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容摘要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及其机制的概念基础
第一节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一福利供给理论
二政府干预理论
三住房梯度消费理论
四住房过滤理论
第二节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与保障性住房供给
二政府工具理论与保障性住房供给
三网络治理理论与保障性住房供给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与保障性住房供给
第三节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的概念基础
一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的内涵
二社会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
三社会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特殊性
第三章我国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的发展与评估
第一节我国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的变迁
一完全的福利分房(1949—1979年)
二福利分房为主,试点商品房开发为辅(1980—1998年)
三住房供给市场化(1998年至今)
四保障性供给的回归(2005年至今)
第二节我国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现状的数据分析
一城镇居民现有住房情况
二住房保障对象基本情况
三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给情况
四住房保障资金投入情况
第三节我国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现状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主导责任相对缺位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制度缺失
三住房公积金的利用效率低下
四经济适用房供给的保障功能受损
五廉租房供给机制不健全
第四章国内外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的经验
第一节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政府主导型供给方式
一中国香港公共住房的供给机制
二新加坡公共住房的供给机制
三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公共住房供给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节英国:混合互助型供给方式
一英国公共住房的发展概述
二英国经济适用房的现状分析
三英国的公共住房供给经验借鉴
第三节美国:市场为主体的供给方式
一美国公共住房的供给机制发展概述
二美国不同收入居民的混合型住房供给分析
三美国公共住房的供给机制评估
第五章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创新
第一节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创新的路径及成效
一保障性住房政策出台的背景分析
二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创新的路径
三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创新的成效
第二节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创新的经验
一供给机制创新的指导思想
二供给机制创新经验
第三节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政策满意度调查
一政策满意度调查概述
二基本情况
三政策满意度分析
四需待改进的问题——政策的重新调整
第六章我国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的完善
第一节合理调整供应结构
一供应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二调整供应结构的保障措施
第二节全程监管资金运作机制
一建设资金的筹集
二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三健全以公积金制度为中心的住房金融体系
第三节逐步完善准入分配机制
一申请资格的审查制度
二供给过程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一建立健全退出机制的重要性
二完善退出机制的途径
三退出机制的新探索
第五节贯彻落实监管制度
一加强审核监管
二实行动态监管
三健全信息监管机制
四规范考核机制
第七章我国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方式的改进
第一节市场化工具在保障性住房供给中的选择与应用
一公私伙伴关系
二合同承包
三凭单制
四补助
第二节工商管理技术在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中的选择与应用
一顾客导向
二全面质量管理
三绩效管理
第三节社会化手段在保障性住房供给中的选择与应用
一公众参与与行政听证
二社区治理与志愿服务
三非营利组织的介入
结论
附录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及方式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魏丽艳,女,1976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管理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改革与治理、社会保障政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曾赴莫斯科大学公共行政学院访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及厦门市总工会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及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多篇,参与编写教材及公开出版研究性报告共6部。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种类型住宅,它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且对该类住房的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现状 我国针对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的比较迟,但近年来发展较快,住房保障呈多样化局面。根据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实践,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包括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
保障性住房供给政策: 1、通过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按照市场租价向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可租赁的住房,同时,政府对承租家庭按月支付相应标准的租房补贴。其目的是解决家庭收入高于享受廉租房标准而又无力...
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探讨
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目的与设计思路, 进而分析了保障性 住房的退出机制及几点建议。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 ; 退出机制 ; 住房制度 一.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目的与设计思路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是在国家法律及政策规定范 围内,由政府统一组织、规划,其服务对象一般为符合相关条件的特定人群,政 府对住房的建筑标准和销售价格均给予严格限制,以发挥社会保障作用的功能。 1. 保障性住房的公共服务性目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城市居住问题一直是一个 热点问题,特别是针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 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 关注。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公共服务为目的, 旨在帮助城市中的中低收入群 体解决住房困难等社会难题, 它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 我国 保障性住房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分别为廉租住房、经济
[硕士]天津市保障性住房与高品性住房供给比例研究[2012]
[硕士]天津市保障性住房与高品性住房供给比例研究[2012]——学科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年度: 2012 【中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房地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然而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我国房...
一方面,从住宅供给的概念上进行划分,住宅供给的方式主要包括住宅生产、住宅改进和住宅维护。住宅生产是指通过新建、改建或扩建等手段,令住宅存量得以增加的过程。住宅改进是指通过对住宅进行结构和平面的改造、场地的整治、环境的美化、设备的添置以及室内外装饰装修标准的提高等手段,令住宅服务流量得以增加的过程。住宅维护是指通过对住宅进行不涉及平面与结构改变的简单修缮、设备更换和环境清理等方法,令住宅服务流量得以持续的过程。
另一方面,从住宅供给市场的角度来看,城市住宅供给的方式,取决于不同的土地制度与住房政策。目前世界上城市住宅供给的方式可分为以下4种。
(1)基本由市场调节型。
(2)基本由国家分配型。
(3)政府干预下的市场调节补充型。
(4)市场调节与国家分配并行的混合型。
周爱民,女,1973年8月25日出生,湖南涟源人,湖南省委党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从事制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及女性社会学等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征地拆迁中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研究》,曾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主编及参编著作多本,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教学和科研曾多次获奖。 2100433B
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的安排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投向使用效率最高、发展最为需要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下大力气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顺时应势之举。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权威测算显示,2010年新增的75亿元廉租房建设投资及其所带动的地方和社会投资,可以拉动钢材消费量65万吨,水泥消费量50万吨。同时,此次国家还安排了17亿元中央投资用于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这可以拉动铸铁消费量两万吨,钢材消费量10万吨,水泥消费量30万吨。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还为今后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都是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有效举措,都将有利于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扩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