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规程规定了毛竹速生丰产林建设的竹苗培育、立地选择、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和规范。
本规程适应于在江西省、湖北省建设速生丰产林建设时使用,其他地区也可参照执行。
毛竹若作竹材原料,也只需三至六年的加固生长就可砍伐利用。毛竹鞭根发达,纵横交错,栽植在江堤、湖岸有固土防治作用。竹林四季常青,挺拨秀丽,是绿化祖国的优良树种。
2.1 采种
采种宜选择10年生以上、立地条件较好且属正常开花结实的竹林进行采种。毛竹种子在9-10月成熟采收,常用杀虫粉拌种保存,以防虫蛀食。
2.2 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可选择在土岭的山坡地,或丘陵地育苗,以生荒地、疏松地和肥沃的沙土壤为最好。
2.3 整地做床
苗圃地要精耕细作,拣净草根石块后,便可起畦,畦面宽1米,高度15-20厘米,长度可按实际地形确定。每亩施足复合肥100公斤作基肥。
2.4 播种季节
秋播最好,也可春播,春播时间应在3月底以前完成。
2.5 催芽
播种前先用清水冲洗去拌种药粉,用湿细沙拌种进行催芽处理,每天要翻动洒水一次。待种子开始露白时筛去沙子即可播种。
2.6 播种
播种方法应采用点播,株行距一般为25cm X 25cm,每穴均匀点8-10粒种子后细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
2.7 圃地管理
采取培育2-3年生竹苗为目的进行铺地管理。
盖一层薄茅草淋一次透水,并注意预防鼠害。竹苗出土后要及时揭去盖草并可开始除草,天旱时要淋水,施肥宜用较稀的人粪水,每月施肥一至二次。为了使竹苗分布均匀,提高竹苗产苗量,可利用阴雨天气把过密的竹苗带上移植在缺苗的地穴中,每穴1-2株(丛)。竹苗出士后50天便开始分蘖、一般在6—7月后,高度在30—40厘米之间形成小竹丛。
用一年生的竹苗分成单株,再移植到苗圃中,按株行距25cm X 25cm ,经过一年的培育施肥、生长又可分蘖成丛,和上述点播种子长成一年生幼苗大致一样,以后照样一年分植一次,可成为长期性的苗圃。
2.8 竹苗标准
一级苗胸径4.0-5.0cm,健壮鞭芽数6个以上,留枝数7-9盘,枝下高小于2.0m;二级苗胸径3.0-4.0cm,健壮鞭芽数5-6个,留枝数5-7盘,枝下高小于2.5m.。竹苗要求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
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通畅、管理方便的灵芝大棚,棚内要求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灵芝棚的大小视培养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树林、房前屋后林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培养料入棚前菇棚...
可用播种、分株、扦插方法繁殖,一般用分株方法。早春用快揪沿植物四周切成有4-5个芽一丛,然后移植。扦插可在春天将花叶芦竹茎秆剪成20-30厘米一节,每个插穗都要有间节,扦入湿润的泥土中,30天左右间节...
松土施肥是苦竹林抚育管理的一项主要措施,而覆盖是早产丰产的关键。1、抗旱排涝:天旱时适时浇水,下雨后及时排除积水,以满足鞭根对水分的需要,保证母竹的正常生长。2、竹农间作,以耕代抚:新造林1~2年进行...
3.1 立地条件
毛竹是多年生常绿树种。根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因此,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为1200-1800毫米。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页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发育的中、厚层肥沃酸性的红壤、黄红壤、黄壤上分布多,生长良好。在土质粘重而干燥的网纹红壤及林地积水、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则生长不良。在造林地选择上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
3.2 造林整地
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合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长的环境条件。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的秋、冬季进行,包括清理林地、开垦和挖掘栽植穴等三个工序。
3.2.1 林地清理
全垦整地是将造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全部砍除、清理后,全面深翻25-30厘米,将表土翻入底层,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树兜、树根等,再定表土翻入底层,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树兜,树根等,再定点挖栽植穴。
3.2.2 挖穴
3.2.2.1打穴方法
坡度不大的造林地采用全垦整地,坡度较大(15-20度)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带整地,在坡度25度以上陡坡的造林地则采用块状整地。在坡地上挖穴时,应注意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带状整地即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带宽带距视坡度缓陡及栽植密度而定,一般为3米左右。整地带上先劈除杂草灌木,后沿带开垦,翻土深度40厘米左右,再在已翻土的带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块状整地是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植点,清除各栽植点周围2米左右的杂草灌木,按栽植点挖穴。无论那整地方式,都须在挖栽植穴前确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
3.2.2.2 打穴规格
毛竹移竹造林每亩密度20-35株;株行距可用5×6米或4×5米;栽植穴的规格穴是长1.5米,宽0.8米,深0.5米左右。
3.2.3 施基肥
在林地栽植穴之间挖1m长施肥沟,每沟施复合肥500克,复土密封。
3.3造林季节
毛竹造林的良好季节是冬季和早春。
3.4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有移竹造林、移鞭造林、截秆移兜造林、实生苗造林和鞭节育苗造林等。其中,移竹造林法在生产中应用最广,我公司营造毛竹速生丰产林选择的造林方法为移竹造林。移竹造林首先应选好母竹。母竹以竹龄2-3年生、胸径3-6厘米、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的林中竹为宜。挖母竹前应作好标记,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挖掘时,由先应判断好竹鞭的走向,再细心扒开土找到生鞭。向母竹引伸过来的鞭称来鞭,留30-40厘米截断;延伸出去的鞭称去鞭,留70-80厘米截断,然后沿鞭两侧逐渐挖掘。挖取时要多带宿土,做到不伤鞭根,不伤笋芽,不伤“螺丝钉”,不伤母竹。挖出后,留5-7盘枝,砍去竹尾。母竹运输的路途和时间越短越好。远距离运输必须用稻草或蒲包包扎,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并随时浇水保湿。栽植时先在穴底垫上表土10-15厘米,然后解去母竹捆扎物,轻轻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密接,再填土、踏实。填土深度要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高3-5厘米,填土成馒状形,以防积水烂鞭。填土踏实时,要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栽后浇足“定兜水”。
4.1护笋养竹
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竹林产量的关键措施。
4.1.1 严禁挖鞭笋
竹鞭的幼嫩梢头称为鞭笋。夏秋季节,毛竹竹鞭生长旺盛,如挖鞭笋,不仅直接妨碍新鞭蔓延,而且使来年笔笋少,成竹质量差。
4.1.2 谨慎挖冬笋
冬笋是春笋的前身,是毛竹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用材竹林培育中,若滥挖冬笋,就会直接影响来年的春笋和新竹的产量。便因受气候、营养等因素限制,会有一部分冬笋不能出土而死亡,故在“冬至”前挖掘浅鞭冬笋,既可促进春笋生长发育,又可增加竹林收益。用材竹林挖掘冬笋中,必须要在护笋的前提下,科学谨慎的挖取。挖掘冬笋的方法是在大年毛竹林内选枝叶浓密、叶色深绿的竹株,沿去鞭的方向找到泥块隆起、龟裂或脚感松软的部位,小心开穴挖取。掘取后必须覆土填平。可在覆土前放入少量腐熟的饼肥,但需防止肥料与竹鞭直接接触。
4.1.3 精心管春笋
“清明”至“立夏”(四、五月份),是毛竹春笋出土的初期和盛期,要加强管护。严禁挖掘健壮春笋,特别对换叶的小年竹林内的春笋更应加强留养及管护,以免竹林出现明显的大小年,影响竹林总产量,使竹林年年保持稳产。对那些病虫笋、路中笋,小笋和歪笋等应适时疏除。盛期笋成竹率高,质量好,应少疏多留;后期笋则应多疏少留;初春零星露头笋应一律挖除。竹笋出土的末期,竹林中常出现不能成竹的笋称为“退笋”。“退笋”亦应及时挖掘,既可增加收益,又可防止竹林林养分消耗。识别退笋的特征是:笋生长缓慢,笋梢松散、无光泽,箨干缩,箨毛枯萎,早晨箨叶与无“露水”。此外,还要在春笋期的竹林内严禁放牧,防治笋期中的病虫害。
4.2 修山
修山就是砍除竹林内的杂草灌木散布于林地,使其腐烂为有机肥料。修山每年进行1-2次,时间是7-9月,只进行一次的时间最好在7月初。
4.3 垦复
恳复就是深挖,在每年的秋冬委进行。20度坡以下的平缓竹林地进行全面垦复,垦复深度20-25厘米;20-30度坡的竹林地可采用隔年隔带的等高带垦复,带宽及间距皆为3米左右;35度以上的陡坡竹林地,可每年浅锄一次,隔年深挖一次。结合垦复深挖要清除竹林地内的大石头,挖掘竹林地内的树兜、竹兜及老竹鞭。同时,垦复深挖要注意不伤竹鞭及笋芽。
4.4竹林施肥
施用化肥应以氮、磷肥为主的复合肥,每亩可施复合肥15公斤。如果进行伐桩施肥,则先打通竹兜内竹节,每伐桩兜内施入尿素或碳酸氢铵0.25-0.5公斤,再复土密封。另外,竹林施用有机肥对竹林生长尤为重要,施肥量每年每亩可施有机肥50-100公斤或饼肥150-200公斤或塘泥100-200担。有机肥在秋冬结合垦复挖沟或挖穴埋入土内。
4.5适时钩梢
在风大、冰冻雪压严重的地方,可采取适当钩梢的办法防止风倒秆破。钩梢一般不能超过竹冠总长度的1/3,留枝不得少于15盘。钩梢在冰冻年的10-12月进行。对冰冻雪压不严重或每亩立竹密度不足的竹林,则不必进行钩梢。
4.6合理采伐
合理采伐包括正确确定采伐年龄、采伐季节、采伐方法、采伐强度及采伐后的立竹密度。
4.6.1采伐年龄
毛竹林为异龄林,只能采用龄级择伐方式。择伐年龄应以1-5年生蓄养、6-7年生填空抽砍、8-9年生除个别填空外,全部砍伐利用的原则进行。为了正确掌握每株立竹的年龄,可在每年新竹成竹后,用油墨在竹秆上标明年份。
4.6.2采伐季节
采伐季节应在冬季低温干燥、竹子生理活动减弱、竹材力学性能好、不易虫蛀的季节进行。
4.6.3采伐方法
采伐方法应在伐前根据竹龄、竹株分布,竹子生长状况及病虫害为害等情况,按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砍小留大、砍弱留强的原则先标明应伐竹株,然后再采用齐地伐倒的方法进行。大小年明显的毛竹株,最好每两年伐一次,即在大年的冬季进行;花年竹林可在每年冬季除按上述原则选择应伐竹株外,还应选择竹吸发黄,来年即将换叶的小年竹株砍伐,切忌砍竹叶浓绿的孕笋竹株。
4.6.4采伐强度及采伐后的立竹密度
毛竹用材林的竹林密度以保持每亩200-250株为好。其年龄组成最好是1年生、2-3年生、4-5年生竹各占25%左右,其余6-9年生笔占25%左右。
4.7低产林改造
为了扩大毛竹林面积,挖掘现有竹林的生产潜力,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除新造竹林外,可在现有竹林中选择一部分低产竹林改造成丰产林。改造对象应是坡度平缓,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土壤肥沃湿润,排水良好,每亩现有立竹100-140株的毛竹林。改造技术参照上述培育技术实施。先期其关键措施是护笋养竹、严控采伐量,可适当保留8-9年生竹,促使立竹尽快恢复到每亩200-250株的竹林密度。
4.8防止竹林开花结实
毛竹林内的竹株开花结实后,竹株光秃无叶,竹秆枯黄死亡,所连的竹鞭发黑腐烂、失去萌发力。故毛竹林应昼控制和抑制竹株开花结实。对尚未开花的竹林,应在水肥、抚育、防病虫等措施上加强管理,以推迟竹的竹林,应在水肥、抚育、防病虫等措施上加强管理,以推迟竹林衰老成,抑制开花结实。当竹林出现个别开花笔株时,应及时砍掉开花竹株,挖出老鞭竹兜,进行全面松土,增施人粪尿,或硫酸铵,或尿素,仍可推迟或抑制竹林开花。当竹林出现成片开花竹株时,应全部砍去开花经竹株,每2-3年进行轮换带状或块状松土,挖掉老鞭竹兜,增施氮肥,敷盖青草,覆培客土,保留护养新发不开花的小竹子。这样,经过2-3轮,即5-6年可使全林复壮更新。
5.1 毛竹枯梢病
5.1.1毛竹枯梢病是我国毛竹产区的一种危险性病害,被列入国内检疫对象。
该病危害为当年新竹的嫩枝和侧枝。7月上旬在主梢或枝条的某一节叉处首先出现棕红色小斑点,并扩大成舌状或梭形有淡褐色病斑,后颜色逐渐变成深褐色。随着病斑的扩展,病部以上的枝叶开始萎蔫,叶逐步变黄、纵卷,直至枯萎脱落,枝梢枯死、且不再萌生新叶,形成枯枝、枯梢。发病严重的竹林,前期竹冠赤色,远看似火烧状;后期竹冠灰白色。受害毛竹造成枯枝、枯梢或整株枯死后,竹材质量降低,且影响发笋,一般发病3-4年后可使成片笔林趋于毁灭,给竹林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是借风吹和雨水溅散作近距离传播;带病母竹、竹材、竹梢的调运是该病远距传播的主要途径
5.1.2防治方法
5.1.2.1清除并烧毁病枯枝(株),严禁从疫区和疫情发生区调出带有该病原的竹苗、母竹等移植到新区。对病区的竹材及制品采用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仔细地喷酒或禁止调运竹材出境。
5.1.2.2对病区竹林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幼竹展枝放叶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用同样的方法喷洒新竹。
5.2黄脊竹蝗
5.2.1又名蝗虫、蚱蜢、蚂蚱。5-6月以跳蝻、成虫取食竹叶,为竹林的主要害虫。大发生时,竹林被害如同火烧,立竹成光秆。新竹竹叶被吃光一交后即会枯死,壮竹竹叶一次被吃光后新发叶片变黄、生长势弱、发笋量大减,第二次被害后即死亡。死竹茎中积水,纤维变坏,生林也趋衰败。竹蝗一年发生1代。以卵产于背北向阳、杂草稀少、土质较疏松的山腰或山窝斜坡上,深约4厘米左右。产卵处常见黑色圆形盖状物,这是寻找卵块的最好标志。
5.2.2防治方法
5.2.2.1挖卵块。生蝗产卵地易识别,可挖掘消灭。
5.2.2.2幼蝻未上大竹、群集在小竹及禾本科杂草上时,及时喷酒2.5%敌百虫粉剂或2.5%溴氰菊脂超低容量喷雾,每亩1毫升。
5.2.2.3已上大竹的蝗蝻可用烟剂药杀。即用2.5%溴氰菊脂每亩6-10克,按药1份、柴油20-40份比例混合,用喷烟机喷烟;或有741烟剂,用药量每亩1-2公斤。喷选择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
5.2.2.4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我省桃江县在蝗蝻孵化时或幼虫即上竹时,采用注射器在离地上的一节或二节笔杆注射300-400倍1059药液30-40毫升,有效期40天以上,杀死竹蝗、竹青虫效果显著。
5.3竹镂舟蛾
5.3.1又名竹青虫、竹蚕。以幼虫暴食竹叶和叶鞘,严重时将成片竹林吃成光秆,如竹林一年连续发生二代或三代,被害竹可死亡,来年也不发笋。故竹镂舟蛾也为竹林主要害虫。湖南一年发生3-4代。幼虫全身光滑绿色、头红褐色。1、2龄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习性;2龄后的幼虫受惊即坠地,但几分钏后又会重新上竹。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中旬老熟幼虫下竹于枯枝落叶间吐丝缀叶结茧化肾越冬,翌年4月羽化成成虫。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白天静伏不动、黄昏或晚上10时及黎明前很活跃。卵多产在1、2年生竹上端嫩叶上,成块状或散产。
5.3.2防治方法
5.3.2.1灯光杀成虫。
5.3.2.2利用幼虫受惊坠地习性,击落捕杀。
5.3.2.3卵期释放赤眼蜂,每亩7万头。
5.3.2.4用2.5%溴氰菊脂,每亩4-8克,1000-2000倍液进行低量喷雾。
作者:徐杰 2007-8-20
北方室内文竹的栽培技术
文竹原产于非洲南部,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常绿攀缘观叶草本植物,因其枝干有节似竹,且姿态文雅潇洒,故名文竹,又名云竹、云片竹、松叶草和刺天冬。文竹性喜温暖湿润、耐半荫,怕强光和低温,忌积水,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最为合适,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多作盆栽,其体态优美,叶状枝纤细秀丽,密生如羽毛状,常年翠绿,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室内盆栽花卉之一,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吸收室内有害气体[1]。
木棉的栽培技术
木棉的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向阳的、土层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 2. 繁殖方法 木棉主要用种子繁殖。每年 10月,果实成串聚生,采回堆放在阴凉处。过 数天,摊开晾晒,果裂种脱,除去絮毛杂物,阴干后贮存。早春 2-3 月间播种,播前催芽, 用条播或撒播均可。每公顷用种量 45-60kg。播后按一般育苗的措施,加强管理,待幼苗长 至 5-6cm时,可进行移栽分床培育。 一年生的苗木高达 50cm以上,秋后或次年春季出圃定植。 每年 3-4月份先开花,后长叶。花冠五瓣,橙黄或橙红色。花萼黑褐色,革质。花后结椭圆 形硕果,内为卵圆形的种子和白色的棉絮。 栽培技术 用播种、 扦插和分株繁殖。蒴果未开裂前采集, 种子发芽力保存期短,故多随采随播,也可用湿沙短期贮藏,条播,覆土 2cm,平均气 温 20℃以上,一般 4-5d 可出齐苗;扦插多在 2-3 月或雨季进行, 用长 80-10
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合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长的环境条件。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的秋、冬季进行,包括清理林地、开垦和挖掘栽植穴等三个工序。
造林整地:坡度不大的造林地采用全垦整地,即将造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全部砍除、清理后,全面深翻25-30厘米,将表土翻入底层,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树兜、树根等,再定表土翻入底层,再定点挖栽植穴。坡度较大(15-20度)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带整地,即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带宽带距视坡度缓陡及栽植密度而定,一般为3米左右。整地带上先劈除杂草灌木,后沿带开垦,翻土深度40厘米左右,再在已翻土的带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在坡度25度以上陡坡的造林地则采用块状整地,即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植点,清除各栽植点周围2米左右的杂草灌木,按栽植点挖穴。无论那整地方式,都须在挖栽植穴前确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在坡地上挖穴时,应注意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
挖穴规格:毛竹移竹造林每亩密度20-35株;株行距可用5×6米或4×5米;栽植穴的规格穴是长1.5米,宽0.8米,深0.5米左右。
施基肥:在林地栽植穴之间挖1m长施肥沟,每沟施复合肥500克,复土密封。
护笋养竹: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竹林产量的关键措施。
严禁挖鞭笋:竹鞭的幼嫩梢头称为鞭笋。夏秋季节,毛竹竹鞭生长旺盛,如挖鞭笋,不仅直接妨碍新鞭蔓延,而且使来年笔笋少,成竹质量差。
谨慎挖冬笋:冬笋是春笋的前身,是毛竹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用材竹林培育中,若滥挖冬笋,就会直接影响来年的春笋和新竹的产量。便因受气候、营养等因素限制,会有一部分冬笋不能出土而死亡,故在“冬至”前挖掘浅鞭冬笋,既可促进春笋生长发育,又可增加竹林收益。用材竹林挖掘冬笋中,必须要在护笋的前提下,科学谨慎的挖取。挖掘冬笋的方法是在大年毛竹林内选枝叶浓密、叶色深绿的竹株,沿去鞭的方向找到泥块隆起、龟裂或脚感松软的部位,小心开穴挖取。掘取后必须覆土填平。可在覆土前放入少量腐熟的饼肥,但需防止肥料与竹鞭直接接触。
精心管春笋:护笋养竹,“清明”至“立夏”(四、五月份),是毛竹春笋出土的初期和盛期,要加强管护。严禁挖掘健壮春笋,特别对换叶的小年竹林内的春笋更应加强留养及管护,以免竹林出现明显的大小年,影响竹林总产量,使竹林年年保持稳产。对那些病虫笋、路中笋,小笋和歪笋等应适时疏除。盛期笋成竹率高,质量好,应少疏多留;后期笋则应多疏少留;初春零星露头笋应一律挖除。竹笋出土的末期,竹林中常出现不能成竹的笋称为“退笋”。“退笋”亦应及时挖掘,既可增加收益,又可防止竹林林养分消耗。识别退笋的特征是:笋生长缓慢,笋梢松散、无光泽,箨干缩,箨毛枯萎,早晨箨叶与无“露水”。此外,还要在春笋期的竹林内严禁放牧,防治笋期中的病虫害。
科学施肥:施用化肥应以氮、磷肥为主的复合肥,每亩可施复合肥15公斤。如果进行伐桩施肥,则先打通竹兜内竹节,每伐桩兜内施入尿素或碳酸氢铵0.25-0.5公斤,再复土密封。另外,竹林施用有机肥对竹林生长尤为重要,施肥量每年每亩可施有机肥50-100公斤或饼肥150-200公斤或塘泥100-200担。有机肥在秋冬结合垦复挖沟或挖穴埋入土内。
轻度钩梢:在风大、冰冻雪压严重的地方,可采取适当钩梢的办法防止风倒秆破。钩梢一般不能超过竹冠总长度的1/3,留枝不得少于15盘。钩梢在冰冻年的10-12月进行。对冰冻雪压不严重或每亩立竹密度不足的竹林,则不必进行钩梢。
合理采伐包括正确确定采伐年龄、采伐季节、采伐方法、采伐强度及采伐后的立竹密度。
采伐年龄:毛竹林为异龄林,只能采用龄级择伐方式。择伐年龄应以1-5年生蓄养、6-7年生填空抽砍、8-9年生除个别填空外,全部砍伐利用的原则进行。为了正确掌握每株立竹的年龄,可在每年新竹成竹后,用油墨在竹秆上标明年份。
采伐季节:采伐季节应在冬季低温干燥、竹子生理活动减弱、竹材力学性能好、不易虫蛀的季节进行。
采伐强度及采伐后的立竹密度:毛竹用材林的竹林密度以保持每亩200-250株为好。其年龄组成最好是1年生、2-3年生、4-5年生竹各占25%左右,其余6-9年生笔占25%左右。
移栽鹅毛竹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将鹅毛竹与竹笋一起移栽到合适的花盆中;或是单独用鹅毛竹进行移栽。竹笋是竹根发芽后长出地面的部分,它的枝节部位长出芽,而芽变成枝后,竹笋就长成了鹅毛竹。种植时间一般长江以南地区以冬季为佳,偏北地区以春天3-4月种植最好,北方可延至5月上旬。这段时间将鹅毛竹与竹笋一起移栽,盆竹发笋量多,节间短而粗壮,成竹质量好。移栽后要及时修剪株和枝叶,以保持竹形美观和通风透光。将盆内放好基质土,压实,盆土低于盆口3-10厘米,以备出笋时加土。选用直径50厘米的花盆,每盆种3-7株,株距10厘米,行距15厘米,种植深度为13-15厘米。
鹅毛竹喜酸性、中性土壤。盆土是一个特殊的小环境,盆内装土容量有限,对水、肥等的缓冲能力较差,故盆栽土应当选用疏松、透水和通气性能比较好,同时有较强保水、持肥能力,且重量较轻的基质土。这不仅有利于鹅毛竹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根际菌类的活动,不会因积水导致根系腐烂,还可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和肥料供鹅毛竹生长发育需要。
鹅毛竹喜湿,要保持环境湿润。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在新笋出土和旺盛生长期,适当控制浇水量,保持盆土偏干,多晒太阳,控制其顶端生长,使其矮壮。浇水宜在上午9:00以前,下午16:00以后进行,夏季1-2天便要浇一次水,冬季适当减少。阴雨天切忌雨淋和积水,以防止根系腐烂,北方地区冬季避免冻根。
鹅毛竹喜肥,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堆肥、圈肥、绿肥等。盆栽鹅毛竹生长快,生命力强,竹鞭和根会沿盆壁盘转,可结合浇水施少量氮肥。但盆栽鹅毛竹应尽量减少追肥,且只能够使用薄肥,如在春、秋季水施0.5%的尿素和1%的复合肥。为促使盆竹生长健壮,在生长后期可适当追施磷钾肥。每年冬天施基肥一次,去除部分生长不良和老化的鹅毛竹。
盆栽鹅毛竹宜矮而集中,株数也常取单数,每盆可栽植3、5、7株,对那些节长、位置不当、生长过密的笋竹要及时剪除。待留好的笋竹达到理想高度时要去顶梢,使其发出侧枝,侧枝达到一定高度也要除去梢尖。盆栽鹅毛竹修剪时要注意整体美,在不影响其生长的前提下,力求保持原状,通常采取短剪和摘心,或待新笋出土时留新去老的方式。出现病枝应及时修剪。
上盆定植后,每天早晚向叶子略喷些清水。一月后茎杆萌发新枝、新芽,方可放阳处,但应避免强光直射,如发现竹叶萎卷,应立即浇水,竹叶仍可展开。浇水也要有讲究,应由盆边向下浇灌,而不可由叶部倾注淋浇,否则会使叶片肥大,有损美观。入冬后,由于盆小土少,盆栽鹅毛竹必须在室内过冬。否则,轻者枝梢枯黄,竹叶脱落,重者冻坏竹鞭,整盆枯死。为使翠竹常茂可观,可去除3-6厘米表层盆土,然后覆盖一层腐熟的有机肥料,最后再盖一层新土,这样翌年抽出的新笋将粗壮有力。竹鞭是横着生长的,中间稍空,有节且多而密,在节上长着许多须根和芽,其中一些芽会发育成竹笋钻出地面长成鹅毛竹,另一些芽并不长出地面,而是横着生长,发育成新的地下茎。因此,每两年要对盆竹进行修剪、松土、换盆。鹅毛竹换盆后,填土不要太多,否则根系生长速度过快,难以控制鹅毛竹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