变脆,马氏体太少会使钢变软。

性能

众所周知,马氏体是强化钢件的重要手段,而且一般认为,马氏体是一种硬而脆的组织,尤其是高碳片状马氏体。要想提高淬火钢的塑性和韧性,必须用提高回火温度的方法,牺牲部分强度而换取韧性,就是说强度和塑性很难兼得。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这种观点只是适用于片状马氏体,而板条状马氏体不是这样,板条状马氏体不但具有很高的强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同时还具有低的脆性转变温度,其缺口敏感性和过载敏感性都较低。

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

钢中马氏体机械性能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质量分数。马氏体的硬度随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当含碳质量分数达到0.6%时,淬火钢硬度接近最大值,含碳质量分数进一步增加,虽然马氏体的硬度会有所提高,但由于残余奥氏体数量增加,反而使钢的硬度有所下降。合金元素对钢的硬度关系不大,但可以提高其强度。

马氏体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固溶强化、相变强化、时效强化以及晶界强化等。

(1)固溶强化。首先是碳对马氏体的固溶强化。过饱的间隙原子碳在a相晶格中造成晶格的正方畸变,形成一个强烈的应力场。该应力场与位错发生强烈的交换作用,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提高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

(2)相变强化。其次是相变强化。马氏体转变时,在晶格内造成晶格缺陷密度很高的亚结构,如板条马氏体中高密度的位错、片状马氏体中的孪晶等,这些缺陷都阻碍位错的运动,使得马氏体强化。这就是所谓的相变强化。实验证明,无碳马氏体的屈服强度约为284Mpa,此值与形变强化铁素体的屈服强度很接近,而退火状态铁素体的屈服强度仅为98~137Mpa,这就说明相变强化使屈服强度提高了147~186MPa

(3)时效强化。时效强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强化因素。马氏体形成以后,由于一般钢的点Ms大都处在室温以上,因此在淬火过程中及在室温停留时,或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自回火。即碳原子和合金元素的原子向位错及其它晶体缺陷处扩散偏聚或碳化物的弥散析出,钉轧位错,使位错难以运动,从而造成马氏体的时效强化。

(4)原始奥氏体晶粒大小及板条马氏体束大小对马氏体强度的影响。原始奥氏体晶粒大小及板条马氏体束的尺寸对马氏体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原始奥氏体晶粒越细小、马氏体板条束越小,则马氏体强度越高。这是由于相界面阻碍位错的运动造成的马氏体强化。

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

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亚结构。片状马氏体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但韧性很差,其特点是硬而脆。在具有相同屈服强度的条件下,板条马氏体比片状马氏体的韧性好很多,即在具有较高强度、硬度的同时,还具有相当高的韧性和塑性。

其原因是由于在片状马氏体中孪晶亚结构的存在大大减少了有效滑移系;同时在回火时,碳化物沿孪晶不均匀析出使脆性增大;此外,片状马氏体中含碳质量分数高,晶格畸变大,淬火应力大,以及存在大量的显微裂纹也是其韧性差的原因。而板条马氏体中含碳质量分数低,可以发生“自回火”,且碳化物分布均匀;其次在胞状位错亚结构中位错分布不均匀,存在低密度位错区,为位错提供了活动余地,由于位错运动能缓和局部应力集中。

为什么片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在性能上有很大的差异呢?近年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关使马氏体强度高的原因是很多的,如碳原子的固溶强化、相变强化以及时效强化等,其中以碳原子强化起主要作用,而且马氏体中固溶的碳越多强度也越高,所以马氏体有很高的强度;但韧性的变化却随马氏体中含碳量的增加而下降,当马氏体含碳量很高时(大于0.6%C)即使经过低温回火韧性也很低,为了弄清楚影响韧性的原因,作了如下实验,研究了马氏体的亚结构和韧性的关系。用含碳量为0.35%的碳钢,淬火后得到位错型的板条状马氏体,其强度和韧性都比较高,为了改变其亚结构,在该种钢中加入铬元素,随着铬含量的增加,马氏体的亚结构由位错型向孪晶型转化,即孪晶型马氏体数量逐渐增加,位错型马氏体数量逐渐减少,经测定其断裂韧性KIC逐渐降低,而且发现,在屈服强度相同的条件下,亚结构为位错型的马氏体的断裂韧性高于亚结构为孪晶型的马氏体的断裂韧性。经过回火后仍然是位错型的马氏体的断裂韧性高于孪晶型马氏体的断裂韧性。这个规律已用大量的实验得到了证实。断裂韧性值位错马氏体比孪晶马氏体高三倍,而马氏体的韧性主要决定于马氏体的亚结构。

为什么亚结构为位错型的马氏体韧性高,而孪晶型马氏体的韧性低呢?这是因为位错型马氏体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可以缓冲矛盾。而孪晶马氏体不能发生塑性变形,另外,孪晶面的存在,在回火时碳化物沿孪晶面析出,造成碳的分布不均匀,因而使片状马氏体很脆。

查看详情

淬火内应力简介

介绍

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材料按其热膨胀规律,在冷却时发生收缩。相邻两部位降温速度不同,导致冷却过程的任-时刻比容的差异,相互产生应力,称为热应力。马氏体的比容大于奥氏体,在马氏体转变时,随马氏体量增多,工件发生膨胀。相邻部位冷却到马氏体转变点Ms的时间不同,或者在Ms以下冷却速度不同,由于钢中马氏体转变的变温转变特性(见马氏体转变)也将产生内应力,称为组织应力。热应力和组织应力方向正好相反。在Ms以上,仅存在热应力机制,在Ms以下两种机制同时发生,但由于马氏体相变引起的线膨胀量大于热膨胀(约-个数量级),所以Ms点以下组织应力机制起主要作用。工件淬火冷却时,外层冷却快,心部慢;薄壁部位冷却快,厚壁部位冷却慢;冷却介质与工件的相对流动情况也影响冷却的均匀性;冷却烈度越大,不均匀性越大。上述种种,加上高低温(Ms以上和以下)阶段两种内应力机制,使工件淬火冷却时内应力的形成和发展极其复杂。

当应力超过屈服极限时,将发生局部塑性变形。因而,最高应力值取决于受力部位的屈服极限。多余的尺寸差异将转化为塑性变形,如材料的塑性不良,则内应力将迅速超过断裂强度而导致开裂。Ms以上,由于温度高及钢处于奥氏体状态,屈服强度低,塑性良好,热应力多表现为工件的变形;Ms以下马氏体量随温降而增多,塑性迅速下降,组织应力可达很高值,且可导致工件开裂。

最简模型。设有横截面为形状对称的棒状工件,按轴线(点划线)分成上下(I、Ⅱ,尺寸相同)两半部,施以不同速度的冷却,如Ⅱ相当于均匀地喷液淬冷,而I相当于空冷;设I、Ⅱ两部分在整个冷却过程中内部温度是均匀的,降温曲线。研究I、Ⅱ两部分在全过程中轴向受力的变化。

热应力及变形 内应力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从开始冷却τ0到I、Ⅱ温差达到最大的时间τ1。Ⅱ的先期收缩使其本身受张应力,同时I受压应力,由τ0至τ1逐渐增大。由于I、Ⅱ截面积相同,σI和σⅡ曲线是对称的。特别要注意到,在τ1之前,对于钢铁等屈服强度瓯不高的材料,两部分都将发生轴向的塑性变形,Ⅱ为拉伸,I为压缩,在τ1达到最大值。(2)从τ1至τ2(零应力点)。Ⅱ的降温速度减慢,I则增快,使应力逐渐松弛。零应力点是这样-种状态:温度差所对应的尺寸差,正好被Ⅱ的伸长(弹、塑变形)和I的缩短所抵消。(3)从τ2至τ3(室温)。I的降温速度继续大于Ⅱ,使τ1~τ2间的冷缩特征延续下来。由于起点是零应力状态,从-开始就使I进入张应力状态,Ⅱ为压应力态,弹性和塑性变形亦反向。过程-直进行到I、Ⅱ都降到室温,终态的应力值与材料在室温下的屈服强度相对应,称为残留热应力。

最简模型的热应力弯曲变形,在τ1状态,曲率中心在Ⅱ方(向I方弓出)。如果全过程只有弹性变形,无塑性变形,则零应力点将移至τ3(均温点),并且弯曲量逐渐减少至零。非均温时零应力点的出现正是τ0~τ1间发生了塑性变形的反映。I的塑性压缩和Ⅱ的塑性伸长,导致冷却的后期产生弯曲的反向:向冷却快的Ⅱ方弓出。类似的现象在生产中是常见的。

组织应力及变形 如果把τ0点定为Ms温度,则只需将σ1、σ2符号互相掉换,就是组织应力曲线。简言之,组织应力机制使冷却快的-侧最终受张应力,最终的弯曲为向冷速慢的一侧弓出。

检测实例是对中等尺寸的短棒状工件经整体浸入冷却介质激冷(到O℃),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的实测结果。为了获得单-的热应力或组织应力,设计了特殊的加热、冷却工艺。试件在浸冷时,心部则相当于I。热应力测定结果相-致。运用相似的推理,不难理解切向和径向的残留热应力形成机制。残留组织应力测定结果亦证明了前面关于组织应力与热应力相反的推断。2100433B

查看详情

淬火介质水

水是冷却能力较强的淬火介质。来源广、价格低、成分稳定不易变质。缺点是在C曲线的“鼻子”区(500~600℃左右),水处于蒸汽膜阶段,冷却不够快,会形成“软点”;而在马氏体转变温度区(300~100℃),水处于沸腾阶段,冷却太快,易使马氏体转变速度过快而产生很大的内应力,致使工件变形甚至开裂。当水温升高,水中含有较多气体或水中混入不溶杂质(如油、肥皂、泥浆等),均会显著降低其冷却能力。因此水适用于截面尺寸不大、形状简单的碳素钢工件的淬火冷却。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