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众所周知,第二层交换机,是根据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和通过站表选择路由来完成端到端的数据交换的。
二层交换机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1) 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帧头中的源MAC地址,并将MAC地址与源端口做对应存储在站表中。
(2) 再去读取帧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 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4) 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同一VLAN下的所有端口,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
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
因为站表的建立与维护是由交换机自动完成,而路由器又是属于第三层设备,其寻址过程是根据IP地址寻址和通过路由表与路由协议产生的。所以,第二层交换机的最大好处是数据传输速度快,因为它只须识别数据帧中的MAC地址,而直接根据MAC地址产生选择转发端口的算法又十分简单,非常便于采用ASIC专用芯片实现。显然,第二层交换机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是一个"处处交换"的廉价方案,虽然该方案也能划分子网、限制广播、建立VLAN,但它的控制能力较小、灵活性不够,也无法控制各信息点的流量,缺乏方便实用的路由功能。
第三层交换机,是直接根据第三层网络层IP地址来完成端到端的数据交换的。
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使用IP的设备A------------------------三层交换机------------------------使用IP的设备B
比如A要给B发送数据,已知目的IP,那么A就用子网掩码取得网络地址,判断目的IP是否与自己在同一网段。
如果在同一网段,但不知道转发数据所需的MAC地址,A就发送一个ARP请求,B返回其MAC地址,A用此MAC封装数据包并发送给交换机,交换机起用二层交换模块,查找MAC地址表,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如果目的IP地址显示不是同一网段的,那么A要实现和B的通讯,在流缓存条目中没有对应MAC地址条目,就将第一个正常数据包发送向一个缺省网关,这个缺省网关一般在操作系统中已经设好,对应第三层路由模块,所以可见对于不是同一子网的数据,最先在MAC表中放的是缺省网关的MAC地址;然后就由三层模块接收到此数据包,查询路由表以确定到达B的路由,将构造一个新的帧头,其中以缺省网关的MAC地址为源MAC地址,以主机B的MAC地址为目的MAC地址。通过一定的识别触发机制,确立主机A与B的MAC地址及转发端口的对应关系,并记录进流缓存条目表,以后的A到B的数据,就直接交由二层交换模块完成。这就通常所说的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表面上看,第三层交换机是第二层交换器与路由器的合二而一,然而这种结合并非简单的物理结合,而是各取所长的逻辑结合。其重要表现是,当某一信息源的第一个数据流进行第三层交换后,其中的路由系统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并将该表存储起来,当同一信息源的后续数据流再次进入交换环境时,交换机将根据第一次产生并保存的地址映射表,直接从第二层由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不再经过第三路由系统处理,从而消除了路由选择时造成的网络延迟,提高了数据包的转发效率,解决了网间传输信息时路由产生的速率瓶颈。所以说,第三层交换机既可完成第二层交换机的端口交换功能,又可完成部分路由器的路由功能。即第三层交换机的交换机方案,实际上是一个能够支持多层次动态集成的解决方案,虽然这种多层次动态集成功能在某些程度上也能由传统路由器和第二层交换机搭载完成,但这种搭载方案与采用三层交换机相比,不仅需要更多的设备配置、占用更大的空间、设计更多的布线和花费更高的成本,而且数据传输性能也要差得多,因为在海量数据传输中,搭载方案中的路由器无法克服路由传输速率瓶颈。
路由器是三层网络设备,是使用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实现源IP到目标IP地址之间的端到端的传输服务;一层交换机即HUB,也叫集线器。它使用物理续接的方式增大传输距离,构成一个冲突域;二层交换机使用M...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三层交换机 和 路由器基本上没有太大区别,可以用来连接多哥网段。二层交换机 和 hub 差不太多,适用于在一个网段内进行连接。
二层、-三层、-四层交换机的区别
二层、-三层、-四层交换机的区别
二层三层和四层交换机的异同点
二层、三层交换机和四层交换机的区别 二层、三层交换机和四层交换机的区别 (一)二层交换技术 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 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 可以识别数据包 中的 MAC 地址信息,根据 MAC 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 MAC 地址与对应的 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 MAC 地址, 这样它就知道源 MAC 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 MAC 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 MAC 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4)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 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 MAC 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 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
第四层交换机是采用第四层交换技术而开发出来的交换机产品,当然它工作于OSI/RM模型的第四层,即传输层,直接面对具体应用。第四层交换机支持的协议是各种各样的,如HTTP,FTP、Telnet、SSL等。在第四层交换中为每个供搜寻使用的服务器组设立虚IP地址(VIP),每组服务器支持某种应用。在域名服务器(DNS)中存储的每个应用服务器地址是VIP,而不是真实的服务器地址。当某用户申请应用时,一个带有目标服务器组的VIP连接请求(例如一个TCPSYN包)发给服务器交换机。服务器交换机在组中选取最好的服务器,将终端地址中的VIP用实际服务器的IP取代,并将连接请求传给服务器。这样,同一区间所有的包由服务器交换机进行映射,在用户和同一服务器间进行传输。
第四层交换技术相对原来的第二层、第三层交换技术具有明显的,从来看,,因为它将包控制在从源端到宿端的区间中。另一方面,路由器或第三层交换,只针对单一的包进行处理,不清楚上一个包从哪来、也不知道下一个包的情况。它们只是检测包报头中的TCP端口数字,根据应用建立优先级队列,路由器根据链路和网络可用的节点决定包的路由;而第四层交换机则是在可用的服务器和性能基础上先确定区间。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Alteon的第四层交换机来实现Web Server的负载均衡。
HTTP是Internet中最重要的一种应用,目前Internet上广泛使用的Web Server,采用的是多进程技术,占用系统资源多,效率较低,一般一台Web Server只能承受几百个并发用户。采用第四层交换机可以很好地解决Web Server的扩展性问题,提高Web Server系统的可靠性,并在WebServer之间合理分配负载。
Alteon的第四层交换机监测Web Server的可用性,包括物理连接、Web Server主机、HTTP Server本身的健康状况,当发现某台Web Server不能提供Web 服务时,交换机自动把Web 请求分配到好的两台Web Server。Alteon第四层交换机还可以通过设置每台Web Server能承受的最大会话数、设置溢出Web Server、备份Web Server等方法来进一步保证Web系统的可靠性。
Web Server在同一局域网内实现负载均衡时采用多种负载均衡算法,包括LeastConnection、Round Robin、MinMiss和Hash算法,以及对算法的加权等等。
当Web Server不在同一局域网内时,利用Alteon交换机的GlobalLoad Balance技术来实现负载分担的合理性问题。
目前一般的单功能负载均衡产品可以每秒连接400到800个接入。而同时具有第二层和第四层功能的新一代产品(使用定制的专用集成电路的基于硬件的负载均衡功能)的连接速度则超过了每秒10万次接入。
第四层交换机在形式和功能上与专用负载均衡器完全不同。传统基于硬件的负载均衡器是速度为45Mbps的优化的两端口设备。而第四层交换机是设计用于高速Intranet应用的,它支持100Mbps或千兆位接口。
第四层交换除了负载均衡功能外还支持其它功能,如基于应用类型和用户ID的传输流控制功能。采用多级排队技术,第四层交换机可以根据应用来标记传输流以及为传输流分配优先级。此外,第四层交换机直接安放在服务器前端,它了解应用会话内容和用户权限,因而使它成为了防止非授权访问服务器的理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