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中文名称: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英文名称:(3-Mercaptopropyl)trimethoxysilane
中文别名:(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CAS RN:4420-74-0
EINECS号:224-588-5
分 子 式:C6H16O3SSi
分 子 量:196.3399
风险术语:R22; R43; R51/53;
安全术语:S24; S37; S57; S61;
密度 1.057 沸点 213-215°C 折射率 1.441-1.443
闪点 88°C 水溶性 分解
1.它带有巯基功能团,作为金属表面防锈剂具有特殊功效,用以处理金、银、铜等金属表面可改善其耐腐性、抗氧化性以及提高其对高分子材料的粘接性能。
2.在填充高分子材料中应用广泛,可适用热固性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如环氧、睛,酚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砚等。
3.尤其在橡胶工业中效果特别好,可提高其力学性能,提高耐磨性,降低永久变形,适用于NR、EPDM、SBR、聚硫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以及聚氨酯橡胶等。
4.它适用的无机填充料范围也很广,可用于玻璃纤维、白炭黑、石英粉、滑石、云母、粉煤灰粘土、陶土等含硅物质。
使用方法:1、表面预处理法:将硅烷偶联剂配成 0.5~1%浓度的稀溶液,使用时只需在清洁的被粘表面涂上薄薄的一层,干燥后即可上胶。所用溶剂多为水、醇、或水醇混合物,并以不含氟离子的水及价廉无毒的乙醇、...
本产品分子的含硅部分能够提供对基材的强力键接。主要的胺官能团能与一系列热固性树脂、热塑性塑料和合成橡胶材料发生作用。
在塑料配混中,改善合成树脂与无机填充剂或增强材料的界面性能的一种塑料添加剂。又称表面改性剂。它在塑料加工过程中可降低合成树脂熔体的粘度,改善填充剂的分散度以提高加工性能,进而使制品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及...
1.塑料桶包装,每桶净重5公斤、10公斤或 200公斤,特殊规格需预订。
2.本品需密闭,于阴凉通风处储存。
硅烷偶联剂KH550湿法球磨改性膨胀型阻燃剂
硅烷偶联剂KH550湿法球磨改性膨胀型阻燃剂
硅烷偶联剂KH570对石英砂的表面改性工艺研究
以石英矿为改性原料,选用硅烷偶联剂KH570为改性剂,分别采用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对石英砂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得出干法改性最优条件为:硅烷偶联剂KH570水解配比为KH570、乙醇与水质量比1∶10∶1,改性剂用量1.2%,改性时间80 min;湿法改性最优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5.0%,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100min。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硅烷偶联剂KH570包覆在石英砂表面,改性后石英砂分散性得到了很好改善,湿法改性效果优于干法改性。
偶联剂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双金属偶联剂、磷酸酯偶联剂、硼酸酯偶联剂、铬络合物及其它高级脂肪酸、醇、酯的偶联剂等,应用范围最广的是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是人们研究最早、应用最早的偶联剂。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及新产品的不断问世,使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已成为有机硅工业的重要分支。它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有机硅产品,其品种繁多,结构新颖,仅已知结构的产品就有百余种。从1959年开始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的含过氧基硅烷偶联剂和60年代末期出现的具有重氮和叠氮结构的硅烷偶联剂,又大大丰富了硅烷偶联剂的品种。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硅烷偶联剂。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开始研制γ官能团硅烷偶联剂,南京大学也同时开始研制α官能团硅烷偶联剂。
钛酸酯偶联剂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12月美国Kenrich石油化学公司报道了一类新型的偶联剂,它对许多干燥粉体有良好的偶联效果。此后加有钛酸酯偶联剂的无机物填充聚烯烃复合材料相继问世。钛酸酯偶联剂已成为复合材料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
铝酸酯偶联剂是一种新型偶联剂,其结构与钛酸酯偶联剂类似,分子中存在两类活性基团,一类可与无机填料表面作用;另一类可与树脂分子缠结,由此在无机填料与基体树脂之间产生偶联作用。铝酸酯偶联剂在改善制品的物理性能,如提高冲击强度和热变形温度方面,可与钛酸酯偶联剂相媲美;其成本较低,价格仅为钛酸酯偶联剂的一半,且具有色浅、无毒、使用方便等特点,热稳定性能优于钛酸酯偶联剂。
双金属偶联剂的特点是在两个无机骨架上引入有机官能团,因此它具有其它偶联剂所没有的性能:加工温度低,室温和常温下即可与填料相互作用;偶联反应速度快;分散性好,可使改性后的无机填料与聚合物易于混合,能增大无机填料在聚合物中的填充量;价格低廉,约为硅烷偶联剂的一半。
木质素是一种含有羟基、羧基、甲氧基等活性基团的大分子有机物,是工业造纸废水中的主要成分。对木质素的开发和应用,既可减少工业污染,又能增加其使用价值。木质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被人们所注意,战后被开发出来的。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主要以补强作用为主,以提高胶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及耐磨性;可在橡胶中大量填充,以节约生胶用量,并能在相同体积下得到质量更轻的橡胶制品。
在工业生产溶聚丁苯橡胶(SSBR)时常采用四氯化锡偶联活性SBR,所得SSBR称为锡偶联SSBR。其特点是碳-锡键在混炼过程中易受剪切和热的作用而发生断裂,导致相对分子质量下降,从而改善了胶料的加工性能;链末端锡原子活性高,可增强炭黑与胶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胶料的强度和耐磨性能,有利于降低滚动阻力和减小滞后损失。由于锡偶联剂的独特性能,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偶联剂是一种重要的、应用领域日渐广泛的处理剂,主要用作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助剂。偶联剂分子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同的两个基团,一个是亲无机物的基团,易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一个是亲有机物的基团,能与合成树脂或其它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或生成氢键溶于其中。因此偶联剂被称作“分子桥”,用以改善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如物理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光性能等。偶联剂用于橡胶工业中,可提高轮胎、胶板、胶管、胶鞋等产品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能,并且能减小NR用量,从而降低成本。
1945 年 前后由美国联碳 (UC)和道康宁 (DowCorning) 等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典型结构的硅烷偶联剂; 1955 年又由 UC 公司首次提出了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从1959年开始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20 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了含过氧基的硅烷偶联剂,60年代末期出现了具有重氮和叠氮结构的硅烷偶联剂。近几十年来,随着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偶联 剂的研究与开发。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过氧基硅烷 偶联剂和叠氮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与应用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硅烷偶联剂。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开始研制官能团硅烷偶联剂,南京大学也同时开始研制 官能团硅烷偶联剂。本文仅对硅烷偶联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