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陶瓷上对于浮雕进行运用一般来说是用浅浮雕,这是由于陶瓷装饰的本身特质所决定的。陶瓷装饰往往具有轻、薄等特点,不太适合使用深浮雕在陶瓷装饰中进行使用。特别是如果在陶瓷装饰中采用深浮雕,往往会使得陶瓷品本身过于臃肿以及功能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所以在而在陶瓷装饰作品中,曾经的大量的运用绘画,这种不太影响陶瓷作品本身材质以及性能的方式。是以,在陶瓷饰品中运用浮雕技术也往往更经常使用浅浮雕大过于深浮雕。
在传统的陶瓷装饰中经常使用的色彩偏为淡雅的色彩,在早期,陶瓷是没有颜色的,到了唐朝才有三彩的说法,陶器根据不同的着色方式可以分为:素陶、彩陶以及釉陶。我国陶器使用的传统颜色主要有:红色、黄色、绿色以及青色。其中彩陶又分为:三彩、五彩、斗彩以及景泰蓝。陶瓷上色在古代一直是一个难题,但是这个问题在现代解决了。但是由于陶瓷的平面特点,一般还是用较为但是在浅浮雕中,往往使用多种色彩以及比较显眼的色彩来通过简单的空间对比而实现较为良好的空间感和位置感。因为相对于传统的陶瓷产品,浅浮雕的空间感更好,浅浮雕通过透视以及,使得色彩更具有空间感,同时也使得鲜艳的色彩显的不那么的突兀,通过阶层搭配能够使得陶瓷上的画面艺术感更强,同时也使得色彩与陶瓷装饰更为适合。
由于陶瓷艺术相对于其他艺术品来说,属于工艺美术的一种范畴。在工艺美术范畴中,艺术性与美感的评价标准并不仅仅是好看,还应该从工艺美术本身去考虑这个问题。工艺美术属于对于工艺的美术加工,由于陶瓷大多数是有着它本身的用途的,所以浅浮雕在选用图案的时候需要选用符合其特征的图案。中国传统中陶瓷图案大多选取花鸟虫鱼,但是陶瓷装饰中浅浮雕也可以根据不同陶瓷的不同类型以设计不同的图案。由于浅浮雕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所以可以选择山水等等立体感较强的画来作为浅浮雕在陶瓷装饰图案,因为浅浮雕的立体性往往可以更好的将这种图案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艺术上的美感。陶瓷本身的一些属性也影响着选图的效果。因此好的选图以及充满立体感的选图将会使得浅浮雕更好的在陶瓷装饰上进行应用。
现代陶瓷器皿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使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色调以及简单的设计往往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陶瓷制品往往需要进行堆叠或者要经常进行清洗,所以复杂的设计有可能导致清洗困难或者堆叠困难。由于浅浮雕的设计往往会伴随一些凹凸,所以如果较为复杂的设计将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浅浮雕的实用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简洁以及实用的设计使得整个设计的实用风格更为的强烈。因为毕竟工艺美术是为了更好的使用,而不只是为了单纯的欣赏 。
对于浅浮雕和中浮雕的,人们是根据它们的深度以及层次的不同来进行判别的。浅浮雕的雕刻比较浅,层次之间的相互交叉比较少,深度一般不超过2毫米;而若是深度再深一些,达到2-5毫米,层次变化更多,则被人们称为中浮雕。中浮雕有时也会根据膛壁的厚度来决定雕刻的深度。
浅浮雕重视勾线,以线面结合的方法来加强立体的空间感,它也靠绘画中的透视、错觉等手法来营造比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表现出对象的三维空间感,比起高浮雕来更加接近于绘画。这些特质,使浅浮雕更适合依附于平面载体。它的绘画性线条以及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使浅浮雕能够很好地表现出题材所具有的平和情调以及浪漫柔情,具有轻音乐般的柔和平缓以及抒情诗的甜美浪漫,也就更加地适合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更难得的是,浅浮雕能够以复杂的人物动势贴切地表现出人物又或者动物的内在情感。
证明这一点最好的例子,就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亚述人创作的一系列浅浮雕作品。他们在自己生活的地区,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一大批浅浮雕作品,其中最多的就是“亚述人狩猎图”。在这些作品中,他们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了众多人物与动物的形象,无一例外地都拥有生命的张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逼真感受。而这种复杂的动势结合,又使作品充满了一种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生命力;并且,这些复杂的动势并不仅仅只是为外形服务,它们也很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了浮雕作品中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使作品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到目前木雕工艺品的制作大多采用浅浮雕的雕刻手法。
同为浮雕,又视其花纹突出的少与多,分为浅浮雕与高浮雕。花纹表面有的比较平扁,有的比较饱满。据花纹的疏密,又可分为露地、稍露地和不露地。同为露地,又有光地与锦地之分。刀法亦因其浑然无痕或锐不藏锋而有圆润与快利之异。
浅浮雕如黄花梨有踏床交杌上的卷草纹。高浮雕可以清前期榉木罗汉床围子的螭虎灵芝纹为例。而有东腰炕桌上的卷草纹则是花纹表面比较平扁的例子。
平浮雕更接近于绘画,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没有平浮雕强
浮雕有浅浮雕与高浮雕之分:浅浮雕属于平面雕刻,所刻图案和花纹浅浅地凸出底面,但有明显的层次感;高浮雕,又称深浮雕,介于圆雕和平面雕之间,属于半立体的雕刻形式,其所刻图案和花纹高凸出底面,具 有较强的空...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所以圆雕对石材的选择...
浮雕按照压缩空间的不同,分为浅浮雕与高浮雕两类。其中的浅浮雕起位低、形体压缩大,也就是说,与雕刻物体明显凸出表面,具有强烈的起伏干与空间深度的高浮雕不同,它雕刻出来的花纹只是略微地凸出于底面,看上去更加地具有装饰性,占用的面积也就更加少。可以说,浅浮雕既具有建筑式的平面性,也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它的特性使的它比起高浮雕更加适合依附于平面这个载体上。而平时最常见的浅浮雕就是落地阳文和留青,尤其是清代晚期的一些屏风作品上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技法。除了这些以外,浅浮雕在刻字上也经常被使用到。
雕刻较浅,层次交叉少,其深度一般不超过2毫米,浅浮雕对勾线要求严谨。常用以线和面结合的方法增强画面的立体感,中浮雕:“地底”比浅浮雕要深些,层次变化也多些,一般地子深度为2-5毫米,也根据膛壁的厚度决定其深度。
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 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
浅浮雕是与高浮雕相对应的一种浮雕技法,所雕刻的图案和花纹浅浅地凸出底面,其中落地阳文和留青应归属于这一类。这种技法流行于清代晚期,在刻字等方面尤为常见。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
关于浅浮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关于浅浮雕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古建筑古文物摄影测量中浅浮雕与壁画的影像表示法
本文在总结古建筑与古文物摄影测量中浅浮雕与壁画的各种影像表示法的基础上,按仿射变换中的倾斜面纠正原理,实现了倾斜面与投影面间达45°的光学正射投影变换。因成本低廉,影像质量上乘,受到了相关学科的欢迎。
底亚拉阿格拉布遗址的萨拉(Shara)神庙出土了一套铜或铜合金的由四匹驴牵引的小车模型(7.2厘米高)及其驾驶者。这套模型提供了乌尔饰板上不明显的轭套细节。轭被用钉子联结到车辕,紧扣在内侧两头驴的颈带上。所有四头驴都套着同样笨重的颈带,与乌尔饰板上所见更为装饰化的颈带非常不同。外侧的两头驴可能会拖曳内侧两头的项圈。为了驾驭,拴住动物的缰绳穿过鼻环,而车的末端绕在马鞍上,这样即是驾驶者失去平衡,他也不会丢掉手中的缰绳。
目前研究者还不清楚这种可以跨骑的车在现实中究竟如何使用,但是从车上携带的武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它们会用于战争或者狩猎。车辕上挂着两把尖部朝下的箭矛;马鞍上有了箭袋,装有看上去更长些的抛射物。
除了可以骑跨的独轮车,早王朝时期的纪念碑中还出现了由驴牵引的双轮车,比如"乌尔的旗帜"和鹫碑上都有这样的形象。这些车无一例外地出现在战场上,载着驾驶者和战士。
像这块饰板是墙壁的固定装置,通常放在门口的侧柱上。中心的钉栓从饰板有雕刻的表面突出,形成芦苇或木制门的插销搭扣。这样的饰板出于还愿而献给神庙,很多带有铭文。例如,一位早王朝时期拉格什(Lagash)的统治者乌尔南塞(Urnanshe),委托制作了一系列这样的饰板,记录了他的建筑活动;其他饰板上则刻有简单的献辞。
乌尔饰板的细节破损比较严重,不过哈法耶和底亚拉的Tell Agrab出土的饰板上描绘了几乎一样的场景,在它们的底栏都有可以骑跨的车[ILLUSTRATION. COMPLETED PLAQUE]。这些保存更为完好的样本显示,在中间的一栏,人们正在为一场宴会做准备,而在最顶层的一栏,宴会已经开始了。宴会中通常既有男人又有女人,还有侍从和乐师。乌尔饰板大概可被还原成一块类似的浮雕。观众可以从下向上阅读它的图像,最底层的一栏代表车载来了参加宴会的个人或群体以及事先预备好的供品。然而这场盛宴究竟是想表现一场特殊的神庙仪式,还是希望展现正在参加神庙活动或沉浸在更为世俗的欢宴中的捐赠人,目前都还无法确定。
前言
导论
概述
思路与方法
习题与学生作业
习题1:空间形体的原型
习题2:平面浅浮雕(直线构成)
习题3:平面浅浮雕(曲线构成)
习题4:平面浅浮雕(镂空构成)
习题5:平面浅浮雕(字体构成)
习题6:平面浅浮雕(字体构成法则)
习题7:平面浅浮雕(直线字体构成)
习题8:平面浅浮雕(曲线字体构成)
习题9:折角构成(字体造型)
习题10:90°角折纸构成(具体建筑)
习题11:90°角折纸构成(抽象的建筑形体)
习题12:90°角建筑细部体块的构成
习题13:平面浅浮雕(几何体块的组合)
习题14:平面浅浮雕(自由几何体块的组合)
习题15:空间的纵深
习题16:曲线主题的空间纵深
习题17:直线主题的空间纵深
习题18:直线与曲线组合的空间纵深
习题19:空间的韵律(单一形态构成)
习题20:空间的韵律(交叉形体构成)
习题21:空间的韵律(半球体的空间构成)
习题22:空间转角韵律的形成(直线单—重复)
习题23:空间转角韵律的形成(直线变化组合)
习题24:空间转角韵律的形成(统一中的变化)
习题25:空间转角韵律的形成(曲线重复)
习题26:转角的构成(建筑立面的空间化)
习题27:立方体一个转角的空间构成
习题28:立方体两个转角的空间构成
习题29:立方体三个转角的空间构成
习题30:立方体的空间构成
习题31:三棱锥的表面处理
习题32:立方体的表面处理
习题33:三角锥的空间构成原理
习题34:三角锥的空间构成(表面处理)
习题35:三角锥的空间构成(锥体的镂空处理)
习题36:球体的空间构成原理
习题37:圆柱体的空间构成(表面处理)
习题38:圆柱体的空间构成(内部空间处理)
习题39:空间形体的自由组合
习题40:广场空间构成
习题41:低层建筑空间构成解析
习题42:多层建筑空间构成解析
习题43:高层建筑空间构成解析
习题44:1945年前(二战前)空间构成作品解析
习题45:1945~1980年空间构成作品解析 2100433B
广州骑楼的结构共分三段:下段为约宽为4米的走廊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沿街的一面在各层窗台以下的墙面或檐口窗楣处大多都有丰富的装饰花纹或浅浮雕。依建筑风格,广州骑楼又可分为西关骑楼和东山骑楼两个流派。
西关骑楼是早期骑楼的代表,外观主要采取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山花和楼身的设计大多直接具有古罗马的装饰特征,如罗马柱、卷曲花纹等,但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比如墙体多是中式清水砖材料。其中最具中式建筑特色的是在西关大屋中常见的满洲窗———由一块块细小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方形窗。顶部的山花挑檐也做成中国特色的柔和的拱形顶。
东山骑楼形成年代比西关骑楼略晚,更趋于现代化,也更加简洁。比如说罗马柱变为简单的方柱、圆柱,细石米墙代替了清水砖墙,几何图案增多等等。山花挑檐是东山骑楼最为独特之处,在正面墙挑出拱形雨篷,美观而且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