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机器生产的发展产生应用美学】
机器生产的出现使物质生产过程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直接生产者的个性和想象力被排斥在生产成果之外,产品取决于生产前的设计。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工业产品出现了人与机器、劳动效能、生产及生活环境的矛盾,出现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经济效益与传统观念相脱节的现象。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工业革命创造出技术美的客体,工业品;同时,也创造了技术美的主体,改变了人的审美观。技术美的思想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使美学研究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应用美学应运而生。
应用美学的诞生使美学划分为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两个阶段。古典美学就是传统美学;现代美学除传统美学(理论美学)外,还有应用美学(门类美学)。(图1)
【应用美学着重研究生产、生活美的创造】
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包括客体的美、主体的美感和美的创造。传统美学侧重于艺术领域美和美感的研究,与哲学关系密切;应用美学则侧重于美的创造的研究,与专业关系密切。应用美学应该汲取传统美学的研究成果,探索艺术生活以外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生存质量的。
【桥梁设计美学研究桥梁技术美的创造】
机器生产的出现,使设计和制造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环节。技术美的创造应包括设计和制造两个部分,研究设计方面的技术美创造的就是设计美学;研究制造方面技术美创造的就是劳动美学。
桥梁美学属于应用美学,侧重研究桥梁技术美的创造。桥梁设计美学研究桥梁美的创造,是桥梁美学的核心。(图2)
【桥梁审美设计思想的历史演变】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在改造自然中,与自然界建立了对象关系,使自然成为人的对象世界,在对象世界中人们观照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这就是美。从历史发展看,人对桥梁的审美观是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而变化的。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程度不同,各个历史时期桥梁美的形态也就有所侧重。桥梁审美设计思想经历过从原始桥梁纯朴美到古代桥梁工艺装饰美;从古典桥梁工艺装饰美到现代桥梁结构美;再从现代桥梁结构美到后现代桥梁以人为本的变化。
【当今桥梁审美设计思想】
由于,桥梁审美设计思想的变化是发展,是继承,而不是淘汰,不是取代,除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装饰美由于基础结构的改变而消失,只留下形式美的痕迹外,都只有补充,没有消除。后现代桥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实际上就是建造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因此,当今的桥梁美应该是功能美、形式美、结构美和环境美的统一,是多种形态的统一。只不过更加侧重结构美和环境美,特别是环境美。由于结构美和环境美是伴随着工业文明而产生的,因此它们就成为当代桥梁美的时代特征。当前桥梁审美设计应该特别注重结构美和环境美。桥梁的结构美本为现代主义所倡导。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是人类建筑史上一次全面剧烈的革命性变化的产物,而后现代主义只是现代建筑在形式和艺术风格方面的一次演变。因此,结构美仍是当前桥梁设计美学所关注的重点。只不过现代主义对结构美的理解与后现代主义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前者更偏重于从桥梁本身结构功能的角度来理解结构美;而后者除了桥梁本身结构需要外,还从人的角度,从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存环境,这一高度来理解结构美。当今,桥梁设计美学极其重视桥梁的环境对人类身心的影响,把桥梁的环境美推到了风头浪尖。在今天,只说桥梁的形式美、功能美和结构美还不够,还应该重重地加上“环境美”这一笔。环境美是当今桥梁设计美学的核心,其他都是手段,都是为了建造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这个崇高目标服务的。桥梁的结构美也应该服务于这个崇高目标,全面满足人对环境的需求。
【设计创新是桥梁设计美学的核心问题】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们从小就向往高科技,追求知识,追求卓越,因此,追求景观与意境的统一,神形兼备,情貌相溶。要求桥梁的结构不仅可靠、可用,而且可视、可思,经过一番品味才知其中奥妙;能够陶冶心理情操,体现出生命的律动,引发丰富的审美感兴;富有创造性,能够体现人类的聪明和才智,启发他们战胜自然的勇气和毅力。作为这种要求的桥梁就不应该只满足于功能主义或形式主义的追求,也不是只求受力合理,经济节省,施工简便的“温饱型”的结构。而应该是能够增进知识,能够启发智慧,越看越美,百看不厌的结构。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在改造自然中,与自然界建立的对象关系,使自然成为人的对象世界,美的本质就是人的聪明、才智、意志、感情、品格等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的感性显现。在对象世界中“复现自己”,“直观自身”,这就是美和美感。设计创新充分显现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美,是桥梁设计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上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桥梁建设的空前发展
第二节 当前中国桥梁的审美问题
一、中国桥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思想差距的填补
第三节 桥梁审美设计师的演变
一、工匠、艺术家与桥梁审美设计
二、建筑师、设计师与桥梁审美设计
三、结构工程师与桥梁审美设计
四、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的合作
五、具有审美设计素质的结构工程师
第四节 桥梁设计师的素质与历史使命
一、当代桥梁设计师的技能与素养
二、当代桥梁设计师的社会职责与历史使命
第五节 本书导读
一、全书思路和内容编排
二、本书论点
三、本书要点
第二章 相关的美学知识
第一节 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美学思想先驱
二、近代美学学科的建立
三、现代美学视野的扩展
第二节 美学及其研究体系
第三节 美的本质
第四节 美感
第五节 美的作用
第六节 艺术及现代美学分类
一、艺术与技术的合和分
二、建筑与艺术的同和异
三、艺术分类
四、美和美学分类
第三章 技术美学要点
第一节 技术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技术美学思想的萌芽
二、技术美学学科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 技术美的本质
第三节 技术美学及其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四节 审美观念的发展和演变
一、中国古代审美观念
二、西方手工艺时代审美观念的演变
三、工业时代审美观念的变革
第五节 设计美学
一、设计美学及其产生
二、设计美学与技术美学的关系
三、设计美学的意义和作用
四、设计美学的特性和研究对象
五、设计美学三要素
六、设计美学门类
第四章 桥梁美学和桥梁美
第一节 桥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桥梁美学研究体系
第三节 桥梁美的本质和特征
一、桥梁美的本质
二、桥梁美的特征
第四节 桥梁美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节 桥梁的历史文化积淀
第六节 桥梁美的民族、地方风格和时代特征
一、桥梁美的民族风格
二、桥梁美的地方风格
三、桥梁美的时代特征
四、桥梁风格的交流与融合
五、桥梁风格的重组
第七节 桥梁美学的属性
一、桥梁与建筑的区别
二、桥梁美学与建筑美学的关系
三、关于“桥梁建筑艺术”和“桥梁艺术的哲学”
第五章 桥梁美感和桥梁美的欣赏
第一节 桥梁的美感
第二节 桥梁美欣赏中的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 桥梁审美的不定性和个体差异
第四节 桥梁审美观的三次变革
一、从原始桥梁天然纯朴美到古代桥梁工艺装饰美的变化
二、从古典桥梁工艺装饰美到现代桥梁功能结构美的变化
三、从现代桥梁功能结构美到后现代桥梁人本环境美的变化
第五节 桥梁美评选和评论
一、20世纪世界最美桥梁评选
二、桥梁的审美批评
第六节 桥梁美的鉴赏
一、颐和园玉带桥
二、瑞士桑尼伯格大桥
三、法国米约高架桥
四、重庆菜园坝大桥
五、太原祥云桥
下篇 设计篇
第六章 桥梁设计美学概述
第一节 桥梁设计美学及其研究对象
第二节 中国古代桥梁审美设计成就
第三节 欧美现代桥梁审美设计思想
第四节 中国桥梁设计美学发展前景
第五节 推动桥梁设计美学发展的因素
第六节 当今桥梁审美设计
第七节 桥梁设计方案征集和选定
一、桥梁设计方案征集实例
二、桥梁设计方案的选定
三、特大桥梁设计竞赛
四、设计竞赛经验
第七章 桥梁环境美及其创造
第一节 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第二节 环境的定义和分类
第三节 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和反作用
第四节 桥梁与环境的协调
第五节 桥梁环境的设计
一、以人为本的桥梁环境
二、城市桥梁环境
三、自然环境
四、心理行为环境
五、桥梁环境保护
第六节 桥梁环境美设计实例
一、博山城区孝妇河桥梁环境设计
二、苏州太湖大桥设计
三、苏州龙桥方案设计
第八章 桥梁结构美及其创造
第一节 桥梁的结构美
一、结构美的定义和发展
二、桥梁结构美的条件
三、中外美学家、文艺家对新奇美感的论述
四、桥梁结构美的表现层次
第二节 桥梁结构的创新美
一、审美心理的“喜新厌旧”现象
二、桥梁结构美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三、技术创新造就结构美的桥梁
第三节 现代斜拉桥的结构美
一、现代斜拉桥的时代审美魅力
二、现代斜拉桥的崇高感
三、斜拉桥结构美的创造
第四节 异化结构桥梁
第五节 各类桥梁构造美创造技巧集锦
一、梁式桥梁
二、拱式桥梁
三、缆索承重桥梁
四、城市高架桥梁
五、道路跨线桥
第六节 桥梁结构美的范例
一、汴水虹桥
二、伦敦千禧桥
三、九龙山通天桥
第九章 桥梁功能美及其创造
第一节 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
第二节 实用品功能美的三个要素
第三节 建筑和桥梁的功能美
第四节 桥梁的实用性
第五节 桥梁的经济性
第六节 桥梁功能美的范例
一、安济桥
二、辅拱式系杆拱桥
第十章 桥梁形式美及其创造
第一节 形式及形式美的产生和发展
一、形式和形式美
二、形式美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桥梁的形式与内容
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二、内容决定形式
三、形式对内容的反馈作用
第三节 形式要素及特性
一、形式要素及其美感
二、形体
三、色彩
四、材质肌理
第四节 形式组合法则
一、形式组合法则及其应用
二、统一与变化
三、调和与对比
四、节奏与韵律
五、对称与均衡
六、主体与从属
七、比例与匀称
八、体量与尺度
九、虚实与层次
十、过渡与呼应
第五节 桥梁形式美的典范
后记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来阐明工业革命引起人的审美观改变,从而导致美学的变革,产生了应用美学。认为应用美学的诞生使美学划分为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两个阶段。古典美学就是传统美学;现代美学除传统美学(理论美学)外,还有应用美学(门类美学);
从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美、美感和美的创造,来解释传统美学与应用美学的区别。认为在古典美学阶段,传统美学只研究艺术领域的美,着重研究艺术美和美感。建筑和桥梁都是作为建筑艺术被传统美学研究;在现代美学阶段,艺术领域的美仍为传统美学所研究,而社会生活和物质产品制造各种领域的美则为应用美学所研究。桥梁美学是应用美学的一个门类,侧重于研究桥梁技术美的创造;
从机器生产使设计和制造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环节,来理顺技术美学与设计美学的关系。认为技术美学主要研究技术美的创造。技术美的创造应包括客体美的创造和主体美的创造(即美育)两个方面。客体美的创造有技术产品的审美设计和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美学问题;设计美学只是技术美学的一个核心部分,研究技术美学中的客体美的创造中的技术产品的审美设计问题。同样,桥梁设计美学是研究桥梁技术美的创造,是桥梁美学的核心部分;
从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的感性显现,来论述创新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美。认为桥梁设计创新是桥梁设计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桥梁美学核心的核心。
我也是路桥专业的,我把我的经验给你.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鉴于你的理科功底差,,水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根本没有必要去学, 道路工程测量是路桥专业的基础,一定要学好来.至于该买哪个出版社某年某人出...
用桥博计算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区别 施工阶段不同 : 满堂支架就是直接安装全部杆件 并张拉钢绞线和灌浆,再上二期恒载,然后考虑收缩徐变1000天;先简支后连续 就是先架设简支梁段即安装除梁段间现浇单元外...
问的问题较大,简单说下桥梁设计主要绘图软件Autocad,计算软件桥梁博士、Midas、Gqjx、慧佳等软件,程序出图软件主要有桥梁大师、桥梁设计师、桥梁通、桥易等。
本书共10章,分上下两篇。
上篇5章为基础篇。按照本书体系,桥梁设计美学属于桥梁美的创造,是桥梁美学的核心;桥梁美学是技术美学的分支;技术美学是应用美学的一支。作为桥梁设计美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篇,编写的思路是依循美学——技术美学——桥梁美学的美学体系以及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美学结构。内容的编排是以前者为横轴,用前3章分别叙述绪论、相关的美学知识和技术美学要点;以后者为竖轴,用后2章分别叙述桥梁美学和桥梁美、桥梁美感和桥梁美的欣赏。作为桥梁美创造的桥梁设计美学在下篇专题讨论。
下篇5章为设计篇,专篇论述桥梁设计美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充分阐述基本原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桥梁实际,特别是作者自己做过的实践进行探讨。本书认为桥梁美是技术美的一种,结合桥梁美的具体情况,前一章叙述桥梁设计美学概述。后4章分别论述桥梁美的4种形态,环境美、结构美、功能美以及形式美及其创造。由于,在后工业时代讨论桥梁设计美学,因此,把与人类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桥梁环境的创造列于首位。桥梁本身的美主要在结构,因此,接着的一章讨论桥梁结构美的创造。桥梁美属于技术美,技术美离不开功能和形式,最后两章分别叙述桥梁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创造。
林长川,男,同济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5年12月19日出生,福建福州人。同济大学道桥系桥梁工程专业1961年本科毕业,1964年研究生毕业。1953年起先后在福建省支前公路修建指挥部,交通部第三工程局,交通部,同济大学上海公路工程研究所,也门共和国萨那技校、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和同济大学桥梁工程设计院等单位工作。在一个甲子的桥梁生涯中,从事过桥梁的施工、科研,教学和设计。各种经验相互补充,形成较为实用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桥梁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桥梁美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缆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做出贡献。擅长于结合我国各个时期的材料和工艺发展水平,创造性地运用先进的技术成就,开发适合于当时、当地具体情况的新型桥梁;善于运用新颖、独特的结构手段,创造出与环境相协调的桥梁造型;对桥梁美学有较深的造诣,最早在国内高等学校中正式开设桥梁美学课程;对缆索承重桥梁有较丰富的设计经验,参加过我国第一座现代悬索桥——汕头海湾大桥的方案设计,主持过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的缆索系统设计,获国家级设计金奖,是我国最早从事现代悬索桥设计的专家之一。退休后,曾受聘担任润杨长江公路大桥设计项目组副总工程师;运用自己的专长和毕生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桥梁结构创新及审美设计和咨询,先后设计过多座各种形式的新型桥梁,这些桥梁结构新颖,造型新颖、别致,美观,受到好评;对桥梁美学和设计创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出版《桥梁设计美学》专著。
林琳,女,1969年9月10日出生,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福建福州人。1993年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至今。
桥梁设计的美学考虑
桥梁设计的美学考虑 牛润明 张耀辉 (石家庄铁道学院土木分院 ,石家庄 050043) 摘 要 随着现代化城市 、道路 、景观的发展 ,桥梁的美观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该文 论述了桥梁美学的基本法则及美学设计的基本手法 。包括桥梁结构设计 、景观设计等等 。 关键词 桥梁美学 景观设计 环境协调 1 前言 桥梁美学是桥梁科学技术和美学的结合 。随着 我国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城市各项交通 事业的发展 ,人们对桥梁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优 秀的桥梁建筑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体现出 人类智慧与伟大的创造力 ,而且往往成为时代的象 征 ,历史的纪念碑和游览的胜地 。纵观世界各国的 大城市 ,常以工程雄伟的大桥作为城市的标志与骄 傲。如我国的赵州桥 ,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 史 ,仍不失为桥梁设计中融功能 、技术 、经济 、美观于 一体的典范 ,并在 1
论美学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当今建筑的桥梁已不单纯作为交通线上重要的工程实体,而且常作为一种空间艺术结构物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之中。纵观世界各国的大城市,它常以工程宏伟的大桥作为城市的标志和骄傲。桥梁是一种空间艺术结构物,它不仅本身要美观,还要与自然界、社会、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因此美学在桥梁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美学: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出版的图书
设计美学:梁梅著图书
设计艺术中的形式问题即美学问题,而设计的形式对于设计艺术而言具有本质意义。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本教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本教材由我国著名设计美学研究专家徐恒醇编著,全书共六章,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图文并茂,理论深刻但文字简洁易懂,是国内设计美学研究的代表性著述,也是设计美学的较佳教材。
内容提要
由于设计美学始终与哲学美学紧密相连,使得它不可能摆脱历史上的哲学观念对当代审美设计的影响。可以说西方较长历史的哲学美学不仅为当代设计美学在学术上作了铺垫和支撑,而且使设计美学在走向科学及其新的物质层面上起到了内在的引导作用。
在西方纯粹哲学性质的美学探讨中,艺术始终成为研究的主体。由于现代设计在发展中受到现代哲学、艺术学乃至心理学等跨学科的影响,使得设计本身在文化的轨道上出现了多向度特征,其中.基于美学范畴的审美评判标准也变得难以确定。因此,多元化、综合性以及后现代种种文化思潮的裂变因素在当代设计美学中也得到反映,成为设计美学鲜明的时代特征。据此,关注西方哲学美学和设计美学的内在联系,将设计美学放到与哲学美学的历史时空中进行研究和阐释,更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哲学精神始终陪伴着设计美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成长。
作为新兴的美学学科,设计美学有其重要的学科意义,这些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由于西方工业化时代的进程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实现的,导致设计美学将其框架构建在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设计层面上;其次,设计美学将美学的核心放到人类设计活动中,用美的观念指导造物过程中的发现和发明,把一切与人类设计思维相关的造物现象概括于视野之内,以此解释造物与审美之间的内在关系,表现出现代机械生产带给现代设计美学在审美环境上的优越性;再次,设计美学的合目的性成为产生设计功能美的前提,手工时代的造物功能被定位在经验的视觉延伸上,而机器时代的造物功能表现在科学方法的分析、计算和实验之中;除此之外,设计美学的学科意义还体现在指导设计活动向审美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之中,领先对设计活动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引导与表征。
图书信息
作者:邢庆华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4-1
ISBN:9787564126452
开本:16开
定价:¥96.00元 精装本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设计美学的历史成因及其学科意义
第一节 设计美学的历史成因
第二节 设计美学的学科意义
第二章 设计美学多维性视阈下的审美语境
第一节 设计美学的本体语境
第二节 设计美学的连体语境
第三章 设计美学与哲学美学的时空叠置
第一节 设计美学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哲学美学是设计美学的基础平台
第三节 支撑设计美学的语言工具
第四节 两种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平行叠置
第四章 设计美学的精神沃土
第一节 历史轨迹中的西方古代、古典美学思想贡献
第二节 西方现代、后现代美学流派中的美学思想贡献
第五章 设计美的合目的性与表现性
第一节 设计美的合目的性
第二节 设计美的表现性
第六章 设计美学的符号特性
第一节 设计美感的文化符号意义
第二节 设计美学的表象符号
第七章 设计美感的形式因素
第一节 设计形式语言审美的广泛性
第二节 设计的理念、情感与形式
第三节 设计的造型与形式美感
第四节 设计的装饰与形式美感
第八章 设计中的美感原理与法则
第一节 引导设计美的两种源泉
第二节 设计中的美感原理
第三节 设计中的美感法则
第九章 色彩设计的审美研究
第一节 色彩设计的美学语汇及其审美文化疆界
第二节 色彩设计的审美体验与信息价值
第三节 观念性色彩语言对西方现代建筑设计的审美描述
第四节 色彩设计的审美价值与主要类别
第五节 色彩审美设计的创意表达
第十章 设计美学的本体价值
第一节 设计策略之树
第二节 设计的美感现象与设计意志的表达
第三节 设计物质层面的多样性
第十一章 设计的流动性与艺术性
第一节 设计过程的流动性
第二节 设计作品的艺术性
第三节 艺术设计风格的美学本质
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信息
作者:张宪荣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8日)
丛书名:高等学校教材
平装:198页
开本:16开
ISBN:7502593025, 9787502593025
条形码:9787502593025
产品尺寸及重量:26 x 18.4 x 1 cm ; 440 g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使设计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自发的操作走向自觉的技术美的创造-确市起以技术美学为核心的设计学科的学术体系。
本书从美的共性出发,论述了美的本质与特性、美的形式及其与内容的关系,从美的个性出发,论述了美的分类、各类美的不同特点、特别是技术美的不同于艺术美的特性。
本书从审美共性出发,沦述什么是审美感受、什么是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与社会、文化的联系,从审美的个性出发,论述了技术美的不同于艺术美的美感的来源。
本书正确阐明现代设计是现代巨大生产力的组成部分,论述不同于艺术美的技术美就诞牛于这种生产实践活动之中。它既反映在这一活动的成果中,也反映在这一活动的过程及其开展这一活动的环境之中。
本书论述了技术美创造不是一种单纯基于形式创造的形式美,而是一种更主要的基于通过物的形式所创造的人类自身功能的象征价值、一种具体美。
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研究生院有关现代设计各学科的教材,也可作为设计院、设汁事务所、企业的设计部门从事产品设计、传播设计与环境设计等一切设计工作的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196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1988年任上海工业大学教授,后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工学博士。兼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技术美学专委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等职。 从事的研究有:计算机模式识别与合成、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书法、人工神经元网络在视觉心理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色彩心理认知特性、设计美学、工业设计与设计部门符号学等。
从事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的课程有:模式识别、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工业设计概论、设计色彩方法、设计符号学、透视画法等。 在国内外发表上述有关领域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发表的著作有:《工业设计理念与方法》、《现代设计辞典》、《设计色彩学》、《设计符号学》、《马如兰张宪荣·张萱祖孙三代书画选》、《电工基础》等9部。 在国内外参展中西绘画、书法篆刻作品30余次计360余件;并在国外举办三次个人展,在国内举办祖孙三代书画展等。 获得奖励有:日本国西宫艺术文化协会奖;中华全国优秀科技图书1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2等奖;全国流行色论文评比3等奖等。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目录
第1章 设计文化
1.1 设计学科
1.1.1 设计之所以诞生
1.1.2 设计按需求的分类
1.1.3 设计按工艺技术的分类
1.2 设计文化
1.2.1 设计的人本理念
1.2.2 产品的实用价值
1.2.3 产品的象征价值
1.2.4 产品的文化价值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美与审美
2.1 何谓美学
2.1.1 美学的研究对象
2.1.2 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2.1.3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2 美的认识史
2.2.1 对美的本质的种种认识
2.2.2马克思主义美学观
2.2.3 对美的本质认识的对立与统一
2.2.4 符号学美学观
2.3 美的本质
2.3.1 美具有物理的载体
2.3.2 美在事物的可感形式中
2.3.3 美是事物的内涵
2.3.4 审美
2.4 美的特性
2.4.1 美的形象性
2.4.2 美的感染性
2.4.3 美的社会性
2.4.4 美的新颖性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技术美的特性
3.1 美的形态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