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土建百科

石瓢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石瓢"是紫砂传统经典款式,型态雅致,舒展挺拔,端庄稳重,刚中有劲,敦实调和。

石瓢基本信息

石瓢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MCM改性无机粉复合片材分娩

  • 窑变1200X600
  • Phomi
  • 13%
  • 中山市绿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MCM改性无机粉复合片材斧开

  • 常规单色1200X300
  • Phomi
  • 13%
  • 中山市绿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3D材MCM狮山黄岩

  • 600×300
  • Phomi
  • 13%
  • 中山市绿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MCM改性无机粉复合片材斧开

  • 常规单色1200X600
  • Phomi
  • 13%
  • 中山市绿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MCM改性无机粉复合片材斧开

  • 常规单色600X300
  • Phomi
  • 13%
  • 中山市绿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片)

  • 码方
  • 阳江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块

  • 江门市2022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块

  • 江门市2022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片)

  • 码方
  • 阳江市2022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片

  • 码方
  • 阳江市海陵岛区2022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料麻

  • 料麻
  • 100石料麻石
  • 1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09-10-29
查看价格

石料石

  • 石料石
  • 122m³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7-26
查看价格

  • 1m³
  • 1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1-06-27
查看价格

  • 1m³
  • 1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1-06-27
查看价格

石英石

  • 灰色石英石20mm厚
  • 1m²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16
查看价格

石瓢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石瓢文献

“石瓢”的造型和装饰 “石瓢”的造型和装饰

“石瓢”的造型和装饰

格式:pdf

大小:68KB

页数: 未知

宜兴紫砂壶种类繁多,比较突出的是"石瓢壶"。"石瓢壶"本是光货,制作上不作雕塑装饰,但现代工艺的创新发展了"石瓢",用其他壶形的装饰手法使"石瓢"日新月异,但又不失传统。

“石瓢壶”的造型和装饰 “石瓢壶”的造型和装饰

“石瓢壶”的造型和装饰

格式:pdf

大小:68KB

页数: 未知

"石瓢壶"造型稳重、古朴大方且又典雅美丽,装饰不仅仅突出文人雅士的行为指向,而且给人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感受。

陈秋荐器:壶中智者——石瓢壶

石瓢壶为紫砂茗器中的经典款式,古韵最浓,壶身有铭文者往往寓意深远,令人回味。其风格平和淡泊,可视为壶中智者。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在这里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当时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无意间发现了用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煮茶味道要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也堪称是世上最早的紫砂石铫壶了。

石铫壶流传至清嘉庆年间,经过陈曼生的改造,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于是便渐渐转型成了今天的石瓢壶。据说,酷爱紫砂壶的陈曼生为官期间常常微服简从,漫游于市井,偶尔淘选古物作为收藏。一天,陈曼生见一乞丐行乞于街角,乞丐身前有一石器,器形独特,似瓜非瓜,虽显陈旧,却难掩其典雅古朴。而且底端竟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样。陈曼生见之,如获至宝,匆匆买下来,回去清洗过后,果然是一件元代石瓢。陈曼生想以这种造型制作紫砂壶,于是就以石器为原型,加绘壶盖、壶嘴、数次易稿,请著名的紫砂艺人杨彭年制作,最终创制成一种新的壶式,名曰石瓢,而陈曼生也因此得了个“石瓢学士”的称号。

一粒珠美人肩壶 丁燕枫藏陈曼生发明的曼生石瓢主要特点是,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流为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融于壶身整体。把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盖为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秀巧精工。

自陈曼生创制石瓢壶后,各个时代的紫砂大家也都忍不住试做石瓢。因此,如此一款造型简约至极的石瓢,在经过一百年间的演化、改良后,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品种。如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但万海归宗,同出一源,都是在曼生石瓢基础上的开拓和创新。

查看详情

范坚.泥绘《石瓢壶》|紫砂泥绘装饰的特点和现状

范坚制《石瓢壶》

紫砂泥绘法是紫砂器传统装饰手法之一,虽不如刀刻法那样普遍,但其特点却是刀刻法无法实现的。

特点

一:确保紫砂器完整性。

紫砂器上的装饰法常见的有刀刻、泥绘、金银丝镶嵌、釉彩等几大类,其中,泥绘与釉彩不对紫砂器造成破坏。如果用加减法来定义,泥绘与釉彩属于加法,也就是在紫砂壶表面附加别的东西;而刀刻与金银丝镶嵌为减法,因其需要破坏紫砂器本身方能达到装饰的目的。

在加法装饰中,因釉彩降低了紫砂器的透气性,故,从实用性来考虑,釉彩不如泥绘,泥绘使用的材料是紫砂,因而不会降低紫砂器的透气性。

网络截图

二:养壶方面的优越性

由于泥绘装饰法不对紫砂器本身造成破坏,其透气性又好,故在使用过程中会与紫砂器同步甚至略早一些出胞浆,画面的立体感也会在使用过程中渐渐变强,画中事物从视觉效果来看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三:更接近中国传统书画

由于紫砂器装饰所使用的工具不同,装饰的效果也有不小的区别。因泥绘使用的基础工具是毛笔,其手法更接近中国传统书画法,所以,更能体现传统书画的神韵。可以说,传统书画能做到的,泥绘基本能实现,如,飞白、墨色浓淡等。

范坚制《石瓢壶》

现状

可能是因泥绘的起源晚于刀刻法,所以,目前紫砂器的装饰普遍采用刀刻。也可能泥绘所用工具比刀刻法多得多,其工艺复杂程度和对书画功底的要求高于刀刻法,故,从事泥绘工作的人不多,能绘出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这种现状造成了精品泥绘紫砂壶一壶难求的局面。(珍壶轩)

人物相关

范坚,生于陶艺世家,大生壶五代传人。就读于江苏大家艺术系,自幼受家传熏陶,并得父亲范伟群大师亲授,立志于范家壶艺的传承。

查看详情

鉴藏经典器型石瓢壶

徐秀棠大师在《紫砂入门十讲》中说:“紫砂泥无真假之分,只有好坏之别。 ”紫砂壶的魅力在于,除了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赋予其实用与陈设双重之功用外,还因为文人的参与而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优良载体。所以能够直逼艺术殿堂,达到“集造型之美于一体,减之一毫则太瘦,增之一毫则太腴”的境界。

顾景舟寒汀石瓢

前不久,笔者随友人闲逛陶都陶瓷城,认识了一位潘先生。老潘自幼生长在宜兴丁蜀南街,与多位陶艺大师比邻而居。计划经济时代,在国字号的紫砂工艺厂泥料车间里多年为制壶做“前道”,除了对紫砂泥有深刻的理解,与大师们朝夕相处间,也耳濡目染了许多制壶诀窍。一俟市场开放,紫砂勃兴,老潘自然轻车熟路,得风气之先。经过这些年的摸索、琢磨,潘洪庆的窑变风格也深受一些藏家的喜爱,周边聚了些粉丝。

石瓢壶是老潘的最爱。它是紫砂壶的一个经典款式,其身梯形、底置三足、壶盖桥钮是固定的要素。它的壶口为阔口,压盖设计既合手指捏提,又便于清理茶渣。壶身上小下大有些夸张,却使重心下移摆置稳当。据说石瓢是陈曼生的发明。顾景舟认为“石瓢”的意思取自“弱水三千,仅饮一瓢”之诗句。石瓢壶整体上刚柔相济,含蓄与豪放兼而有之。此壶看似简单,其实是最难处理的壶型之一。主人图解它的石瓢壶:这壶鋬是一根小泥棍弯曲后黏上壶身的,两相比较,线条就有了差别。再观壶嘴与壶身相接的角度,以及“的子”那个特殊的凹坑。这些细部比较下来,作品的趣味马上就有答案了。

对“美”有时很难有统一标准,但从这把石瓢壶中,我感受到了什么叫“素面素心”。而要获得品鉴的经验,前提只能是多看名家名作。

顾景舟子冶石瓢

来源:淘壶人紫砂学堂频道,转载请注明出处(news.taohuren.com)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