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遵循“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走出了“一个体系[突破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与内容,构建以“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环境模拟与信息系统”四大学科课程群为基础的实验教学体系]、三个层次[“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研究探索)型实验”的三层次]、五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经典与现代结合、实验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结合、基础实验课程的学习与科研训练结合”]”的现代实验教学新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探索出了新实验教学方法。
中心作为实践性教学平台,以加强本科学生实验、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任务。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中心所开设的实验课程占总课程的25%以上,并在实验教学计划的安排中,充分考虑与理论课程教学的紧密联系,统筹协调。
一、承担环境学院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近400名学生基础实验教学任务和专业选修课的实验实践课程,覆盖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声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污染控制、环境材料等方向的本科生教学实验要求。
二、承担环境学院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六个专业近300名学生“暑期学校”共5周的教学实习、实践、讲座、对外交流等任务,并组织其他服务社会的实践教学活动。
三、为环境学院及相关院系学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的创新实验计划提供实验场所、仪器设备,受惠学生约120人次/年。
四、对匡亚明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地球科学系等院系开放专业实验室,受惠学生约200人次/年。
五、承担部分校外学生、相关院校进修教师、研修人员以及外专业考入研究生所需要补开的必修、选修和公选类实验课程,受惠人数约60人/年。
请问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考研,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哪个好考些啊?
先分析两所大学的硬件实力,南大有一个与同济共建环境国重,浙大没有。师资来说,南大的师资总体没有这发的强。名牌效应,两者都有,浙大强于南大。方向来说,南大偏向水处理,浙大的水处理,固废都有人做。地理因素...
① 环境工程比较好的学校: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 ② 首先说明一下:学习的课程和学校确定的培养方向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学校之间的差异...
应该招收的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中,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优化了师资队伍,对实验教学平台进行了优化升级、资源共享和共建,对实验中心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数字信息化建设、网络实验教学等方面建设的思路。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中,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优化了师资队伍,对实验教学平台进行了优化升级、资源共享和共建,对实验中心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数字信息化建设、网络实验教学等方面建设的思路。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给水排水实验站,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至1994年,组建成立独立的学院总实验室。2002年经学校批准,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2007年更名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得同济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2003年,在教育部资助下建立了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04年与上海市科委共建水资源循环利用科普基地。
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1520平方米,仪器设备600多台(件),设备总值1500万元。实验教师39人,其中专职实验教师16人,教授4人。创新实验指导教师26人,全部为教授或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中心下设水处理技术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化学与毒理学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实验室等,向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市政工程专业以及海洋、材料等其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开设了环境类实验课程,其中包括专业基础实验和应用实验项目40项,环境科技创新实验项目28项。
为适应学科发展,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1997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998年新增市政工程博士点和环境科学硕士点。1999年取消教研组建制,设立五个研究所:水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大气污染与控制研究所、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所、环境系统分析研究所和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2000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比中,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点获第一名。同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2006年蝉联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继续担任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2002年增设“环境科学研究所”。
自2001年起,以“985工程”一期建设和清华大学第21次教育讨论会为契机,制定了反映环境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全新的教学体系,建设了一批高质量课程,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年轻教学骨干。实验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实验教学内容大幅度调整,开设了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等实验课程。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1928年国立清华大学开设市政工程有关课程;1932年成立工学院,在土木工程系内设水利及卫生工程组;1952年9月院系调整,土木系设上下水道教研组。1952年设给水及下水工程专业,隶属土木工程系。1953年学习苏联,学制改为五年并扩建实验室。
1957年建成1000平方米的给水排水实验室,可进行水分析化学及水微生物学实验和水质混凝、沉淀、澄清、过滤、离子交换等水处理教学实验。此后根据课程设置的变动,陆续开设过给排水管道、水力学、水泵和废水处理等教学实验。1977年清华大学给水排水专业更名为环境工程专业,设在建筑工程系内,这是国内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1980年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改设在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