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脚步不断加快,能源需求加剧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现有能源结构主要依靠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占据能源消耗总量的一半以上。化石能源燃烧后排放大量的粉尘以及CO2和SO2等有害气体,造成当地的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天气频发、酸雨频降等环境问题。
第一章 地热能简介
第一节 地热能
一、地热能概念
二、地球热量来源
第二节 地球的温度分布
一、地球内部结构与温度分布
二、浅层地温场分布
第三节 地热能传递形式
一、大地热流
二、地热流体
三、岩浆活动
第四节 地热能分类
一、浅层地温能
二、水热型地热能
三、干热岩型地热能
四、岩浆型地热能
第五节 地热能开发利用
一、地热供暖
二、地热医疗
三、地热农业
四、地热发电
五、地热梯级利用
……2100433B
目前,综合评价模型涉及四大类方法:1、数学方法:线性加权和函数法、乘数合成法、加乘混合合成法、代换法。2、多元统计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浅层地基一般是指不良土层厚度小于5米的地基。浅层地基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1、换土垫层法换土垫层法是将基础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松散土、软土全部或部分挖除,回填以强度较大、压缩性较低的砂、碎石、...
从内部控制评价本身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评价法两种方法。详细评价法在《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COSO指出,确定某一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是一种在评估五个要素是否存在...
天津计划建300个浅层地温能示范项目
日前,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在河北燕郊召开的《天津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专家咨询会上获悉,天津将进一步提高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到2015年,计划建成浅层地温能示范工程项目30个。
天津计划建300个浅层地温能示范项目
日前,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在河北燕郊召开的《天津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专家咨询会上获悉,天津将进一步提高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到2015年,计划建成浅层地温能示范工程项目30个。
项目在充分搜集沈阳市地质、水文地质、热泵工程等资料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调查、岩土体热物性测试、热响应(热传导)试验、地温监测等野外工作,查明了沈阳市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取得以下重要成果与创新。 项目摸清了沈阳市辖9区浅层地温能资源量家底,获得浅层地温能资源量、换热功率及开发利用潜力,并评价了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系统分析沈阳市各类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特征和地层热响应特征;对沈阳市辖9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分区研究,并与已有热泵工程分布进行验证;编制了沈阳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区划方案和《沈阳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场地勘察指南》。 研究成果利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监测场地监测数据,回答了沈阳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地下水地源热泵抽灌井合理间距等关键问题。开展地埋管地源热泵双换热孔热传导试验,确定沈阳市地埋管地源热泵在不同岩性地区换热孔的合理间距。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170079 |
项目名称 |
沈阳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
主要完成人 |
杨泽、于慧明、都基众、李霄、崔健、金洪涛、张梅桂、郭晓东、李旭光、蔡贺、郭常来、朱巍、马宏伟、田辉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1-06-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2-12-01 |
主题词 |
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区划;资源量评价;环境影响研究;热传导试验;沈阳市 |
路面调查的目的是运用各种仪器设备对路面状况的各种指标进行检测,以了解现有路面的使用性能,为制定养护管理方案提供依据,以便进行科学管理和长远规划。
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段结构检测主要包括路面调查、FWD动态弯沉检测、钻芯取样试验检测与排水系统调查几大方面内容,其中路面调查包括破损状况、结构强度、平整度及抗滑能力等4项内容。
对水泥路面进行的FWD动态弯沉检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水泥混凝土板的动态弯沉,了解板的工作性能,以及估算水泥混凝土路基与路面各结构层的模量,为路面大、中修加铺层设计和罩面设计提供参数。
钻芯取样试验检测主要是配合其他项目检测、钻取结构层芯样进行物理和力学试验,了解实际结构层厚度及使用现状,为分析路面破损原因及确定维修方案提供强度和变形指标。
排水系统调查主要是了解该路段当前排水情况及排水设施的损坏情况,以便为今后大中修排水系统设计和保养提供依据。
结构调查的目的主要是:①路面调查主要用于该路段的现状分析与评定;②检测项目主要为今后大中修提供设计依据或参数,同时,辅助路面调查,对该路段现状进行分析。
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调查检测。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质量采用路面状况指数PCI、断板率DBL、行驶质量指数RQI、横向力系数SFC来评价,为了评价路面的综合性能,参考《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96),采用路面综合评定指标SI来评价。评价的标准分为优、良、中、次、差5个等级。
1)路面状况指数。路面状况指数数值范围为0~100,数值越大,路况越好。
2)表面功能主要指路面行驶质量与表面抗滑能力。
3)路面综合评定指标SI 。
4)依据路段破损状况调查得到的断裂类病害的板块数,按断裂种类和严重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权系数进行修正后,确定该路段的断板率DBL。
路面所能提供的舒适程度或行驶质量,称作服务能力,它同路面的平整度、行驶车辆的动态反应(颠簸程度)和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或对颠簸的接受能力有关。用户对路面服务能力的反应和评价,往往带有主观性,因人而异。可以通过由用户小组进行主观评分的方法得到平均评分值,以此来定义路面在评分时的服务能力,称作现时服务能力评级(PSR)。然而,不可能总是由同一个评分小组来评定路面的PSR。利用路况的某些物理特性,如平整度、裂缝、车辙等,通过量测得到客观指标值,以此同由主观评分得到的PSR相关联,建立回归方程。这样,就可以利用此回归方程,通过路况的客观量测结果得到相应的现时服务能力评级。这种由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的客观评价指标,称作现时服务能力指数(PSI)。
路面的损坏状况,反映了路面结构的完整性或完好程度。对路面损坏状态进行调查和评定,可为管理部门提供路况信息和依据,以鉴别需要进行养护和改建的路段和选择可采取的措施。对损坏状况的描述,要考虑三方面因素:1)损坏类型,2)损坏严重程度;3)出现损坏的范围或密度。综合这三方面因素,才能对路面损坏状况作出全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