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塞贝克效应

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又称作第一热电效应,是指由于两种不同电导体或半导体的温度差异而引起两种物质间的电压差的热电现象。一般规定热电势方向为:在热端电子由负流向正。
在两种金属A和B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则在回路中将出现电流,称为热电流。相应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势,其方向取决于温度梯度的方向。
塞贝克效应的成因可以简单解释为在温度梯度下导体内的载流子从热端向冷端运动,并在冷端堆积,从而在材料内部形成电势差,同时在该电势差作用下产生一个反向电荷流,当热运动的电荷流与内部电场达到动态平衡时,半导体两端形成稳定的温差电动势。半导体的温差电动势较大,可用作温差发电器。

塞贝克效应基本信息

塞贝克效应应用

塞贝克效应发现之后,人们就为它找到了应用场所。利用塞贝克效应,可制成温差电偶(thermocouple,即热电偶)来测量温度。只要选用适当的金属作热电偶材料,就可轻易测量到从-180℃到 2000℃的温度,如此宽泛的测量范围,令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望尘莫及。热电偶温度计,甚至可以测量高达 2800℃的温度!

热电偶的两种不同金属线焊接在一起后形成两个结点,环路电压VOUT为热结点结电压与冷结点(参考结点)结电压之差。因为VH和VC是由两个结的温度差产生的,也就是说VOUT是温差的函数。比例因数α对应于电压差与温差之比,称为Seebeck系数。

查看详情

塞贝克效应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贝克曼梁弯沉仪

  • 品种:贝克曼梁弯沉仪;
  • 京润浩
  • 13%
  • 宁夏华建建科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马赛贝克

  • 规格板16.5mm
  • m2
  • 13%
  • 天津筑磊石材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贝克码转换器

  • BL-104P
  • 美电贝尔
  • 13%
  • 南京越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贝塞德橡木

  • 厚度(mm):8;品种:强化复合地板;宽度(mm):192;是否包含同色踢脚:是;规格(mm):1285×192;连接方式:V型槽;长度(mm):1285
  • m2
  • 金钢柏林
  • 13%
  • 深圳市金钢铂林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总代理
  • 2022-12-06
查看价格

  • DN65
  • 13%
  • 阳江市顺和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 PVC-C 管 Φ150
  • 广东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 25MM
  • 云浮市罗定市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50MM
  • 云浮市罗定市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100MM
  • 云浮市罗定市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PVC-C 管 Φ150
  • 广东2022年2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塞曼效应实验仪

  • 波长546.1nm,透射带宽≤10nm,峰值透过率≥50%; 4、通过CCD摄录塞曼效应分裂线,并用电脑智能软件对分裂线进行测量和分析; 5、仪器不含电脑
  • 1台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0-07-08
查看价格

效应

  • 4953
  • 30个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0-16
查看价格

充气管

  • 充气管
  • 18只·次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2-10-27
查看价格

充气管

  • 充气管
  • 10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9-16
查看价格

贝克曼梁弯沉仪

  • 5.4m
  • 1台
  • 3
  • 公路、温州南方、天津中路达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1-19
查看价格

塞贝克效应测量仪器

国内热电材料测量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seebeck系数测量系统主要以自制和进口仪器为主。主要国际厂商为日本ULBAC-RIKO、德国linseis和荷兰Kryoz Technologies,日本ULBAC-RIKO进入中国市场较早,早期用户采用日本产品较多,但其并没有在中国设立售后服务。

后期德国linseis进入中国市场。

而在低温范围(75-298k),则主要是采用Kryoz Technologies的Cryolab系列。

另各研究机构也有一些自行搭建的赛贝克系数测量系统,可惜未能规模商业化,国内部分高校也自行搭建了seebeck系数的测试系统,但是精确度都不高 。

查看详情

塞贝克效应贡献者

托马斯·约翰·塞贝克(也有译做“西伯克”)1770年生于塔林(当时隶属于东普鲁士,现为爱沙尼亚首都)。塞贝克的父亲是一个具有瑞典血统的德国人,也许正因为如此,他鼓励儿子在他曾经学习过的柏林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1802年,塞贝克获得医学学位。由于他所选择的方向是实验医学中的物理学,而且一生中多半时间从事物理学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所以人们通常认为他是一个物理学家。

毕业后,塞贝克进入耶拿大学,在那里结识了歌德。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以及歌德反对牛顿关于光与色的理论的思想,使塞贝克深受影响,此后长期与歌德一起从事光色效应方面的理论研究。塞贝克的研究重点是太阳光谱,他在1806年揭示了热量和化学对太阳光谱中不同颜色的影响,1808年首次获得了氨与氧化汞的化合物。1812年,正当塞贝克从事应力玻璃中的光偏振现象时,他却不晓得另外两个科学家布鲁斯特和比奥已经抢先在这一领域里有了发现。

1818年前后,塞贝克返回柏林大学,独立开展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时对钢铁的磁化。当时,阿雷格(Arago)和大卫(Davy)才发现电流对钢铁的磁化效应,赛贝克对不同金属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发现了磁化的炽热的铁的不规则反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磁滞现象。在此期间,塞贝克还曾研究过光致发光、太阳光谱不同波段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偏振,以及电流的磁特性等等。

1820年代初期,塞贝克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电流与热的关系。1821年,塞贝克将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电流回路。他将两条导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结点,他突然发现,如果把其中的一个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而另一个结保持低温的话,电路周围存在磁场。他实在不敢相信,热量施加于两种金属构成的一个结时会有电流产生,这只能用热磁电流或热磁现象来解释他的发现。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时间(1822~1823),塞贝克将他的持续观察报告给普鲁士科学学会,把这一发现描述为“温差导致的金属磁化”。

塞贝克确实已经发现了热电效应,但他却做出了错误的解释: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原因,是温度梯度导致金属在一定方向上被磁化,而非形成了电流。科学学会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温度梯度导致了电流,继而在导线周围产生了磁场。对于这样的解释,塞贝克十分恼火,他反驳说,科学家们的眼睛让奥斯特(电磁学的先驱)的经验给蒙住了,所以他们只会用“磁场由电流产生”的理论去解释,而想不到还有别的解释。但是,塞贝克自己却难以解释这样一个事实:如果将电路切断,温度梯度并未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所以,多数人都认可热电效应的观点,后来也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 。

查看详情

塞贝克效应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塞贝克效应原理

产生Seebeck效应的机理,对于半导体和金属是不相同的。

塞贝克效应半导体效应

产生Seebeck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热端的载流子往冷端扩散的结果。例如p型半导体,由于其热端空穴的浓度较高,则空穴便从高温端向低温端扩散;在开路情况下,就在p型半导体的两端形成空间电荷(热端有负电荷,冷端有正电荷),同时在半导体内部出现电场;当扩散作用与电场的漂移作用相互抵消时,即达到稳定状态,在半导体的两端就出现了由于温度梯度所引起的电动势——温差电动势。自然,n型半导体的温差电动势的方向是从低温端指向高温端(Seebeck系数为负),相反,p型半导体的温差电动势的方向是高温端指向低温端(Seebeck系数为正),因此利用温差电动势的方向即可判断半导体的导电类型。

可见,在有温度差的半导体中,即存在电场,因此这时半导体的能带是倾斜的,并且其中的Fermi能级也是倾斜的;两端Fermi能级的差就等于温差电动势。

实际上,影响Seebeck效应的因素还有两个:

第一个因素是载流子的能量和速度。因为热端和冷端的载流子能量不同,这实际上就反映了半导体Fermi能级在两端存在差异,因此这种作用也会对温差电动势造成影响——增强Seebeck效应。

第二个因素是声子。因为热端的声子数多于冷端,则声子也将要从高温端向低温端扩散,并在扩散过程中可与载流子碰撞、把能量传递给载流子,从而加速了载流子的运动——声子牵引,这种作用会增加载流子在冷端的积累、增强Seebeck效应。

半导体的Seebeck效应较显著。一般,半导体的Seebeck系数为数百μV/K,这要比金属的高得多。

塞贝克效应金属效应

因为金属的载流子浓度和Fermi能级的位置基本上都不随温度而变化,所以金属的Seebeck效应必然很小,一般Seebeck系数为0~10μV/K。

虽然金属的Seebeck效应很小,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观的;实际上,利用金属Seebeck效应来检测高温的金属热电偶就是一种常用的元件。

产生金属Seebeck效应的机理较为复杂,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①电子从热端向冷端的扩散。然而这里的扩散不是浓度梯度(因为金属中的电子浓度与温度无关)所引起的,而是热端的电子具有更高的能量和速度所造成的。显然,如果这种作用是主要的,则这样产生的Seebeck效应的系数应该为负。

②电子自由程的影响。因为金属中虽然存在许多自由电子,但对导电有贡献的却主要是Fermi能级附近2kT范围内的所谓传导电子。而这些电子的平均自由程与遭受散射(声子散射、杂质和缺陷散射)的状况和能态密度随能量的变化情况有关。

如果热端电子的平均自由程是随着电子能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话,那么热端的电子将由于一方面具有较大的能量,另一方面又具有较大的平均自由程,则热端电子向冷端的输运则是主要的过程,从而将产生Seebeck系数为负的Seebeck效应;金属Al、Mg、Pd、Pt等即如此。

相反,如果热端电子的平均自由程是随着电子能量的增加而减小的话,那么热端的电子虽然具有较大的能量,但是它们的平均自由程却很小,因此电子的输运将主要是从冷端向热端的输运,从而将产生Seebeck系数为正的Seebeck效应;金属Cu、Au、Li等即如此。塞贝克效应电势差的计算公式:

分别为两种材料的塞贝克系数。如果
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上式即可表示成如下形式:

塞贝克后来还对一些金属材料做出了测量,并对35种金属排成一个序列(即Bi-Ni-Co-Pd-U-Cu-Mn-Ti-Hg-Pb-Sn-Cr-Mo-Rb-Ir-Au-Ag-Zn-W-Cd-Fe-As-Sb-Te-……),并指出,当序列中的任意两种金属构成闭合回路时,电流将从排序较前的金属经热接头流向排序较后的金属。

查看详情

塞贝克效应热电现象

温差电效应是由于不同种类固体的相互接触而发生的热电现象。它主要有三种效应:塞贝克(Seebeck)效应、帕尔贴(Peltier)效应与汤姆逊(Thomson)效应。

⑴塞贝克效应 若将导体(或半导体)A和B的两端相互紧密接触组成环路,若在两联接处保持不同温度T1与T2,则在环路中将由于温度差而产生温差电动势。在环路中流过的电流称为温差电流,这种由两种物理性质均匀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的上述装置称为温差电偶(或热电偶),这是法国科学家塞贝克1821年发现的。后来发现,温差电动势还有如下两个基本性质:①中间温度规律,即温差电动势仅与两结点温度有关,与两结点之间导线的温度无关。②中间金属规律,即由A、B导体接触形成的温差电动势与两结点间是否接入第三种金属C无关。只要两结点温度T1、T2相等,则两结点间的温差电动势也相等。正是由于①、②这两点性质,温差电现象如今才会被广泛应用。

⑵帕尔贴(Peltier)效应 1834年帕尔贴发现,电流通过不同金属的结点时,在结点处有吸放热量Qp的现象。吸热还是放热由电流方向确定,Qp称为帕尔贴热。其产生的速率与所通过的电流强度成正比,即

其中Π12称帕尔贴系数,其大小等于在结点上每通过单位电流时所吸放的热量。电流通过两种不同金属构成的结点时会吸放热的原因是在结点处集结了一个帕尔贴电动热,帕尔贴热正是这电动势对电流做正功或负功时所吸放的热量。考虑到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的电子浓度和费米能EF,两金属接触后在结点处要引起不等量的电子扩散,致使在结点处两金属间建立了电场,因而建立了电势差(当然,上述解释仅考虑了产生温差电现象的某一方面因素,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由此可见,帕尔贴电动势应是温度的函数,不同结的帕尔贴电动势对温度的依赖关系也可不同。上述观点也能用来解释当电流反向时,两结对帕尔贴热的吸放应倒过来,因而是可逆的。一般金属结的帕尔贴电势为μV量级,而半导体结可比它大数个量级。

⑶汤姆孙效应 1856年W·汤姆孙(即开尔文)用热力学分析了塞贝克效应和佩尔捷效应后预言还应有第三种温差电现象存在。后来有人从实验上发现,如果在存在有温度梯度的均匀导体中通过电流时,导体中除了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外,还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这一现象定名为汤姆孙效应,所吸放的热量称为汤姆孙热。汤姆孙热与佩尔捷热的区别是,前者是沿导体(或半导体)作分布式吸放热,后者在结点上吸放热。汤姆孙热也是可逆的,但测量汤姆孙热比测量佩尔捷热困难得多,因为要把汤姆孙热与焦耳热区分开来较为困难。

⑷温差发电器 温差电现象主要应用在温度测量、温差发电器与温差电制冷三方面。

温差发电是利用塞贝克效应把热能转化为电能。当一对温差电偶的两结处于不同温度时,热电偶两端的温差电动势就可作为电源。常用的是半导体温差热电偶;这是一个由一组半导体温差电偶经串联和并联制成的直流发电装置。每个热电偶由一N型半导体和一P型半导体串联而成,两者联接着的一端和高温热源接触,而N型和P型半导体的非结端通过导线均与低温热源接触,由于热端与冷端间有温度差存在,使P的冷端有负电荷积累而成为发电器的阴极;N的冷端有正电荷积累而成为阳极。若与外电路相联就有电流流过。这种发电器效率不大,为了能得到较大的功率输出,实用上常把很多对温差电偶串、并联成温差电堆。

⑸温差电制冷器 根据佩尔捷效应,若在温差电材料组成的电路中接入一电源,则一个结点会放出热量,另一结点会吸收热量。若放热结点保持一定温度,另一结点会开始冷却,从而产生制冷效果。半导体温差电制冷器也是由一系列半导体温差电偶串、并联而成。温差电制冷由于体积十分小,没有可动部分(因而没有噪音),运行安全故障少,并且可以调节电流来正确控制温度。它可应用于潜艇、精密仪器的恒温槽、小型仪器的降温、血浆的储存和运输等场合 。

查看详情

塞贝克效应文献

贝克洛门窗系统节点 贝克洛门窗系统节点

贝克洛门窗系统节点

格式:pdf

大小:2.5MB

页数: 20页

贝克洛门窗系统节点

贝克曼梁测定弯沉(随机数)自动计算 贝克曼梁测定弯沉(随机数)自动计算

贝克曼梁测定弯沉(随机数)自动计算

格式:pdf

大小:2.5MB

页数: 4页

工程名称 测定路段 + - ℃ 合同号 编 号 试验日期 容许回弹弯沉值 (0.01mm) 310.5 试验人签字 回 弹 弯 沉 值 测 定 记 录 表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K70+360-K71+000 前5d平均气温 ℃ 路表温度 温度修正系数K 审核人签字 路基土方工程 车型 后轴重 (KN) 100 单位压力 (MPa) 0.70 左 幅 右 幅 左轮回弹弯沉值 (0.01mm) 右轮回弹弯沉值 (0.01mm) 左轮回弹弯沉值 (0.01mm) 右轮回弹弯沉值 (0.01mm) 读数 读数×2 修正后 读数 读数×2 修正后 读数 读数×2 修正后 读数 读数×2 修正后 K70+360 43 86 47 94 65 130 51 102 K70+380 56 112 62 124 62 124 40 80 K

汤姆逊效应塞贝克效应

如果两种不同的导体连接成回路,且两接头的温度T1和T2不同时,则回路中产生电动势,会有电流出现。此现象是T.J.塞贝克在1821年发现的。温差电动势与两接头的温度势及两种材料的性质有关,可用温差电动势率S12,即单位温差产生的电动势来描述这一效应。

查看详情

堵塞效应概述

堵塞效应61}ckin} effrr:当一个带电粒子从单晶原子 排列的行或面呈掠射轨迹人射时,会使粒子射程显著缩短,呈 现堵塞现象。与沟道效应恰好相反门

查看详情

闭塞效应性质

土塞高度及其闭塞程度与土性、管径、壁厚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有关,当以粘性土为持力层时,因粘性土的压缩模量低,土塞的高度大,桩端土大量涌入管内,桩端土处于未完全闭塞状态,闭塞程度主要随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增大而增大,随桩管内径增大而降低。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