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煤质特征煤化学特征

煤质特征煤化学特征

煤化学特征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碳、氢、氧、氮和煤化程度等。煤化学特征取决于煤的矿物学特征和煤化作用。煤中的灰分含量主要来自煤中的无机矿物质。对于相同变质程度的煤来说,煤的挥发分、碳、氢和氧含量与煤的有机显微组分有关,富镜质组和壳质组的煤具有相对高的挥发分和氢、氧含量;富惰质组的煤具有相对低的挥发分含量和高的碳含量。随着煤化作用程度的增高,煤的挥发分产率、氢和氧元素含量减少,碳含量增高。

煤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包括煤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丰度和赋存状态,其主要受控于泥炭沼泽形成时的沉积环境背景、物源区的岩石组成和火山喷发,以及煤化作用和岩浆侵入过程中的热液活动。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和不同煤层煤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丰度变化较大,但总体与煤中的矿物质有关。因此,煤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总量一般与煤的灰分产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常量元素是构成煤中常见矿物的主要元素,Si、Al、Na和 K主要来自硅酸盐矿物;Ca和 Mg主要来自碳酸盐矿物;S主要来自硫化物矿物(黄铁矿),部分硫与有机质和硫酸盐有关;煤中的硫含量主要与泥炭沼泽形成时海水的影响有关,局部地区与物源条件和岩浆侵入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一般受海水影响的泥炭沼泽,而后形成的煤中硫含量较高;硫化物矿物含量较高的物源区和岩浆侵入煤层也可形成煤层中硫含量的局部增高。Fe主要来自硫化物矿物(黄铁矿)和碳酸盐矿物(菱铁矿);P主要来自磷酸盐矿物。江西乐平晚二叠和晚三叠世煤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晚三叠世煤中 Si、Al、Ca、P、K和 Mg含量明显高于晚二叠世煤,主要由于晚三叠世煤中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高岭石、石英、伊利石、菱铁矿和白云石矿物;而受海水影响明显的晚二叠世煤中 S和 Fe含量较高主要由于煤中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黄铁矿和白铁矿矿物(X.Querol等,2001)。

查看详情

煤质特征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入侵检测防御系统特征库升级

  • 品种:入侵检测防御系统特征库升级;型号:RG-IDP 2000E-LIS-1Y;产品描述:RG-IDP 2000E特征库升级-1年;
  • 锐捷
  • 13%
  • 郑州市鑫南风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实时对象结构化特征属性布控服务软件

  • 本省级;项目一;定制化数据服务开发;定制业务封装服务;视图-实时对象结构化特征属性布控服务新一代公安信息网
  • L.JOY
  • 13%
  • 南京埃尔乔亿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智能特征感温探测器

  • SIGA-HRSIC
  • 13%
  • 广州捷耐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智能特征手动报警按钮

  • SIGI-271
  • 13%
  • 广州捷耐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智能特征单监视模块

  • SIGA-CT1
  • 13%
  • 广州捷耐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 (无烟)
  • kg
  • 韶关市2010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无烟)
  • kg
  • 韶关市2010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无烟)
  • kg
  • 韶关市2009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无烟)
  • kg
  • 韶关市2009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无烟)
  • kg
  • 韶关市2009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人脸特征识别模块

  • 支持性别、年龄段、是否戴眼镜等特征识别
  • 1套
  • 1
  • 大华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3-22
查看价格

信锐网络特征识别库软件

  • 特征识别库和URL库
  • 1台
  • 1
  • 信锐
  • 中高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0-08-31
查看价格

  • 6672.333kg
  • 1
  • 不限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6-22
查看价格

  • 0t
  • 1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09-11-23
查看价格

防火墙特征库授权

  • 原政务云平台防火墙USG9520特征库授权,包括:IPS、AV、URL特征库3年授权.
  • 2套
  • 1
  • 华为USG9520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9-23
查看价格

煤质特征煤的矿物学特征

煤的矿物学特征包括有机显微组分和无机矿物质两部分。有机显微组分主要来自成煤植物,可划分为三大类,即镜质组、壳质组和惰质组。煤中有机显微组分的构成主要受泥炭沼泽类型、埋藏速率、氧化还原条件和水介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将中国北方相对快速沉降的断陷盆地与缓慢沉降的大型坳陷盆地对比研究,发现相对快速沉降的断陷湖盆内煤多以富镜质组和贫惰质组为特征,例如:东北早白垩世阜新盆地海州组不同煤层的显微组分组成,中间层、太平层和孙家湾层煤层均以高的镜质组(86% ~94%)、低的惰质组(1.7% ~6.5%)和壳质组(4.6% ~7.5%)含量为特征(X.Querol,etal.,1997);东北古近纪抚顺盆地古城子组煤层以腐殖煤为主,并夹多层腐泥煤。腐殖煤的镜质组含量平均可达96%以上(庄新国等,1999)。云南新近纪先锋盆地煤的显微组分以腐殖组占绝对优势,平均为 91.6%(邢军等,1999)。而在缓慢沉降的大型坳陷盆地中,由于盆地基底处于一种相对的稳定阶段,泥炭沼泽在缓慢沉降背景下发育,易于形成高位化表盖突起而遭氧化。例如:早、中侏罗世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层煤多以富惰质组为特征,常夹有富惰质组的分层,煤中惰质组含量一般大于 30%(李思田等,1992);煤中惰质组的含量分布受沉积体系类型的控制,冲积平原煤层的惰质组含量通常高于三角洲体系。除了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具有快速沉降条件外,一些中生代前陆盆地、新生代大型裂谷以及大陆边缘裂陷也都具有快速沉降、充填和埋藏的有利条件,因而有利于形成富镜质组煤。

煤中的无机矿物相组成主要有硅酸岩类、碳酸岩类和硫化物类,其次是磷酸盐类和硫酸盐类等。ColinR.Ward(2002)对煤和煤低温灰化中发现的主要矿物进行了系统的概括。煤中矿物质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即,主要通过水流的机械搬运进入泥炭沼泽的陆源碎屑;通过水流机械搬运或通过火山喷发直接进入泥炭沼泽的火山碎屑;在泥炭沼泽中沉积的生物骨骼颗粒;在泥炭沼泽或泥炭层孔隙中溶液物质的沉淀;在后期地质作用(包括煤化作用、热液作用、岩浆作用和风化作用等)过程中,由于煤层中离子的迁移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矿物质。煤中矿物质的类型和丰度受泥炭沼泽形成时的构造环境、沉积环境、物源条件、沼泽水介质条件以及后期的地质作用控制。

查看详情

煤质特征煤的岩石学特征

煤的岩石学特征受植物群落和沉积环境背景的影响。植物群落一方面与自身的时代演替和古气候演替有关,其主要受沉积环境背景的影响。覆水较深的泥炭沼泽易于形成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泥炭沼泽 或以 低等藻 类植物 为主 的腐泥,煤常以线理状和块状为特征。覆水较浅的泥炭沼泽易于形成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泥炭沼泽,煤常以条带状和透镜状为特征。抚顺盆地是我国一个非常著名的古近纪含煤盆地,其煤的类型丰富多彩,包括腐殖煤、腐泥煤、腐殖 -腐泥混合煤和琥珀残殖煤。以煤的类型和煤的结构构造类型为基础建立抚顺煤田煤的岩性相类型,发现煤的岩性相类型与煤的显微组分组成和形成条件,以及植物群落类型和泥炭的堆集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庄新国等,1999b)。

查看详情

煤质特征煤化学特征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煤质特征煤种分类及煤质特征

分为十四大类,大类及煤质特征如下:

1)无烟煤:煤化程度最高,含碳量高达90%—98%,含氢量较少,一般小于4%。外观呈黑至钢灰色,因其光泽强,又称白煤。硬度高,不易磨碎。纯煤的真密度为1.4—1.9g/cm3,燃点高,火焰短,化学反应弱.主要生产氮肥和民用,少数电厂也用。.

2)贫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烟煤,受热时几乎不产生胶质体,所以叫贫煤。含碳量高达90%—92%,燃点高,火焰短,发热量高持续时间长,主要用于动力和民用。

3)瘦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炼焦用煤。特性和贫煤一样,区别是加热时产生少量的胶质体,能单独结焦。因胶质体少,所以称瘦煤。灰融性差,多用于炼焦。

4)1/3焦煤:介于焦煤、肥煤与气煤之间的含中等或较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强度较高的焦炭。

5)气肥煤:挥发分高、粘结性强的烟煤。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煤气和胶质体,但不能生成强度高的焦炭。

6)1/2中粘煤:粘结性介于气煤和弱粘煤之间的、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

7)贫瘦煤:变质程度高,粘结性较差、挥发分低的烟煤。结焦性低于瘦煤。

8)焦煤:是结焦性最好的炼焦煤,也称主焦煤。中等挥发分,一般大于18%—30%,大多能单独炼焦。Y值一般大于12%—25%,主要是炼焦用。

9)气煤:是煤化程度最底的炼焦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均大于30%,胶质层最大厚度大于5—25mm,隔绝空气加热能产生大量煤气和焦油。主供炼焦,也作为动力煤和气化用煤。煤质低灰低硫,可选性好,是我国炼焦煤中储量最多的一种。

10)肥煤:中等煤化程度的烟煤,高于气煤。挥发分一般为24%—40%,胶质层最大厚度大于25mm,软化温度低,有很强的粘结能力,是配煤炼焦的重要成分。主要用于炼焦,也作动力用煤。

11)弱粘煤:粘结性较弱,煤化程度较低的煤,介于炼焦煤和非炼焦煤之间,结焦性较好,低灰低硫高热量,可选性较好。部分炼焦,多部分作动力煤和民用。

12)不粘煤:挥发分相当于肥煤和肥气煤,但几乎没有粘结性,水分高,发热量低,主要作动力煤。 13)长焰煤:煤化程度仅高于褐煤的最年轻烟煤,挥发分高,水分高,不粘,主要是发电和其他动力用煤。

14)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外观呈褐色或黑色,与烟煤最主要的区别是褐煤含有数量不等的原生腐植酸,而烟煤不含。高水分高挥发分,低发热量低灰熔点,热稳定性差,主要是发电和动力用煤。 2100433B

查看详情

煤质特征煤化学特征文献

煤质化验知识 煤质化验知识

煤质化验知识

格式:pdf

大小:34KB

页数: 5页

煤质化验方法、煤质化验知识、煤质分析技术知识、煤质分析设备技术问题解答 一:煤质化验方法、煤质化验知识、煤炭化验设备技术问题解答 1.挥发分的含义?对挥发分的测定有何技术要求? 答:煤的挥发分是指煤样在 900±10℃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 7min,由煤中有机物分解出来 的气体和液体(呈蒸汽状态)的产物。 挥发分的测定是一项规范性很强的试验, 其测定的结果完全取决于所规定的试验条件, 所以 在测定燃煤挥发分时,对测定的技术要求很严。具体如下: 技术要求:( 1)高温炉内温度应严格控制在 900±10℃的范围内,当放进试样后,炉温应 在 5min 内恢复到 900±10℃。 (2)加热时间的计时应用秒表,即当试样一送入高温炉的高温区开始计时,到试样离开高 温炉为止,这一操作过程应准确为 7min。否则,试样做报废处理。 (3)测定时应用专用的坩埚。当坩埚在炉内灼烧时应避免坩埚与坩埚之间、坩埚

煤质化验指标 煤质化验指标

煤质化验指标

格式:pdf

大小:34KB

页数: 5页

煤质化验指标 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 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 1、全水份( 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 Mar表示。 通常规定在 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 (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也可以认为 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灰分 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 Aad)、干燥基灰分( Ad)等。也有用收到 基灰分的( Aar)。 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 V 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

煤质化验仪器特征

十二、焦渣特征(CRC )

煤炭热分解以后剩余物质的形状。根据不同形状分为8 个序号,其序号即为焦渣特征代号。

1──粉状。全部是粉末,没有相互粘着的颗粒.

2──粘着。用手指轻碰即为粉末或基本上是粉末,其中较大的团块轻轻一碰即成粉末。

3──弱粘性。用手指轻压即成不块。

4 ──不熔融粘结。用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有银白色光泽.

5 ──不膨胀熔融枯结。焦渣形成扁平的块,煤粒的界限不易分清.焦渣上表面有明显的银白色金属光泽,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

6──微膨胀熔融粘结。用手指压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焦渣表面具有较小的膨胀泡.

7──膨胀熔融粘结。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明显膨胀,但高度不超过15mm。

8──强膨胀熔融粘结。焦渣的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高度大于15mm。

十三、煤炭工业分析指标的基准(详见有关章节)

查看详情

煤质活性炭效果综述

煤质颗粒活性炭强度高、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尤其微孔容积大而独具优点。煤质活性炭对各种水中的有机质、游离氯以及空气中有害气体有极强的吸附能力,是城市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优良吸附剂,并应用于脱除空气中细菌及毒害气体。煤质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是一种优良的广谱碳质吸附材料。根据外表形态的不同,煤质活性炭主要可分为煤质颗粒活性炭和煤质粉状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又分为煤质成型炭 [包括柱状炭、压块炭 (或压片炭)和球形炭和原煤破碎活性炭两大类。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净化水用、净化空气用、脱色用、回收溶剂用、针剂用、防护用等多种用途活性炭。由于其耐酸、耐碱、耐热,且颗粒活性炭在吸附饱和后,可方便地再生,所以,活性炭是现代社会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碳质吸附材料。

煤质颗粒活性炭吸附水中溶质分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几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离子吸引力、范德华力、化学杂和力。根据吸附的双速率扩散理论认为,吸附是一个由迅速扩散和缓慢扩散两阶段构成的双速过程,迅速扩散在数小时内即完成,发挥了60%~80%煤质颗粒活性炭的吸附容量。迅速扩散是溶质分子在碳粒内沿径向均匀分布的阻力小的大孔隙中扩散的过程。这些大孔隙产生径向的扩散阻力。当分子从大孔进一步进入与大孔相通的微孔中扩散时,由于受到狭窄孔径所产生的很大阻力,从而极为缓慢。微孔也是在碳粒内均匀分布,但不构成径向的扩散阻力。影响煤质颗粒活性炭吸附的因素涉及溶质分子极性、分子量大小、空间结构,这一点取决于水源水质的特征。煤质颗粒活性炭对不同的物质分子具有选择吸附性。

优点

1)煤质颗粒活性炭应用的主要特点是设备投资省,价格廉,吸附速度快,对短期及突发性水质污染适应能力强。

2)投加煤质颗粒活性炭对去除色度有明显效果。色度的去除有报道可达70%,色度低表明去除有机物的效率高,除铁、锰的效果好。

3)投加煤质颗粒活性炭对去除嗅味有明显效果。

4)投加煤质颗粒活性炭有助于去除阴离子洗涤剂。

5)投加煤质颗粒活性炭有助于对藻类的去除。投加了煤质颗粒活性炭阻隔了藻类的光吸收,同时在浊度较低的水源中有明显的助凝作用,有助于在混凝沉淀中去除藻类。

6)投加煤质颗粒活性炭使化学耗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大大降低,这些与水体有机污染程度正相关的表征指标的下降,表明了水体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程度。

7)投加煤质颗粒活性炭对酚类的去除有良好的效果。

8)投加煤质颗粒活性炭粉使出水浊度大幅度降低,自来水水质大幅度提高。

9)投加煤质颗粒活性炭对水体致突变性的影响,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污染物。是常规工艺改善饮用水水质的简捷途径。

投加粉状活性炭后,水体相当部分有机物得到去除,水体中胶状物质含量减少,表面黏度下降。粉末活性碳吸附在絮凝物上,有利于絮体的架桥,能改善絮体的结构。所以对浊度较低、污染严重的水体,投加煤质颗粒活性炭除有良好的去除有机污染能力,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助凝作用,使出水水质得到大幅度提高。是一种投资相对小、收效快,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大的旧水厂,是处理污染水源的一种可靠的净化工艺。

煤质颗粒活性炭选用优质无烟煤为原料,采用先进工艺精制加工而成,外观呈黑色颗粒;具有合理的孔隙结构,良好的吸附性能,机械强度高,易反复再生,造价低等特点。煤质颗粒活性炭主要用于有毒气体的净化,废气处理,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净化处理,适合应用于电厂原水净化、自来水净化,尤其在化工污水的过滤净化处理以及电厂锅炉采用苦咸水的氯根处理方面,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理。

煤质颗粒活性炭最主要的性能是吸附性,它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有关。微孔的比表面积和比容积均很大。因此,微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在固体活性炭的表面,主要发生两种方式的吸附,即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可以除去废水和废气中的极性污染物以及一些金属离子。物理吸附能够形成多分子层吸附,能有效地吸附废水和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当某一吸附质与吸附剂的表面接触时,究竟是发生物理吸附还是发生化学吸附,取决于吸附剂的表面活性、吸附质的性质、温度和其他因素。工业用活性炭,除吸附能力外还要求:①机械强度大和耐磨性能好;②脱附所需能量小,再生容易;③有稳定的结构,再生时炭损失小等。

查看详情

煤质分析常规分析

通常是指按照国家技术标准测定煤炭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项目,主要有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灰成分分析,煤、煤粉和灰分性质的测定等。

煤质分析工业分析

包括对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测定,有时还包括硫分和发热量等项数据的测定。

煤质分析元素分析

测定煤中有机质的碳、氢、氧、氮和可燃硫等主要元素组分,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收到基中连同水分和灰分总和为100%。

煤质分析成分分析

煤中的水分和灰分含量常随开采、运输、贮存及气候条件而异,其他成分的含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为了便于生产和科研,通常采用四种成分分析基准:①收到基: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的表示方法;②空气干燥基:以空气干燥状态的煤为基准的表示方法;③干燥基:以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的表示方法;④干燥无灰基:以假想的干燥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的表示方法。

除水分和低位发热量以外,不同基准成分数值间的换算系数见表1。

煤质分析成分特性

灰分是由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及其盐类组成的复杂物质,以SiO2和Al2O3为主,还有Fe2O3、CaO、MgO、TiO2、SO3、Na2O和K2O等,以及一些Mn、V和Mo等元素的氧化物。

(1)灰成分测定:按工业分析条件灼烧煤样制得灰样,用NaOH溶融,沸水浸取,加HCl溶解,蒸发至近干,再制备试液。不同成分用不同方法测定,如,SiO2用动物胶凝聚质量法,Fe2O3、Al2O3、CaO和MgO用EDTA容量法,Na2O和K2O用火焰光度法,P2O5用比色法等,还可以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来测定除磷以外的其他灰成分。

(2)灰的熔融特性:通常称为灰熔点,煤灰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仅有一个熔化温度范围。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以角锥法作为标准测定方法,记录在半还原气氛中的三个特征温度:变形温度DT,即灰锥尖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软化温度ST,即灰锥体弯曲。

表1 不同基准成分数值间的换算系数

注: 表中M表示水分,A表示灰分。

到锥尖触及托板或锥体变成球形和高度不大于底长的半球时的温度;流动温度FT,即灰锥完全熔化或展成高度≤1.5 mm薄层时的温度,也称为熔化温度。有的国家用热显微镜观测柱体试样的熔融特征来确定其特征温度。

(3) 灰黏度: 表征灰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的流动特性,通常根据牛顿摩擦定律用钼丝扭矩式黏度计测定1750℃以下1~10 Pa·s范围内的熔体黏度。

煤质分析煤粉性质

煤是一种成分、结构非常复杂且极不均一,包括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混合物,以及无机物和有机质组成的金属有机络合物,其性质是多方面的,其中与燃烧关系较密切的有可磨系数、磨损指数、煤粉细度、密度、自由膨胀序数五项。

(1)可磨系数:表征煤被粉碎的难易程度,测定的依据是破碎定律,即在研磨煤粉时所消耗的能量与新产生的表面面积成正比。广泛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哈德葛罗夫 (Hardgrove) 法与全俄热工研究所(ВТИ)法,其近似换算关系为:KВТИ=0. 0034(K) 0.61。

(2)磨损指数:表征煤在破碎过程中对金属研磨部件磨蚀的强烈程度,现多使用YGP (Yancey,Geerand Price)法来测定在规范条件下煤样对纯铁的磨损量。

(3)煤粉细度:煤粉是由各种尺寸不同(一般在1~500 μm)、形状不规则的颗粒所组成,其细度一般用标准筛来测定,以筛孔尺寸为x (μm) 的筛子筛后剩余量占粉样的百分数Rx(%)来表示。

(4)密度:煤的密度通常以不同的方式表示,有真密度、视密度和堆积密度之分。真密度是在20℃时,煤的质量与同温度、同体积(不包括煤内外表面孔隙)水的质量之比;视密度为在20℃时,煤的质量与同温度、同体积(包括煤内外表面孔隙)水的质量之比,又称为假密度;煤粉堆积密度是煤粉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视密度。

(5)自由膨胀序数:表征煤的黏结特性,把煤按规定方法加热,所得焦块与一组标准焦块侧面图进行比较来确定的序号数。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