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干旱
干旱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很小,一年四季均有干旱发生,属于干旱气候;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和季节变化很大,在春、夏季很容易发生干旱,特别是黄淮海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更高,黄淮海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可达三年两遇。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华北地区频繁发生干旱。
(2)雨涝
雨涝发生的频率比干旱发生的频率稍低,一般约为5年一遇,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雨涝发生的频率可达三年一遇,且强度大,影响范围广。20世纪,长江流域发生了三次特大洪涝,第一、二次和第三次特大洪涝分别发生在1931年、1954年、1998年的夏季。
(3)沙尘暴
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大部分发生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我国的气候灾害随季节变化很大,旱涝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登陆台风偏多与低温主要发生在夏季;而寒害和雪灾主要发生在冬季;霜冻灾害主要发生的春、秋两季。各种重大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大部分为三到四年一遇。如果以季为单位,并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影响,则全国每年可能发生的重大气候灾害达十几到二十次之多。有些年份气候异常大,各种气候灾害可同时发生,从而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有些年份气候条件相对较好,气候灾害较少发生,全国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气候灾害还有很大的年代际变化,总的情况是:20世纪50年代除雨涝灾害较多外,其他灾害不多;20世纪70年代气候灾害最频繁,干旱、雨涝、霜冻等重大灾害时常发生;20世纪80年代干旱发生频率增加,其他灾害发生频率低于20世纪7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相当,仍远大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干旱和洪涝发生频率均增加,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沙尘暴发生频率突然增多。
气候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1)低温冷害。指农作物生长发育时期,实际气温比所要求的气温偏低(一般在0℃以上),引起作物生理机能破坏或生育期延迟,导致农业减产的现象。根据发生季节以及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分为3种:春季低温冷害,多发生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影响该地区早稻生产;秋季低温冷害,亦发生于上述地区,影响晚稻生产;夏季低温冷害,多发生于东北地区,影响该地区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生产。
(2)霜冻与冻害。指温度剧烈降低(一般<0℃),引起农作物或牲畜死亡的现象。发生于作物尚未成熟或开始越冬及作物刚开始生长发育的初霜日及终霜日前后的冻害,称为霜冻。当有霜出现时,称为白霜;无霜出现时,称为黑霜。有霜并非一定伴有霜冻。发生于冬季作物休眠期的冻害,称为寒冻害。
(3)干旱。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流、水库干涸,工农业用水发生困难的现象。
(4)涝灾。指某时期降水量或融冰化雪量偏多,引起河流、湖泊、水库水位上涨,农田、工矿用地等受淹的现象。
(5)干热风。指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农作物影响很大。
(6)风害。指风力超过一定强度(一般大于7级)所引起的破坏现象。如台风,龙卷风,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空间范围小,时间尺度短,但风力强,破坏力大;雷暴大风(飑线),一种范围很窄、有强风并伴随雷暴大风的对流性天气带。风沙,大量尘土沙粒被大风卷入空中,随风在空中飘移,破坏地表层土壤,使空气混浊,能见度急剧变坏的现象。
(7)冰雹。指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固体降水物。是一种以砸伤为主的气候灾害, 对工农业生产及生命财产都可造成重大损失。它局地性强, 季节性明显 (多发生于夏季强对流云中), 来势急, 持续时间短, 破坏力大。
就这样回答吧:该项目地处地质灾害易发区.所以投标报价时要考虑对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费用.满意吗?
一、引言 韩国大邱地铁火灾发生后当地消防部门立即调集出动6个消防署(各有1个救助队)、42个消防派出所(相当于我们的中队)、900多名消防员、66部消防车辆;同时,当地的警察、驻军、煤气、电力、自来水...
可能是4,我这有些实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于诱发灾害的分类,仍少有系统的分析,通常是按照形成机制与纯自然灾害一起进行研究。下面试以岩石圈(地质、地形环境)为例,将相关诱发型灾害作一初步分类,并凭此提出...
(1)干旱
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和经济损失约占气象灾害所造成经济总损失的50%左右。根据统计结果,全国各地均可发生干旱,全国每年平均旱灾面积约3亿亩左右,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6左右。我国有些地区经常出现年降水量比常年平均降水量偏少30%~50%的情况,个别季度甚至出现比常年平均少60%~80%的情况,致使发生严重干旱。华北地区在1965年以后,降水连年减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平均降水量约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20%以上,造成了严重干旱,特别是1997—2002年夏季,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平均降水量约减少了30%以上,发生了持续干旱现象,致使华北地区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加剧。
(2)雨涝
雨涝是我国仅次于干旱的气候灾害,雨涝每年造成的粮食和经济损失约占气象灾害所造成经济总损失的27.5%左右,个别严重雨涝年份损失更严重。全国年平均雨涝受灾耕地约1.o亿~1.5亿亩左右。1 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将近常年的2倍,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受灾耕地面积高达3.o亿亩左右,造成了工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2003年7月,淮河流域降水比常年增加了一倍,引起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安徽、江苏两省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
(3)沙尘暴
沙尘暴本身是一种天气灾害,但沙尘暴发生频次增多则成为气候灾害。近年来,由于北方春季干旱、河套气旋发生频率增高、大风天气明显增多,使得沙尘暴发生次数大幅度增多。2000年,内蒙古和华北地区发生了13次沙尘暴和扬沙天气,2001年又发生了18次沙尘暴和扬沙天气,2002年春季沙尘暴也接连不断地发生,特别是2002年3月20日西北地区和内蒙古、华北地区发生了1 0多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沙尘暴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由于沙尘暴影响大气能见度,因而影响交通,严重时高速公路和机场需要关闭。 除上述主要气候灾害外,还有夏季低温、霜冻、低温阴雨、寒害、雪灾、登录台风偏多气候灾害。
气候灾害的发生不仅与大气内部过程有关,而且还与大气外部如海洋、陆面等的热力状况有关。我国气候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东亚气候系统变化所引起的,初步归纳有如下几个物理因子 :
(1)ENSO循环(或称“恩索”循环)
当ENSO事件处于发展阶段,即当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处于上升阶段时,该年夏季我国江淮流域降水将会偏多,可能发生洪涝灾害,而黄河流域、华北地区的降水往往偏少,易发生干旱灾害,也就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处于下降阶段时,我国淮河流域的降水往往偏少,并可能发生干旱灾害,而黄河流域、华北地区及长江流域南部、华南地区的降水可能偏多,我国长江流域的严重洪涝灾害均发生在此阶段。此外,在ENSO事件成熟期,我国北方往往发生暖冬现象。上述20世纪长江流域二三次特大洪涝灾害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ENSO事件的衰减期或La Nifia事件(即“拉尼娜”事件)的发展期。
(2)西太平洋暖池海水热力异常
当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偏高时,从菲律宾周围经南海到中印半岛的对流活动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的降水往往偏少;相反,当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偏低时,菲律宾周围的对流活动较弱,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的降水往往偏多。1998年夏季,整个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海域的次表层海温处于偏低状态,因而菲律宾周围的对流活动很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从而造成雨带稳定在长江流域,使得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3)青藏高原上空的热源异常
青藏高原冬、春雪盖与我国长江流域南部的汛期降水有明显的正相关。即青藏高原冬、春雪盖面积大,夏季洞庭湖、鄱阳湖和江南地区的梅雨就强。1997年冬和1 998年春,青藏高原降下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雪,这使得夏季洞庭湖和鄱阳湖降水偏多,发生洪涝灾难。
(4)亚洲季风环流异常
由于东亚气候受东亚季风影响很大,因此,东亚气候的年际变化是很大的,从而造成东亚旱、涝等气候灾害发生频率增高,尤其在我国东部、韩国和日本表现更为明显。最近许多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降水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特别是在江淮流域、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当亚洲季风偏弱时,长江流域梅雨偏强,容易引起洪涝灾害,而华北地区则容易发生干旱灾害。1998年东亚夏季风偏弱,这使得长江流域多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自20世纪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亚洲季风偏弱,使得华北地区发生持续干旱灾害现象。
(5)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
东亚雨带的北移是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跳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夏季在夏季风环流背景下,在青藏高原的影响下,在副热带高压的西侧与北侧,季风暴雨具有突发性与多发性,从而引起洪涝灾害。由于东亚夏季风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时,我国长江流域梅雨增强。1998年春夏,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弱,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这引起了从孟加拉湾到长江流域热带西太平洋水汽输送偏强,从而造成了这些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
由于气候灾害发生的成因是很复杂的,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来准确地预测它,这主要是由于对气候灾害发生的规律和成因还没有清楚的认识。鉴于气候灾害预测的需要,国内外许多气象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并设计了“海一陆一气耦合”的气候数值模式,并且把这些气候数值模式应用到实际的短期气候预测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预测效果。在对旱涝规律与成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旱涝预报方法,即利用物理相关与气候数值模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多年的预报试验,证明这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行之有效的旱涝气候灾害预测方法。例如,1991年夏在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1998年夏季在长江流域以及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以及最近三年华北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灾害,利用我们所提出的方法比较成功地把这些严重的旱涝区域预报出来,这说明物理相关与气候数值模式相结合的旱涝预测方法对于严重的旱涝灾害还是有一定的预报效果的。
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发生了持续的严重的干旱现象,长江流域频繁发生洪涝灾害,在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冬季时常有严重的雪灾发生,春季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出现沙尘天气或沙尘暴现象。如果要较准确地预测这些灾害的发生,就必须搞清这些气候灾害发生的规律与成因。这不仅需要通过大量的观测把全球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搞清楚,而且还应利用数学、物理学的最新成果,把气候系统的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水文和生物过程用数值模式表示出来,再利用巨型计算机通过这些模式的计算来模拟气候系统的季度、年际、年代际变化。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预测试验,才能够利用这些气候数值模式来预测上述气候灾害的发生。因此,要比较准确地预测气候灾害的发生还需漫长而大量的研究。 2100433B
岭南气候建筑
[原著·岭南文化地理论文 ] 岭南气候影响下的岭南传统建筑 LIANG LI YIN 内容摘要: 岭南的地理区位形成了特殊的岭南气候, 而这种气候对建筑影响甚大。 正是 缘于此种情形,本文选取了从岭南独特气候的角度去阐述岭南传统建筑构造和探 讨岭南建筑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实用性和美观性。 关键词: 岭南 气候 传统 建筑 构造 一、岭南气候与岭南传统建筑的关联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说, “一方气候,成一方建筑”也不 为过。独特的岭南气候不仅培育岭南人的文化特质和内涵, 还造就独具一格的岭 南传统建筑。 正如文化地理学家司徒尚纪所言: “横亘广东北部之南岭山地, 不 仅是一条自然地带分界线, 也是一条文化类型分界线。 孕育、发生、成长于这条 界线以南的自然和人文环
气候补偿器
气候补偿器 设计基础: 室外温度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物需热量的大小,也决定了能耗的 高低。运行参数(供暖水温)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时刻进行调整,始终保持供热 量与建筑物的需热量相一致,保证室内温度在不同室外温度情况下的相对稳定, 实现按需供热,这样才可以保证供暖机组最大限度的节能运行。 产品定义: ACME气候补偿器是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及用户设定的不同时间对室内温 度要求,按照设定曲线求出恰当的供水温度进行自动控制, 实现供热系统供水温 度-室外温度的自动气候补偿, 避免产生室温过高而造成能源浪费的一种节能产 品;根据系统不同,节能率达 10%~25%。 产品特性: 1. 全集成电脑控制, 主控 CPU采用 PHILIPS主流工控芯片, 计算速度快,运 行稳定; 2. 中文液晶实时显示室内、 室外温度、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及电动阀开度等 运行参数, LED灯显示系统运行状态;触摸键盘操
极端气候灾害举例
1.1430年欧洲进入小冰期(冰期即拉尼娜现象)。2.1703年英国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暴风雨“大风暴”毁坏了许多城镇,造成陆地上123人死亡,另外8000人在海水中淹死。3.1815年有史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印度尼西亚塔姆波拉喷发,导致1816年整年都没有夏季4.1974年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镇几乎被热带风暴特蕾西彻底摧毁。5.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新奥尔良市。
现今世界,气候,环境,粮食,能源,交通等诸多社会问题凸显。
近期全球的各类极端气候灾害,如日本雪灾,欧洲各国的连续寒潮。
第一章 自然界的本质 一、人类的家园 二、现今的资源和环境第二章 自然界的警钟 一、空间环境的恶化 二、大气环境与气候灾害 三、海洋环境污染及其造成的灾害 四、陆地生态环境的改变与污染第三章 现代的“复合效应” 一、空间环境在恶化 二、海洋环境在污染 三、陆地生态环境遭破坏第四章 无限向自然索取的代价 一、汽车的增加及其排放毒性废气对空气的污染 二、谋求经济高速增长,忽视生态环境 三、战争,威胁人类生存第五章 和谐生存 一、人是环境的产物 二、自然反噬给我们带来的惩罚 三、人类生态系统 四、人类运用的疏导平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