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似三联点构造
1.1 由玛沁一兰州一靖边人工地震剖面得到的二维地壳结构
1.1.1 剖面位置
1.1.2 地震记录特征
1.1.3 P波速度结构
1.1.4 S波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
1.2 由西吉一中卫人工地震剖面得到的二维地壳结构
1.2.1 剖面位置与观测系统
1.2.2 观测震相分析
1.2.3 壳幔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1.2.4 观测结果解释
1.2.5 分析与讨论
1.3 由地震深反射剖面得到的海原大震区地壳精细结构
1.4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似三联点构造特点
附录1.1 玛沁一兰州一靖边人工地震折射/反射剖面炮点位置和各炮记录截面
附录1.2 西吉一海原一中卫人工地震折射/反射剖面炮点位置和各炮记录截面
附录1.3 弧形构造带地震深反射剖面HY-1、HY-2剖面位置和典型记录截面
第2章 南北构造带中段的立交构造
2.1 引言
2.2 野外数据采集
2.3 二维资料处理
2.3.1 震相特征
2.3.2 地壳平均速度及厚度的估计
2.3.3 一维地壳模型的反演
2.3.4 二维地壳模型的反演
2.3.5 二维反演结果的初步分析
2.4 利用相似性剖面方法研究地壳反射体结构
2.4.1 相似性方法和计算步骤
2.4.2 天水一武都剖面资料处理
2.5 由人工地震扇形剖面资料反演三维地壳结构
2.5.1 观测资料
第3章 龙门山断裂带的复合逆冲构造
参考文献2100433B
本书的研究对象包括青藏高原东北缘和南北构造带中段两个地区。无论是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地区都是密切相关的。两者通过青藏高原和南北构造带两个大型构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严格来说,两者所指的地区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前者稍偏北一些,还包括了南北构造带北段的部分地区。对于这一区域,我们主要从大陆地块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更多地关注青藏高原块体对其东北部邻近决体的作用。后者稍偏南一些,也可称为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包括东西秦岭的交接部位和南部的龙门山构造带.对于这一区域,我们主要从南北构造带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其深部构造特点和在整个南北带中的作用。因此,本书涉及的范围包括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和东缘地区,或者从另一角度说,包括南北构造带的北段和中段地区。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个人礼仪1 讲究礼貌 语言文明2 规范姿势 举止优雅3 服饰得体 注重形象第二篇 家庭礼仪1 家庭和睦 尊重长辈2 情同手足 有爱同辈第三篇 校园礼仪1 尊重师长 虚心学习2 团结同学 共同进...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青藏高原北缘古近纪石英砂表面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中国西北干旱化和风成记录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对亚洲内陆干旱化和亚洲冬季风开始时间的认识目前仍存在分歧。利用扫描电镜,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缘广大典型地区古近系中类似风成堆积的红色砂层石英砂微形态详细研究,发现这些红色砂层中绝大部分石英砂颗粒表面具有流水搬运和改造的磨光面与V型坑微形态特征组合,与现代塔克拉玛干沙漠、阿尔金山北缘洪积扇上的现代风沙沉积物石英砂颗粒表面的麻面与蝶形坑组合不同。粒度分析也显示这些沉积物的粒度曲线特征与风成黄土和现代沙丘粒度曲线有明显差别。结合沉积特征认为青藏高原北缘古近纪期间不存在大范围的风沙沉积物,推断亚洲冬季风此时可能尚未激发,而该期的干旱环境可能是由行星风系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干旱炎热气候以及全球变冷事件造成。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施工营地建设
结合实例,从设计角度对区别于平原地区施工营地建设的高原冻土区施工营地建设的特点作了介绍。
造山带内各个部分因构造背景的差异,所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建造也各不相同,可根据沉积建造的分带性,将一个造山带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构造岩相带。需要指出的是:一个特定构造岩相带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程度和成矿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大致相同的特点。因此,通常可以根据综合的地质特点来划分一个造山带内部的不同构造岩相带。
原岩(5张)
2100433B
构造作用可以划分为活跃期的和稳定期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常见如下五方面。
① 构造活跃期
在构造事件发生时,即构造活跃期,最常见的岩石记录是同构造期的沉积岩、岩浆岩(侵入岩与喷出岩),同构造期的各类变质岩,包括同构造期的矿化蚀变。
一般情况下,在构造事件发生时期,构造变形强烈,常常发生区域性的隆升和遭受剥蚀,因而很难保留沉积记录。但是,在强烈构造活动区的周边洼地仍可形成一些特殊的沉积,如磨拉石粗碎屑堆积、大陆斜坡上浊积层(复理石)等沉积。在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时期,则形成大量的各类沉积地层,或者是其他一些标志性的特殊沉积岩系。
② 构造稳定期
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为:岩相古地理学和生物古地理学,利用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资料、沉积岩相和建造系列来判断地壳的隆升与凹陷以及构造古地理环境的变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相对稳定时期的构造活动特征,这个相对稳定时期就是主要构造事件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也即在构造应力积累过程之中的时期。沉积地层的厚度及其变化能够概略地反映一个地区稳定时期地壳在垂直方向上的沉降或隆升及其速度,这对于我们了解各个地区稳定时期的地壳活动性有很大的帮助。应该指出,以上这种把我国中元古代或新元古代以来沉积地层总厚度累计起来进行统计的方法,显然是比较粗略的,因为这里没有考虑到地壳沉降与隆升的交替发生,现存的、厚度巨大的地层是多次沉降一沉积和隆升一剥蚀的综合结果。当然,由沉积地层厚度所反映的地壳沉降幅度更是相当概略的,这里完全没有考虑成岩过程中压实等问题,以及后期构造作用造成的地层增厚或减薄(据笔者所知,国内有不少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常误把同斜褶皱当做单斜地层来测量地层厚度;不少大致顺层滑动的断层削减了地层厚度,又经常被忽略。要认真考虑这些因素,精确地统计全国沉积地层厚度与地壳升降速度,还要做大量野外与室内研究,暂时还难以实现。另外,各地层分区的地层总厚度,现在是采用该地区的累计最大厚度,各地区实际上存在的地层厚度应该略小于以上资料,因为各时期沉积盆地的沉降中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迁移的。尽管如此,全中国大部分地区到处都有数以万米的沉积盖层,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客观的、不容否认的事实。
构造形态学研究即研究构造变形的作用类型与范围,主要研究构造变形的类型(褶皱、断层或节理)、规模(尺度)、组合特征(即构造体系)及其空间上的分布和范围,同时,还必须注意与构造变形相伴随的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以上内容通过地域地质调查、深入的构造研究,并配合开挖人工露头、地球物理勘探与钻探等方法,是可以基本上搞清楚的。
岩石圈的变形和变位是大地构造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构造变形自然应该在大地构造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被不少学者所忽视,当然从综合分析的角度来看,运用多学科的新成果来探讨大地构造学,的确很必要;但是,不能因此而否认研究构造变形的必要性。
通过定量化地研究某一构造事件的构造变形样式、在三度空间内的运移方向、变形量(缩短量、伸展量和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量)和变形速度是构造运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多期构造事件的作用下,如果各期构造作用方向不同,要弄清每一次构造事件的运动学特征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如果各期构造作用方向变化不大,或者后期构造作用非常强烈,把早期构造变形的迹象都掩盖了的话,要弄清每一次构造事件的运动学特征就非常困难,有时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即构造形成机制的研究。通过系统收集构造变形、同构造岩浆活动、同构造变质作用以及周边板块的运动特征来查明构造作用的动力来源,确定构造应力作用方向和大小,构造变形时的温度、围限压力、形成深度、地温梯度以及流体作用等动力作用的环境条件,以探讨动力作用的机制。
采用构造变形之上的不整合面来确定相对年代仍是最基本的方法。同位素测年技术的改进,已经使构造年代学的研究变得更加现实。利用同构造岩浆岩体(岩脉)和同构造变质岩(包括热液脉)中的单矿物来测年是常用的方法,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但是,断层岩的测年经常出现矛盾,任何断层岩(包括糜棱岩)都是两盘各个时代岩石的混杂物,断层还可以多次活动,因而采用任何全岩法进行同位素测年,对于断层岩来说都是不适用的。选准断层岩中能够反映某一构造作用过程的新生变质矿物(如角闪石、伊利石、绢云母或石英)是测试能否成功的关键,不过难度很大。尤其是在不进行成因矿物学的研究就对测年数据就做解释时,断层面上的多次活动,使同一矿物也可以获得多种年龄数据,从而陷入数据解释上的困境。近年来,在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对于郯庐断裂带最大走滑活动的形成时期,在断层面上就存在看似相同的角闪石单矿物,却可测出截然不同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从135到210Ma等多种年龄数据)。问题不在于仪器测试精度,主要在于没有对所测试的单矿物进行成因矿物学的研究,没有找到此矿物与断裂活动作用之间的可靠证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些数据都是正确的,即断层从三叠纪、侏罗纪到白垩纪都曾经活动过。但是不能仅仅根据某一年龄就确定此年龄为断裂带大走滑的年龄,因此,必须找到此单矿物的形成与断裂活动的相关关系。
获奖序号 |
19940038 |
||
项目名称 |
福建省地壳─上地幔结构及深部构造背景研究 |
||
主要完成单位 |
福建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
||
主要完成人 |
王培宗、陈耀安、曹宝庭、潘金滇、王长炎 |
||
获奖证书编号 |
KJ-94-2-12 |
||
奖种 |
科技 |
||
等级 |
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