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质构成的过程中,发现在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几个、几十个可数原子或分子,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设备的技术,就称为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主要区别是:纳米技术研究的是以控制单个原子、分子来实现设备特定的功能,是利用电子的波动性来工作的;而微电子技术则主要通过控制电子群体来实现其功能,是利用电子的粒子性来工作的。人们研究和开发纳米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对整个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1993年,国际纳米科技指导委员会将纳米技术划分为纳米电子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加工学和纳米计量学等6个分支学科。其中,纳米物理学和纳米化学是纳米技术的理论基础,而纳米电子学是纳米技术最重要的内容。
纳米科技nanotechnology)
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
从迄今为止的研究状况看,关于纳米技术分为三种概念。第一种,是1986年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根据这一概念,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从而可以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这种概念的纳米技术未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种概念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现有技术即便发展下去,从理论上讲终将会达到限度。这是因为,如果把电路的线幅变小,将使构成电路的绝缘膜的为得极薄,这样将破坏绝缘效果。此外,还有发热和晃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纳米技术。
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本来,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
纳米科技包括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化学等学科。从包括微电子等在内的微米科技到纳米科技,人类正越来越向微观世界深入,人们认识、改造微观世界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曾指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一个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虽然距离应用阶段还有较长的距离要走,但是由于纳米科技所孕育的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对纳米科技给予高度重视,纷纷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相关研究
纳米(nm),又称毫微米,是长度的度量单位,国际单位制符号为nm。1纳米=10^-9米,长度单位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样,是长度的度量单位。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纳米技术是用单个原...
在7月5日闭幕的2001国际纳米材料高层论坛上,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负责人马燕合介绍,针对我国纳米科技发展现状,近期将公布由科技部主持起草的《中国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其宗旨是根据我国国情,国...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
纳米技术论文-论纳米自洁材料在建材中的新应用
摘要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大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大气中的粉尘、 水 分、油污等物质会对建筑物的表面及室内墙壁、 家具表面造成污染。 像北京这样 有雾霾的城市, 城市清洁更是显得格外重要。 在目前,城市清洁光靠整治环境还 不能立竿见影,所以很多工程师将目光投向了自洁涂料,尤其是纳米自洁材料。 纳米自洁材料虽说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但也已出现有段时间了。 就功能而 言,该材料的应用还有很大可塑性。 同时笔者也有一些新想法, 不知是否可对一 些该方向科研起到少许作用。 关键词 纳米 自洁材料 建材 涂料 正文 一、纳米自洁涂料介绍 凡可以用在基材(如玻璃、陶瓷或者木材石材等)表面,依靠涂料本身所具 有的疏水和亲水物理特性, 能够起到易洁和自洁作用的涂料称为自洁涂料。 目前 大多数自洁涂料均为纳米材料。 纳米自洁涂料的功能有:(1)超亲水功能。应用这个功能玻璃可以将水完全 均匀地在玻璃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新型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2)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新型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2)
2021年3月9日,《纳米产品的定义、分类与命名》发布。
2021年10月1日,《纳米产品的定义、分类与命名》实施。
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北京中科纳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
主要起草人:王琛 、杨延莲 、马丽露丝 、高洁 、李倩 、王孝平 、王冉 、张洁 。
对于纳米产品已大行其道的中国,除了切实加强风险和伦理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尽早建立公众沟通和出台相关标准政策。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