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根茎纤细,横生,具节,节上着生假鳞茎,绿色,小形,卵圆状,具棱。每个假鳞茎顶部生叶1片,狭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5~3厘米,先端微缺,中脉凹下,全缘。伞形花序由假鳞茎基部抽出,具细总梗,有花4~6朵,花淡黄色 。
石豆兰属为附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少有直立的,具或不具假鳞茎。假鳞茎紧靠,聚生或疏离,形状、大小变化甚大,具1个节间。叶通常1枚,少有2~3枚,顶生于假鳞茎,无假鳞茎的直接从根状茎上发出;叶片肉质或革质,先端稍凹或锐尖、圆钝,基部无柄或具柄。花葶侧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从根状茎的节上抽出,比叶长或短,具单花或多朵至许多花组成为总状或近伞状花序;花苞片通常小;花小至中等大;萼片近相等或侧萼片远比中萼片长,全缘或边缘具齿、毛或其他附属物;侧萼片离生或下侧边缘彼此粘合,或由于其基部扭转而使上下侧边缘彼此有不同程度的粘合或靠合,基部贴生于蕊柱足两侧而形成囊状的萼囊;花瓣比萼片小,全缘或边缘具齿、毛等附属物;唇瓣肉质,比花瓣小,向外下弯,基部与蕊柱足末端连接而形成活动或不动的关节;蕊柱短,具翅,基部延伸为足;蕊柱翅在蕊柱中部或基部以不同程度向前扩展,向上伸延为形状多样的蕊柱齿;花药俯倾,2室或由于隔膜消失而成1室;花粉团蜡质,4个成2对,无附属物。
果上叶、石上叶、一挂鱼、岩瓢、马串铃 。
石豆兰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和亚洲、非洲、美洲及澳洲,主要生于热带与亚热带气候的地区,温带也有相对少量的分布。亚洲物种最多,主要分布地从中南半岛海拔2500米的喜马拉雅山麓向南延伸至东南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非洲有数百种,主要分布在近赤道地区和马达加斯加岛。美洲有数十种,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澳洲的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有分布;其中新几内亚岛分布着至少600种石豆兰,被认为是本属植物的发源地。
中国有石豆兰属植物98种和3变种,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
石串莲 - 小绿石豆兰
最根本的区别:石豆兰并非石斛属。
病虫防治 1 鞘锈菌 通常在叶的上下表面,较少在茎上出现凸起的小疱,内含黄色、橙色、锈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状孢子。锈病并不致命,叶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叶外,可用...
石豆兰属大多数物种喜温暖、通风的生长环境,生长适温不低于18摄氏度;一些原产于温带地区的物种可耐13-15摄氏度。
石豆兰属植物喜中等至明亮的光照条件(2000-3500英尺烛光)。在不灼伤叶片的前提下,较强一些的光照可以促进植株开花,并增加开花频率。
石豆兰属植物的具体浇水频率依具体环境和物种而异。对于原产雨林地区的物种,60%左右的湿度和温室环境是最适宜的;板植最好至少一天给一次水,盆栽则最好一周数次水,基本遵循“宁湿勿干”。对于原产自温带地区的物种,则需根据其原产地的旱季调整浇水量和频率。
夏季以四分之一的量每周一次平衡施肥,冬季可减至一个月一次。
尽可能少地为石豆兰换盆。植材可使用植板(蛇木或软木板)、排水良好的吊篮和花盆,依具体物种的地下茎长度而定。推荐使用泥炭藓、椰壳块、椰壳丝、或蛇木屑作为栽种介质。
由于石豆兰属物种的多样化程度非常高且分布广泛,以上内容只是大致的栽培方法参考,具体养护方法还需要根据不同物种的分布地摸索、做出调整。
性味功效:甘、淡,凉。清热润燥,化痰消肿 。
临床运用:
①治肺痨咳嗽、咯血:石豆兰20g,百合、白及各30g,水煎服。
②治支气管炎:石豆兰、岩百合、岩豇豆、岩白菜各20g,水煎服。
③治咽喉肿痛:石豆兰、佛顶珠各20g,水煎服。
④治盗汗:石豆兰20g,夜寒舒30g,炖肉250g吃。
⑤治刀伤出血:石豆兰适量,捣烂外敷。
用量:10- 20g 。
国槐形态特征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石墨形态
共晶石墨 (A、D、E、B 型及珊瑚状石墨 )的形成 在共晶结晶阶段生长的片状石墨依分布及形态特点可分成 A、D、E、B 型石墨, 它们分别在不同化学成分及过冷条件下形成。 A型石墨是生长于早期形成的共晶晶粒内的片状石墨。 在过冷度不大、 成核能力 较强的熔液中生成。由于分枝不很发达,故石墨分布较为均匀。 A 型片状石墨是 非正常共晶反应条件下形成的,石墨片超前生长几乎像初生相。 D 型石墨又称过冷石墨, 大的过冷造成强烈的石墨分枝是生成这种石墨的主要原 因。石墨分散度大,比 A 型石墨更细更短。尺寸在 20%26mu;ml 以下,大部分 在 2~%26mu;gm 范围内。在奥氏体枝晶问呈无方向性分布。石墨端部曲率半 径小,近似尖形。根据共晶系的分类, D 型过冷石墨是在石墨与奥氏体高度共生 的正常共晶条件下形成的。 石墨与奥氏体以相同的生长速度同时伸入液体, 从而 限制了它的长大。石墨呈
疏茎石豆兰 Bulbophyllum formosanum (Rolfe) Seidenf.
台东石豆兰 Bulbophyllum taitungianum
无假鳞茎组 Sect. Aphanobulbon Schltr.
单叶卷瓣兰组 Sect. Cirrhopetalum (Lindl.) Rchb. f.
短序组 Sect. Desmosanthes (Bl.) J. J. Smith
飘带组 Sect. Epicrianthes (Bl.) Benth. et Hook. f.
球花组 Sect. Globiceps Schltr.
小花组 Sect. Micromonanthe Schltr.
球茎组 Sect. Monilibulbus J. J. Smith
双叶石豆兰组 Sect. Pleiophyllus J. J. Smith
隐序组 Sect. Polyblepharon Schltr.
长序组 Sect. Racemosae Benth. et Hook. f.
大花组 Sect. Sestochilos (Breda) Benth. et Hook. f.
双叶卷瓣兰组 Sect. Tripudianthes Seidenf.
石豆兰属有2000余种 ,分布于亚洲、美洲、非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洋洲也有。中国有98种和3变种,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
海南石豆兰产于海南(吊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