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漆器制作,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在新石器时代,先辈们就已发现并采用了天然漆树的汁液,用以制器。镇江在数千年的漆器工艺发展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装饰方法,工艺发展已达到很高水平。漆器的配色很讲究,过去只有单个的几种颜色,现在发展到20多种。而且每件漆器由过去的单一色彩,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套色。它们均具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广泛用于建筑、家具、佛像、装饰等诸多方面,深受人们喜爱。
其制作种类有:贴金银工艺、彩绘(雕填)工艺、雕漆工艺、镶嵌工艺、磨漆画等。工艺流程为:设计、制胎、涂漆、描样、嵌入、雕刻、磨光、抛光等。其中雕刻是最主要的工序,雕刻的刀法,过去主要是平雕,现在大量的是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主要器具有:木工工具、漆刷、刮板、砂轮、雕刻用的刀具、绘画用的排笔、毛笔等。漆器品种有:盒盘、烟酒具、挂屏、小件首饰等。 2100433B
历史上利用刺梨酿制刺梨酒的记载,最早始见于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吴嵩梁在《还任黔西》的诗句:“新酿刺梨邀一醉,饱与香稻愧三年”。比此诗稍早或稍晚的贝青乔的《苗俗记》载:“刺梨一名送香归……味甘...
褐石建筑,在欧洲也被称为“红砖建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蔓延,大批中产阶层在英国兴起。在举世闻名的英国高等学府中,应运诞生了真正属于中产的、独树一帜的“红砖大学”。 当第一群来到新...
徽派建筑是汉族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
广东骑楼建筑的历史渊源探析
在对骑楼的由来、形态、功能、结构及文化风格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骑楼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广东骑楼建筑是基于印度“外廊式”殖民建筑、地中海“柱廊”宗教建筑、欧洲“敞廊式”市场建筑、中国“檐廊式”店铺建筑、中国“干阑式”居住建筑等不同形式发展融合而成。
杰佛逊与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渊源
托马斯·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是美国的创始人之一,他起草了美国建国的政治纲领—《独立宣言》,并在1801-1809年间出任第三任美国总统(连任两届)。其实他还有许多其它头衔: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杰佛逊纪念堂的官方介绍资料称他是"政治哲学家、建筑师、音乐家、书籍收藏家、科学家、园艺学家、外交
早在宋代,徽州细嵌螺甸漆器即以誉满全国,有“宋嵌”之称。
出生在徽州区岩寺镇的漆器艺人赵千里,便是宋代徽州漆器的创始人,他手艺高超,四海扬名,很快传播到福州,扬州等地。
明代隆庆年间,徽州人黄成著《髹饰录》,提出“巧法造化,质则人事,文象阴阳”等美学法则,至今对漆器工艺的发展还有参照意义。
建国后,徽州漆器不断发展和创新,漆器工艺品逐渐增多。制作的品种有镶嵌、刻漆、描金彩绘、蘑漆、堆漆五大类、产品有单幅挂屏、排屏、围屏、炕几、书橱、果盘、果盒、花瓶、笔筒、茶叶盒、床头柜、电视机柜,啤酒橱等等。
漆器的色泽由过去的黑色,增至现今的天蓝、墨绿、淡绿、奶油、铁锈红、朱砂红以及淡紫、洁白等颜色。漆器工艺品装饰画画面不仅有四季花卉、黄山风光、飞禽走兽、神话故事,而且有《红楼梦》、《西厢记》、《甘露寺》、《百花亭》等古代故事的人物群像。
1959年至1960年,著名漆器工艺美术师俞金海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内部装饰设计和制作,著名的“迎客松”、“佛子岭水库”、“屏风刻漆百子图”等大型工艺制品以及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屯溪戴震纪念馆、程大位故居、龙山寺等名联挂匾都留下了他熠熠生辉的漆迹。
他还在我国漆器工艺的瀚海中挖掘出了失传的汉代珍品漆砂砚和南宋名贵工艺品菠萝漆这两颗明珠,为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78年,俞金海研究复制出失传已久的“漆砂砚”,赖少其称赞其“功同天造”,作家端木蕻良则尊俞金海为“楚漆国手”。
菠萝漆砂砚在1984年获省“轻工旅游优秀新产品”称号。骨石镶嵌屏风、四大美人屏风在1986年分别获省“优质产品”、国家轻工业部“百花奖”。
1989年,徽州漆器老艺人徐天华,运用六朝技艺创作现代漆器,利用两年时间制作一对夹纻胎绿沉漆《坐狮》,高2米余,双狮威武,华彩熠熠,造型饱满逼真,如铜铸却轻巧似羽,令人折服。
文化遗产名称:徽州漆器制作技艺
所属地区:
遗产编号:Ⅷ—11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黄山市屯溪区
遗产级别: 国家
大方县位于黔西北毕节地区中部,面积3544.7平方公里,人口97万,城区有326、321国道,贵毕高等级公路横穿,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漆树的生长,生漆资源丰富、质量优异,是我国六大产漆县之一。
史载,大方漆器制作始于东汉年间,彝族先民常以生漆涂髹马鞍、箭筒等物品,进而以牛皮制成胎坯,用生漆涂髹,制成酒、乳、茶具等革器,明洪武年间形成了一套以皮胎漆器为主的漆器制作工艺,成为了地方特色产品,向朝廷进贡,并有了木胎制品。清代,《乾隆通志》载:"黔之革器以大定(大方)为最佳", 大方皮胎漆器成为全国特色, 并独创了"隐纹"装饰技法,道光年间,家庭作坊遍及大街小巷,有"漆城"之称;光绪年间,漆器生产由家庭作坊开始向手工业工场发展;1915年大方漆器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银质奖章";1958年组建国营大方漆器厂,开始制作麻布脱胎漆器;1979年大方漆器获"省优质奖"称号,1986年获"黄果树杯"奖,现国营漆器厂停业,只剩一家私营企业和两家私营作坊,举步唯艰,传承困难。
大方漆器制作工艺独特,制作要求高,其工艺流程繁杂,主要有、制漆、胎胚、灰地、漆地、装饰五大工艺,50多道工序,82道生产环节,产品做工精细,品种齐全 ,造型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