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它包括阶级关系(基础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政权、法制、军队、警察、法院、党派团体的组织活动等全部国家机器和政治机构以及政治、法权、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观点在内的一个庞大社会体系。 

上层建筑基本信息

上层建筑基本内容

一定社会的基础是该社会的经济关系的体系,即生产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等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首要的、决定的部分。而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复杂庞大的体系,由该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个部分组成。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构和政党、社会集团等,其中国家政权是核心。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思想上层建筑为政治上层建筑提供思想理论根据,政治上层建筑为思想上层建筑的传播和实施提供重要的保证。政治上层建筑作为思想的“物质附属物”是通过人们意识自觉建立的,它一经形成就强烈影响思想上层建筑,要求一定的思想上层建筑与它相适应。恩格斯指出:国家政权等是“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国家一旦成了对社会的独立力量,马上就产生了新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同一社会形态存在着不同阶级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它反映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复杂性和经济关系的对立性。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统治阶级的思想则是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无阶级社会,经济关系不具有对立性,上层建筑也不存在阶级性。

查看详情

上层建筑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上层组件

  • 150×150系列:格栅天花配比;型号:600mm/支;
  • m
  • 宝铂森
  • 13%
  • 深圳圣顶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上层组件

  • 200×200系列:格栅天花配比;型号:600mm/支;
  • m
  • 宝铂森
  • 13%
  • 深圳圣顶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上层组件

  • 50×50系列:格栅天花配比;型号:600mm/支;
  • m
  • 宝铂森
  • 13%
  • 深圳圣顶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上层组件

  • 100×100系列:格栅天花配比;型号:600mm/支;
  • m
  • 宝铂森
  • 13%
  • 深圳圣顶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上层组件

  • 75×75系列:格栅天花配比;型号:600mm/支;
  • m
  • 宝铂森
  • 13%
  • 深圳圣顶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上层传奇

  • V6.800×800(超洁亮)
  • 清远市英德市201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上层传奇

  • V6.800×800(超洁亮)
  • 清远市英德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上层传奇

  • V6.800×800(超洁亮)
  • 清远市英德市201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上层传奇

  • V6.800×800(超洁亮)
  • 清远市英德市2010年下半年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上层传奇

  • V6.800×800(超洁亮)
  • 清远市英德市2012年上半年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上层

  • 1800×350×800
  • 3台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1-06
查看价格

上层

  • 1800×350×800
  • 1台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1-06
查看价格

上层

  • 1800×350×800
  • 2台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1-06
查看价格

上层

  • 1800×350×800
  • 3台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1-06
查看价格

上层

  • 1800×350×800
  • 2台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1-06
查看价格

上层建筑因果关系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思想的、政治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原始氏族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平等合作、共同消费的关系为基础,社会秩序由氏族成员按历来习俗进行调整,因而没有专门的武装集团和暴力机构这样的政治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产生了以私有观念为核心的上层建筑。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镇压被剥削阶级的反抗,相应地形成了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具有强制手段的政治上层建筑。每一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自己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的。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政治上层建筑表面上表现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脱离社会的独立力量;思想上层建筑,特别是哲学等意识形态距离经济基础比较远,往往以曲折的形式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但它们归根结底都是由经济基础所产生。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上层建筑的性质不直接决定于生产力而决定于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它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封建主专政的国家和以地主阶级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以资产阶级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则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和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或慢或快也要发生变革。同一社会形态内经济基础的量变和部分质变,决定了上层建筑要发生相应的量变和部分质变。一种性质的经济基础为另一种性质的经济基础所代替的根本质变,决定着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上层建筑各个组成部分变化的过程不尽相同。直接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一般较快,而观念上层建筑的变革则一般较慢。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成为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力量,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时向阻碍、威胁自己经济基础发展的其他经济关系、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进行斗争。政治上层建筑运用强制手段,把人们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秩序的范围内。思想上层建筑则利用舆论工具,论证自己经济、政治制度的合理性,规范和控制人们的思想与行动。统治阶级凭借整个上层建筑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交互作用中,从根源和派生的关系上看,经济基础是原因,上层建筑是结果。但从具体历史过程的复杂因果链条看,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互相作用。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要求上层建筑同自己相适合,以利于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必须符合经济基础及其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不能长期存在下去。这就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唯物史观既反对否定经济基础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又反对否定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是违背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

查看详情

上层建筑理论背景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命题,这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的胚芽。这里的“市民社会”主要指现实的经济生活。随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和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批判,在1844年他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市民社会概念进一步具体化了,已接近于“生产关系”概念。在1845~1846年他们合写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明确指出:市民社会“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在这之后,马克思依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分析了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获得的重大成果,并使这一理论得到了充实和具体化。他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作了精辟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特别是在他晚年的书信中,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查看详情

上层建筑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上层建筑分类

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名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关和政治组织。

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查看详情

上层建筑关系

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思想上层建筑为政治上层建筑提供思想理论根据,政治上层建筑为思想上层建筑的传播和实施提供重要的保证。政治上层建筑作为思想的“物质附属物”,是通过人们意识自觉建立的,它一经形成就强烈影响思想上层建筑,要求一定的思想上层建筑与它相适应。恩格斯指出国家政权是“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国家一旦成了对社会来说是独立的力量,马上就产生了另外的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3页)。

查看详情

上层建筑来源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与经济基础相对,“上层建筑”是社会结构两个基本层次之一、社会生活两个基本领域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初步形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马克思在1852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明确指出:“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11页)。马克思于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概念: 与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来看,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属于社会意识的领域。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它一经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表现出追求尽可能多的独立性的倾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两者的这种相互作用表现为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一切社会形态都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具体历史的统一。在阶级社会中,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同一社会形态存在着不同阶级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它反映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复杂性和经济关系的对立性。在无阶级社会,经济关系不具有对立性,上层建筑也不存在阶级性。对于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中国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1) 认为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 认为反作用不能对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参见“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查看详情

上层建筑表现

上层建筑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表现在:

1、一定的制度、设施、是以一定的意识形态为指导建立起来的。

2、一定的意识形态,又总是要求建立相应的制度、设施,以获得和凭借一下的手段和工具,使它得到广泛的传播,在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成为支配人们的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3、一定的制度和设施,一经建立,又会反过来影响意识形态。一种新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出现,将会产生新的政治、法律的社会观点,并强烈地影响其他各种意识形态。

查看详情

上层建筑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它们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贯穿了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要经历一段逐步完善的过程;直接受生产力所推动的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上层建筑相对于经济基础是比较稳定的,往往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更。结果就形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既相适合又不相适合的矛盾运动。在两者基本适合中出现的局部性矛盾,可以在同一社会制度的范围内加以调整。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已经变成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要求根本变革的客观趋势之间就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与冲突。在阶级社会,这个矛盾表现为代表先进生产关系、反映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进步阶级和代表腐朽生产关系并运用上层建筑的力量阻碍变革的反动阶级之间的激烈的阶级斗争。这一矛盾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推翻旧政权,根本改变旧上层建筑才能获得解决。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同样适合于社会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产生、它们之间矛盾的性质和解决的途径都具有特殊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先于自己的经济基础而产生,并成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政治前提。这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一般表现为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力量进行调整和克服,而不像在私有制社会那样要根本改变社会制度才能解决。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前提下,对自己的经济基础具有不同于以往社会的巨大反作用。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互作用,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能够促进它的经济基础的迅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并向共产主义过渡。

查看详情

上层建筑本质

上层建筑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统一。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地主阶级利用封建上层建筑的力量,通过改革,不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发展扫除道路。”

查看详情

上层建筑文献

上层建筑分段建造 上层建筑分段建造

上层建筑分段建造

格式:pdf

大小:112KB

页数: 13页

上层建筑分段 建造及预合拢通用工艺 生产处船体工艺部 2004.2.18 上层建筑分段建造及大合拢通用工艺 (根据船体五车间上层建筑施工流程质量控制手册整理) 一 .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厂建造入级钢质船舶上层建筑建造质量。 二 . 适用围:本工艺通用于我厂承接的各类船舶上层建筑分段建造及预合拢。 三 . 质量控制点: 船舶上层建筑简称上建,是船员的生活居住区域,上建分段的 质量尤其是围壁、甲板的平整度以及整体美观显得尤为重要。 四 . 工艺总则: 十不准: 1、不准用手工割刀切割板材(除圆角外) ; 2、不准在板材上随意引弧及焊拉码、靠山之类的杂物; 3、不准用铁锤锤击钢板; 4、不准无证施焊、带水施焊; 5、不准使用铁粉焊条; 6、不准使用大电流、粗焊条搭焊; 7、不准上道工序问题遗留到下道工序; 8、不准上道工序未检验、报检合格进入下道工序; 9、不准随意进行壁板校正; 10、不

上层建筑强度简介

中文名称
上层建筑强度
英文名称
superstructure strength
定  义
上层建筑结构承受载荷的能力。
应用学科
船舶工程(一级学科),船体结构、强度及振动(二级学科)

查看详情

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简介

在社会意识形式中,不直接反映和服务于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和上层建筑意识形式是社会意识形式的两大组成部分,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思想体系。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不属于上层建筑的范防与上层建筑意识形式即意识形态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不直接反映和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建立其上的政法律制度;不直接体现一定阶级治、的利益和要求;不直接为阶级统治脚务;不决定不同社会的社会意识的性质。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具有历史缆承性,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之中,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查看详情

基础与上层建筑简介

基础与上层建筑,书名。上海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

基础与上层建筑,书名。上海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以流畅笔墨,深入浅出地说明社会基础、上层建筑,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发展规律等问题,并联系我国50年代初期的现实,具体而深刻地说明了上层建筑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作者葛懋春,1926年生,安徽合肥人。195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现为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先后任山东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主任,兼山东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等。50年代末,曾组织编写了《枣庄煤矿史》。近年来,致力于史学理论研究和该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主编了全国第一部《历史科学概论》教材和《当代外国史学理论丛书》;编选了《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编》、《梁启超哲学思想文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等书。此外,还发表了先秦思想史、现代思想史和史学方法论的论文30余篇。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