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是201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恒旭、赵罡、王日照。 

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基本信息

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电气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演变

第2章全球能源发展与全球能源互联网

第3章电气工程专业设置现状

第4章我国电气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现状

第5章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现状

第6章国内外电气工程人才培养差异

第7章全球能源互联网人才培养新需求

第8章适应全球能源互联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第9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建议——以山东大学为例 2100433B

查看详情

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培养

  • 1.5-2(kg)
  • 0%
  • 广州市荔湾区茶滘荣丰园艺经营店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恒温培养

  • 系列:水质分析仪器;型号:ET99618/26;说明:180L/两套BOD系统/260L/四套BOD系统;
  • 罗威邦
  • 0%
  • 重庆德源胜仪器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培养

  • 品种:培养架;系列:培养架系列;说明:202不锈钢板;型号:90PY;
  • XYLAB
  • 0%
  • 昆明增昀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培养

  • 品种:培养架;系列:培养架系列;说明:202不锈钢板;型号:130PY;
  • XYLAB
  • 0%
  • 昆明增昀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培养

  • 品种:培养架;系列:培养架系列;说明:304不锈钢板;型号:90PY;
  • XYLAB
  • 0%
  • 昆明增昀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地铁工程工日

  • 工日
  • 广州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地铁工程工日

  • 工日
  • 广州市2013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安装工程人工

  • 工日
  • 中山市2018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安装工程人工

  • 工日
  • 中山市2018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安装工程人工

  • 工日
  • 中山市2018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技能人才培养相关展示

  • 技能人才培养相关展示
  • 1套
  • 1
  • 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2-01-07
查看价格

阳春某电气工程

  • 1-2AL02配
  • 4台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0-25
查看价格

电气工程材料

  • 多种
  • 10根
  • 1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09-12-21
查看价格

阳春某电气工程

  • 1AL01配
  • 1台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0-25
查看价格

100KVA箱变(电气工程)

  • 三高四低,配进线断路器,含调试费全绝缘,全密封
  • 1套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8-13
查看价格

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内容简介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需要大量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迫切需要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掌握国际贸易和法律、熟悉能源和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领军人才。为支撑全球能源互联、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山东)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致力于探索高层次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体系、四个抓手”的总体培养思路,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和实践。

查看详情

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文献

关于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 关于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

关于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

格式:pdf

大小:2.8MB

页数: 1页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浪潮,我国电气工程发展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这就对电气工程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这个学科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人民所用,为社会服务。本文通过分析培养电气工程学科人才的重要性为出发点,以及\"专业性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和我国现阶段所取得的些许成绩,希望通过探索分析电气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够对其他工程类学科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借鉴的作用。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格式:pdf

大小:2.8MB

页数: 3页

结合专业建设背景和学科建设基础,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进行探索;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计划确定本校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本专业工程能力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产学合作机制,并开展工程化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就地培养。

中外专家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相关研讨会9月14日在美国纽约举行。与会人士认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全球能源互联网》英文版当天在研讨会上同时举行了首发式。该书作者、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会上表示,当前,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导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诸多全球性难题,人类社会发展日益面临严峻的化石能源困局。破解之策就是要大规模实施“两个替代”,即在能源开发上实施清洁替代,在能源消费上实施电能替代,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刘振亚说,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各国泛在智能电网为基础、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施“两个替代”,是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亚诺什·帕斯托尔在会上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既有理论性又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希望共同努力推动这项事业。

国际能源咨询公司副主席丹尼尔·耶金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在解决全球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有望重塑后化石能源时代全球能源新格局。

欧洲气候议会秘书长尼古拉斯·邓洛普说,依托特高压技术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并将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高级顾问、前总干事乔治·凯尔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创新性构想,与联合国发起的“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倡议主旨不谋而合。

查看详情

刘振亚: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推动能源清洁绿色发展

2015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署名文章。文章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大意义”、“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推进“两个替代””和“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三个方面阐释了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大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高度,继“一带一路”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是对传统能源发展观的历史超越和重大创新,是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作出的重要倡议,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特大型电网企业,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倡议,是我们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一、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大意义

面对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世界能源发展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中国倡议,内涵十分丰富,对于落实国家战略、推动能源革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世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

(一)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构想,是中国面向21世纪、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倡议,对于保障我国战略安全、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促进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实践中内涵不断丰富。这次中国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既是贯彻“一带一路”构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升和发展,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必将有力促进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实施。

(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大举措

能源革命是工业革命的根本动力。历史上,每一次能源变革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煤炭开发利用、蒸汽机发明,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幅提升了生产力水平。石油开发利用、内燃机和电力发明,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机械化和电气时代。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加快清洁发展,形成以电为中心、以清洁能源为主导、能源全球配置的新格局,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升级,引领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三)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大规模、高效率开发利用各类清洁能源,能够让人人享有充足、清洁、廉价、高效、便捷的能源供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全球能源互联网与物联网、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将带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广阔空间和发展平台,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显著拉动作用。预计2016—2030年我国清洁能源及相关电网每年投资达8200亿元,年均可拉动GDP增长约0.6个百分点。

(四)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近0.9℃。如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升将超过4℃,带来冰川融化、海面上升、粮食减产、物种灭绝等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过去20年,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谈判,采用碳减排、碳定价、碳交易、碳关税等方式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举步维艰、徘徊不前。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到2050年清洁能源比重将达到80%,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届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1990年的一半左右,能够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

(五)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平台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促进国家间、组织间、企业间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化石能源具有稀缺性,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能够增进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将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决缺电问题,消除贫困,缩小地区差异,抑制国际争端,让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推进“两个替代”

世界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大难题。解决这些难题,必须走清洁发展道路,实施“两个替代”:即在能源开发上实施清洁替代,以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在能源消费上实施电能替代,以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电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一次能源都可以转化为电能通过电网优化配置和利用,终端能源消费都可用电能替代。电能在能源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电网是未来各种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枢纽。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智能电网是基础,清洁能源是重点。只有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才能加快“两个替代”,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和高效率利用,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全球能源互联网和信息互联网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是大势所趋。全球能源互联网就像人的“血管系统”,信息互联网就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已经互联,“血管系统”也一定能够互联。地缘政治、网络安全等因素不会影响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内互联:从现在到2020年,加快推进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大幅提高各国的电网配置能力、智能化水平和清洁能源比重;第二阶段为洲内互联:从2020年到2030年,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实现清洁能源在洲内大规模、大范围、高效率优化配置;第三阶段为洲际互联:从2030年到2050年,加快“一极一道”(北极风电、赤道太阳能)能源基地开发,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实现清洁能源占主导目标,全面解决世界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

特高压技术对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至关重要。特高压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具有输电容量大、距离远、能耗低、占地省、经济性好的综合优势。全球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都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集成了现代智能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先进输电技术、新能源接入技术,灵活性和适应性强,能够满足清洁能源、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设备即插即用,智能互动服务等需求。

我国工程实践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能源“四个革命”战略部署,推动特高压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设想,发布了研究成果。10年多来,国家电网公司立足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取得了重大突破, 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电网公司建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三交四直”7项特高压工程,正在开工建设“四交五直”特高压工程,建成包括智能变电站、智能充换电网络、智能用电采集系统、多端柔性直流等一批先进的智能电网创新工程,电网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依托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我国清洁能源并网装机已达4.82亿千瓦,其中风电1.08亿千瓦、太阳能发电0.37亿千瓦,成为世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电网。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符合世界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纵观历史进程,世界能源发展呈现低碳、高效、大范围配置的总体趋势,世界电网发展遵循电压等级由低到高、互联范围由小到大、配置能力由弱到强的客观规律。目前,世界上已发展形成北美、欧洲、俄罗斯—波罗的海等跨国互联大电网,我国实现了除台湾外的全国联网,这些都将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进步,2020年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成本竞争力有望超过化石能源;储能技术即将实现重大突破,成本亦将大幅下降。全球能源互联网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展望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配置系统,能够将具有时区差、季节差的各大洲电网联接起来,解决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保障能源安全、清洁、可持续供应,创造巨大经济、社会、环境价值,让世界成为能源充足、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

三、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国家电网公司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大的倡议,发挥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发展方面的领先优势,联合各方面力量,全力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

一是加快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进一步加快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设和智能电网发展,优化电网发展格局,把我国电网建成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世界一流电网,全面提高电网优化配置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互动服务水平。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与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缅甸、老挝、尼泊尔、泰国等周边国家联网工程,实现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加快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依托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加快西南水电开发,大规模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大力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力争到2020年、2030年,我国清洁能源装机分别达到8.2亿、17.8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分别达到2.4万亿、5.1万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比重分别提高到16%、29%。到2050年,全国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80%以上。

三是加快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协同攻关,加强大容量高参数风机、高效率低成本光能转换、大规模海洋能发电技术,特高压海底电缆、大容量柔性输电、特大型电网运行控制、先进储能等技术研究。加快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等集成融合,为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国家、智慧地球提供基本平台和服务,让全球能源互联网惠及全人类。

四是加快全球能源互联网国际合作。在政府的组织和支持下,加强宣传和交流,推动有关国际组织、社会团体、能源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特高压技术“走出去”,建好国家电网公司中标投资和承建的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送出工程,在全球范围推广应用特高压技术。推动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发挥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

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国家电网公司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倡议,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取得新突破,为实现中国和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查看详情

能源互联网与能源转换技术图书目录

出版说明

《电气工程新技术丛书》编委会

前言

第1章能源与能源互联网

1.1能源的发展与现状

1.1.1能源的发展

1.1.2世界能源现状

1.1.3中国能源现状

1.2能源转换技术

1.3能源存储与传输

1.4能源互联网的提出

1.4.1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定义

1.4.2能源互联网的特点

1.5能源互联网的能源类型

1.6能源互联网的系统结构

1.7能源互联网的网络结构

1.7.1电能网络

1.7.2交通网络

1.7.3热能网络

1.7.4新能源网络

1.7.5石化网络

1.8能源互联网的通信结构

1.8.1能源互联网中的软件结构

1.8.2能源互联网的标准协议

1.9本章小结

第2章自能源

2.1自能源的概念与结构

2.2自能源的信息物理系统

2.2.1自能源的信息物理特性

2.2.2相互依存的信息物理网络

2.2.3两层网络级联失效分析

2.3自能源的能量管理与协调控制

2.3.1自能源的能量管理

2.3.2自能源的协调控制

2.4自能源与能源市场

2.4.1能源市场的交易机制

2.4.2自能源的交易策略

2.5本章小结

第3章能量的标度与梯级利用

3.1相关定义与定律

3.2能量的标度

3.2.1能量的性质

3.2.2能量的单位

3.3能量的量与质

3.3.1能量的平衡方程

3.3.2的平衡方程

3.3.3EUD图像分析方法

3.4能源的特点

3.4.1一次能源

3.4.2二次能源

3.5能源的梯级利用

3.5.1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

3.5.2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

3.5.3排气全燃型联合循环

3.5.4化学能和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

3.6总能系统的全息特性

3.6.1总能系统全息特性与全工况特性概念

3.6.2总能系统全息特性的性能指标

3.7本章小结

第4章多能源转换路由器

4.1能源路由器总述

4.2电力能源路由器

4.2.1电力能源路由器的总体框架

4.2.2电力能源路由器的运行模式

4.2.3电力能源路由器的功能需求

4.3能源路由器中多能源网络接入

4.4多能源转换路由器——能量枢纽

4.4.1能量枢纽的模型

4.4.2储能装置建模

4.4.3能量枢纽的价值分析

4.4.4基于能量枢纽的多能源系统优化规划与优化运行

4.5本章小结

第5章能源互联网的电力电子化

5.1能源互联网与电力电子技术

5.2AC-DC整流器

5.2.1不控整流器

5.2.2PWM整流器

5.2.3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

5.2.4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

5.3DC-DC变换器

5.3.1非隔离型电路

5.3.2隔离型电路

5.3.3双向Buck-Boost变换器

5.4DC-AC逆变器

5.4.1现有逆变器分类

5.4.2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5.4.3不同类型逆变器的典型控制策略

5.4.4并网逆变器的锁相环

5.5AC-AC变流器

5.5.1双PWM变频器

5.5.2固态变压器

5.6本章小结

第6章能源转换中的电能转换

6.1风力发电

6.1.1风力发电概述

6.1.2风力发电系统

6.1.3风力发电系统的并网与控制

6.1.4新型风力发电技术

6.1.5风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地位

6.2太阳能发电

6.2.1太阳能发电概述

6.2.2太阳能光伏发电

6.2.3太阳能热发电

6.2.4太阳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地位

6.3生物质发电

6.3.1生物质发电概述

6.3.2沼气发电

6.3.3生物质发电的并网

6.3.4生物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地位

6.4燃气发电

6.4.1燃气发电概述

6.4.2燃气发电机

6.4.3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

6.4.4天然气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地位

6.5水力发电

6.5.1水力发电概述

6.5.2水力发电站

6.5.3水力发电机组

6.5.4水轮机调速器系统

6.5.5水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地位

6.6火力发电

6.6.1火力发电概述

6.6.2火力发电厂

6.6.3汽轮机

6.6.4供热式汽轮机

6.6.5余热发电技术

6.6.6火力发电的发展方向

6.7其他能源发电

6.7.1地热能发电

6.7.2核能发电与应用技术

6.7.3潮汐能发电与应用技术

6.8本章小结

第7章能源转换中的热能转换

7.1地热能

7.1.1浅层地热能利用

7.1.2深层地热能的特点与利用

7.2余热能

7.2.1工业余热能简介

7.2.2工业余热利用技术

7.3热泵技术

7.3.1空气源热泵系统

7.3.2水源热泵系统

7.3.3地源热泵系统

7.3.4太阳能/空气双源热泵系统

7.3.5水环热泵空调系统

7.3.6高温热泵技术

7.4热电联产技术

7.5本章小结

第8章能源互联网中的其他能源相互转换

8.1源头蓄能

8.2冗余电能转换

8.2.1非并网风电理论

8.2.2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技术

8.3可再生能源间的相互转换

8.3.1水电解制氢

8.3.2生物质制氢

8.3.3太阳能制氢

8.3.4等离子化学法制氢

8.4可再生能源制化石能源

8.4.1新能源制煤

8.4.2新能源制油

8.4.3新能源制气

8.5本章小结

第9章能量存储与传输技术

9.1能量存储技术

9.1.1蓄电池储能

9.1.2超级电容器储能

9.1.3压缩空气储能

9.1.4飞轮储能

9.1.5抽水蓄能

9.1.6热能存储

9.1.7氢储能

9.2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作用

9.2.1电网调峰调频

9.2.2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电网的运行

9.2.3电质量与可靠性

9.2.4社区或家庭备用电源

9.2.5微网储能

9.2.6电动汽车

9.3能量传输技术

9.3.1交流电能传输

9.3.2直流电能传输

9.3.3无线电能传输

9.3.4热传输

9.4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与传输

9.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