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地理位置与规划概况
一、工程地理位置
二、工程规划概况
第二节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调水区水资源形势严峻
二、缺水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工程任务、规模与工程运行方式
一、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基本任务
二、工程规模
三、工程运行方式
第四节工程总布置与主要建筑物
一、河道工程
二、泵站工程
三、蓄水工程
四、穿黄工程
五、南四湖水资源控制和水资源监测工程
六、骆马湖水资源控制工程
七、治污、截污与导流工程
第五节工程施工总体情况
一、工程施工布置
二、施工导流
三、主要建筑材料来源
四、工程量
五、工程施工总进度
六、主要技术供应
第六节工程占地与移民安置规划状况
一、工程影响范围内实物指标及工地类型
二、农村移民安置
三、集镇、城镇迁建规划
第七节工程综合特性
第二章
环境背景调查分析
第一节自然及生态环境状况
一、流域水系及区域概况
二、地形、地貌概况
三、水文、气象概况
四、地质概况
五、土壤及盐渍化概况
六、生态环境状况
第二节社会经济及其他环境状况
一、区域经济概况
二、文物古迹状况
三、人群健康状况
第三节环境状况评价
一、污染源分析评价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三、底质状况评价
四、环境状况综合评价
第四节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一、水资源短缺El益严重
二、水污染严重
三、地下水严重超采
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第五节治污规划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
二、治污规划控制单元实施方案
三、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第三章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环境影响回顾分析
第一节江水北调工程概述
第二节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一、输水河道、湖泊水文情势
第三节工程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二、输水河段水质年际变化分析
三、调水对输水水质影响分析
第四节工程对土壤和生态的影响
一、工程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二、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五节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一、工程促进受水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工程促进受水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六节江水北调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一、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二、排污对大运河徐州段水质的影响
第七节江水北调回顾研究结论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研究
第一节地表水环境背景概述
第二节调水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一、调水对供水区水资源的影响
二、调水对输水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
三、调水对蓄水工程水文情势变化的影响
四、工程运行对防洪除涝排水的影响
第三节输水干线水质预测
一、水质模型
二、输水干线空间概化
三、参数率定与模型验证
四、正常工况条件下的水质预测
五、正常工况条件下的水质预测结论
第四节输水干线水质风险分析
一、污染控制不力带来的水质风险
二、运行调度中的水质风险
三、其他水质风险
四、水质风险分析结论
第五节地表水环境问题研究结论
一、水文情势影响研究结论
二、水环境影响研究结论
第五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情况概述
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三、工程地质条件
四、水文地质条件
第二节地下水环境现状概述
第三节工程对地下水影响分析
一、河渠附近地下水运动模型
二、工程对输水沿线地下水动态影响分析
三、供水区对地下水影响分析
四、新开挖河道、截渗和铺砌工程对地下水影响分析
五、调水工程对输水沿线及供水区地下水影响综合分析
第四节地下水环境问题研究结论
一、调水对输水沿线地下水的影响
二、调水对供水区地下水的影响
第六章
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第一节生态环境现状概述
一、输水沿线生态环境
二、蓄水湖泊生态环境
……
第七章血吸虫病北移扩散可能性研究
第八章截污导流工程环境影响研究
第九章景观、文物古迹及旅游环境影响研究
第十章工程施工环境影响研究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及对策》就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调水水质、血吸虫病北移扩散及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关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问题的读者提供了一个较全面的读本。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及对策》共分11章。依次为工程概况,环境背景调查分析,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环境影响回顾分析,地表水环境影响研究,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血吸虫病北移扩散可能性研究,截污导流工程环境影响研究,景观、文物古迹及旅游环境影响研究,工程施工环境影响研究,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2015年2月,该书获得“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穿过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线穿过青藏高原
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河南河北天津北京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项跨流域的调水工程,输水总干渠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取水,流经河南省境内731公里。南水北调总干渠安阳段长65.01公里,穿越境内2县、4区、9个乡、3个办事处、7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南四湖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综述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上重要的蓄水湖泊,东线工程在改良南四湖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对其造成了一定破坏,但是,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东线工程对南四湖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南四湖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南四湖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措施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在分析南四湖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东线工程对南四湖环境的主要有利影响和主要不利影响,提出了对策措施与建议,得出有利影响远大于不利影响,不对南四湖及周边地区环境造成持久不利影响的结论.
东线工程的环境影响是利大于弊,不利影响也可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工程实施后,有利于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补充沿线地下水,对地面沉降等起到缓解作用;有利于城镇饮水安全,改善高氟区居民饮水质量;有利于改善供水区投资环境,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对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进行了多年监测试验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东线工程调水量占长江径流量的比重很小,调水对引水口以下长江水位、河道淤积和河口拦门沙的位置等影响甚微;第一期工程仅比现状增加引江100立方米/秒,不会因此而加重长江口盐水上侵的危害,遇长江枯水年的枯水季节,可采取避让措施,不加重长江口的盐水上侵。
2.黄淮海平原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土壤盐碱化的经验。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能够预防和控制。
3.根据实验和调水实践,调水不会把南方的血吸虫扩散到北方。
4.调水对输水沿线湖泊的水生生物是有利的,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水生生物不会有明显影响。2100433B
【学员问题】分析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对策?
【解答】一、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
据国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化石能源资源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石油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煤炭消耗量占世界总量的40%,石油消费仅次法国,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程度达50%以上。在土地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建筑用实心粘土砖每年要毁田12万亩。目前,能源的紧张形势在我国已十分严峻,可能会威胁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在资源如此紧张的形势下,住宅建筑能耗却占了全国能耗的32%.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的建筑基本上是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目前我国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设量的总和,但90%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预测在未来的10年即到2020年,我国还将建成约200亿平方米建筑。如果再不采取节能措施、不推行建筑节能材料,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相当于目前建筑所消耗能源的三倍。据专家测算,如果国家从现在起就下决心狠抓建筑节能工作,对新建建筑全面强制实施建筑节能设计和应用,并对已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性改造,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时(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减少电力建设投资约6000亿元),能源紧张状况和污染压力必将大为缓解。但如果继续放任自流,错过当前这段大好机遇,不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则将长期大大加重国家能源负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制约,对能源安全和大气环境造成重大威胁。严峻的现实表明,国家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建筑节能的工作研究,以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应的法规,推而广之。
二、我国建筑节能的症结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为什么会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究竟是什么阻碍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步伐?笔者认为,可归结以下几点:1.建筑节能意识薄弱。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建筑节能工作在创建人类和谐社会中是多么重要、多么紧迫,同时对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也缺乏深刻的了解。例如,人们在购房时,很多人不懂得也不关心建筑能耗的高低。这样,人这个主体没有了对房屋这个客体的节能需求,更没有对房屋节能性能的选择和监督,导致相当一部分缺乏社会责任,守法意识淡薄的开发商、供应商钻了空子,同时也逃避政府的监督。加之一些地区的主管部门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为追求“政绩”,只注重建筑数量和规模,放松或放弃了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2.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近年来,我国建设规模和总量增长比较快,但科技投入没能同步跟进,建筑的科技进步是滞后的,对建筑发展的贡献率一直不高;我们不少的所谓“创新”,实际上是在建筑的概念炒作和表皮包装上下了不少功夫,着力点没放在内在品质的提高上,甚至生搬硬套、东拼西凑一些概念性的东西,缺乏技术支撑,结果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治标不治本。3.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不完善。建筑节能涉及国家和政府多个部门,也涉及到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各个领域,如设计标准、建筑材料、供水供电等。单靠哪一个部门都很难实施,应有相应的职能部门牵头,加大协调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节能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管体系,并组成强有力的政府权威的综合监管机构。
三、对建筑节能发展的思考
当前,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已迫在眉睫,我国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定,我们要抓住有利契机,把建筑节能工作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着手在节能观念、节能技术和节能政策三个方面做好文章。
1.全面落实和体现科学发展观。推进建筑节能发展,其要义是在工程建设和产品使用中,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产业链条,统一各业思想,树立正确的节能观念。
1.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筑节能不是片面的节约,而是全面地提升建筑的基本品质。不要误以为建筑节能就要降低建筑标准和使用水平,防止简单地将节能建筑理解为“低标准”和“简易房”。开展建筑节能不能主张资源的过度占用与浪费,但也不是以降低综合性能和牺牲舒适度为代价来换取资源的节约,其最终产品必须是不仅质量优良,而且要充分体现和满足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造福人民,回归自然,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性化建筑。
1.2树立全面节约的观念。建筑节能工作不仅仅是能源的节省,而是在建筑这一宏观平台上,创造一种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树立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节约观念。
1.3树立全寿命成本的观念。建筑的全寿命成本,是指建筑从初期建造至运行使用直至建筑报废全过程所使用的综合成本。包括初期建造成本和消费期的消耗、维护运行成本。在漫长的消费过程中,运行成本是不可忽视的重大能源消耗。节能后的建筑并未提高综合成本,反而总体上降低了综合成本。
2.不断推进和加快技术创新。开展建筑节能,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创新,迅速提升建筑品质和性能,谋求可持续发展,杜绝和减少浪费。
2.1减少资源消耗。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建筑的建造和消费、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要选择节约资源的技术新路线,减少资源的耗用量,尽量不用或少用不可再生资源。
2.2提高材料性能。高性能的材料产品,是高效率利用资源的前提,建筑结构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围护结构要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防水、隔声、涂料、管道等专用功能性材料,都要具有相应的高性能。
2.3减轻环境污染。杜绝使用污染性材料,坚决有效的控制有害物质排放,并尽可能地利用清洁能源。
2.4延长生命周期。发挥材料潜能,延长使用年限,既可节省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又会减轻环境负荷。
2.5加大回收利用。尽量减少废弃和排放,使资源的投入和回收利用形成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减少最终废弃物。
3.建立健全法制标准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筑节能工作之所以进展缓慢,与法制体系的乏力和激励政策的缺位不无关系。当前,非常有必要抓紧研究和制定推进建筑节能的产业政策。
3.1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并期待政府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逐步形成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起强有力的约束机制。3.2加快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可借鉴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大政府对建筑节能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建立国家建筑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建筑标识制度。3.3加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力度,全面实现供热的量化、市场化和货币化。要像用水、用电一样实行谁用热谁付费,自主调节室温,按量计费的管理体制。
3.4建立一整套经济激励制度,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比如对节能建筑的收费和税收给予优惠政策,利用经济手段与提高节能意识双管齐下,使全民认识到建筑节能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绪论;国内外重大地震灾害及防震减灾启示;城市防震减灾对策;村镇防震减灾对策;工程抗震防灾对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