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燃气轮机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装置(上下册)》是一本全面介绍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装置的著作,书中既有理论讲解又对现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行和管理人员,并为设计研究人员提供深入学习设计、研究知识前的理论基础。全书共分二十五章,前十三章侧重于介绍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结构、调节控制系统以及某些必要的辅助设备和系统,后十二章则侧重于有关联合循环方面的工作原理、余热锅炉、汽轮机、轴系布置、技术经济分析等的论述。为了增强实用性,本书特别加强了对燃气轮机辅助设备和系统、燃气轮机和联合循环的调节控制系统、大型燃气轮机结构、联合循环电厂的应用实例、燃气轮机和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行维护及联合循环机组的性能验收试验等内容的论述。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083540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6683
品牌:中国电力出版社(zhongguodianlichubanshe)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14
字数:1545000
上册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目前我国发展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的现实条件
第三节 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机组的生产与使用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热工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工程热力学基础
第三节 流体力学基础
第四节 传热学基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燃气轮机热力循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理想简单循环
第三节 实际简单循环
第四节 回热循环
第五节 复杂循环
第六节 闭式循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压气机工作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压气机级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压气机叶栅的几何参数与叶片扭转规律
第四节 压气机工作过程的特点
第五节 压气机级中的能量损失
第六节 压气机变工况及特性曲线
第七节 压气机的喘振及防喘措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燃烧室工作原理与结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燃烧过程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第三节 燃烧过程的物理—化学原理概要
第四节 燃气轮机燃烧室的工作特点和性能指标
第五节 燃烧过程在燃烧室中的实现(气流组织和燃料供给)
第六节 燃烧室的变工况性能
第七节 燃烧室的结构和部件
第八节 低污染燃烧技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透平工作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透平级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多级透平
第四节 透平变工况及性能曲线
第五节 轴流式透平与轴流式压气机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燃气轮机变工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轴燃气轮机的变工况性能
第三节 分轴燃气轮机的变工况性能
第四节 双轴燃气轮机的变工况性能
第五节 其他燃气轮机的变工况性能
第六节 变几何的影响
第七节 部件性能恶化与进排气压力损失的影响
第八节 大气参数变化的影响
第九节 燃气轮机带动压缩机时的平衡运行
第十节 燃气轮机的加载与减载
第十一节 燃气轮机的启动与停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燃气轮机结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结构要求与类型
第三节 压气机结构、气封与材料
第四节 透平结构、冷却与材料
第五节 转子的连接与支撑
第六节 轴承与轴承座
第七节 燃气轮机的固定与总体布置
第八节 航机改型的燃气轮机
第九节 某些大型燃气轮机的结构简介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燃气轮机零部件运行安全性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械振动的基础知识
第三节 叶片激振力及频率计算
第四节 叶轮热应力及转子寿命管理
第五节 转子振动的基本特征
第六节 转子的临界转速计算
第七节 影响转子临界转速的因素
第八节 转子的平衡
第九节 转子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简介
第十节 轴系的扭振与稳定性
第十一节 电厂的可靠性管理
本章小结
第十章 联合循环辅助系统与设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启动机的类型
第三节 液力变扭器
第四节 辅机传动与辅助齿轮箱
第五节 负荷齿轮箱及3S离合器
第六节 启动离合器
第七节 盘车装置
第八节 润滑油系统
第九节 液压油供给系统
第十节 进口可转导叶系统
第十一节 燃料系统
第十二节 跳闸油系统
第十三节 雾化空气系统
第十四节 冷却水系统
第十五节 冷却空气与密封空气系统
第十六节 水冲洗系统
第十七节 进气与排气系统
第十八节 蒸汽喷射系统
第十九节 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第二十节 通风和加热系统
第二十一节 启动系统与设备(含SFC)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燃气轮机控制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转速控制系统
第三节 温度控制系统
第四节 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
第五节 分轴燃气轮机调节的特点
第六节 输气管线用燃气轮机压缩机组的控制系统
第七节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与实例
第八节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保护系统与实例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燃气轮机进气冷却和LNG的冷能利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的基本原理和装置特点
第三节 进气冷却的热工基础
第四节 燃气轮机进气冷却技术的应用
第五节 液化天然气(LNG)的冷能利用
第六节 LNG冷能在燃气轮机电厂中的利用
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燃气轮机用润滑油与燃料的质量规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燃气轮机用润滑油
第三节 燃气轮机用液体燃料
第四节 燃气轮机用气体燃料
本章小结
下册
第十四章 常规余热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热效率与功率比计算关系式的推导
第三节 各种参数的选择
第四节 各种参数对ηNccf和ηNcc的影响
第五节 补燃式和非补燃式联合循环特性的比较
第六节 计算实例
第七节 某些重要的推论
本章小结
第十五章 联合循环中使用的余热锅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联合循环用余热锅炉的特点
第三节 余热锅炉的型式与分类
第四节 节点温差与接近点温差的选择
第五节 余热锅炉的汽水系统
第六节 余热锅炉蒸汽参数的优化选择
第七节 装备多压力级余热锅炉的联合循环性能的比较
第八节 余热锅炉的变工况特性
第九节 余热锅炉的结构
第十节 设计余热锅炉时必须考虑的若干问题
第十一节 余热锅炉停备用时的保养方法
第十二节 余热锅炉的设计计算
本章小结
第十六章 联合循环中使用的汽轮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蒸汽参数选择及热力系统设计
第三节 汽轮机的设计特点
第四节 汽轮机的结构特点
第五节 汽轮机的运行特性
第六节 热电联供汽轮机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十七章 联合循环机组轴系布置方案的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联合循环机组的多轴布置方案
第三节 联合循环机组的单轴布置方案
本章小结
第十八章 联合循环机组的变工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联合循环各组成部件的变工况性能
第三节 蒸汽侧的滑压运行方式
第四节 压气机进口导叶的调节规律
第五节 多压汽水系统的联合循环变工况
第六节 多台燃气轮机组成的联合循环变工况
第七节 大气参数变化的影响
第八节 联合循环机组的启动与加载
第九节 联合循环机组的减载与停机
本章小结
第十九章 联合循环控制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一般组成
第三节 两种常用的DCS系统简介
第四节 联合循环电厂中使用的DCS控制系统
第五节 联合循环电厂控制系统的实例
本章小结
第二十章 联合循环机组的热电联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热电联产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第三节 典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
第四节 典型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的性能分析
第五节 热电冷联供系统的性能分析简述
本章小结
第二十一章 联合循环机组的应用实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香港龙鼓滩发电厂(Black Point Power Station)
第三节 韩国Seoinchon发电厂
第四节 英国King’s Lynn电厂
第五节 葡萄牙Tapada Eb Outeiro电厂
第六节 英国Seabank电厂
第七节 日本东新泻电厂
第八节 英国Rocksavage电厂
第九节 Nossener Brncke燃气轮机地区供热厂
第十节 赫尔辛基Vuosarri B燃气轮机热电厂
第十一节 上海宝钢燃用高炉煤气的热电联产联合循环电厂
第十二节 荷兰:Buggenum IGCC示范电厂
第十三节 我国镇海发电厂
第十四节 我国深圳南山热电厂
本章小结
第二十二章 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行与维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燃气轮机的运行
第三节 燃气轮机日常检查与维护
第四节 燃气轮机事故及处理
第五节 燃气轮机的检修
第六节 余热锅炉的运行与维护
本章小结
第二十三章 联合循环机组热力性能的验收试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验收试验的内容与试验条件的规定
第三节 如何保持基本负荷工况试验时T30=const
第四节 测点的布置与测量表计准确度的选择
第五节 验收试验数据的修正
第六节 多轴布置方式联合循环的性能修正与性能未达标责任的辨识
第七节 单轴布置方式的、无3S联轴器的联合循环的性能修正与性能未达标责任的辨识
第八节 为保证验收试验成功尚需关切的若干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十四章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发电成本的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电成本的两种计算方法
第三节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发电成本
第四节 用三种不同机组作调峰运行时技术经济特性指标的比较
第五节 E型和F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技术经济特性指标的比较
第六节 几种火力发电厂发电成本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十五章 联合循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燃用天然气和液体燃料的联合循环机组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燃煤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2100433B
微型燃气轮机更先进,是21世纪能源技术的主流,能量利用比燃气轮机更优秀。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微型燃气...
你好燃气轮机与微型燃气轮机的区别除了功率上,最主要是压气机和涡轮不一样,大部分燃气轮机的压气机、涡轮都是轴流式,而现在的微型燃气轮机的压气机都是离心式,涡轮是向心式的。结构不一样从建模角度来讲本质上肯...
燃气轮机有燃烧室,它是直接利用燃料燃烧直接产生的高温燃气来驱动多级风扇产生动力的,而蒸汽轮机则依靠的是高温高压的水蒸汽来进行驱动风扇。
燃气轮机论文
工程热力学论文 ——燃气轮机控制技术 院系: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类专业 小组: 第三小组 2014.5.20 燃气轮机控制技术 摘要 : 对燃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 对国内外各种常见的燃机方案 进行了说明和比较 , 着重对燃机数控系统的总体结构 , 电子控制器、液压机械执 行装置、控制软件的设计 , 系 统的数字仿真和半物理模拟试验等进行了较全面 的阐述 , 最后 , 对燃机数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 燃气轮机 控制系统 航天推进系统 背景:与所有旋转动力机械一样 , 燃气轮机也走过了从液压机械式控制、 模 拟式电子控制到数字式电子控制的发展道路。 20世纪 70年代 , GE公司的 LM1500 燃气轮机配套使用由美国大陆公司研制的模拟式电子控制器实现了逻辑顺序控 制 , 而燃油控制仍然由液压机械
燃气轮机检修周期
350 第十九讲 概 述 19.1 燃气轮机应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燃气轮机作为新型的动力设备,由于具有结构紧凑,单位功率重量轻,运行平稳且 安全可靠,可以大型化且热效率较高,可以快速起动和带负荷等显著的优点,受到世人 的广泛关注,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航天航空领域里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动力设 备;在航海和陆上交通运输领域里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一些现代化的舰船上, 均采用燃气轮机作动力设备。陆上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火车机车及军用坦克上也采 用燃机作动力设备;在发电领域里,由于燃气轮机电厂占地面积少、建设周期短、水的 消耗量少、排气污染轻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以燃气轮机为主组成的燃气 —蒸汽 联合循环电厂不仅排气污染轻,而且其热效率已达到和超过了最新型的超超临界参数的 蒸汽轮发电机组,所以在发电行业里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已动摇了蒸汽轮发电机组在发 电行业的霸主地位。可以预期,在不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装置的著作,书中既有理论讲解又对现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行和管理人员,并为设计研究人员提供深入学习设计、研究知识前的理论基础。全书共分二十五章,前十三章侧重于介绍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结构、调节控制系统以及某些必要的辅助设备和系统,后十二章则侧重于有关联合循环方面的工作原理、余热锅炉、汽轮机、轴系布置、技术经济分析等的论述。为了增强实用性,本书特别加强了对燃气轮机辅助设备和系统、燃气轮机和联合循环的调节控制系统、大型燃气轮机结构、联合循环电厂的应用实例、燃气轮机和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行维护及联合循环机组的性能验收试验等内容的论述。
本书可供从事能源、发电工程、燃气轮机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的科研、管理、运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阅读参考。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热工基础知识
第三章 燃气轮机热力循环
第四章 压气机工作原理
第五章 燃烧室工作原理与结构
第六章 透平工作原理
第七章 燃气轮机变工况
第八章 燃气轮机结构
第九章 燃气轮机零部件运行安全
第十章 联合循环辅助系统与设备
第十一章 燃气轮机控制系统
第十二章 燃气轮机进气冷却和LNG的冷能利用
第十三章 燃气轮机用润滑油与燃料的质量规范2100433B
联合循环装置的设想在燃气轮机发展早期就已经提出,大约在60年代初便有了较成熟的、利用排气余热的联合循环装置。此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燃料的联合循环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煤为燃料的"整体"联合循环发电装置正在兴起,许多国家都很重视燃煤联合循环装置的研究工作。联合循环装置的排气余热利用、煤气化和沸腾燃烧等几种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