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通过对粉质黏土冻融后微观结构特征的研究发现,土样经过一个冻融循环后矿物成分并无明显变化; 内部的孔隙大小发生了变化,土样冻融后比表面积、孔隙率较冻前增大。以上海原状和冻融后的暗绿色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土体冻结前后的微结构电镜扫描图片,对比分析土体冻融后动力特性变化的微观机理,表明土体强度削弱来自冻结时水分膨胀对土体微观结构的破坏。以上海第四层淤泥质黏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土体冻结温度对孔径、孔隙形状、定向性、面孔隙度和面孔隙比变化的影响。通过补水条件下的冻融循环试验,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压实黄土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样内部冰晶的生长及冷生结构的形成导致土样中孔隙体积增加,土颗粒受到挤压并形成新的土骨架结构,证实了冻融对黄土结构的削弱作用。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孔隙排列向均匀化发展,圆形度呈上升趋势。 2100433B
孔隙特性:冻融作用降低松散土体的孔隙比,增加密实土体的孔隙比,经多次冻融循环后土体的干容重趋于某一定值,即孔隙特征趋于稳定,且这一定值与土体的初始干容重无关,而与土体的种类有关。
渗透性:冻融循环作用使得土的结构变化,经常导致渗透率变化几个数量级。研究发现已融黏土的渗透系数比同样成分的原状土要大3~10 倍。试验研究证明,这种现象是由于在冻融过程中土体中的细颗粒增多,土体中产生纵向裂隙所致。
强度特性:在温度荷载作用下原状土受到扰动,其力学性能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黏聚力和摩擦角的变化。原状土及不同解冻条件下的融土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发现冻融后,黏聚力降低,内摩擦角增大,且融化温度对融土的强度影响很小。在不同冻结温度和融化温度、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开放和封闭体系条件下对冻融饱和原状粉黏土试样进行了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也得到了以上结论,并且发现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5~7 次冻结循环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逐渐趋于稳定。
压缩特性:冻融作用下土体的孔隙特征发生变化,从而压缩特性也将发生变化。研究发现冻融后土体的压缩性增大,土体发生软化。同一冻结条件下( 冷端温度-10℃) 初始干重度对冻融前后土的力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冻融作用对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产生了明显影响,主要从其基本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着手,但涉及的土质较少,尤其缺少对河相和海相软土的研究。
取土、运土与弃土的区别 回答:这三个都是土石方工程,他们的区别如下: 1)取土:取土主要发生在土方回填的时候,当原始土方不足回填量是发生次项。 2)运土:一般发生在土方开挖时,场内堆土运输、长距离土方...
Ⅲ类土应该属于较硬土 建议查看相关定额说明
比如说要挖1000M3土 ,要回填100M3 ,外运是不是1000-100*1.15=885m3 ,回填方量在软件中输入还是不是100M3呢? 定额中的挖土.填土及外运土方均是按天然密实体积计算的,比...
地铁冻结法工后融土微观结构试验研究
研究目的:冻结法施工以其止水性好、强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区地铁联络通道施工,但是冻结法施工后,冻融循环作用将影响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因此有必要针对地铁冻结法工后融土进行深入研究。基于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背景,本文对冻结法工后冻融软土的微观结构进行电镜扫描试验,定性描述饱和软土经历冻融循环后微观结构的孔隙特征、颗粒特征和结构连接方式,同时基于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冻融软土微观结构中孔隙直径、孔隙面积等微观结构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论:(1)冻融循环后,微孔隙(d〈0.5μm)含量减小,较大尺寸孔隙(d≥1μm)数量增加,面孔隙比有增大趋势;软土经历冻融后孔隙结构变得更为复杂,表现为孔隙平均分形维数的增加;(2)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和冻融循环周期的增加,颗粒间孔隙体积增加,絮凝结构更加明显,结构连接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3)冻融土微观研究成果可以解释其宏观动力特性的变化,为控制冻结法施工后的长期沉降提供依据。
刘庄矿井主井井塔人工冻融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
通过对刘庄矿井主井井塔冻融土地基在冻结前和解冻后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对采用不同勘察手段所取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冻融土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为设计人员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
项目的背景:本项目拟考虑土钉在冻融土中峰值摩阻力的计算为主要科学问题,主要考虑数学解析建立注浆压力和上覆土压力改变条件下的土钉-土接触面模型,并进行室内外大量的试验验证,分析多个参数的变化对土钉峰值摩阻力与显摩擦系数的影响。研究内容:本项目拟针对土中压力注浆土钉的峰值摩阻力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土钉周围的压力注浆大小分析土钉与土的界面接触机理,结合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不同注浆压力对土钉拉拔峰值摩阻力的影响,系统的分析不同饱和度与土钉峰值摩阻力的关联性,分析压力注浆和上覆土压力的变化对峰值摩阻力及显摩擦系数的影响性。重要结果:研究发现,基于小孔扩张理论和土钉-土破坏面的概念可以进行土钉峰值摩阻力计算的解析模型,结合历史试验和本项目的室内外模型试验验证,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土钉峰值摩阻力和显摩擦系数随注浆压力、上覆土压力的关联规律,并发现注浆压力会和上覆土压力相互作用影响土钉的峰值摩阻力。土钉的摩擦系数对于饱和度的依赖性要明显低于对灌浆压力与上覆土压力的依赖性。土钉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利于调动更多的土钉摩阻力,土钉的峰值摩阻力随着土钉的粗糙度因的增加而呈现线性增大。关键数据:在所有试验在松散和压实的土体重摩擦系数值随着饱和度的增加而显著地减少,饱和度的增加会减少钉土之间的粘结力,导致土钉峰值摩阻力显著降低。土钉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利于调动更多的土钉摩阻力,土钉的峰值摩阻力随着土钉的粗糙度因的增加而呈现线性增大。结合室内试验进行了多种适合岩土工程监测的不同种类的传感器研发,包括测量土压力、小位移、温度、倾角等的传感器,其中传感器的分辨率最高达到0.01kPa,位移传感器的分辨率达到0.01mm,压力传感器的最高分辨率达到0.002kPa,科学意义:基于本项目的土钉-土的界面接触模型,工程师可以根据基本的现场土体的力学性能参数进行不同压力注浆条件下的土钉峰值摩阻力计算,该计算模型比较简单实用,同时可以考虑利用提高土钉钉孔的粗糙度、高压力注浆来充分提高土钉的峰值摩阻力。 2100433B
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土钉支护系统多因土体冻融作用可能发生破坏,冻土地区压力注浆可以增强土的密实性和抗剪强度,而提高抗拔摩阻力对土钉是采用压力注浆的核心目标。本项目拟使用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方法探索冻融土中压力注浆土钉的抗拔机理,根据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分析压力注浆时长对土钉钉孔内水泥残余压力幅值的影响、土体颗粒级配与土体压实度变化对冻土中土钉峰值摩阻力的影响、冻土融化前后土钉峰值摩阻力的变化特征;使用理论分析方法建立冻土中的土钉抗拔模型,辅助以小孔扩张理论分析压力注浆土钉周围土体的应力,最终利用土钉拉拔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进行相互验证。项目成果对于明确压力注浆时土钉与冻土的接触变化机理,理解土体冻融作用对压力注浆土钉摩阻力的影响,对冻土地区的土钉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土壤滑动体上部移动较显著,向下逐渐减慢,直至停止。使岩屑土层揉皱、弯曲。而很少有折断现象。一般出现在中缓坡上,形成舌状向下伸出的坎阶。在冻土地区形成的土壤滑动称“冻融土溜”或“融冻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