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强柱弱梁

强柱弱梁(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指的是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的设计要求。用以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防止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倒塌。“强柱弱梁”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其手段表现在人们对柱的设计弯矩人为放大,对梁不放大。其目的表现在调整后,柱的抗弯能力比之前强了,而梁不变。即柱的能力提高程度比梁大。这样梁柱一起受力时,梁端可以先于柱屈服。

强柱弱梁基本信息

强柱弱梁来历

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新西兰的T.Paulay和R.Park提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足够弹塑性变形能力的能力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对非弹性性能对结构抗震能力贡献的理解和超静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实现具有延性破坏机制的控制思想提出的,可有效保证和达到结构抗震设防目标,同时又使设计做到经济合理。

能力设计方法的核心是,(1)引导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形成梁铰机构,即控制塑性变形能力大的梁端先于柱出现塑性铰,即所谓“强柱弱梁”;(2)避免构件(梁、柱、墙)剪力较大的部位在梁端达到塑性变形能力极限之前发生非延性破坏,即控制脆性破坏形式的发生,即所谓“强剪弱弯”;(3)通过各类构造措施保证将出现较大塑性变形的部位确实具有所需要的非弹性变形能力。

到二十世纪80年代,各国规范均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能力设计方法的思路。

能力设计方法的关键在于将控制概念引入结构抗震设计,有目的的引导结构破坏机制,避免不合理的破坏形态。该方法不仅使得结构抗震性能和能力更易于掌握,同时也使得抗震设计变得更为简便明确,即后来在抗震概念设计中提出的主动抗震设计思想。

查看详情

强柱弱梁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人造梁柱

  • 品种:人造梁柱板;规格(mm):1830×915;厚度(mm):1.6;
  • 崇文
  • 13%
  • 江西绿峰人造板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人造梁柱

  • 品种:人造梁柱板;规格(mm):1830×915;厚度(mm):1.4;
  • 六株
  • 13%
  • 江西绿峰人造板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人造梁柱

  • 品种:人造梁柱板;规格(mm):1830×915;厚度(mm):1.5;
  • 六株
  • 13%
  • 江西绿峰人造板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底配

  • 规格型号:20,系列:PVC-U阻燃绝缘电工配件系列,包装规格:200只/箱
  • 康泰
  • 13%
  • 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办事处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底配

  • 规格型号:25,系列:PVC-U阻燃绝缘电工配件系列,包装规格:200只/箱
  • 康泰
  • 13%
  • 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办事处
  • 2022-12-06
查看价格

电动双起重机

  • 提升质量16t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动单起重机

  • 提升质量5t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动双起重机

  • 提升质量16t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动双起重机

  • 提升质量16t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动单起重机

  • 提升质量5t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波形

  • 只询立表面热浸镀锌的价格
  • 1000t
  • 3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9-09-11
查看价格

底漆

  • 底漆
  • 2205.06kg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9-01-28
查看价格

设备机箱(抱杆)

  • SUS304不锈钢制作
  • 550个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1-11
查看价格

钢箱

  • 钢箱
  • 120790.2kg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3-10-22
查看价格

梁柱

  • 1.平面清水砼模板,模板材质综合考虑,需满足甲方要求2.包括螺杆、竖向支撑架以上搭拆(不含支撑架搭拆)3.包含预留洞留置4.含预埋铁件安装5.包含所有高度6.包含模板材料与体系内加固型材7.包含支模、混凝土振捣、养护、保护剂的施工.8.综合考虑施工场地情况
  • 4000m²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9-21
查看价格

强柱弱梁发展现状

现行规范中提到的“强柱弱梁”设计思想,希望塑性铰出现在梁端,不要出在柱子端部,起到个很好的耗能增强延性且结构不至于垮塌的抗震思想。

但是,2008年的5.12大地震过后,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强柱弱梁”的构想在实际地震作用下,并没有实现其目的。绝大部分框架结构的破坏,都是出现在柱子的端部,梁的端部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损伤。本人在绵竹、绵阳那边发现梁端坏且柱端没有坏的案例好像只有两个。一个是一个学校的体育馆外面的结构,柱子比框架梁大很多,此梁端部出现明显的塑性铰破坏,柱子没有出现任何破坏;另外一处是在汉旺镇的一个人寿保险办公大楼里,该框架的纵向连系梁端出现了塑性铰,横向主框架梁没有出现,并且这个楼面结构是预制楼板。在其余的众多现浇楼板的框架结构里,很难发现梁端出现塑性铰的破坏形态,基本都是柱子端部破坏。这是地震作用,在水平力作用下。

那么对于竖向作用力了,根据这几年碰到的实际工程,主要是一些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这种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梁端弯矩和剪力类似与竖向作用力吧。在这些破坏的结构中,遇到过一些仅在柱端坏的,梁端没有坏的;另外,即使梁端坏也是梁端底部损坏,梁顶几乎没有遇到损坏的。

所以,有专家指出现浇楼板对梁端的贡献绝对不能忽略,实践工程的破坏也充分说明了这点。这方面的原因解释和分析值得好好研究研究。相关规范是否需要作一定的调整。

查看详情

强柱弱梁基本简介

强柱弱梁是一个从结构抗震设计角度提出的一个结构概念。就是柱子不先于梁破坏,因为梁破坏属于构件破坏,是局部性的,柱子破坏将危及整个结构的安全---可能会整体倒塌,后果严重。要保证柱子更“相对”安全,故要“强柱弱梁”。

查看详情

强柱弱梁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强柱弱梁原因

第一,楼板的作用,在我们的结构设计中一般都是不考虑楼板参与整体计算的,大部分情况下是直接将荷载倒算的梁上,而在计算水平荷载(地震跟风荷载)的时候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提高作用,用一个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及边梁刚度放大系数)来考虑楼板的作用,但梁配筋的时候又只考虑矩形截面,这样一来形成了本来是T型梁承受荷载,钢筋却完全集中在矩形截面中,而T型截面的翼缘也没有少配钢筋(因为板中钢筋不能少配),这从无梁楼盖的配筋形式中可以发现我们现阶段采用的设计方法一方面是非常费,另一方面还吃力不讨好,对抗震规范的基本要求“强柱弱梁”没有任何好处(其实还起到坏处)。所以,在以后的设计中应加强对楼板的利用,让楼板参与计算必将是大势所趋。

第二,程序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柱刚域的影响,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对梁支座钢筋的超配,支座处裂缝验算对支座钢筋的加大(说明:楼板及其配钢筋对裂缝大有帮助)等都是造成“强梁弱柱”的罪魁祸首。

第三,由于实际工程中都少不了砌体墙,而地震作用下砌体墙与梁一起运动,无疑对梁有一个较大的加强作用。而柱子一般情况下都是无依无靠的,任何情况下都只能靠自己的作用,也是造成“强梁弱柱”的一个原因。

第四,在经常用到的SATWE计算程序中对柱的配筋计算仍不科学,众所周知,柱是典型的偏压构件,针对一定的柱子就可以得出其柱子的N-M相关曲线(即柱子的尺寸、混凝土型号、钢筋等一定,就可以得出其破坏的包络曲线),而SATWE程序在计算柱子配筋时采用的极值法配筋确实不安全的,可以认为柱子在设计阶段就让它有可能是“缺陷柱”。

第五,地震作用下竖向地震对柱子的破坏作用将是致命的,从上图也可以看出,在大偏压情况下(M大,N小)随着轴力的减小柱子越发不利,这也是形成“强梁弱柱”的一个原因。

查看详情

强柱弱梁文献

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合理设计与分析 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合理设计与分析

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合理设计与分析

格式:pdf

大小:120KB

页数: 未知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弹塑性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强柱弱梁"作为设计延性框架所采取的基本措施之一,应贯穿在设计全过程中,切实保证和达到结构抗震设防目标.本文主要针对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合理设计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条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希望能为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基于可靠度的结构优化模型和“强柱弱梁”设计 基于可靠度的结构优化模型和“强柱弱梁”设计

基于可靠度的结构优化模型和“强柱弱梁”设计

格式:pdf

大小:120KB

页数: 未知

由于没有考虑结构的不同功能失效时损失值是不同的这一重要事实,基于结构体系可靠度的优化设计模型不能给出符合工程实际要求的设计.针对这一问题,建议了利用结构的不同功能失效时损失值不同来估计结构失效损失期望的结构优化模型.实例表明,用此模型可以得到与工程概念设计要求相一致的“强柱弱梁”设计.

强节点弱构件强柱弱梁

强柱弱梁指的是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的设计要求。用以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防止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倒塌。“强柱弱梁”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其手段表现在人们对柱的设计弯矩人为放大,对梁不放大。其目的表现在调整后,柱的抗弯能力比之前强了,而梁不变。即柱的能力提高程度比梁大。这样梁柱一起受力时,梁端可以先于柱屈服。强柱弱梁是一个从结构抗震设计角度提出的一个结构概念。就是柱子不先于梁破坏,因为梁破坏属于构件破坏,是局部性的,柱子破坏将危及整个结构的安全---可能会整体倒塌,后果严重。要保证柱子更“相对”安全,故要“强柱弱梁”。

查看详情

强梁弱柱强柱弱梁

强柱弱梁要求结构柱子的承载力要大于梁的承载力。也就是说发生地震时柱子的破坏一定要晚于梁。因为一栋建筑,如果梁破坏而柱没有破坏,整栋建筑不会倒塌,建筑里面的人还可以逃生。但是一旦柱子破坏了,由于连锁反应,整栋建筑会在短时间内倒塌。由此带来的人员伤亡就更大,损失就更大。

查看详情

解析“强柱弱梁”抗震原理

大家高中的时候都学过一个「弹簧系数」。所谓的弹簧系数,其实就是弹簧的受力与弹簧的变形的比值,在结构工程里,这个比值也就是所谓的刚度。比如说我们上面这个弹簧,本来的长度是 L,我施加了一个大小为 F 的拉力,弹簧被拉长了,拉长之后的长度变成了 L+x,这其中的增加的长度 x 等于 F 除以弹簧系数 k。这也就是高中物理的 F= kx。

当然,我们也知道,弹簧并不是无限结实的,也就是说,弹簧不能被无限拉伸。大家也肯定都有拉断橡皮筋或者弹簧的亲身感受。当橡皮筋被拉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突然啪的一声就断了。

我们把整个拉长过程的变形和受力画成图形,当弹簧断裂的时候,最大的变形是 1,与之对应的最大的受力是10。也就是说,弹簧受力过程在受力变形的图形中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弹簧系数k,这其实就是F=kx这个函数的图形化表达。对于这个弹簧,我们可以说,它的最大承载力是10,最大变形能力是1,刚度是10除以1等于10。

不同的弹簧有着不同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刚度,取决于不同的材料、尺寸等等。比如我换一根更结实的弹簧,这根弹簧的最大承载能力是14,最大变形能力是1,刚度为14除以 1等于14。

如果我们把两根弹簧连在一起呢?比如说,我们把两根刚度为10、最大承载力为10的弹簧连在一起,组成一根新的弹簧,这根弹簧的性能又如何呢?相信高中物理也讨论过这个问题。这两根连在一起的弹簧,受力相等,总的变形等于两者的变形之和。换言之,这根组合起来的新的弹簧,最大承载力还是10,最大变形能力变成了2,而刚度变成了10除以2等于5。

我们说这根新的弹簧的最大承载力是10,也就是说,我施加大小为10的拉力,这根新的弹簧就会断裂。问题来了,我们能确定断裂发生在哪个部位吗?简单说,这根A1+A2组成的新弹簧,如果被拉断,断点发生在A1那一部分呢还是A2那一部分呢?

答案是不知道,或者说是随机的。可能是 A1 被拉断,也可能是 A2 被拉断。注意,我们讨论的是理论问题,所以我们的前提是 A1 和 A2 是完全一样的弹簧。现实世界中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根相同的弹簧。但如果我们接受 A1 和 A2 是完全一样的这个假设,那么断裂发生在 A1 还是 A2 就是完全随机的。

那如果不是两根完全一样的弹簧,而是两根不一样的弹簧呢?比如说,我们把上面这个刚度为10的弹簧和刚度为14的弹簧连在一起。这时候,这根新弹簧 A + B 的最大承载能力是多少呢?是10 还是14?答案很显然是10。

因为两根弹簧的受力每时每刻都是相同的,A 最大可以承受10,B 最大可以承受14。当外力逐步逐步增大到10的时候,A已经达到极限,啪的一声就断了,而B却不会断裂,因为这时候的受力10还是小于B的最大承载能力 14。换句话说,这其实是个「木桶原理」的实例。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木板里最矮的那一个;弹簧组成的串联弹簧的承载力,取决于这些弹簧里承载力最低的那一个。

这时候这根新弹簧被拉断,我们能确定断裂发生在哪里吗?理论上说,断裂一定会发生在 A 弹簧上。因为B弹簧的承载力大于A,所以一定是A先断。也就是说,通过配置不同的弹簧,断裂的位置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可以被控制的。我们想让断裂发生在哪里,就把 A 弹簧放在哪里,将来一旦断裂,断点就肯定会发生在那里。类似的例子就是电路里的保险丝,一旦过载,断点肯定是在保险丝那里,而不是在别的地方,从而保护了电路的其它位置。

我们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是弹簧,也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是拉长到一定程度啪的一声就断了。比如说,大多数金属材料都是延性材料,或者说弹塑性材料,也就是说,这些材料不仅仅像弹簧那样会发生弹性变形,还会发生后面的塑性变形。

比如这样一根钢棒,逐渐逐渐加大外力,一开始,它表现的其实就是一根弹簧,变形随着外力成比例的线性增加,刚度为12。当外力加大到12,变形变成1的时候,这根钢棒开始进入塑性阶段。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变形持续增加,但是外力不再增加。受力变形图从一条斜率为 k 的斜线变成平行于 x 轴的水平线。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根钢尺子,如果你轻轻的掰它,一松手尺子自己就会弹回原来的形状。为什么呢?因为你施加的外力还不够大,尺子还处在斜率为 k 的斜线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弹性阶段。如果你狠狠心,下狠手掰尺子,钢尺子会断成两截吗?一般不会。通常来说,钢尺子会被你掰弯成 U 形,松手之后也不会再弹回去。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你施加的外力足够大,钢尺子进入了水平线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塑性阶段。这时候承载力已经不能再增加,但是位移可以持续增加,所以尺子就被掰成了U形。

当然,尺子变成U形之后,如果你继续用力掰,总归可以把尺子掰断。也就是说,材料在进入塑性阶段之后,还是会有最终的破坏点。比如我们的这个例子里,这根钢棒在位移为 1 的时候进入塑性,然后一直到位移为4的时候断裂。我们把这两者的比值,也就是4除以1 等于4,看作这根钢棒的延性比。换句话说,延性比越大,延性越好,在最终破坏之前的变形越大。

为什么我们需要弹塑性材料呢?为什么不能全用弹簧呢?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我们例子里的这个弹塑性材料和完全弹性材料的区别。

如果这根钢棒变成一根刚度相同的弹簧,那么达到同样的变形,弹簧的受力要远远高于钢棒。换言之,弹簧必须非常非常结实,结实到足够承受大小为48的外力,才能做到变形为4。而对于弹塑性的钢棒来说,不需要那么结实就可以,只需要承受大小为 12 的外力,此后就进入塑性阶段了。

也就是说,我们想要的是比较大的变形能力,同时,与最大的变形相对应的受力可以尽可能的小一些。而这正是弹塑性材料的特征,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在抗震里应用弹塑性材料的原因。

接下来呢,我们就把这根弹塑性的钢棒 C 和弹簧 A 连接在一起:

钢棒C的承载力是12,弹簧A的承载力是10,它俩连在一起,根据木桶原理,最大承载力是10。当外力为10的时候,弹簧A被拉断,此时的变形为弹簧A的1再加上钢棒C的10/12,只有1.83。简单说,钢棒C根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还没等它的塑性阶段大显神威呢,它的猪队友——弹簧 A——已经先挂了。结论就是,如果钢棒强于弹簧,则这个组合很糟糕,弹簧变成了猪队友,钢棒被猪队友拖累,还没发展到大后期呢就跟着猪队友一起被团灭了。

那如果我们把钢棒C跟弹簧B连在一起呢?

这时候,弹簧B就不是猪队友了,因为它的承载力要大于钢棒C,所以当外力增大到12的时候,钢棒C进入屈服,变形开始持续增大,而弹簧B可以轻松的承载大小为12的外力而不破坏。整个系统的变形可以一直持续增大,直到最大变形等于弹簧B的变形12/14再加上钢棒C的变形4等于4.86。

所以呢,如果弹簧强于钢棒,则这个组合就很理想,钢棒的变形能力得到了最大发挥,而弹簧可以有效的传递外力,不会过早破坏,圆满的完成了「扶上马送一程」的任务,然后笑看高等级的大后期英雄——钢棒——发挥最大的变形能力。

最终的结论,想要变形能力,同一个系统里的弹塑性构件的承载力就必须小于弹性构件的承载力,或者说,系统里的弹性部分的承载力必须大于贡献了绝大部分变形的弹塑性部分的承载力。

简单说,弹簧的承载力要大于钢棒,强弹簧弱钢棒。类比造句,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

这里的「强」和「弱」,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强弱,也不是破坏的先后顺序。并不是说梁用 C30的混凝土,柱子就必须得用C50的;也不是说破坏的时候一定是梁先断,柱子还屹立不倒;更不是说既然「强柱弱梁」可以,那「强柱强梁」岂不是更好?

「强柱弱梁」,相当于我们的弹簧B加钢棒C,变形能力很好,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弱柱强梁」,相当于我们的弹簧A加钢棒C,变形能力不好,塑性变形能力完全没有发挥,既浪费了钢棒的能力,效果又很差;「强柱强梁」,相当于我们这里的两个弹簧连在一起,变形能力一般,多用了很多材料,而且你还永远不知道断裂究竟会发生在哪个弹簧上面。

>>>

>>>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