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为进一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学院多次修定实践教学环节的大纲,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内容偏多的情况,提高实验教学学时比例;注重实验内容更新,逐步增加设计型、创新型、综合型的实验内容,以便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
近三年学院在开设的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程中,综合性实验所占比例逐年增加,2006-2007综合性实验课程占实验课程总门数比例为92%,2007-2008增加到100%。通过综合性实验的开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为了增强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实验中心面向本科生设立开放研究项目。2008年有10个项目立项,2009年全部结题,参加学生数为30人。共提交10份研究报告。2009年设立开放实验项目12项,40人参加。2010年设立开放实验项目15项,60人参加。为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研究生参加科技创新、创业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就业竞争力,学院在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投入6万元,于2009年3月在实验中心建立了三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分别是安全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环境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和环境科学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中心教师还非常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实验教学项目12项,主编实验教材4部。“锥形量热仪温度场测试装置”获得2007年度“校级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填充式固定床型高效光催化反应器的设计及制造项目”获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度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
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一直十分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共建有12个实验基地,分别是齐鲁石化总公司、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四方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兖州煤矿鲁南化肥厂、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拓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美陵环境科技(淄博)有限公司、青岛市李村河污水处理厂、青岛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瑞海水务有限公司、青岛威立雅水务运营有限公司和格鲁伯挤出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我院安全、环境专业自建立以来,特别注重发展具有化工特色的安全与环境专业方向,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累计培养本科生2000余人,为国家输送本科毕业生1160余人,毕业生大多就业于化工相关行业,由于实验中心练就的过硬实验技能,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由于学科交叉优势和实验技能突出,我院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一直位居全校前列。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2008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为28.0%;2009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为32.9%;2010届全院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为35.4%。
近5年来,学院以实验中心为平台,在化工安全、化工环境领域还主持承担了许多国内国际重要研究项目,包括863项目、97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环保局项目、国家海洋局项目、农业部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科技局项目以及面向省内大中型企业科技攻关的横向项目130余项,科研总经费额已突破1500万元,人均科研经费名列学校前茅;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出版专著及教材6部,授权专利9项,发表论文350多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10篇。2008年学院获得山东环保局和山东省经贸委批准的清洁生产审核资质,使我院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在青岛经济开发区(黄岛),小珠山脚下.规划面积3700亩,校园内有座山占700亩,现开发面积除了这座山也才有1800亩左右吧,规划的地域是以小山为中心,东西对半,东半为教学区及学生...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02数学二 ④403化学综合 406机械设计基础 409材料科学基础 410材料成形原理 411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414电路理论 444水污染控制工程 445微生物学...
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哪个工程管理专业最好
推荐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都不收专升本了
中心的建设定位是,创建国内有特色,省内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担负起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结构优、素质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以培养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培养为核心,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化工安全与环境实验中心(以下简称实验中心)是在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项目(化工安全与环境特色实验室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省属院校教学实验平台项目(化工过程安全与污染控制项目)和山东省高校骨干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环境与安全教学实验中心)支持下成长起来的,现有专职人员9人,实验教学人员2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2人。下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3个实验室。共有教学实验用房1078.4平方米,科研试验用房224.2平方米,共有仪器设备1180台,价值1228万元。主要大型仪器有锥形量热仪、C-80微型量热仪、吹扫谱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herlock全自动脂肪酸分析菌种鉴定系统、原子吸收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总有机碳测定仪、烟气成份分析仪、烟密度测试仪、高温红外热像仪、地物光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全波长读数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高速摄像仪、水质分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等大型仪器,其中锥形量热仪为国内为数不多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安全方面的大型仪器之一,水污染控制实验设备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仪器。现面向本科开设的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程有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仪器分析、仪器分析、环境生物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综合实验、燃烧与爆炸理论、聚合物阻燃科学与技术和火灾安全工程等,共计18门,每年计划实验总学时数512,每年实验学生人数约600人,实验人时数69440。实验室配备较完善,利用率较高,能够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
青岛科技大学涂料习题及部分答案
1 青岛科技大学涂料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涂装是将涂料涂布到被涂物体的表面,经干燥成膜的工艺。它包括涂装前 B 三个基 本工序,包括 C ,确定良好的作业环境条件,进行质量、工艺管理和技术经济的分 析等重要环节。其中最关键的三要素是 A 。 A、涂料、涂装技术和涂装管理 B、对被涂物表面的处理、涂布工艺和干燥 C、选择适宜的涂料,设计合理的涂层系统 2、助剂是涂料中的辅助组分,能对涂料或涂膜的某一特定方面的性能起改进作用。助剂分 A、B、C、D 等几类。 A、对涂料生产过程发生作用的助剂 B、在涂料储存过程中起作用的助剂 C、在涂料施工成膜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助剂 D、对涂料性能产生作用的助剂 3、从涂料的角度看, A、C、D 聚合物作为成膜物是不合适的。 A、具有明显结晶作用的 B、非晶态 C、分子量太高的 D、分子量分布太宽的 4、涂料中漆膜触干,实干既是粘度大小的反映,
科研芳香处 巾帼展笑颜——记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少香教授
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自古就非常富有创新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给水排水实验站,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至1994年,组建成立独立的学院总实验室。2002年经学校批准,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2007年更名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得同济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2003年,在教育部资助下建立了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04年与上海市科委共建水资源循环利用科普基地。
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1520平方米,仪器设备600多台(件),设备总值1500万元。实验教师39人,其中专职实验教师16人,教授4人。创新实验指导教师26人,全部为教授或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中心下设水处理技术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化学与毒理学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实验室等,向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市政工程专业以及海洋、材料等其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开设了环境类实验课程,其中包括专业基础实验和应用实验项目40项,环境科技创新实验项目28项。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综合训练中心依托于土木与环境江苏省优势学科(群)(2010-2013)、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专业(2012-2015)及环境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等(2011-2015)平台。以学科发展引领实验室建设,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以资源整合、教研融合和社会协同为着力点,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型、实验型人才为目标,依据“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组建而成。它是面向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及交叉学科专业进行实验实习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中心。
历史与现状
环境与市政工程综合训练中心隶属于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该中心前身为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为首家国家环保总局与原建设部共同出资筹建的本科院校)环保系实验室。
目前,中心使用面积由中心建设前的2380 平方米增加到508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加近2500万元,其中万元以上的仪器达126台套,10万以上贵重大型仪器设备40台套。中心下设生物微生物实验室、监测分析实验室、暖通实验室、固废污染控制实验室、噪声污染控制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等专业基础实验室,承担着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工程等6个专业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共28门课程的全部实验教学任务。实验项目总数为115项,综合性实验项目数为104个,占实验项目总数的90%。每年服务本科生2200人,硕士研究生约350人,年人时数约29000。
中心建设期间利用优势学科、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以及示范中心等建设经费近2500万元,构建了环境污染物分析测试、环境分子生物技术以及生物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等创新平台。增置了扫描电镜、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气相-质谱仪、毛细管电泳仪、real-time PCR仪等知名品牌的实验与科研教学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达到98%。
师资队伍
中心近几年坚持培养与引进的人才策略,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和科研队伍。中心现有工作人员40人。中心拥有高级职称人员占67.5%,其中教授10人,占25%,33人拥有研究生学历,博士20人,硕士13人,40岁以下人员占42.5%。中心不仅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333工程”和“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专家和骨干,同时也拥有了10多名具有丰富的实践工程经验和能力的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多名注册(给水排水)设备工程师,为全面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和专业素质提供了师资队伍保障。
建设成效
示范中心立项建设期间,实验中心各位教师依托中心的各级平台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改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项目)、“十一五”国家城市水环境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省部级课题15项、市厅级课题15项、横向课题150余项,累计合同金额超过3000余万元。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等教师科研和产学研合作服务等项目,以导师制为载体指导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专题实践,通过教师和实践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中心以科研促教学,获得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其中包括省教育厅教育成果一等奖、住建部华夏建设科技二等奖、江苏省环保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江苏省建设科技奖等奖项,出版各类教材(含实验教材1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和专著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多项。 中心以江苏省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 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为契机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中心构建了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创新活动训练的实践训练体系,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地提高。在全国和江苏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和创业大赛、本科生学术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此外,中心受学院委托为“中国环保技术国际培训班”部分环保技术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受到学员们的一致好评。中心立项建设期间,先后承办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工作会议、第六届环境课程论坛、给排水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等高级别学术及交流会议。凸显了我中心的学科和专业优势特色,扩大了我中心及学科的影响力。
中心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已成为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适应地方社会经济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2100433B
1. 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
□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时空影响基础研究(973预研)(项目编号:2004CCA02500);
□长江水资源变化研究(973项目)“长江流域水沙产输及其与环境变化耦合机理”(项目编号: 2003CB415200)
□第五课题:流域水沙及环境变化特征信息监测反馈(项目编号:2003CB415205);
□中国大陆地壳形变与地震活动性关系研究子课题南天山强震区地壳形变与地震活动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973预研)(项目编号:2003CCB00600)。
2. 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引导项目
□光纤电力互感器及数字仿真自动化设备(项目编号:2005AA001200) 。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面上项目
□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期水资源长期生态学效应研究;
□市场条件下流域梯级水电能源联合优化运行和管理的先进理论与方法;
□水电能源及其在电力市场竞争中的混沌演化与双赢策略研究;
□流域径流过程的非线性预测理论与方法;
□河流中“水华”发生阈值及控制对策基础研究;
□基于3S的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分布式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
□拟文化微粒群演化支持下的水电短期交易策略;
□中国大陆典型构造变形和现今构造应力场研究;
□海量空间数据的多重近似索引方法研究;
□断层间相互作用及其触震与缓震效应定量研究;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网格环境下数字化虚拟人的三维重建-网格应用平台及其典型应用建设(图像处理网格应用平台建设)。
4.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三峡工程塔带机及供料线关键技术消化吸收研究;
□特大型梯级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及高校运行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虚拟地形实时***关键技术研究。 (***为不宜公开的内容,下同)
5.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基于3S的流域降雨量分布式反演模型与方法研究;
□电力市场环境下水电能源优化运行的先进理论与方法;
□基于随机混沌理论的径流序列预测研究;
□断裂间相互作用及其对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的影响研究。
6. 十一五专项及国防重点基础项目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基于“数字流域”的异质集群网络资源预定与服务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中国数字科技馆体验馆建设;
□目标波谱特性数据挖掘与融合技术研究;
□损伤**、**和**技术研究;
□****技术及***VR技术研究;
□***潜艇*****及抢修方案拟制;
□***视景软件系统研制;
□基于虚拟空间环境的场景成像与景象匹配***仿真研究 ;
□水波动态三维仿真系统;
□面向**装备生命周期的故障诊断***研究 ;
□战场虚拟地学环境应用研究。
1. 千万元级项目
□湖北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STBC/JS2004-1);
□“数字清江”工程应用研究开发项目。
2. 百万元级项目
□三峡数字梯级调度决策支持系统(DSS);
□三峡梯级水电联合调度(AGC);
□河南电网调度仿真系统(DTS)开发;
□河南省南阳地调调度员和变电值班培训模拟系统(南阳DTS);
□福建电网水火电联合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疏勒河控制中心及信息平台。
3. 其它项目
□南阳电业局农电公司输配电GIS技术合作与系统开发;
□国调水调自动化系统三期工程部分高级应用软件合同;
□河北省滏阳河源头城市人居生态环境综合规划研究;
□基于AM/FM/GIS与GPS的配电服务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佛山市三维城市规划信息系统软件开发;
□云南曲靖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
□长江中上游干支流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综合利用联合调度研究;
□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决策关键问题与建模研究;
□武汉长江二桥长期健康监测和数字化管养系统;
□云南省曲靖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03-2005);
□平煤集团煤层安全开采三维可视化可行性研究;
□武汉市城市路桥收费管理中心通行费(年票)计算机征管系统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安全决策支持系统总体设计;
□中国数字城市项目;
□关于编制《湖北省分县水土流失图册》合同书;
□宏博集团—汉江慈惠墩卤水输送管道系统设计协议;
□城市管理局指挥中心系统呼叫中心子系统和无线通信子系统建设方案设计及招标文件技术部分 编制;
□疏勒河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
□数字佛山工程(GIS)总体规划(2006-2010);
□数字佛山工程(GIS)总体规划补充协议;
□共建水电能源综合研究仿真中心协议书;
□共建“数字流域工程中心”协议书;
□清江流域及三峡坝区航测与数据加工工程;
□佛山市新城区四维虚拟系统;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发展研究;
□宜昌市东风渠灌区2005年度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
□铝电解变流系统谐波治理设计系统;
□南通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可行性研究 ;
□南通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
□南通市民防应急指挥资源调查与指挥平台构建研究 ;
□疏勒河三大水库;
□长江中上游干支流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综合利用联合调度研究;
□基于3S的流域降雨量分布式反演模型与方法研究20040487016;
□武汉市城市路桥收费管理中心远程联网设计合同。
□分布异地环境支持资源预定和服务质量策略的主动多播协同仿真技术研究;
□国家抗震救灾部技术系统基础数据工程;
□数字武汉防洪仿真系统研究;
□基于3S技术的数字城市建设的知识产权与专利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