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叶全缘,具柄;托叶着生在叶柄边缘上。花小,聚集成与叶对生或兼有顶生的总状花序,无总苞片;苞片小,贴生于花梗基部;雄蕊通常6枚,有时8枚,稀有退化为3枚,花丝与花药等长;雌蕊由3-4心皮所组成,分离或基部合生,子房上位,每心皮有胚珠2-4颗,花柱4,离生,内向具柱头面。果实分裂为3-4分果爿。
约3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北美洲。我国仅1种,产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
三白草 Saururus chinensis (Lour. ) Baill.
属名 Saururus L. 三白草属
所属科 三白草科
分布量 世界:3种;中国:1种
引种状况 非引种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1科。多年生草本,常生湿地。单叶,互生,具和叶柄连生的托叶。花两性,整齐,成穗状或总状花序,无花被
三白草,学名:Saururus chinensis (Lour. ) Baill,别称塘边藕。分布于河北...
三白草根价格15-30元左右,三白草根又名三白根、地藕、百节藕等,是三白草的根茎。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每年的7~9月进行采摘,三白草根含有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味甘辛,性寒。本品即可口服也...
山西永济白草坪组具刺疑源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该文着重报道了山西永济白草坪组(一般认为系中元古界上部相当于蓟县系的层位),以具刺疑源类为主的微化石群,计有4类6属15种,其中包括1新属,4新种,1新组合,1亲近种,2未定种,新属是具细网状纹饰的复杂具刺疑源类Shuiyousphaeridium Yan gen.nov.,4新种是Shuiyousphaeridium membraniferum Yan sp.nov.,Dictyosphaera incrassate Yan sp.nov.,Foliomorpha stipuliferaYan sp.nov.,Manicosiphoninema shuiyouense Yan sp.nov.。本微化石群以球形疑源类为主体,以具刺疑源类的大量发育为特征,并伴生有推测是绿藻和褐藻的化石,其组合面貌与蓟县上前寒武系各组皆有明显区别,具有更高的进化程度,从生物地层标志推测白草坪组所在的汝阳群应归入震旦系。白草坪组具刺疑源类可能是横裂甲藻的原始分子,它在地层对比和藻类进化方面皆具有重要意义。
白草口2号大桥防撞护栏维修改造处治方案设计
以G55高速公路忻州段白草口2号大桥防撞护栏维修改造处治工程为实例,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对预埋钢筋的锚固长度进行计算,提出了桥梁防撞护栏维修改造处治的设计方案。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1科。
多年生草本,常生湿地。单叶,互生,具和叶柄连生的托叶。花两性,整齐,成穗状或总状花序,无花被;雄蕊3~6~8,下位或合著于子房而近乎上位,花丝分离,花药两室,纵裂;花粉粒具单槽,偶具3岐槽,外壁层次模糊,槽具颗粒状膜;子房上位或半下位,心皮3~4,分离,基部结合为一,通常每心皮有2~10个直生胚珠,但三白草属常每心皮只有一胚珠。果实为半浆质的蓇葖或肉质而顶端裂开的蒴果;种子有少量胚乳和丰富粉质的外胚乳。染色体基数=11。
本科有5属7种,分布于东亚和北美。中国有3属4种。
裸蒴属为中国特产,有两种,分布于西南及华南;三白草属及蕺菜属各一种,广布于秦岭以南各省区,也见于日本及东南亚。蕺菜俗称鱼腥草,有特殊气味,微毒,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抗菌成分鱼腥草素(即癸醯乙醛)、甲基正壬基酮、月桂烯(myrcene)、月桂醛(lauricaldehyde)、癸醛、癸酸,尚含蕺菜碱(cordarine)等,花穗、果穗含异槲皮(isoquercitrin),叶含槲皮(quercitrin),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癰疽肿毒等。三白草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基酮,茎含可水解鞣质,叶含槲皮素、槲皮、异槲皮、扁蓄(avicularin)、金丝桃(ayperin)、芸香和可水解鞣质。
本科和胡椒科相近,但本科雌蕊由多心皮组成,常侧膜胎座,茎的维管束连成一环,和胡椒科不同。
全草类--三白草
Herba Saururi Chinensis
(英)Chinese Lizarbtail Herb
别名:五路叶白、塘边藕、白花莲。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 (Lour.) Baill.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茎较粗,白色。茎直立,下部匍匐状。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3cm,基部与托叶合生为鞘状,略抱茎;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5cm,宽3~6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心形或耳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5。总状花序1~2枝顶生,花序具2~3片乳白色叶状总苞;花小,无花被,生于苞片腋内;雄蕊6,花丝与花药等长;雌蕊1,由4个合生的心皮组成,子房上位,圆形,柱头4。果实分裂为4个果瓣,分果近球形,表面具多疣状突起,不开裂,种子球形。花期4~8月,果期8~9月。
显微特征:常具分泌组织,有油细胞、腺毛、分泌道。
生于沟旁、沼泽等低湿处。主产江苏、浙江、湖南、广东。
采制:四季均可采,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甲基正壬酮(mehtyl-nnonylketone)、肉豆蔻醚(myristicin),尚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异槲皮甙、篇蓄甙(avicularin)、金丝桃甙(hyperoside)、芸香甙等。
性味、性寒、味甘、辛。
药用植物:鱼腥草、三白草。
本科有5属7种,分布于东亚和北美。中国有3属4种。裸蒴属为中国特产,有两种,分布于西南及华南;三白草属及蕺菜属各一种,广布于秦岭以南各省区,也见于日本及东南亚。蕺菜俗称鱼腥草,有特殊气味,微毒,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抗菌成分鱼腥草素(即癸酰乙醛)、甲基正壬基酮、
月桂烯(myrcene)、
月桂醛(lauricaldehyde)、
癸醛、癸酸,尚含蕺菜碱(cordarine)等,
花穗、 果穗含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
叶含槲皮苷(quercitrin),
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痈疽肿毒等。三白草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基酮,茎含可水解鞣质,叶含槲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扁蓄苷(avicularin)、金丝桃苷(ayperin)、芸香苷和可水解鞣质。
本科和胡椒科相近,但本科雌蕊由多心皮组成,常侧膜胎座,茎的维管束连成一环,和胡椒科不同。
三白草属只有2种,除东亚产一种外,北美东部产有Saururus cernuus一种,蕺菜属在北美亦有一对应的单种属Anemiopsis,此为东亚植物和北美植物有联系的一些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