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发展目标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发展目标

目前,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已经成为南京大学最具活力、最具发展前景的院系之一。

新世纪里,电子系将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方针,加强优势,发挥特色,努力开拓新的学科生长点,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使之成为有较高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查看详情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电子电源线

  • RV 0.12mm2 (7/0.15)
  • km
  • 利路通
  • 13%
  • 深圳利路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子电源线

  • RV 0.3mm2 (16/0.15)
  • km
  • 利路通
  • 13%
  • 深圳利路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子电源线

  • RV 0.5mm2 (16/0.2)
  • km
  • 利路通
  • 13%
  • 深圳利路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子电源线

  • RV 0.75mm2 (24/0.2)
  • km
  • 利路通
  • 13%
  • 深圳利路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子电源线

  • RVS 2×0.5mm2 (2×16/0.2)双绞
  • km
  • 利路通
  • 13%
  • 深圳利路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十四五公共住房发展目标

  • 1、十四五公共住房发展目标字体(含英文):字幅:1000mm×360mm,树脂发光字体,工艺详见图纸; 2、黑色小字体:字幅:1031mm×872mm,不干胶雕刻. 3、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字体材质
  • 1套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发展历程

  • 视频 发展历程
  • 48秒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06
查看价格

电子签名指纹识别系统

  • 信息.2、开庭前或完毕后,当事人通过手写签名指纹按捺仪,签字指纹按捺自动把电子签名自动上传到笔录案件中,自动关联到案件信息中,减少书记员工作.3、高清庭审主机兼容.
  • 5套
  • 1
  • 不限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2-30
查看价格

电子发票

  • 电子发票
  • 1年
  • 3
  • 国产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9-09
查看价格

通风工程系统调试

  • (3000m2以内)
  • 5304台
  • 1
  • 华特
  • 普通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7-29
查看价格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发展现状

自1984年建系以来,在学校和系历届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艰苦努力下,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学科建设

电子系现有声学、无线电物理学、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五个二级学科。这些学科横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讯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其中声学和无线电物理学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师资力量

电子系师资力量较雄厚,拥有正副教授50余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和博士生导师22人。近几年来,我系致力于学术梯队的建设,注重引进和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等一批优秀青年学者,他们已经成为各学科新世纪的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办学规模

电子系专业设置全面,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声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四个本科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声学和无线电物理学五个硕士点,以及声学和无线电物理学两个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近几年,每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名左右,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0名左右,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10人左右。包括专科和“成教”学生在内,在校学生总数已达到2000人,办学规模名列学校前茅。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系一贯注重基础教学,强调宽口径的培养模式。目前,全系拥有10余个电子信息类本科基础教学实验室,提供了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等方面良好的基础实验训练条件。在面向新世纪的教学改革中,由世界银行贷款、“211工程”和“985工程”项目兴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子信息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初步投入使用。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研究机构

电子系现有“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声学研究所、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超导电子学研究所、软件研发中心和微波技术研究室等科研机构。“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国家级声学基础研究基地之一。声学研究所的科学研究横跨从基础到应用的大多数声学前沿领域,其学术水平长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和软件研发中心等科研单位直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微波技术研究室坚持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发展主线,所研制成的新型电磁隐形材料已经产业化,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年来,超导电子学研究所异军突起,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超导电子科学研究基地,在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中正在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

电子系电子信息类学科的建设生机勃勃,已经在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生物识别技术和现代信号与图像处理等IT前沿领域形成了扎实的学科基础,其应用开发深入国民经济主战场,显示出强劲的活力和社会吸引力。

查看详情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历史渊源

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先后由魏荣爵和鲍家善教授在南京大学创设的声学和无线电物理学学科与专业。自设立以来,这两个专业先后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从事应用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高级科技人才,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呈加速度发展,并逐渐影响社会、经济、军事等人类各个领域。为了适应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南京大学自身学科发展的需要,1984年,以声学和无线电物理学学科(专业)和有关电子技术教研室(组)为基础,正式组建了信息物理学系。1994年,更名为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查看详情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发展目标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发展目标文献

南京大学网络指南(清晰版) 南京大学网络指南(清晰版)

南京大学网络指南(清晰版)

格式:pdf

大小:3.5MB

页数: 84页

本书谨献给 每一个热爱南大,热爱百合,热爱生活的南大人 感谢为小百合做出过贡献的每一个人 不管是网络上的风云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网友 你们造就了南京大学最值得骄傲一道风景 本书编写人员 (百合 ID) 总策划 :yika1985 LfsU WilliamGates 主编:WilliamGates 排版 /美工:LfsU 撰稿:grandwin kamumi yaoge123 LfsU WilliamGates 审稿 /技术总监 :Rufev yaoge123 特邀技术顾问 :bieowolf songcpu beforeme notXX AllanYan 主办:南京大学小百合工作室 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会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校园网络 入门:校园网基本结构及常识 1 基础:各种软件的校园网使用方法 5 进阶:上网解决方案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设置

电子工程系

电子工程系是南京大学遵循‘理工结合’的理念所创办的新型工科系,是学校在电子信息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从事科学研究与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

历史渊源

电子工程系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时,南京大学在理科一级学科‘物理学’之下创设了二级学科 ‘无线电物理学’,1981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为了适应电子与信息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和学校自身学科发展的需要,南京大学又在工科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之下创设了二级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并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以无线电物理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学科为基础,组建了电子工程系。

在五十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培养了大批从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才, 承担了大量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的研发项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展现状

现有无线电物理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二级学科,其中无线电物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全系学科设置横跨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两个一级学科,是名副其实的“理工”多学科综合型院系。

我系师资力量较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批优秀学者,他们已经成为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模式上,一贯注重基础教学,强调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同时具备高起点的教学实验室。在世界银行贷款、“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项目大力支持下,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基础实验训练环境。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供不应求,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科学研究方面,以电子学、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现代实验技术作为手段,探索新型电子材料,研究其中有关物理过程和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据以开发新型的电子器件和系统,并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目前,全系有超导电子学研究所和微波技术研究室等主要科研机构。超导电子学研究所主要致力超导电子器件在太赫兹波段或量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微波技术研究室既从事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理论分析、设计和应用等前沿研究,也开展实用电磁波吸波材料的全方位研究,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最近,在超导电子学研究所校级重点实验室基础之上整合建立了江苏省“电磁波先进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

发展目标

将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方针,加强优势,发挥特色,提高内涵,努力开拓新的学科生长点,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使之成为有更高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

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

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是我国最重要的信息光电高技术研究基地之一。她以国家重点学科"para" label-module="para">

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前身是我国最早(1956年)设立的半导体专业之一,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点,94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98年设立"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申报国家重点学科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评审中名列前茅,2007年的国家重点学科评比中名列第二。现已形成了由郑有炓院士为学科领导人,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高素质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在内的优秀学科研究群体,包括教授11人,副教授8人,其中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2003年建立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研究方向包括:

1)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

2)半导体纳米结构与纳电子学

3)微结构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4)微电子与光电子应用和产业化技术

5)半导体自旋电子学

6)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目前承担着大量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前沿课题,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课题,以及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创新人才基金和基础研究计划等,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和器件物理研究”成果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有序可控硅基量子结构的构筑原理和光电子特性”成果获得2003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加强课程建设,量化科研标准,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获2002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科研实践中培养高层次微电子学人才”获得2001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其它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近几年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9项,申请专利100余项,发表 SCI论文500多篇, 影响因子>3的70余篇,EI论文200多篇。同时,还与国际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知名大学、研究所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互派研究生和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承担国际合作交流课题。

在人才培养方面,致力于培养和造就综合型、智能型、创造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所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既适宜于在科研院所继续攻读微电子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 (目前约占毕业生的三分之一),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人才梯队;也适宜于到高新技术企业、芯片设计与制造公司等从事技术开发、应用性研究以及管理工作。 目前,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有全国一流的对学生开放的实验室,其中包括微电子工艺净化实验室400平方米,拥有各种先进的工艺加工、MOCVD 等材料生长设备及材料器件测试设备100余台套,并拥有集成电路设计所需的完备的软/硬件环境,包括高性能服务器3台,Synopsys、Mentor EDA工具全套大学计划,可进行芯片设计、逻辑综合、版图设计、器件模拟等工作。在“985”和“211”两期的工程建设中,政府及学校在本学科和相关实验室共投入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经费5000多万元,建设了一大批专用和共用设备,加强了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技术的研究条件。此外,参与共建的“南京大学微加工中心”等,拥有先进的实验条件。

作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光电高技术研究基地,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一直重视通过转化发挥对国家,特别是江苏省内相关产业科技进步与升级改造的带动作用。近年来,积极与地方合作建立了南京大学扬州光电研究院,也是“江苏省国产芯片与软件产业联盟”主要成员单位之一。

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成将坚持“学研联合、强化特色、推动交叉、抢占高点”的发展思路,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和第五十五研究所进行联合共建,教科连手、互利共赢、共享优势资源、实现跨越发展。

信息电子学系

信息电子学系源自分别始创于1955年的磁学专业、1956年的半导体物理专业、以及1987年的电路与系统专业。设有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二级学科,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现已形成了一支兼具理工科背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科研、教学队伍,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3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约占教职工总数的48%、博士生导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3人。

信息电子学系现有嵌入式软件研发中心、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研究所及现代图像工程、先进器件与信息功能材料、微纳集成技术与光电芯片、立体影像信号处理与显示技术、电磁材料与应用技术等实验室,研究领域涉及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频处理、人机交互技术、嵌入式软硬件系统、无线通信、模式识别、医学超声与工程、医学信号处理、医学仪器与系统、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紫外光电器件、硅基深亚微米器件与集成电路、光电探测与处理芯片、新型异质结材料与器件物理、电磁性吸波材料与应用、微波测量技术等。

嵌入式软件研发中心与现代图像工程实验室

嵌入式软件研发中心与现代图像工程实验室均依托于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分别成立于1998年及2006年,是本系乃至本学院将科学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相融合得最早的实体机构,研发内容涉及电子信息类多学科交叉,主要研究图像控制与作业自动化,视频显示及处理,3D扫描技术研究与现实增强,近场图像,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嵌入式手持设备应用软件开发,无线自组织网络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算法与设备,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传感器网络路由技术,高安全度生物特征身份识别等最新的IT技术,取得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多项科研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或国防验收。以伪装作业自动化、嵌入式系统为代表的一批研究成果广泛的应用于新型武器装备型号研制、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国防战线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承担了包括国家863子课题、国防武器装备预研基金、IT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技术、支撑计划等数十项课题,取得显著成绩,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省科技进步奖一次,日本富士通优秀作业奖,江苏省优秀软件工程等各类奖项10余项。同时所培养学生曾获包括“IBM全球Linux挑战赛金奖”、“Intel杯嵌入式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在内的多个国际、国家级奖项。

先进器件与信息功能材料实验室

实验室同时隶属于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和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新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物理与工艺研究。以Ⅲ族氮化物和碳化硅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被称为是继硅基材料、砷化镓基材料之后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发展可见到紫外光电子器件、功率电子器件和微波功率器件的优选材料,具有广阔的技术应用价值,是国际上的研究和开发热点。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课题项目、国家863项目、江苏省基金项目以及地方合作项目等,获得了多项突出进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可:首先实现和报道了可以在300oC以上工作的AlGaN/GaN异质结高温霍尔器件、InN基表面化学传感器、具有极低暗电流的GaN同质外延紫外探测器等;实现了800V耐压GaN高速整流器件;以及自主研制成功高速碳化硅外延生长设备;并且对GaN基光电器件与功率器件的基本物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实验室享有先进的器件微加工试验线、材料生长与器件测试分析系统、以及工业级的器件模拟仿真环境,并与美国著名测试设备公司Cascade Inc共建了功率电子器件失效分析联合平台。实验室所涉及的研究方向在电力能源转换、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电力电机实时监控、国防预警与跟踪、以及石油矿物开采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目前,实验室与十余家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建立有密切合作并联合发表论文,部分单位包括:美国康奈尔(Cornell)大学、加州伯克利(Berkeley)大学、杜克(Duke)大学、佐治亚理工(Gatech)大学、美国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NREL)、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以及德国佛朗霍夫(Fraunhofer)应用物理研究所和日本东北大学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宽禁带半导体功率电子器件、宽禁带半导体微波功率器件、宽禁带半导体紫外光电器件、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物理。

微纳集成技术与光电芯片实验室

面向下一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芯片应用,实验室主要从事主流硅基半导体器件的物理信息电子学研究,开发相关主流微电子器件在移动存储、光电信号探测/存储/转换/传输等核心信息电子领域的基于芯片系统的集成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包括:基于微电子工业标准制造规范的原型器件的物理结构与电子学设计;基于超级计算机平台(曙光5000)和结合器件结构/材料/工艺三维仿真的全功能模拟;基于芯片系统的应用集成设计、原型器件及集成芯片的工业级标准工艺制造;65 nm及以下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研究及对于可靠性的全面测评方案;适于32 nm及以下器件的高K材料物性与匹配工艺技术;以及超高密度光电传感芯片设计、制造与分析。实验室拥有一流的器件与芯片分析测试平台,以及器件仿真设计环境。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防重大项目、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全面合作单位包括中科院微电子所、中芯国际、清华大学等。

立体图像显示与影像处理技术实验室

立体图像显示技术与立体影像处理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涉及数字图像处理、电子、计算机、光学、机械、材料等多门类学科。近年来,着重研究立体图像显示、编解码、目标识别等技术,侧重于研究肉眼直接观看的立体图像获取与显示方式的原理、算法、技术和工程实现,并着重于获得高清晰、可交互、大视角立体显示的核心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化。立体图像显示技术、立体影像处理技术及其综合应用技术是未来光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包括立体电视系统、数字远程医疗、立体化作战指挥控制等未来技术的重要支撑技术。

实验室先后得到科技部对欧盟科技合作计划、欧盟框架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武器装备预先研究计划项目、军事电子预先研究计划、国防工程配套项目、江苏省高技术计划、广东省省部产学研等国防、国际以及省部级等一系列科研项目的支持。

自1993年开展立体图像显示技术、立体影像处理技术研究以来,取得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多项科研项目通过省级以上鉴定或定型验收,其中部分成果属于世界首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军现代化新型武器装备,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三等奖1项。

现代电磁材料与应用技术实验室

自“八五”开始从事微波吸收材料和技术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磁性金属超细粉体、铁氧体材料、磁性薄膜的制备,高频微波物性以及相关微波测量技术,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军事装备隐身和民用防电磁辐射材料。先后承担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局国防973项目、武器装备探索研究项目、预研项目、基础科研项目、军工配套项目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多项,所研制吸波材料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且在多款装备型号上已获得应用,为国内微波吸收材料主要供货单位之一。近五年来科研经费总量超过4000万。同时为国家输送了大量军地两用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纳米结构磁性吸收剂研制、纳米材料吸波机理研究、薄膜吸波材料研究、磁性纳米膜高频微波物性研究、微波测量技术、铁氧体磁性材料研究。

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研究所

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医学超声、微波医学和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等,着重于应用基础和技术开发研究以培养人才、重视“产学研”结合的应用研究以将转化研究成果,推向市场的医疗诊断、治疗设备直接为服务于临床、造福于人类,所取得的成绩在国内外颇具影响,高科技医疗诊断设备“高频心电图检测仪”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中国专利发明创造优秀奖(1995年), “人体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 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全信息化放疗导航调强系统”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生命活动中非线性现象及其模型、生物功能反馈机理及其临床应用、远程医疗系统、调强放疗优化与手术导航、脑功能核磁共振信息分析处理及其生理机制、生物识别技术、新型B超原理及其应用、嵌入式小型化医疗仪器研发等,所承担的科研任务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等60余项。

信息电子学系现有本科专业包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生物医学工程。作为兼具理工科背景、侧重于科研应用的院系,信息电子学系注重培养本科生坚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本系历届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从2000年起,在嵌入式软件研发中心和国防图像工程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每年都获得了优异成绩。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路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体系结构、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软件技术基础、信号与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电子信息系统实验、半导体工艺实验等。

通信工程系

通信工程系以原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的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及南京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为基础,并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联合共建,是南京大学发展应用性学科的重大战略举措,得到“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支持。

通信工程系涵盖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设有通信工程本科、硕士,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博士培养体系,除通信原理等教学实验室外、建有宽带网络通信与ITS、多媒体安全通信、雷达信号处理、智能信息处理等实验室。该系结合南京大学理科优势,借鉴国际一流院校的新技术应用学科办学模式,追踪国内外先进技术,逐步形成自己学科建设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技术意识人才。

通信工程系拥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讲师4人,教师队伍来自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学、科研、工程第一线的综合研究队伍,优势明显。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现代数据通信教程》获国家十一五规划高校精品教材。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曾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嵌入式电子大赛等竞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

通信工程系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863、973、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国家、部省级项目,并多次获奖,产生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主要研究方向:

宽带网络通信与ITS

宽带网络通信与ITS的研究内容涉及宽带专网与接入网设计优化,其中包涵异构网络融合、系统跨平台处理、网络优化与管理、通信协议转换、软交换与高级信令、移动自组织网络、自适应编码调制,多天线,OFDM,有限反馈,跨层资源分配等;网络视频传输与处理,其中主要有运动视频检测、图像编转解码、环境图像检测、图像多维生成与还原等;ITS智能交通,包涵高速公路专网与路段网接入、车辆运动检测、能见度等灾害天气环境检测、路况交通参数统计分布、GIS视窗信息发布、ITS标准编制等。

近年来承担国家重大专项、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项目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涉及4G和太湖污染检测等重大专项、正执行的“江苏交通传感网技术体制与应用框架研究”。其中具有自我知识产权 “DMDU系列智能交通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科研硕果斐然,4次获部省级科技奖,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雷达信号处理

研究内容包括合成孔径雷达成像、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超宽带相控阵信号处理、目标识别、雷达反干扰、雷达接收机自动测试和气象雷达信号处理等研究工作。

用任意群延时补偿方法实现聚焦处理、取代距离对准和相位补偿,经外场数据验证,极大地改善了雷达目标像的质量。超宽带无源相控阵技术解决了超宽带相控阵的色散问题。采用多特征加权识别新技术,提高了雷达目标识别率。研究干扰信号自动侦测、自适应信号抑制方法,有效克服了通信对米波雷达的干扰。研究开发的雷达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已经推广应用于雷达系统的研制、生产过程和维护保障工作。合作研制的气象雷达已在北京奥运会气象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媒体安全通信

多媒体网络技术指针对文本数据、图文资料、遥感采样、应用软件、语音视频、虚拟现实、交互控制信息等多种媒体内容,利用传感器网、无线电台、移动网络、卫星链路、微波中继、高空接力、电话网络、局域网络、数字专线、DSL接入网、FHC接入网、光纤网络、固移融合网络以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通信手段,实现非实时数据转发、单向实时递送和双向实时交互等多种媒体应用的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是目前网络应用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

研究内容包括:现代通信网络理论。包括宽带通信网络、宽带广播网络、计算机网络等的安全分析、运营控制、性能分析与改进,以及下一代网络技术;移动多媒体技术,涉及功耗控制、分级编解码、无缝越区切换、无缝媒体切换、高效调制技术、地理位置服务等;分布式协同处理技术,涉及分布式平台、分布式信号接收、分布式信息处理、分布式媒体同步、分布式“认知、认证与识别”、分布式信息安全等。研究成果包括:高级信元网络关键技术专利、高级信元边缘交换机实验平台、 DSL远端接入系统、USB令牌认证系统、分布式天线移动通信方案、SOHO多媒体网关、多媒体网络电话系统。

智能信息处理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它不仅与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计算机软硬件、传感与测控、网络通信等学科密切相关,还与数学、非线性科学、分形几何学、复杂性科学、脑科学及各种应用学科交叉融合。

查看详情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改革

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先后创设了国内第一批“无线电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专业,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此后,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趋势,逐渐转向工科类学科的建设。1984年,南京大学组建了信息物理学系,1994年更名为电子科学与工程系。2009年根据学校学科发展提升战略,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基础上,通过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和第五十五研究所共建,组建了新的工程学科类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以“学研联合、强化特色、推进交叉、抢占高点”为发展思路,遵循新型工科办学的基本范式,浓郁工程学科的文化氛围,内涵发展与外部拓展相结合,走高水平、特色型的发展之路,融入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创建一流学科方向,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查看详情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组织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

【公众号:南大电子人】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是在电子学院党委和团委指导下,始终围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方针”建设宗旨和“至真至诚,倾力倾心”服务宗旨的群众性组织,是电子学院一系列丰富多彩活动的主要组织者、策划者。

下设有主席团,以及秘书处、学术部、体育部、实践部、文化部、宣传部、传媒部7个部门。

学生会本着反映学生的建议和要求,开展健康有益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理念,为广大学生建设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院学生会每年举办电子学院迎新晚会,并与多院合作举办了“春日的后裔”舞会、“天声一对”歌唱比赛、“南三派”定向越野等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还独立举办了“故事王”大赛等活动。除此之外,学生会还邀请学院杰出教授、老师、学长学姐开展讲座,为同学们介绍科研、学术、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学生会可谓是学生交流思想、品味生活、感悟成长的大舞台。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

电子学院团委是在学院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围绕学院党团中心工作,结合团员青年特点,肩负团结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职责的先进青年组织。下设部门包括组织部、宣传部、通讯社、青年志愿者协会等。

学院团委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依托各年级与学生组织,在思想品德教育、文化艺术熏陶、科学技术创新、社会实践锻炼等多方面塑造青年,具体负责学院学生在团党生活、团日活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资讯传播等方面的工作。

院团委举办了大一新生学习辅导活动、暑期实践分享会、“E站到底”知识竞答比赛、二手旧书回收等志愿服务活动,创办院刊,成立EE侠为全校范围的同学提供免费维修服务,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活动成果。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公众号:南大电子研会】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是在电子学院党委和团委指导下的高度自治学生组织,以“传承快乐,携手筑梦”为主旨,致力于服务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有趣的活动丰富同学们的生活,以创新的思想扩展同学们的见闻,以合作的方式提高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以自主的活动理念增加同学们迎接挑战的勇气,以平等的文化口号营造学院家的概念。

下设主席团,以及秘书处、文娱部、宣传部(外联组)和体育部四个部门。其中主席团设有主席一名、副主席四名;各部门分别由一正一副两部长和五到六名部员构成,形成了在主席团领导下,以各部长为主导,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全体研会成员共同努力的自上而下,严谨高效的组织结构。

研会始终贯彻“相亲和睦一家人”,“ 平等团结兄弟连”的理念,积极筹备各个方面的学生活动,包括学术交流论坛,就业实习经验分享会, “南大E文志”迎新晚会,以及与多院系举办的各式联谊活动等,从而实现思想引领、学术科创、文体活动、就业实习、宣传交流、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均衡发展。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