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mvrdv

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于1991年,是当今荷兰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它由三位资深的荷兰建筑师韦尼·马斯(WinyMaas,生于1959年)、雅各布·凡·里斯(Jacob van Rijs,生于1964年)和娜莎莉·德·弗里斯(Nathalie de Vries,生于1965年)组成,事务所的名称即取自于这三位建筑师的姓氏。尽管他们的事务所创建时间不长,设计并建成的作品也不是很多,但他们的作品在国际建筑界受到广泛关注。

mvrdv基本信息

mvrdv二 作品分析

1 RVU新办公楼(荷兰,希尔维森,1994~1997)

RVU和VPRO是荷兰最大的两家广播电视公司。他们的新办公楼都位于希尔维森市郊希尔维森山的一座媒体公园(Media Park)中,相距不远。在这个树木繁茂的山坡上,新的RVU办公楼的首要要求就是尽量不破坏原有地形,以确保媒体公园内连续的“生态联系”。基于这样的出发点,MVRDV把新的办公楼直接插入山坡较陡的一侧,并设计了一条解决参观者及自行车下坡流线的走廊。这样,原有景观通过屋顶继续延伸,而屋顶还可以作为观看媒体公园和周围环境的公共平台。整座建筑被一部宽阔的楼梯一分为二,一方面提供了从邻近的街道穿过屋顶到山下场地的一条公共路线,另一方面也为新办公楼提供了位于建筑中心部位的主入口。建筑的立面以及悬空的底面都外包一层深褐色耐腐蚀高强度钢板,既呼应了不远处明纳尔特(Minnaert)办公楼黄褐色的立面,又与深褐色的土地相呼应。

新的RVU办公楼室内工作区被分为三个连续的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工作类型特征,以适应不同工作部门的需要。其中,一部分工作区由自由布置的办公单元组成,另外两个部分位于中间走道的两侧,由独立的办公单元和进深较大的办公室组成。公共餐厅位于伸出部分的端头,在这里,建筑的体量感被切断,同时端头的玻璃幕墙使这里成为一个鸟瞰媒体公园和周围环境的场所。悬挑部分下方的地面上洒满了大小不一的火山熔岩块,由于其中点缀着一些指向天花的聚光灯,使熔岩就像正在燃烧一般。熔岩与外包耐腐蚀高强度钢板的天花共同组成了一个紧凑而意趣盎然的入口空间,显示了设计者非常丰富的想像力。

2 VPRO新办公楼(荷兰,希尔维森,1993~ 1997)

VPRO的新办公地址位于RVU办公楼场地北侧不远处。这个公司从前的老办公区是由13个别墅形成的小区,在过去的许多年中,老别墅区在建立公司的独特形象方面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设计新VPRO办公楼遇到的问题是:这些老别墅已经融入了公司通常的工作程序中,在以高效率为目标的现代化新办公楼中,是否需要为老别墅非常规的使用方式保留一席之地?又如何将别墅作为一种隐喻在新办公楼中予以保留?通过分析,MVRDV认为可以利用一系列语言来描述别墅,例如紧凑(没有狭长的走道)和空间差异(包含大量不同用途的房间)以及别墅周围不同条件下的景观考虑。凭借这种理解,他们找到了设计新办公楼的切入点。

首先,紧凑原则的应用促使MVRDV重新安排了原有13个不同的别墅,并将之作为不同尺度、不同空间外形和不同关系的“口袋”沿着螺旋形流线和不同标高的室内庭园逐一安排,结果设计出“荷兰最复杂的办公楼”。设计者利用“精确轰炸”(precision bombing,军事用语)式的设计方法,在新办公楼中创造了一系列的螺旋形庭院,这既为室内带来了自然采光,又获得了良好的室外景观。建筑内的螺旋式上升空间不仅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共同的空间认同感,还刺激了相互接触和交流。这样,一个开放式的办公楼产生了,而室内与室外的差异也变得模糊了。覆盖在屋面上的草皮取代了原有建筑地形上的各种植被,屋顶下面是类似于“地质构造”的起伏的不同楼层。这些楼层通过一系列的空间手法相互连接,例如坡道、台阶状楼板、巨大的踏步和小范围的楼面升起,最终提供了一条直达屋顶的流线。

其次,空间差异原则的应用导致了连续的室内空间与翼形的内庭院空间相互混合,由此所形成的室内高差为办公环境创造了很大的调整余地,这恰恰满足了公司运营时必需的办公类型不断变化的要求。新办公楼中的休息室、阁楼、大厅、内院和室外平台与原来的办公环境逐一对应。从前在老别墅的套间、阁楼、晒台以及底层不同房间办公的公司雇员,如今又在新办公环境中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

另外,新办公楼在建筑材料运用的方式上也暗示了与老别墅的呼应。设计者不用吊顶而用“真实”的天花,不用预制墙体分隔而用石材、钢、木材和塑料,不用机织的地毯而用波斯地毯和剑麻垫子,不用小窗而用通高的滑动构件构成通高窗,以便给每个办公空间提供到花园、阳台、室外平台或者内院的出入口。

在结构与设备布置方面,设计者则试图保持一种清新自然的格调。新办公楼中,各层楼板由方格网中排列齐整的柱子和其他承重体支撑,这些支撑构件与完全开放的立面确保了所有房间最大限度的透明特征。建筑中的各种设备管线被隐藏在中空的楼板中,其简朴的特征有力抨击了如今许多建筑中随意暴露技术设施的嗜好。

当然,在使用过程中,新办公楼也碰到了一些问题。使用者抱怨开放平面和硬质表面造成了较大的噪音干扰,还抱怨室内普遍的开放性使个人化的表现不易被群体接受——例如在布置私人植物或者图片方面。

3 并联别墅(荷兰,乌得勒支,1995~1997)

在私密性要求很强的别墅中,MVRDV的处理方式同样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并联别墅(Double House)位于一个公园旁的街道上。这栋别墅涉及两个业主,也就是说,两户家庭共同拥有一块基地,在出资方面,一个家庭占2/3,另一个占1/3。他们都希望既拥有面对公园的良好朝向,又拥有到街道、花园和屋顶的方便出入口。而且他们需要的不是两栋单独的别墅,而是一栋并联式建筑。但是,如果要保持花园的最大面积,即使考虑最小的层高,也需要将建筑扩展到4~5层。针对两户家庭各自的意见,设计者试图利用隔断墙的设置来解决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推敲,产生了两个互相啮合的体块,每一个体块都充分利用地形,并具有非常丰富的效果。

最终,建筑师与用户之间取得一致意见,也解决了防火规范的限制问题。针对防火规范不允许超过两层体量的限制,建筑师设计了两个互为对角的相互开放的体量,给予第一对夫妇一个底层的车库,2层内一个宽敞的起居室、厨房和餐厅。另一对夫妇尽管只拥有整个建筑体量的1/3,却与户外有着很好的联系。他们在底层有一个面向花园的厨房与餐厅,在3层还有一个面向公园景观的起居室,这两部分在视觉上通过一个开敞的楼梯井相互联系。两个住户的卧室都位于建筑上部并被封闭,而占有较小体量的用户在位于顶层的洗澡间外还有一块屋顶平台。设计者在剖面上设计了一组蜿蜒曲折的墙体,划分了两个住户的界线,并形成理想协调的双赢居住局面。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的用意不是为了探索某种理想的居住模式,而是根据的用户要求量体裁衣,探索非常独特的居住模式。矛盾的是,当这种居住模式给予了两个住户需要的合适空间配置时,不同单元的复杂耦合也引起住户们互相注意对方占用的空间。这导致“邻居”的概念显得非常突出。最初,两家彼此的依赖性使生活面临瘫痪的威胁,但最后他们都获得了比设想中更多的独立性。彼得·布查南(Peter Buchanan)认为,在一个不设防的表皮内,个性与集体相互妥协的平衡表现促使这栋建筑暗示着未来建筑某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尽管并联别墅针对前面的公园以及后面的花园设计出最好的景观朝向,但它几乎不考虑周围环境:它与周围的建筑相比显得过高,它的平屋顶与旁边建筑的坡顶、山墙面相冲突,它的颜色与另一边建筑的白墙面相比也显得太暗。然而,MVRDV提倡在最小的占地面积堆砌最大的体量,显然,这栋别墅体现了这个原则。它表现了设计者一贯的设计观念,是一栋不拘于任何风格的建筑。

查看详情

mvrdv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mvrdv三 比较与结论

从MVRDV设计的两栋新办公楼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有趣和矛盾的结论。VPRO办公楼是一个多层四方形办公楼,并沿着原有斜坡逐层后退。RVU办公楼是一栋伸出去的长方形单层建筑,设计既表现了漂浮于地面之上的效果,又将地面延伸至屋顶上以表现从地面上浮现的效果。同时,一条公共路线横过建筑屋顶并穿过建筑中部直达地面,但这条路线与原有地形并未发生冲突。室内部分,VPRO办公楼大部分是螺旋式上升的单一开敞式办公空间,而RVU办公楼则是传统的向中间走廊开口的单元行列式布局。两个办公楼的差异说明了不同建筑业主的不同需求,以及建筑的历史变化。RVU办公楼坚持了MVRDV作品一贯的空间形态。而VPRO办公楼虽然试图保留原有办公场所中的运行方式和工作方式,但设计者最终将所有部分整合到一个他们惯用的四方体中。

实际上,VPRO办公楼蕴含了丰富而重要的建筑思想,它是一个试图提供个性化和快乐群体气氛的“无政府主义建筑”。许多人都根据办公楼未经装饰的混凝土和木板,认为它是赫兹伯格(Herman Hertzberger)设计的比希尔办公楼的90年代翻版,但是基于结构主义理念的比希尔办公楼组织严谨。而VPRO办公楼内部组织活泼,螺旋形的流线像迷宫一样错综复杂,使初次造访者不易辨认。实际上,MVRDV试图创造一种自由进入的气氛,而严谨的设计不容易获取这种气氛。这个新办公楼缺少装饰、细部粗糙的特征,以及设计中的游戏意味,都加强了其无政府主义的精神。例如,建筑中狭小入口内的过于陡峭的楼梯,入口处的枝形吊灯和地毯,故意设置在开敞空间内的扶手椅,以及一些粗笨的曲线都证实了这一点。

另外,MVRDV的作品经常表现出一种倾斜和折叠连续板片的偏好,这与另一个荷兰著名设计事务所OMA的作品有着某种共通之处。这种偏好在MVRDV的许多作品中反复出现,这些板片既把室外的景观带入室内,又创造了室内与室外之间的过渡空间。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并联别墅,其中连续折叠的隔断把内向性的卧室与开放性的客厅隔开。OMA也曾利用倾斜折叠的板片处理建筑端头部分,有趣的是,他们在将这种设计手法应用在某个图书馆方案中时,马斯和里斯正受雇于OMA。虽然MVRDV不承认受到OMA的直接影响,但事实上,他们的作品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与OMA的作品很接近。在设计方法方面,在对现有规则的重释方面,在独特的设计概念和惯用的设计母题方面,他们作品之间的相似性表现得都很明显。

不过,MVRDV的作品与OMA的作品还是有着许多不同之处。OMA一直在净化自己的构成倾向。在他们的许多新作品中,切割和折叠纸质模型的痕迹依旧很重。但他们利用熟练的技术与装饰,着重于材料的抽象拼贴和细部设计,从而有效遮掩了作品的构成倾向,创造出一种丧失物质形态的轻盈感。与之不同,MVDRV的作品从粗糙的模型中直接获得力量,有着鲜明的厚重感,就像原有卡纸模型或者硬纸板模型的放大版。他们的作品可能有点少年般的笨拙和未定型,但与OMA作品一贯的神经质和矫饰的焦躁感相比,则传达出一种诚实、健康的真实性。在MVRDV设计的VPRO办公楼与OMA设计的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礼堂(1993~1997)之间,就显示了这种作品性格上的差异。彼得·布查南认为:导致MVRDV作品不成熟、未加工和示意性品质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精炼一个设计和它的细部必将涉及具体的操作品位问题,而这三位年轻的合作者明显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一致。

总而言之,MVRDV运用他们对建筑、城市和景观的独特理解,巧妙地结合了他们设计观念的那些未定型和随意性特征,通过他们的作品,传达了一种真实、活泼而富于生机的生活态度。他们非常注重对自身独特理论的培养,也因此不断创造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建筑形式;但他们更加注重从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寻求设计的最佳切入点,同时注重对人们现有生活方式的考察与理解,极力挖掘各种可能的设计因素,并坚持探索既新颖又非常适用的各种建筑模式。可以这样认为:MVRDV的作品已经摆脱了各种风格的约束,并通过强调建筑包含的各种真实内容不断推陈出新。

查看详情

mvrdv一 创新与限制

MVRDV非常关注荷兰整体的社会发展趋势。不论在建筑或城市设计中,还是在景观设计中,他们都希望表达一种对社会生活状态的独有理解和关怀。众所周知,荷兰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发达国家之一,这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非常便利舒适的现代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消除了城乡之间原有的各种差异。然而,MVRDV却对因此产生的

普遍社会认同感与社会均质特征持怀疑态度,认为这种状况带来了城市区域与乡村区域之间界限的含混与模糊,造成不同区域个性化特征的消失。因此,与一些城市设计理论相反,他们极力主张在现有城市区域中实现建筑密度最大化,反对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张,同时主张在郊区和乡村地区尽量维持建筑的低密度、低影响和临时性发展。他们不仅在理论上积极宣传这些观点,还在实践中努力贯彻这些原则。在他们设计的每一个方案中,我们几乎都可以看见建筑密度最大化原则的影响。

MVRDV对城市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也促使其重新审视已有的建筑设计方法和观点,例如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必须遵守的繁琐程序和限制,特别是政府标准和规范,一般来说,建筑师们通常认为这些限制会与设计构思发生冲突,进而影响设计方案的最终质量。对此,MVRDV持相反的观点,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限制,例如数据景观(data-scape)。他们认为这些限制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挑战,甚至作为一种合理的设计因素,通过新方式重新解释它们,从而使设计进一步完善。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他们首先把各种制约因素作为建筑组成的一部分信息,通过计算机转换处理为数据并绘制成图表,这样既取得了直观的效果,也使建筑师更容易理解并处理影响建筑最终生成的各种因素。这就是所谓的“数据景观”的概念。MVRDV认为这个概念的提出为建筑师呈现了更全面理解建筑的方向,挖掘了设计中更广泛的潜在可能性,也提供了非常新颖和有效的设计方法。在MVRDV设计的一些办公楼以及住宅中,就运用了这些概念和方法,例如,他们重新诠释了其中涉及的防火规范:在一个方案中,他们设计了独特的螺旋形防火楼梯;在另一个方案中,他们设计了相互耦合的“L形”剖面。

另外,MVRDV非常注重景观设计,这可能与事务所中的核心人物韦尼·马斯的大学教育背景——景观设计专业有直接关系。他们认为深入的景观考虑,一方面拓展了建筑师对建筑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促使建筑师更加关注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他们经常把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设计隐喻贯穿于建筑设计之中。为了尽量避免对周围景观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常常将建筑底面积减至最小,有时,为了保持景观的连续性,他们甚至企图制造一种建筑在“飘浮”的感觉。然而,在他们的有些作品中,为了满足个体建筑自身的景观需要,设计者也完全不顾及与周围建筑的关系,表现出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化倾向。

查看详情

mvrdv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mvrdv文献

非理性主义建筑哲学实践——以解读MVRDV建筑作品为例 非理性主义建筑哲学实践——以解读MVRDV建筑作品为例

非理性主义建筑哲学实践——以解读MVRDV建筑作品为例

格式:pdf

大小:708KB

页数: 4页

MVRDV以其未来性的设计概念和实验性的数据研究成为当今欧洲最活跃的建筑事务所之一。与其大量的实践方案相比,MVRDV建筑设计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已成为更为引人注目的亮点。通过对MVRDV作品与概念中非理性成分的分析和研究,探究了其建筑创作过程中复杂化的非理性主义建筑哲学思想的目的,得出了非理性的思考对于建筑设计重要性的结论,体现了非理性主义哲学思维在建筑创作中的作用。

t强制循环MVR方案设计 t强制循环MVR方案设计

t强制循环MVR方案设计

格式:pdf

大小:708KB

页数: 15页

t强制循环MVR方案设计

MVRDV建筑事务所简介

MVRDV 事务所是由 Winy Maas, Jacob van Rijs 和 Nathalie de Vries 于1993年在荷兰鹿特丹建立。MVRDV 的设计和研究遍及城市规划、建筑和景观设计领域。早期的项目包括VPRO公共广播公司总部,阿姆斯特丹WoZoCo老年人住宅等,这些项目使得MVRDV得到全世界范围的关注以及国际性的名誉。

已¬建成的项目包括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荷兰埃因霍温‘Flight Forum’工业园区规划,阿姆斯特丹 Silodam 办公住宅综合体,松代町艺术村,德国慕尼黑 Unterföhring 办公园,阿姆斯特丹劳埃德酒店,海牙 Ypenburg 住宅小区规划,鹿特丹屋顶加建房Didden家园,埃因霍温 De Effenaar 文化中心,东京Gyre精品购物中心和现代艺术博物馆设计商店,Veldhoven’s Maxima 医疗中心,马德里 Mirador 和 Celosia 住宅大楼。

MVRDV 继续发展各种类型的设计项目。目前正在施工或设计的项目包括荷兰,西班牙,中国,法国,英国的住宅,苏黎世电视中心,挪威奥斯陆银行总部大楼,荷兰 Spijkenisse 公共图书馆,鹿特丹中心市场大楼,南京文化广场,挪威奥斯陆城市规划,阿尔巴尼亚Tirana综合社区规划,西班牙洛格罗尼奥生态城,大巴黎未来都市构想以及正在建设的荷兰新城阿尔梅勒市。

MVRDV拥有超过60名建筑师,设计师和工作人员,分成由项目负责人带领若干设计团队。团队由来至不同的国家的设计师组成,具备不同的专业背景的成员参与不同的领域和尺度的设计项目。同时,根据不同的设计任务,设立专门设计团队。

每个团队都将由其中一名主创建筑师 (( Winy Maas, Jacob van Rijs 或Nathalie de Vries ) )以及高级建筑师或项目¾¬理主导。高级建筑师将负责日常的交流沟通和组织工作。设备技术、建筑技术、管理和投资顾问将为团队提供咨询。以这种方式,MVRDV 的创造热诚将与团队里的每一个人联系在一起。

设计过程的一开始,大量的设计师和顾问将参加设计工作。设计的基本构思将很快得以创造,形成一个高水准设计的基础并激发新的设计灵感,这将导向导致革命性的结果。MVRDV 的工作遍及世界范围。他们都习惯于与当地建筑师、施工单位和专家顾问合作。MVRDV在工程的多方合约、保险和规划文件方面的丰富¾¬验将创造这种国际合作的基础。MVRDV持续保持与结构工程公司合作关系,促使最新知识的交流。

MVRDV 的作品在全球各地展览并发行,同时享誉众多国际名声。专题书籍 FARMAX(1998)和 KM3 (2005)阐述了鹿特丹工作室的作品。2100433B

查看详情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MVRDV内容简介

MVRDV建筑事务所现主张城市区域内的建筑密度最大化,用堆积、层叠来解决城市“人口爆炸”的问题。运用库哈斯的“以高密度建筑学策略应对城市人口爆炸的思想”,直接催生了以MVRDV为代表的新一代实验建筑师派的 “密度实验”。

MVRDV建筑事务代表整个荷兰出征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其所设计的“密度实验”再也不用局限建筑本身,他们更希望在建筑内部,利用高密度的优势,缔造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场探讨“人·自然·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博览会上,他们在荷兰馆有限的空间里搭造了一个有序、紧凑的“立体花园”。真实的植物、沙土经过竖向层层堆叠,形成了一栋“三明治”般的40米高的塔楼。“屋顶花园”、“雨林”、“森林”、“根”、“园艺花圃”和“沼泽沙丘”,由上至下6个功能分明的楼层,加上贯穿始终、自给自足的风力发电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功能全面、空间利用极为高效的微型生态系统。MVRDV所设计的荷兰馆被评为世博会最酷的建筑。

也许只有地狭人稠、农业发达的荷兰,才会培养出像这样“胆大包天”的建筑师,但MVRDV也为其他建筑师打造城市绿色空间打开了全新的思路 。

查看详情

MVRDV:城市高密度掀起设计品质之战

荷兰先锋建筑事务所MVRDV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的稀缺,高速城市化的压力扑面而来,世界城市发展向“人口高密度”和“建筑高层化”方向发展俨然成为一种倾向。高密度城市形态在很多国家似乎都不可逆转。开放空间与归属感、生态城市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如何在现有城市区域中实现建筑密度最大化?MVRDV一直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他们关注的核心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密度”,而其方式则是“数据化理性分析”。

MVRDV是继OMA之后,在“密度”的探索方面投入最多关注的事务所。他们对高密度研究的热情让我们惊讶,他们不仅关注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而且也把相关的研究与景观乃至项目当地的各种特定元素相结合,已产生新的“混合体”。这种善于将设计条件转化为设计灵感的品行使得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极强的非常规性。MVRDV的研究是建立在世界密度不断增大,现有的资源最终超出地球承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而现实似乎也正朝着他们语言的方向无可逆转地发展着。

2005年,MVRDV出版《KM3——Excursions on capacities》,书名与其研究项目“立方千米”同名。KM3立方千米的实验构想来自于对于地球自身的资源短缺的忧虑,着眼于为人类的过度膨胀与有限的自然条件之间的矛盾寻找一条出路。面对城市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带着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种种期许,我们对MVRDV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Winy Maas先生进行了专访。

A=Winy Maas

Q:MVRDV事务所一直极力主张在现有城市区域中实现建筑密度最大化,反对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张,但是欧洲人口较少,MVRDV对城市密度方面一直坚持不懈研究的原动力是什么?

A:欧盟有500多万人。并且现在的荷兰已经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但我们依旧每年都以失去绿色空间为代价而获得了更多的郊区房子和开发商。20世纪90年代,当我们创立了我们的办公室时恰巧经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在此背景下,我们呼吁密集的城市,因为这使它们更精彩,更有趣,更具有可持续性。

MVRDV对城市密度进行研究的兴趣动机不是因为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而是因为密度提高了产品质量。高密度也给建筑师提供了机会,社会上有更多的集合资金被用在了建筑上。在低密度的农村,建筑几乎不存在,每个人都只是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建造居住的房子,比如自己的花园等。在城市和高密度地区,建筑师必须以有趣的设计方式去解决人类居住密集的问题。

Q:城市密度的增加造成了城市能源的缺失,城市公共空间正在逐步减少,在高密度建设过程中有没有可以缓和这种关系的方法?

A:在一个项目中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关注或恢复公共区域。但有时我们可以创造较多可能,有时却反之。与很多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有很多的公共空间。而人们热衷于使用它,无论是跳广场舞、聊天或是练太极。在保持公共空间存在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寻找创造城市密度的新方式。我们做了一个叫“垂直村落”的项目,是我在代尔夫特工业大学,与他们硕士班合作运行研究的项目,称之“为什么工厂”(The Why Factory)。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试图在高密集建设的同时找到一种方式来保持公共空间和多样性。

Q: 高密度建筑的发展,是否对建筑固有的建筑形式以及风格产生了诸多方面(比如建筑外部构造、物理性质或者建筑材料)的冲击?

A:当然,但实际上我们还在用过去的工作方式。我们使用与50年前相同类型的材料和结构,只是有一些微小改变。所有的事情都开始发展,比如建筑物的3D打印等,中国人尤其对此着迷。这个月我们将和“Why Factory”出版一本书,名字叫《 Barba: 生活在一个完全适应的环境中》。在书里,我们调查纳米技术在建筑物中的可能性,以及要是通过客户需求建筑物可以移动或改变时会发生什么变化。所以在材料方面,未来几年将有重大创新。

Q: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是人口大国。随着其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的使用分配问题已经逐渐的凸显出来。对于中国发展的现状,您有什么看法?

A:我们不可能将“中国”的城市发展视为统一的整体一概而论。许多中国城市的人口比荷兰一个城市的都要多。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气候和区域情况。我们的工作是在限定的环境下以最好的方式去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和创造空间的多样性。比如在上海我们采取的建筑设计形式或城市规划,在北京我们却会产生另一种不同的设计方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必须学会在保持和改造现有一些建筑的基础上,逐步地提高新建建筑的多样性和有趣性。中国的城市规划、超高层现象导致“千城一面”,这样的设计并不能反映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多样性,也就使得一座城市失去了它整体的活力和吸引力。

Q:从建筑与城市密度的角度出发,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 您对此有哪些期许?

A:我们看到自然与公共空间强劲的发展趋势,将这两者带进我们已被汽车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同时,城市在不断有新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同时也向灵敏度去转型。所有的这些事物也被连接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使用方面。中国从工业经济转向体验经济,我们会逐步地在自己的城市看到这些趋势,而且很可能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一是商场,会有更多混合功能的设计,如鹿特丹市集住宅。二是你所在的城市可能最终以娱乐休闲为主,因为现在有些城市致力于打造一种产品,在未来,城市将只做一种服务,一个艺术家的城市或者一个“擦鞋匠”的城市。

Q:对于项目的选择有哪些考虑因素?

A:我们喜欢有趣的项目。视情况而定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对我们而言有一个好的客户就像一个好的地理位置一样重要。市中心的设计一直存在难点但也很让人振奋。现在我们在北京主干道上设计了一个项目,它的停车区域、送货渠道以及消费者等等这些因素是很复杂的。但是我不可以告诉你关于这个项目的更多信息因为这是机密,虽然它即将开放。在远离城市的绿地上设计建筑是很好的。我们的设计项目包括这些乃至更多。

Q:在做具体的项目设计时,您最关注的设计点和出发点是什么?

A:对于一个项目而言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发点,而是存在许多出发点,比如地理位置、项目规模、预算等这些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鹿特丹市集住宅项目,我们被要求在两个塔之间设计一个矮小的市集。但是我们告诉客户我们可以翻转这点去做一个巨大的厅,大厅的屋顶是用公寓做成的。例如在上海虹桥机场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家庭版建筑形式的办公园。每栋建筑在颜色、大小规模和外立面上有一些不同。该建筑借鉴了中国文化,希望通过一个像竹子的外墙让它呈现出相对富有诗意的姿态。在北京,我们将在历史悠久的胡同做一些介入动作,这个的出发点则是胡同本身。这些都可能成为一些设计的出发点。

关于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

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于1991年,是当今荷兰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它由三位年轻的荷兰建筑师韦尼·马斯(WinyMaas)、雅各布·凡·里斯(Jacob van Rijs)和娜莎莉·德·弗里斯(Nathalie de Vries)组成。事务所的名称即取自于这三位建筑师的姓氏。尽管事务所创建时间不长,设计并建成的作品也不是很多,但他们的作品在国际建筑界受到广泛关注。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