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汽油发动机概述
1.1 汽油发动机的历史
1.2 汽油发动机需要具有的功能
1.3 汽油发动机的类型
1.4 汽油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1.4.1 动力性指标
1.4.2 经济性指标
1.4.3 强化指标
1.4.4 紧凑性指标
1.4.5 运转性能指标
1.4.6 可靠性与耐久性指标
1.5 汽油发动机的编号规则
思考题
第2章 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及其构造
2.1 往复活塞式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1.1 基本结构及常用术语
2.1.2 4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1.3 2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1.4 2冲程与4冲程汽油发动机的比较
2.2 往复活塞式汽油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2.3 转子汽油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
2.4 往复活塞式及转子发动机的特点
思考题
第3章 曲柄连杆机构
3.1 曲柄连杆机构概述
3.2 机体组
3.2.1 机体
3.2.2 气缸盖及气缸盖罩盖
3.2.3 气缸垫
3.2.4 油底壳
3.2.5 发动机的支承
3.3 活塞连杆组
3.3.1 活塞
3.3.2 活塞环
3.3.3 活塞销
3.3.4 连杆组
3.4 曲轴飞轮组
3.4.1 曲轴的功能及构造
3.4.2 曲轴前、后端密封及曲轴前端驱动
3.4.3 曲轴扭转减振器
3.4.4 飞轮
3.4.5 发动机的滑动轴承
3.5 发动机平衡机构
思考题
第4章 配气机构
4.1 概述
4.1.1 配气机构的功能
4.1.2 配气机构的组成
4.1.3 配气机构的类型
4.2 气门组
4.2.1 气门
4.2.2 气门座与气门座圈
4.2.3 气门导管及气门弹簧
4.2.4 气门旋转机构
4.3 气门传动组
4.3.1 凸轮轴
4.3.2 挺柱
4.3.3 推杆
4.3.4 摇臂
4.3.5 摆臂与气门间隙自动补偿器
4.4 配气定时
4.4.1 进气门的配气相位
4.4.2 排气门的配气相位
4.4.3 气门的叠开
4.4.4 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和延续时间
4.5 气门间隙
思考题
第5章 化油器式燃油系统
5.1 汽油的性能及使用要求
5.2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
5.3 可燃混合气的成分
5.4 汽油发动机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5.5 化油器的基本结构及附加装置
5.5.1 浮子系统
5.5.2 起动系统
5.5.3 怠速系统
5.5.4 主供油系统
5.5.5 主供油系统与怠速系统的相互影响
5.5.6 加浓系统
5.5.7 加速系统
5.5.8 化油器的附加装置
5.6 燃油系统的辅助装置
5.6.1 汽油箱
5.6.2 汽油泵
5.6.3 汽油滤清器
思考题
第6章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6.1 概述
6.1.1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6.1.2 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6.1.3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6.2 燃油供给系统
6.2.1 电动汽油泵
6.2.2 燃油分配管
6.2.3 油压调节器
6.2.4 油压脉动缓冲器
6.2.5 喷油器
6.2.6 冷起动喷嘴及热时间开关
6.3 空气供给系统
6.3.1 空气流量计
6.3.2 进气管压力传感器
6.3.3 怠速控制阀
6.3.4 补充空气阀
6.4 电子控制系统
6.4.1 电控单元(ECU)
6.4.2 传感器(sensor)
6.5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基本类型
6.5.1 博世D型汽油喷射系统
6.5.2 博世L型汽油喷射系统
6.5.3 博世LH型汽油喷射系统
6.5.4 博世M型汽油喷射系统
6.5.5 节气门体汽油喷射系统
思考题
第7章 进、排气系统及排放净化技术
7.1 进、排气系统
7.1.1 空气滤清器
7.1.2 进、排气歧管
7.1.3 排气消声器
7.2 排放污染物
7.3 机内净化技术
7.3.1 采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7.3.2 推迟点火提前角
7.3.3 排气再循环(EGR)系统
7.3.4 燃烧系统优化设计
7.3.5 层状充气发动机
7.4 机外净化技术
7.4.1 催化转换装置
7.4.2 降低低温HC:排放装置
7.4.3 NOx吸附还原型催化转化装置
7.4.4 其他控制措施
思考题
第8章 冷却系统
8.1 概述
8.1.1 冷却系统的功能
8.1.2 冷却系统的分类
8.2 水冷系统
8.2.1 水冷系统的组成
8.2.2 冷却液
8.2.3 水泵
8.2.4 散热器
8.2.5 冷却强度调节装置
8.3 风冷系统
8.3.1 风冷发动机的特点
8.3.2 冷却系统的布置
8.3.3 冷却强度的调节
8.3.4 冷却风扇的传动
思考题
第9章 润滑系统
9.1 概述
9.1.1 润滑系统的作用
9.1.2 润滑方式
9.1.3 润滑系统的组成
9.1.4 润滑油路
9.2 润滑剂
9.2.1 润滑油的性能
9.2.2 润滑油的分类
9.2.3 合成润滑油
9.2.4 润滑脂
9.3 机油泵
9.3.1 转子式机油泵
9.3.2 齿轮式机油泵
9.3.3 内接齿轮式机油泵
9.4 机油滤清器
9.5 机油冷却器
9.6 阀门及油尺
思考题
第10章 点火系统
10.1 概述
10.1.1 点火系统的功能
10.1.2 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10.1.3 点火系统的类型
10.1.4 点火系统的特点
10.2 传统点火系统
10.2.1 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
10.2.2 断电器(breaker)
10.2.3 电容器
10.2.4 配电器
10.2.5 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10.2.6 火花塞
10.2.7 点火线圈
10.3 电子点火系统
10.3.1 传统点火系统的缺点与电子点火系统的优点
10.3.2 有触点电子点火系统
10.3.3 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
10.4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10.4.1 概述
10.4.2 有分电器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10.4.3 无分电器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10.5 汽车电源
10.5.1 蓄电池
10.5.2 发电机
10.5.3 电压调节器
思考题
第11章 起动系统
11.1 概述
11.2 低温起动预热装置
11.3 起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1.3.1 直流电动机
11.3.2 起动机的传动机构
11.3.3 起动机的控制机构
11.4 起动机的种类及型号
11.5 减速起动机
11.6 永磁减速起动机
思考题
第12章 汽油发动机新技术简介
12.1 稀薄燃烧技术
12.2 缸内直喷技术
12.2.1 缸内直喷发动机的结构特点
12.2.2 GDI的工作原理
12.2.3 GDI发动机的特性
12.3 可变配气技术
12.3.1 可变气门升程技术
12.3.2 可变配气正时技术
12.3.3 VTEC技术
12.3.4 可变进气管技术
12.3.5 可变进气歧管截面积技术
思考题
参考文献2100433B
《汽油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车用汽油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当前的新技术。全书共12章,具体内容包括汽油发动机概述,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及其构造,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化油器式燃油系统,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进、排气系统及排放净化技术,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汽油发动机新技术简介。
编写过程中,编者力求“实”、“特”、“新”。“实”是指书中的内容真实、实用;“特”是指专业特色明显;“新”是指新内容,与目前已实用化的新结构、新技术尽量相适应。
汽油发动机与柴油发动机的区别,原理 点燃混合气方式不一样,柴油机是压燃,汽油机是点燃. 汽油发动机一般将汽油喷入进气管同空气混合成为可燃混合气再进入汽缸,经火花塞点火燃烧膨胀作功。人们通常称 它为点燃...
一定有,直流电机,电流大,汽车每次启动前都把电子设备关掉就是这原因。
我们以单缸汽油发动机为例,讲解一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气缸内装有活塞,活塞通过活塞销、连杆与曲轴相连接。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通过连杆推动曲轴转动。为了吸入新鲜气体和排出废气,设有进气门和排气门。活塞...
燃油供给系-汽油发动机
燃油供给系-汽油发动机
机械拆装实习报告(汽油发动机)
机械拆装实习报告 汽油发动机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实习目的: ⒈ 巩固和加强汽车构造和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后 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⒉ 使学生掌握汽车总成、各零部件及其相互间的连接 关系、拆装方法和步骤及注意事项; ⒊ 学习正确使用拆装设备、工具、量具的方法; ⒋ 了解安全操作常识,熟悉零部件拆装后的正确放置、 分类及清洗方法,培养良好的工作和生产习惯。 ⒌ 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习要求: 1.学会汽车常用拆装工具和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 2.学会汽车的总体拆装、 调整和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正 确拆装 3.学会汽车的主要零部件的检查测量 4.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基本工作原理 5.理解汽车各组成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实习常用工具 : 5.理解汽车各组成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实习常用工具 : 普通扳手 、螺钉旋具、锤子、手钳。 二、实习基本内容 (1)入门知识讲授: ①了解拆装
ZSC型多用真空渍渗罐由料罐、喷射泵三部分组成。
1、多用真空渍渗罐:
多用真空渍渗罐由罐体、罐盖和仪表组成,罐体由内罐和外罐组成封闭夹层腔,内通蒸汽以加热内罐物料,罐内底部设有排液管、滤网、1″球阀,外罐设有压力表、安全阀、罐口用无毒橡胶圈密封并设有8个活节螺栓索紧。罐盖上设有真空表、压力表、温度表、安全阀、进气阀、抽气阀、窥视孔、照明孔、喷糖咀用塑料软管与化糖桶相连,并糖吸入真空罐内以雾状糖均匀撒在果品上加速渗糖,盖上的进气阀和抽气阀用耐压橡胶管分别在空压机和水力喷射器接头连接,安全阀以保证罐内压力不超过额定数值。
2、料罐(示意图中未画出)
装料和卸料十分方便,卸料时提起中夹吊钩并搬动罐沿,即可迅速将料从底部卸出。提起和放下料罐时,底部卸料口自行关闭,灵活可靠。
内容介绍
《结构构造原理与设计(第2版)》以最新颁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师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相关最新规范为依据,系统地阐明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及其连接构造,详细地介绍了多层砌体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构造,还对结构型式的选择、结构加固的一般构造知道进行了介绍,对梁、柱、剪力墙等采用的平面整体设计方计(平法)作了介绍。最后,对毕业设计中的最常遇到的框架结构设计全程通过例题作了详细讲解,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4版)》 出版时间:2011-4-1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3版)》 出版时间:2009-7-1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2版)》 出版时间:2006-7-1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 出版时间:2004-10-1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