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具有20余年的燃料电池研究经历,对磷酸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以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都有广泛的涉猎与独特的见解。可以说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结果的汇总,同时作者也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信息,希望展示给读者的是一本全面而新鲜的燃料电池技术读物。本书在介绍燃料电池的历史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燃料电池的特点,阐述了燃料电池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原理和现代燃料电池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燃料电池的燃料与氧化剂的供给,其中重点论述了氢源技术。还分别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燃料电池的工作特性与应用范围,给读者展示出多种燃料电池的原理与发展动向。
作 者:肖钢 著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
版 次:1页 数:248字 数:375200 印刷时间:2009-1-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
燃料电池作为继火电、水电、核电之后的第四代发电方式,被誉为21世纪清洁、高效的动力源,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燃料电池技术也在飞速地发展。
本书详细分析论述了燃料电池氢源技术、各种类型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及燃料电池电能输出技术。本书既在基本原理方面做了深入介绍,又总结了许多实践方面的经验;既突出了目前国际上发展迅速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几种燃料电池技术,又突出了制氢技术作为燃料电池发电方式基础的重要性以及电能输出的技术特点,同时还反映了近年来燃料电池技术的最新科技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
本书既可作为从事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与研究的专业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参考和指导用书,也可作为燃料电池技术爱好者的自学教材。
清能燃料电池技术公司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绥德路2弄19号4/5层 上海清能燃料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郭守敬路351号2号楼603 上海清能燃料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上海普陀...
氢氧燃料电池(中性介质) 正极:O2 + 2H2O + 4e- → 4OH- 负极:2H2 - 4e- → 4H+ 总反应式:2H2 + O2 == 2H2O氢氧燃料电池(酸性介质) 正极:...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它从外表上看有正负极和电解质等,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
肖钢,男,1961年生,1984年毕业于东北大学。1992年获得丹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 20世纪80年代开始燃料电池的研究,在燃料电池催化剂、新型电解质、膜电极制备、燃料重整制氢及电池系统集成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他曾多年任教于丹麦技术大学;在北欧曾参与磷酸型、熔融碳酸盐型及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的研发工作及国际合作项目;作为主要参与人与丹麦哈尔杜·托普索公司在化石能源催化转化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及工业尾气提氢方面进行过长期合作并曾受聘于该公司;他曾参与通用汽车公司高温及改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发项目。 他在化石能源的高效转化利用方面颇有建树,特别是在天然气(非合成气法)直接转化制甲醇及二甲醚、煤的转化利用等领域具有一定成果。 他现任国际催化学会联盟(IACS)会员,国际氢能学会(IAHE)会员,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会员,中国《煤炭转化》杂志理事会常务理事代表,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特聘专家,西北大学客座教授,沈阳化工学院客座教授。作为主要发明人的国际及中国受理专利180余项。
第1章 燃料电池简介
1.1 燃料电池简史
1.1.1 燃料电池启蒙阶段
1.1.2 燃料电池现代发展阶段
1.2 燃料电池基本原理
1.3 燃料电池系统
1.3.1 燃料处理系统
1.3.2 排热回收系统
1.4 燃料电池特性
1.4.1 良好的环境相容性
1.4.2 良好的操作性能
1.4.3 灵活可靠的输出性能
1.4.4 灵活的结构特性
1.4.5 燃料电池存在的问题
1.5 燃料电池分类
1.5.1 碱性燃料电池
1.5.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1.5.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1.5.4 磷酸燃料电池
1.5.5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1.5.6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1.6 其他类型燃料电池
1.6.1 再生型燃料电池
1.6.2 锌空燃料电池
1.6.3 生物燃料电池
参考文献
第2章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2.1 燃料电池中的化学热力学
2.1.1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2 气体压力、浓度和温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2.1.3 燃料电池的效率
2.2 燃料电池中的电极反应动力学[2~5]
2.2.1 燃料电池的不可逆性——电压降
2.2.2 Butler-Volmer方程
2.2.3 活化损失
2.2.4 传质损失
2.2.5 欧姆损失
2.2.6 燃料电池的渗透及内电流
2.3 电催化理论简介
2.3.1 析氢反应和氢氧化反应机理
2.3.2 氧的还原反应
2.3.3 甲醇电催化氧化原理
2.4 燃料电池的传质
2.5 燃料电池表征方法
2.5.1 催化剂相关表征方法
2.5.2 燃料电池测试系统
2.5.3 燃料电池各种损失的表征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燃料电池的燃料与氧化剂供应
3.1 化石燃料
3.1.1 石油
3.1.2 低硫轻质石油及液化石油气
3.1.3 天然气
3.1.4 煤和煤气
3.2 生物燃料
3.3 氢
3.3.1 氢的制取
3.3.2 氢燃料的纯化
3.3.3 氢的贮存
3.3.4 氢的运输和加注
3.3.5 氢的安全性
3.4 燃料电池氧化剂的供应
3.4.1 压缩机类型
3.4.2 压缩机供气量和压缩机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4章 碱性燃料电池
4.1 引言
4.2 工作原理
4.3 电催化剂与电极
4.3.1 电催化剂
4.3.2 电极结构与制备工艺
4.4 电解质
4.5 AFC性能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4.5.1 操作压力
4.5.2 操作温度
4.5.3 电解质浓度
4.5.4 CO2的毒化问题
4.5.5 排水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5.1 引言
5.2 PEMFC的特征
5.2.1 能量转换效率
5.2.2 温度特性
5.2.3 压力特性
5.2.4 CO的影响
5.2.5 寿命
5.2.6 电池及电堆性能特征描述
5.3 质子交换膜
5.3.1 概述
5.3.2 全氟磺酸膜
5.3.3 非全氟磺酸膜
5.3.4 耐热型质子交换膜
5.3.5 质子交换膜发展方向
5.4 电催化剂
5.4.1 电催化剂的技术指标与选择原则
5.4.2 阳极催化剂及其发展趋势
5.4.3 阴极催化剂
5.4.4 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5.5 电极
5.5.1 气体扩散层
5.5.2 催化层
5.5.3 膜电极“三合一”组件的制备
5.6 双极板及流场设计
5.6.1 双极板的功能和特点
5.6.2 双极板种类及其特征
5.6.3 流场形式及特征
5.6.4 双极板及流场设计发展展望
5.7 PEMFC系统
5.7.1 单电池与电堆
5.7.2 PEMFC加湿单元
5.7.3 PEMFC供气单元
5.7.4 PEMFC电源系统集成与运行管理
5.8 PEMFC的应用
5.8.1 小型定置发电系统
5.8.2 运输工具
5.8.3 便携式电源
5.9 可再生燃料电池(RFC)
参考文献
第6章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6.1 引言
6.2 DMFC的工作原理
6.2.1 DMFC电极反应
6.2.2 甲醇电催化氧化原理及影响因素
6.3 DMFC阴阳极催化剂及质子交换膜
6.3.1 DMFC阴极催化剂
6.3.2 DMFC阳极催化剂
6.3.3 DMFC质子交换膜
6.4 DMFC及其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6.4.1 DMFC的组成与结构
6.4.2 DMFC工作条件和进料方式
6.4.3 DMFC的功率范围及限制因素
6.5 DMFC系统的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章 磷酸燃料电池
7.1 引言
7.2 PAFC工作原理与特性
7.2.1 工作原理
7.2.2 PAFC特性
7.3 PAFC组成材料
7.3.1 电解质与载体
7.3.2 催化剂
7.3.3 双极板
7.4 PAFC结构
7.4.1 电极结构及制备工艺
7.4.2 单电池与电池堆
7.5 影响PAFC性能的因素
7.5.1 压力
7.5.2 温度
7.5.3 燃料组成及利用率
7.5.4 氧化剂组成及利用率
7.6 技术开发重点
参考文献
第8章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8.1 MCFC工作原理
8.2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材料
8.2.1 阳极材料
8.2.2 阴极材料
8.2.3 基体材料
8.3 影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性能的因素
8.3.1 压力的影响
8.3.2 温度的影响
8.3.3 反应气体组分和利用率的影响
8.4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9.1 历史
9.2 SOFC的工作原理
9.3 SOFC技术和应用
9.4 SOFC材料
9.4.1 固体电解质材料
9.4.2 阳极材料
9.4.3 阴极材料
9.4.4 连接材料
9.5 SOFC的制备工艺
9.5.1 物理法
9.5.2 化学法
9.5.3 陶瓷成型法
9.6 SOFC的电堆结构
9.6.1 管状设计
9.6.2 平板式设计
9.6.3 合并的平板式SOFC和平管高功率密度设计
9.7 燃料和燃料的处理
9.7.1 内部重整
9.7.2 碳氢燃料的直接氧化
参考文献
第10章 燃料电池的电能输出
10.1 引言
10.2 线性电源电路
10.3 开关电源主要元、器件
10.3.1 高频二极管
10.3.2 功率场效应管(MOSFET)
10.3.3 磁路与磁性材料
10.3.4 电感
10.3.5 变压器
10.4 Buck开关调整器
10.5 Boost开关调整器
10.5.1 Boost开关调整器的工作原理
10.5.2 燃料电池辅助电源用锂电池选择实例
10.6 Cuk开关调整器
10.7 Sepic开关调整器
10.7.1 Sepic开关调整器的工作原理
10.7.2 10 W燃料电池电压变换实例
10.8 单端正激变换器
10.9 推挽型变换器
10.10 全桥变换器
10.11 开关电源的控制原理
10.12 800 W燃料电池DC/DC变换器实例
参考文献
结束语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在铁路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一种将污水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利用产电细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同时产生电能,从而同步实现污水净化和能量回收。本文通过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及其去除机理进行论述,结合我国铁路污水的处理现状及排放特点,探讨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在铁路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阐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电池堆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关键组件,提出了PEMFC技术应用于建筑物的热电联供的供能方式。对PEMFC供能的理论效率和实际效率、排放和噪声进行了讨论。实际应用证明,PEMFC热电联供方式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和废气排放量少等优点。
2013年8月,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同美国能源部阿尔贡国家实验室(ANL)签署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PEMFC) 测试程序协议,标志着双方迈出了燃料电池技术标准国际化的第一步。近年来,全球燃料电池与燃料电池堆栈(Stacks)技术发展迅速,已展现出在道路交通电动汽车行业广泛应用的前景。协议的签署,有利于双方在燃料电池测试技术与测试方法上的相互协调与标准化,扩大双方间燃料电池技术的信息交流与数据交换,加速燃料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进程。
根据燃料电池国际专家组最新提供的研究报告,“从国际视角看燃料电池测试协议”显示,签署国际协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目前,世界上燃料电池主要存在两大类性能(Performance)测试方法和五大类负荷曲线,包括占空比(Duty Cycles)的耐久性(Durability)测试方法。其中,美国以动态应力测试法(DST)为主,而欧盟以新欧洲驾驶循环模拟汽车功率测试法 (NEDC)为主。暂且不论不同测试方法提供的数据参数准确性与误差率,仅不同测试方法很可能导致的不同技术发展路线,包括国际间燃料电池技术参数的对比交换,必将造成延迟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的严重后果。
双方代表在测试程序协议签字仪式后表示,欧盟美国将加强燃料电池这一战略能源新兴技术领域的科技合作,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技术标准的国际化。
从电解质所使用的材料看,已发展了三代:第一代为磷酸盐型,发电效率达40%~50%,工作温度为150~200℃,有可能实现商业化的就属于这种类型,日本已建成世界上最大功率为1.1万千瓦磷酸型水冷式燃料电池,但它有排热温度低的缺点;第二代为熔化碳酸盐型,发电效率达45%~55%,工作温度为600~700℃,对利用余热也有利,但需要解决耐电解质腐蚀的材料问题;第三代为固体电解质型(如氧化锆燃料电池),发电效率可高达50%~60%,工作温度高达1000℃,有利于综合利用热能,但材料技术仍然是大规模发展的障碍之一。已研究过的燃料,除氢气外,还有一氧化碳、甲醇、氨、甲烷、丙烷等。为寻求高性能的激活反应物质(催化剂)和耐高温腐蚀的电极材料以及减少热损失和改善化工技术等,科学家们正在深入地进行基础研究。该发电装置有广泛的适应性,不仅用在飞船和卫星上,也可用在远离陆地的岛屿、高山上,还可用于宾馆、饭店中。
第1篇 导论
第1章 绿色可再生能源工程
第2章 燃料电池系统
第3章 燃料
第2篇 基础篇
第4章 能量及电池功率
第5章 材料导电原理
第6章 SOFC材料热学性质
第3篇 固体燃料电池
第7章 固体电解质
第8章 SOFC电极
第9章 SOFC封装
第10章 电池及电池组的设计
第11章 固体燃料电池的工艺技术
第12章 碳氢燃料纯化及重整
第4篇 电池测试及应用
第13章 电池性质测试
第14章 SOFC失效及异常诊断
第15章 定置型气化及低碳发电
第16章 便携式SOFC电源的应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