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 坡耕地及其水土流失
1.1 坡耕地的产生
1.2 坡耕地数量与分布
1.3 坡耕地水土流失
1.4 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危害
第2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发展历程
2.1 保土耕作
2.2 沟洫
2.3 梯田
2.4 梯田建设典范
第3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基础理论与措施
3.1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基础理论
3.2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
第4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与实施方案
4.1 总体规划
4.2 专项规划
4.3 实施方案
第5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设计
5.1 梯田工程
5.2 坡面小型蓄排工程
5.3 坡耕地侵蚀沟治理工程
5.4 田间道路工程
第6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专项工程建设与评价
6.1 专项工程建设
6.2 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第7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典型模式
7.1 田林路水配套模式
7.2 田路坝渠堤配套模式
7.3 田路窖配套模式
7.4 田站井管配套模式
7.5 田路水系配套模式
7.6 田池沟配套模式
7.7 长藤结瓜灌溉模式
7.8 梯田喷灌模式
7.9 梯田滴灌模式
第8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产业开发典型模式
8.1 旱作农业模式
8.2 建园(基地)模式
8.3 观光农业模式
8.4 蔬菜基地模式
8.5 药材基地模式
8.6 地埂利用模式
8.7 移民安置模式
8.8 牧业发展模式
8.9 综合开发模式
第9章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典型机制
9.1 工作机制
9.2 竞争立项机制
9.3 项目整合机制
9.4 村民自建机制
9.5 土地流转机制
9.6 建设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2100433B
本书系统总结梳理了我国坡耕地及水土流失现状,坡耕地治理的发展历程、基础理论和措施体系,并结合近些年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专项工程实施,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模式探索等方面提出了实践应用的方法。本书针对性、实用性强,理论结合实际,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
本书可供水利、水保,以及农业、林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行业从事坡耕地治理的管理工作者、规划设计者、工程建设者使用,也可供相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研究和教学参考。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981年科学出版社《简明水利水...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据公布的中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
(一)冲毁土地,破坏良田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二)土壤剥蚀,肥力减退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
湟中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青海省湟中县在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以强化领导、加强建设管理、提倡群众监督、提升项目质量和效益为抓手,实现了水土流失基本控制、生产条件大幅改善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建设目标,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项目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施工组织设计——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主要包括机械整地、预制块、干砌石、挖穴植树、蓄水池、塘坝等项目的施工。 【内容摘要】 土方开挖测量 1)基础开挖前、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后,均应按图纸要求及监理工程师的...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坡耕地水土保持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 坡耕地水土保持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第二章 黑龙江西部坡耕地土壤水文物理参数及空间变异
第一节 坡耕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第二节 坡耕地土壤水分扩散率
第三节 坡耕地土壤非饱和导水率
第四节 坡耕地土壤物理参数的空间变异规律
第三章 黑龙江西部坡耕地降雨径流特征及其模拟
第一节 天然降雨条件下的地表径流特征
第二节 人工降雨条件下的地表径流特征
第三节 地表径流的数值模拟
第四章 黑龙江西部坡耕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其模拟
第一节 有压人渗与无压入渗
第二节 坡耕地入渗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降雨入渗过程模拟
第五章 黑龙江西部坡耕地土壤水再分布特征及其模拟
第一节 不同耕作措施的土壤水再分布
第二节 土壤水再分布过程的数值模拟
第六章 黑龙江西部坡耕地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及水量平衡
第一节 不同耕作措施的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
第二节 不同耕作措施的水量平衡分析
第七章 黑龙江西部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及其模拟
第一节 土壤侵蚀量及其时程分布
第二节 天然降雨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特征
第三节 人工降雨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特征
第四节 土壤侵蚀模拟
第八章 黑龙江西部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模式
第一节 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模式的大豆生长动态
第二节 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模式的大豆生理指标
第三节 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模式的大豆产量及其构成要素
第四节 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模式的大豆净产值
第五节 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模式的大豆水分利用效率
第六节 基于熵权系数法的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模式综合评价
第九章 坡耕地局部打破犁底层的水土效应
第一节 次天然降雨条件下局部打破犁底层对土壤水分、产流及产沙的影响
第二节 人工降雨条件下局部打破犁底层对土壤水分、产流及产沙的影响
第三节 有压入渗与无压入渗
第四节 局部打破犁底层的降雨利用与产量效应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土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土保持理论与技术成为了当今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坡耕地2393万hm,年均土壤侵蚀量近15亿t,土壤流失量约占全国土壤流失量的30%。东北地区总土地面积12380万hm,耕地面积2140万hm,其中坡耕地约为856万hm,大多数的坡耕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黑龙江省位于东北黑土区,为国家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水土流失面积(主要是坡耕地)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50%。可见,坡耕地已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早在2005年,根据我国面临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把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并把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作为基本国策。为了对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现状进行更全面科学系统的分析,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了由国内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其他相关领域跨学科、跨部门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对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进行科学考察。考察的结果表明,“黑土层每年平均剥蚀0.3 ~1cm”、“按目前水土流失速度,黑土层将在40~50年内全部被剥蚀”,东北粮仓的黑土地,“已经到了抢救的阶段了”。2009年7月20一21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审查会议。
地方标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34/T 4008-2021)确定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调查、措施总体布局、防治措施以及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该标准适用于山区、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