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
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强化投资者保护,促进直接融资健康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现就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制定本规则:
一、本规则所称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指依法发行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固定收益证券,主要包括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国际机构债券、同业存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票据、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资产支持证券,以及固定收益类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等。
二、其他债权类资产被认定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等分化,可交易。以簿记建档或招标方式非公开发行,发行与存续期间有2个(含)以上合格投资者,以票面金额或其整数倍作为最小交易单位,具有标准化的交易合同文本。
(二)信息披露充分。发行文件对信息披露方式、内容、频率等具体安排有明确约定,信息披露责任主体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发行文件中明确发行人有义务通过提供现金或金融工具等偿付投资者,或明确以破产隔离的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偿付投资者,并至少包含发行金额、票面金额、发行价格或利率确定方式、期限、发行方式、承销方式等要素。
(三)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在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债券市场登记托管机构集中登记、独立托管。
(四)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采用询价、双边报价、竞价撮合等交易方式,有做市机构、承销商等积极提供做市、估值等服务。买卖双方优先依据近期成交价格或做市机构、承销商报价确定交易价格。若该资产无近期成交价格或报价,可参考其他第三方估值。提供估值服务的其他第三方估值机构具备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处理利益冲突,同时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手段确保估值质量,并公开估值方法、估值流程,确保估值透明。
(五)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为其提供登记托管、清算结算等基础设施服务的机构,已纳入银行间、交易所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统筹监管,按照分层有序、有机互补、服务多元的原则与债券市场其他基础设施协调配合,相关业务遵循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统一规范安排。
三、符合本规则第二条第五项所列相关要求的机构,可向人民银行提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申请。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规则第二条所列条件及有关规定进行认定。
四、不符合本规则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所列条件的债权类资产,为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但存款(包括大额存单)以及债券逆回购、同业拆借等形成的资产除外。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的信贷资产流转和收益权转让相关产品,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债权融资计划,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收益凭证,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债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以及其他未同时符合本规则第二条所列条件的为单一企业提供债权融资的各类金融产品,是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未被纳入本规则发布前金融监督管理部门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统计范围的资产,在《指导意见》过渡期内,可豁免《指导意见》关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的期限匹配、限额管理、集中度管理、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过渡期结束后尚在存续期内的,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五、本规则自2020年8月3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指导意见》及本规则相关要求不一致的,以《指导意见》和本规则为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现予发布,自2020年8月3日起施行。
附件: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
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证监会
外汇局
2020年7月3日
一般来说,公司制度应该有一个总的制订原则,在一个规模较大,做的较规范的企业中,叫做制度标准化体系,这个体系中就包括“制订制度的制度”。从职能上看,企业的基础管理制度可以由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如员工行为规...
目前我国的物流考证种类(共11个) 一、中国物流职业经理培训认证 -----中国物流职业经理培训认证网、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自考网 管理机构:中国物流管理自考网 二、英国皇家物流职业认证 ------...
隧道四部CD开挖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分部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分部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5.1。一、施工顺序说明: ...
四部门联手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
第四部分:安全标准化岗位职责
目 录 1.总 则 ............................................. 1 2 矿长安全职责 ................................... 2 3 安全员职责 ....................................... 3 4 班长岗位职责 ................................... 5 5 凿岩工岗位职责 .............................. 6 6 爆破员岗位职责 .............................. 7 7 爆破警戒工岗位职责 ...................... 8 8 运输工岗位职责 .............................. 9 9 电工岗位职责 ...................
2016年6月14日,国家标准计划《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20160787-T-469)下达,项目周期24个月,由TC286(全国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0年3月31日,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20年10月1日,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实施,全部代替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
该标准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规则起草。该标准非等效采用ISO/IEC国际标准:《ISO和IEC文件的结构和起草的原则与规则》(ISO/IEC Directives Part 2,2018)。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与《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文件的类别”一章;
将“总则”更改为“目标、原则和要求”,细分了原则,并将2009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
在“文件名称”中增加了表示标准功能类型的词语及其英文译名;
更改了要素的类别、构成以及表述形式;
更改了“列项”的具体形式及编写规则;
更改了编写要素“前言”时不允许使用的条款类型的规定;
增加了某些条件下需要设置要素“引言”的规定,以及编写“引言”时需要给出的具体背景信息;
更改了陈述“范围”所使用的条款类型和表述形式;
更改了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
删除了性能原则、可证实性原则和针对“要求”的编写规定;
更改了编写“术语条目”的一些规则,增加了详细的规定;
增加了引出符号和/或缩略语清单的引导语;
更改了要素“分类和编码”的编写规则,增加了要素“系统构成”的编写规则;
增加了要素“总体原则”“总体要求”的编写规则;
增加了要素“核心技术要素”、“其他技术要素”的编写规则,删除了“技术要素的表述”;
更改了要素“参考文献”的编写规则、要素“索引”的编写规则;
更改了条款类型以及条款表述使用的一些能愿动词,增加了表述一般性陈述的典型用词;
增加了“附加信息”、“通用内容”的表述规则;
增加了条文中常用词的使用规则;
更改了称呼文件自身的表述规则;增加了注日期引用同一日历年发布不止一个版本的文件的标注规则,更改了不注日期引用的规则;增加了规范性引用和资料性引用的表述规则、标明来源的方法;
更改了被引用文件的限定条件,增加了不应被引用的文件的规定;
删除了关于部分之间引用的规则;
更改了提示文件自身的具体内容的表述规则;
更改了“附录”的表述规则,删除了关于资料性附录j包含的内容的规定;
更改了关于“图”和“表”的用法的规则、图和表转接排的表述规则、曲线图中标引序号的使用规则和表头的编写规则;
增加了“示例”的表述规则;
增加了条目编号上下行空的规定,表中内容的编排规定,区分示例的线框的规定;
增加了“重要提示”“术语条目”“来源”等内容中的字号和字体的规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出版社、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白殿一、逄征虎、王益谊、杜晓燕、刘慎斋、白德美、肖邦国、马德军、冯海悦、李佳、李刚、王文利、强毅、欧阳劲松、陆锡林、丁树伟。
制定标准是标准化工作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标准化管理的起点。推行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先进的标准,要有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这是标准化工程的工程物质。否则,就谈不上贯彻实施标准,更不能获取标准化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要重视和做好各类标准的制定(修订)、审定和发布工作。
制定标准的原则和程序
制定性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和经济性都很强的工作。一个标准制订得是否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直接影响到该标准的实施效果,影响到社会经济效益的大小,因此,制定标准时,必须认真遵循下列原则和程序。
1、实事实是原则
我们制(修)订的标准,主要是在我国贯彻实施,就应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地说,就是要结合我国的自然资源条件,适应我国的气候、地理自然条件环境条件,适合我国生产、使用、流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还要符合我国政治、经济性法规政策以及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等。
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立足于国内资源,合理开放和利用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是我国一项很重要的经济技术政策。我们生产一种产品,建设一项工程,所用的原料、材料的燃料,主要应该采用国内资源,不可能依靠大量的进口,否则,势必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甚至还会影响到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独立自主。比如,制订低合金刚标准,国外镍、铬矿多,就以镍、铬合金为基础,而国内镍、铬矿少,猛、钼、钛等元素的资源丰富,因此,我们就必须以锰、钼、钛等元素为基础,建立我国的低合金刚标准体系。
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从动到西,从南到北,各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如何使产品能适应它工作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并能正常工作和充分发挥其功能,这是制定标准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但要使一种产品同时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往往是很不经济的,因此我们往往根据各地环境状况和实际使用要求,制订成若干个品种或等级标准。
国外其他国家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与我国差异更大,在采用国外标准时就必须注意这一点,可是过去并不认识到这一点。如建国初期引用一批苏联石油产品标准时就没有从我国实际出发,结果由于我国石油中含腊高,凝固点高,使石油起源利用率很低。直到后来修订这批石油产品标准时,才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如柴油,引用苏联标准的凝点为-10℃,根据我国气候情况,柴油凝点可以提高为10℃和0℃,但假设柴油凝点为10℃时的产为100%,那么-10℃的产量仅为46.5%,1965年根据我国石油资源和气候特点,修订标准时,确定了凝点为0℃、10℃的轻柴油标准,使柴油产量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
2、用户为主原则
制定标准是涉及及面较广,相关因素较多的工作,关系到国家、部门、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必须从全局出发。在做好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使用要求,根据不同需要作出合理的质量分级分等规定,使全社会和广大民群众获益。
在制订一项标准时,既要考虑有关企业和生产部门的利益,更要考虑使用部门和使用者的利益。如家用电器产品标准中,安全性能指标,可靠性指标,对用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指标,但对生产企业来说,则意味着要增加成本,减少利润,但在制订家用电器标准时,则意味着要增加成本,减少利润,但在制订家用电器标准时,就不能迁就生产企业的低标准要求,而要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和利益。有些基础标准如环境保护标准,安全卫生和标准及包装标准等,都要遵循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使全社会和人民群众获益的原则。
3、科学先进原则
具体说就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外先进标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国际标准,主要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标准,此外,还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可的即列入《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总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一些标准,这些国际组织有国际计量局(BIPM),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电气设备合格认证委员会(CEE)等。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未列入ISO认可的国际标准目录的其他国际组织的标准如国际羊毛局标准(IWS),国际电信联盟标准(ITV)等、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标准,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标准,独联体的跨国标准(TOCT)等,还有俄罗斯(TOCTP),美国(ANSI)、瑞士(SNV),英国(BS),法国(NF),日本(JIS)和德国(DIN)等工业发达国家标准,世界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如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英国劳氏船级社规范(LR)以及美国波音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著名企业的企业标准都是国外通行的先进标准。
国际标准一般都经过科学验证和生产实践的检验,反映了世界上较先进的技术水平,并且是协调各国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世界上不仅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积极采用,以引进先进技术,而且一些工业较发达国家也大量采用,以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如丹麦、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国家几乎不加修改地直接引用国际标准。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在国家标准中等效采用或参照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也高达60%以上。
国外先进标准往往是国际标准的源泉,或者本身就是在世界上通行的标准,并且又往往要比国际标准更先进,产品标准更多,标准之间配套性更好。
因此,我国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也是制(修)订标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
具体来说:
1)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要促进我国标准水平的不断提高,努力达到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对我国现行标准中高于国际标准的质量指标和技术要求,一般不应降低;
2)通用的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以及有关部门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一般都应与国际标准协调一致;
3)对于国际标准中的基础标准、方法标准、适合我国的原材料标准和通用零部件标准,可按照“直接采用—实践验证—修改补充”的模式采用;
4)当同一标准化对象在国际标准中推荐几种方案,或国际标准间不协调,或在国际标准中只规定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时,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选取国际上通行的方案或者作出必要的补充;
5)当国际标准不能满足要求或尚无国际标准时,可择优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中的质量指标和试验测试方法,对于产品的基本参数系列、安装连接尺寸,不要轻易改变我国已有的标准规定。
6)等同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时,其编写格式和方法可与被采用的标准一致。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根本目的是使我国的标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技术先进,就是标准中各项规定能够反映当前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和生产建设中的先进经验,使标准起到促进生产,指导生产的作用,使产品或工程的质量不断提高。否则势必迁就和保护落后,因循守旧,既不能满足使用者要求,又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
可是,要求标准技术先进,并不是盲目地追求高指标,必须同时考虑经济性,要考虑到我国用户和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做到经济合理。如果一个产品标准虽然指标很先进,但却使产品价格昂贵,致使销售不出去,也是获取不到经济效益的。
安全可靠更重要。劳动安全和产品使用中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这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要引起高度民主重视。对一些易燃易爆产品和电工电器产品标准以及涉及劳动者、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标准,都必须制订严格的安全指标及可靠性指标,以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产品的正常使用,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4、和谐一致原则
和谐一致原则是指相互关联的标准要协调一致、衔接配套,并符合我国标准体系的需要。
相互关联的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和配套性是我们在制(修)订标准时必须认真注意的一个问题。
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凡是需要而又可能在全国几个专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化对象,则应制定为国家标准,不能制订成专业标准。凡是需要在一个专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化对象,则应制订为专业标准,而不能制订成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
2)下级标准不能与上级标准相抵触,同一标准化对象,有了上级标准后,只能对下级标准进一步具体补充或制订其质量指标更高、技术更先进的下级标准,绝不允许降低要求,迁就落后。
3)各类标准中对同一标准化对象的术语、符号、代号、对同类产品的抽样方法、试验或检测方法规定要一致,可疑采取引用标准或引用条文的方法。
配套性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尺寸参数或性能参数之间要协调配套。不如纸张、书刊的尺寸参数与印刷机械的性能参数要协调配套,以便印刷,又节约纸张。又如,集装箱的外形尺寸与交通运载工具的容积尺寸(即车仓船舱尺寸)之间要协调配套,以提高运输效率。在如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的性能参数要相互协调配套,才能使机组配套,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
2)连续、安装尺寸之间要协调配套。比如,灯头与灯口、插头与插座的尺寸和公差应相互协调、配套、才便于使用和互换、保证连接紧密、导电性能良好。管件在管路中的安装尺寸应相互配套,就便于安全感和拆换。电机的轴高和轴伸与所带动的传动件的位置、大小要协调,才能联接平稳,拆装方便,运转良好。
3)整机和零部件、元器件之间的协调配套,随着专业生产和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一台机器的所有零件不可能全由一个企业制造,许多零部件、元器件需要外购或外协,这就使整机与零部件、元器件之间配套性更显得重要,要使它们协调配套,就必须首先使它们的标准协调配套,然后严格按标准验收。
4)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检测设备、包装、工艺、工装相互有关的标准要衔接、协调、配套、弃全,形成一个以产品标准为龙头的标准群体。同样,整个专业、行业甚至全国的各方面标准,都要衔接配套,门类齐全,以尽快形成一个健全的标准体系,以充分发挥标准化的最佳整体效益。
此外,还有军标与民标的通用协调的问题,制订标准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凡能军民通用的均应军民通用,以便把国防工业从过去单一的军品生产转移到既能保证军品生产,又能充分发挥其技术、设备优势,进行民品生产,满足社会需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处出力。同时,也能使民用工业在战时迅速转产,满足战争的需要。
5、时机适宜原则
时机适宜原则就是指制(修)订标准的时机要适宜,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标准化对象也不例外。那么在事物发展中的哪个阶段、哪个时机制订标准呢?实践证明:标准制定得过早,由于客观事物的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人们的实践经验也不丰富,制定出来的标准就容易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其技术指标,参数也不能考虑得周全,因此就会约束甚至阻碍事物的正常发展。反之,如果标准制订得过迟,由于事物向多样化的自由发展,又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不合理的品种、规格,给制订标准时的统一协调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实施标准后,又要给一些部门和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使一些已经发展成熟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得不到及时地总结、推广和应用,得不到应得的经济效益。
人们通过长期的标准化实践,认为制订标准的时机最好成绩是在标准化对象的技术较稳定、经济性叫好的时候。下面以新产品为例,具体说明标准的制订时机问题。
一种新产品,从开发,发展到淘汰,一般可以分成开发、发展、成熟和衰亡四个阶段。如用时间—技术水平坐标系表示,就可画出新产品发展曲线示意图。
技术发展的速度开始较缓慢,然后很快,到一定时候又趋于平稳,这时产品结构、性能基本固定,再发展到一定时期,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和人们需求提高,该产品相对那时的生产技术水平就处于落后,成为老产品,从而逐渐被淘汰而衰亡,代之的是新研制开发的更新产品。
我们制订产品标准,一般从O点开始着手,一般研制,一般对标准化综合要求中各项使用性能指标试验验证,到A点时应编写出标准草案,而到B点即新产品投产鉴定和批量生产之前把标准正式报批,发布,产品标准发布实施以后,就要把相应的零部件,原材料、工艺、工装一直到生产管理标准都逐步一制订出来,以保证正式批量生产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到C点又要修订已落后于生产实际的标准。
6、效益最佳原则
制订标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最佳质询和社会效益”。这样如何获取最佳效益就自然要成为制(修)订标准时必须考虑的一项原则了。
标准化效益一个客观存在的量性对象,但它有往往和其他实践活动产生的效益相融合,存在着“亦此亦彼”的模糊性,尤其在制订标准前预测时,是一个“界线不分明的集合”,用经典数学是难以计算出明确的结果。
但是,模糊数学可以对带有“模糊性”的量性对象,给予科学的定量评价。模糊数学从美国自动化控制专家查德教授于1965年创立至今,仅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它在经济预测,决策分析、气象预报等方面都已取得成功。同样,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等数学方法,对于多个制订标准方案,不去具体计算出每个方案所取得的经济效果货币值,而是评价选择其中技术经济效果最佳的标准方案,完全是可行的,据此,就可以决定要制订的标准方案。
当然,用其他科学方法,对制订的标准方案进行预测分析,验证比较,决定最好成绩方案,也是可以的。
上述六项原则是制(修)订我国各级,各类标准时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只要认真遵循这些原则,是可以制定好标准的。
标准是一种技术法规,法规的产生有其一定的法定程序,制(修)订标准也有规定的工作程序,只有严格地遵循这些程序,才能保证标准的质量。
制(修)订标准程序,一般可用(编者注:原文无图)来表示。
1、确定标准项目与计
制定标准的对象即需要统一规定的重要性事物或概念很多,它们遍及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切领域。一般说来,这些事物具有普遍性、多样化、关联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等五个特性。
但是,具有上述特性的事物仍然是很多很多的,究竟哪些对象应制定成标准,哪些标准要先制定?这就产生
了一个标准项目的确定问题。
标准项目的确定,不能凭主观臆测,而应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决定,根据国内外标准化工作的实践,一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社会生产和活动实践的客观需要
“需要是发明之母”,人民生活适用性的需要,专业化协作中互换、兼容的要求,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信息化,社会活动、国内外贸易,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都是制订标准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这也可称为“需要原则”或“目的性原则”。
比如,正式生产的工业产品,就要求有产品标准,规定产品的型式,尺寸基本参数,质量性能,外观要求,检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包装,运输要求等,还要有产品零部件的质量标准工时定额标准,原材料,燃料消耗标准以及企业管理员工工作、作业方面的标准,以便能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和检验。
2)符合标准体系表的规定
标准体系表是一种包括现有、应有和预计发展的标准的全面蓝图,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更新和充实,因此,就成为我们编制标准制订(修订)规划和计划的客观依据之一,当然也就成为确定标准项目的一种重要因素。
如企业的所有标准,无论是在质的方面,还是在量的方面,都存在着客观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就是企业标准体系,用图表表示就成为企业标准体系表,制定企业标准时,就要符合企业标准体系表的规定。
同样,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时,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系表的规定要求。
3)符合标准化工作规划和标准化计划的要求
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标准化规划的要求
标准化工作的规划或计划都是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在,展望并预测未来标准化工作的客观需要,拟定目标,安排任务,制定措施后编制出来的。
一般,标准化工作规划按三年或五年编制,标准化工作计划按年度的编制,其内容包括纲要(或说明),标准制(修)订或实施项目和措施等三个部分。
标准化的规划和计划,使标准化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也使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有次序、有计划地进行。因此理应是确定标准项目的直接依据。
在确定制(修)订标准项目,应纳入国家、行业或企业的工作计划;付诸实施。
2、组织标准制(修)订工作组
制(修)订标准的项目确定之后,有关主管部门和负责起草单位即应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组成一个数量适当的标准制(修)订工作组,并与其签订合同实行制,修订标准的承包责任制。
工作组一般由生产,使用、研究部门或高等院校的代表所组成,这些代表应该是熟悉标准化对象,掌握其专业技术和标准化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制订标准时具有公正性即不迁就生产部门低标准要求,一般要求生产、使用和研究部门的代表各占三分之一左右或生产部门的代表不要超过半数。
工作组有长期固定的和临时组织的两种,前者一般是制订重大的基础标准和机械制图标准,公差与配合标准工作组等,后者一般是具体产品标准工作组,完成制(修)订任务后即解放。
3、认真调研,编制工作方案
工作组成立后,必须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生产,使用,科研、管理办法等部门和单位调查研究,全面收集有关资料,充分掌握标准化对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方向,使用要求,科研成果和生产或工作实践中的技术数据,统计资料等,还要收集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甚至国外一些先进企业(公司)的企业(公司)标准。
在做好上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出切实可行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a、项目名称编号;
b、任务要点;
c、国内外相应标准及有关科研成果的简要说明;
d、工作步骤及计划进度;
e、参加的工作单位及其分工;
f、制(修)订标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g、标准化技术经济效果预测;
h、所需经费预算。
有些重大标准项目则应编写《计划任务书》、《计划任务书》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要说明其中的主要研究项目、研究地点、试验规模及所需主要设备和仪器等。
4、在试验验证基础上编写好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标准是一种科学的规定,有些标准本身就是一项科技成果。标准中的技术内容是建立在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检验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一切技术指标都要以科学的态度,经过认真的试验验证以后才能确定。
如制订全国服装统一号型标准时,由轻工业部,商业部等部门组织人员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幼儿园和乡村,进行40万人的体型测量,掌握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基础上,再经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综合分析、计算以后,并结合服装工人的生产实践经验制订出来的。
又如修订2号喷气燃料标准,根据我国石油资源和气候情况,有关方面提出半原沿用苏联标准的冰点-60℃改为-50℃,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实测了高空和地面的温度,研究了炼制工艺和添加剂的选配,建立了质量评定仪器和方法,并还做了多次的试车试飞验证。
5、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确定标准审稿及其《编制说明书》
为了使标准制(修)订得切实可行,有效高的质量水平,应将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发送有关的生产、使用、检验、科研、设计、大专院校等部门,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有时也可召集专门的标准征求意见座谈会,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对个别重点单位或专家还可以派人专程前往,当面征求意见。
被征求意见的部门和单位方面意见后应分类管理,逐一分析研究,合理的意见应采纳,不正确的意见需作出说明解释,对难以确定取舍的分歧意见可作为一个专题研究审查或再次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进行协商调整,最后确定标准送审稿。
在发送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或送审稿)时,应同时发送《编制说明书》。
编制说明书是标准起草过程的真实记录和标准中一些重要内容的解释说明。其内容主要是:
a、标准项目来源及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简要过程;
b、编制标准的基本原则,该标准与现行法规及有关标准之间的关系;
c、该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重要问题的结实说明;
d、主要的试验分析、技术经济效果预测与论证情况;
e、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f、参考文件资料目录等。
6、审查、审定标准,编写标准报批稿与有关报批附件
标准的审查或审定是保证标准质量、提高标准水平的很重要的程序。审查或审定标准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1)标准的规定是否与我国现行有关法令、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和谐一致,也就是有否违反我国哦现行法规、是否与相关的上级标准和同级标准抵触;
2)标准中个内容是否采用了有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做到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适应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和今后发展方向,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3)标准的规定是否有充分的依据,是否在试验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是否完整弃全;
4)各方面的意见是否得到充分反映,是否得到协调解决;
5)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建议和过渡办法是否适当;
6)标准编写方法是否符合GB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等标准总各项规定。
审查方式一般有函审和会审两种,如果标准较成熟,各方面意见分歧不大的,或者简单的标准则尽量采用函审的方式,以节约人力和财力。对标准内容较复杂,难度较大,争议较多的标准,或涉及面较广的重要标准应采用会审的方式。
标准审定会一般由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或技术委员会召开,在开会前一个月,要半标准送审稿及编制说明书等寄送给参加会议的各位委员和代表,以便他们做好充分准备,到会深入讨论,提高会审质量,缩短会审时间,会审时要有会议记录,详细列出参加会议的人员及其单位,要通过会议纪要和审查结论。
采用函审方式时,接受函审的单位或人员应按时认真填写和寄回审查意见,即使没有不同意见,也应该按时回函表示同意,函审一般不超过二个月,过期未复函者则按同意处理,函审结束后,应写出函审结论报告,并写明对各种意见的处理结果,同意意见的所占比例数。
在有写情况下,也可采用会审和函审同时并举进行方式。
无论采用哪种审查方式,都要充分发扬技术民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要重视反对意见,最后要按科学办事,用数据说话,切忌以权势压制不同意见。
如果标准送审稿经审查未能给予通过,负责制(修)订该标准的工作组应继续进行工作,然后再次提出标准送审稿第二稿、第三稿,重新进行审查,直到审查通过为止。
标准送审稿经审查通过后,工作组应根据审查意见,编写标准报批稿及报批时需同时呈交下列文件资料:
a、标准编制说明书;
b、审查会议纪要或审查结论报告,审查意见汇总及处理表;
c、主要的试验验证及研究分析报告;
d、标准实施日期及贯彻措施建议(有必要单写时);
e、采用或参考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原文复印件和译文;
f、标准化经济效果预测分析或计算报告。
7、标准的批准和发布
标准报批稿及报批所需的各项文件准备好后,应根据标准的级别,按《标准化法》规定的审批权限,报送相应的标准化管理部门审批,编号和发布,明确标准的实施日期。
标准批准、发布后,就要公布于众,并立即组织印刷发行尽快把标准发行到各有关实施部门和单位,使他们在标准实施日期之前作好实施标准的各项准备工作。
8、标准的修改、补充和定期复审
标准的修改是指在不降低标准技术水平和不影响产品互换性能的前提下在标准的内容(包括标准名称、条文、参数、符号以及图、表等)进行个别的少量的修改和补充,而不改变标准的顺序号和发布年代号。
这样做,既能使标准的内容得到及时修改和补充,以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的发展,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标准修改,补充的内容从提出建议到审查通过,写出审查报告(包括审查单位和人员、审查的结论和依据等),再报送原批准部门,批准程序与制订标准的程序相同。
对要修改、补充的内容,因明确其修改性质,如“更改”、“补充”、“删除”、“改用新条件”等。
国家标准的修改和补充内容,开始实施日期,根据《关于国家标准修改,补充的暂行办法》规定,采用《国家标准修改通知单》的方式,在指定的标准化刊物上全文刊登公布。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的修改和补充可参照国家标准的修改,补充办法办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一般不超过五年,企业标准工资一般不超过三年应复审一次,分别予以确认,修订或废止。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使标准的复审与修订期有逐步缩短。
标准的复审工作仍由标准所属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确认,应修订的标准由表及由原标准制订工作组负责修订工作 。
修订标准的工作程序与制订标准的工作程序相同,但可根据具体情况,存保证修订的标准质量前提下,简化程序中的某些环节。2100433B
SFI技术委员会发起的规范过程中,通常要求受影响的行业或赛事制裁人。SFI鼓励行业参与起草规范。然而, 一旦一个标准的制定,参与制造商完全是自愿的。通常,有治安规定通过合同或许可协议,SFI可能检查记录或设备制造商为了确定产品涉及的方面符合SFI规格。 当采用作为赛车规则的一部分,执行完全取决于该组织。制造商按实施制裁的人所要求的规格提供给赛车手相应的产品。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它们代表SFI评级的织物层数只在于赛车服饰。它实际上是可能适合与各种数字的驱动层具有相同的性能等级。这是由于广泛的材料今天使用的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