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简单地说就是指斜面挖平或找平,把坡度弄到设计坡度,跟钩机挖沟差不多,然后人工修坡,修平整到设计坡度。
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便于洞口施工和洞身开挖工序转换、有效缩短进洞时间和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
进洞施工技术: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技术以新奥法原理为依据,以“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为原则,科学安排,精心组织,注重细节,确保隧道安全进洞。 进洞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样→洞口防排水系统施工→洞口边仰坡开挖→导向墙施工→超前支护→洞身开挖。
根据隧道洞门结构形式、洞口的地形标高和自然坡度,详细计算出洞口边仰坡最小开挖边线的坐标和各桩中心坐标。利用隧道控制导线与以上计算坐标的相对关系,使用全站仪在地面上确定出边仰坡最小刷坡轮廓线。
为防止地表水对边仰坡及洞门结构的冲刷,保持结构物的稳定性,洞口边仰坡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排水系统,天沟设在开挖线 5m 以外,先施作水泥砂浆加固的临时土沟,待开挖进洞、地表沉降稳定后再模筑C25 混凝土永久水沟。洞口排水系统应与路基和既有排水系统顺接,保证排水顺畅。
洞口边仰坡开挖采取自上而下、逐段、分台阶开挖及支护、边挖边护的施工方法,并加强对坡面监测,以确保洞口边仰坡的稳定。土质地段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整修;风化严重坚石和软石地段采用松动爆破开挖,坚石地段采用控制爆破开挖,人工用风镐整修。临时边坡采用锚喷网防护,开挖一级防护一级,永久边坡采用骨架防护、喷锚网防护或锚杆框架梁防护。
导向墙、大管棚施工完成并到达设计强度后,进行洞内上台阶的开挖支护。待上台阶开挖支护完成 3~5m 后,中、下台阶施工前,只进行导向墙接长施工。导向墙左、右侧接长不能同时施工,应先施工一侧,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再施工另一侧,防止导向墙下沉,导向墙两侧需接长至仰拱位置。
隧道洞口处的暗洞开挖根据不同围岩选择合适的进洞方案,进洞后,及时施作洞口段 12m 范围内的仰拱,充分发挥初支的承载能力,保证洞口安全稳定。Ⅴ级围岩地下水不发育的有一定自稳能力的全、强风化层及土层地段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进洞方案;石质Ⅳ、Ⅴ级围岩软质岩采用扩大拱脚台阶法,弱爆破开挖进洞方案;石质Ⅳ级硬质围岩采用台阶法,弱爆破开挖进洞方案。
为保证洞口稳定,应及时将洞口围岩锁定,待洞内仰拱施工24m后,清理好初期支护基面,根据监控量测分析,待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洞口的第一环暗洞二衬施工,即铺设纵、环向透水盲管、防水板 土工布,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模筑拱墙衬砌,并于拱顶预埋PVC注浆管。洞口工程则在保证洞内能连续施工和洞口场地满足的情况下,进行明洞、洞门、洞口挡土墙、端墙、翼墙等的施工。洞口工程的基础必须置于稳定地基上,否则应进行地基加固。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大量修建 , 隧道所遇地形地貌越来越复杂 , 交通不便、洞口施工场地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 因此安全进洞是实现整座隧道顺利完工的基本保障。传统方法是洞口边仰坡开挖、防护,达到条件后进洞施工,大规模的开挖不但对洞口环境破坏严重,也会破坏山体原有的平衡状态,极易产生坍塌、顺层滑动等现象,不能实现真正的“早进晚出”。针对高边坡、围岩差、斜交角度小的大断面隧道,在进洞方案上如何提高工程的技术经济性,确保质量安全,保护环境,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可借鉴的经验较少。
对隧道基础及偏压墙基础进行垂直梅花型小导管注浆加固处理,使其承载力满足要求;然后施作混凝土偏压墙基础及洞身基础,并预埋工字钢拱架及施作偏压墙,将所有拱架紧靠山体并喷射混凝土封闭,及时进行仰拱充填、钢筋混凝土护拱、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分三台阶开挖,达到3~4m施做仰拱及填充, 6~8m施做二次衬砌,使其快速封闭成环,直至进入暗洞15m后方可正常掘进。
(1 ) 对隧道洞口段纵横断面进行测量, 断面间距为 1~1.5m ,地形突变位置加设横断面,确定明洞里程、半明半暗里程和暗洞里程后立即进行洞口段地面清表工作,检测地基承载力。
(2)在明洞、半明半暗及偏压墙范围内采用壁厚 3.5mm 的T42mm热轧无缝钢管注浆加固地基,小导管长1.5 m ,间距100cm×100cm,梅花型布置。小导管采用风动凿岩机打入砂砾基层1.0m ,外露0.5m ,管壁布设直径 8mm的注浆孔,注浆孔间距为 20cm×20cm,按梅花型布置;注浆材料选用水泥浆,注浆压力0.5~1.0MPa。
(3)将所有预埋钢拱架连接起来紧靠山体,每榀钢拱架弧长均不同,需超前测量、计算、加工和标识,靠近山体 一侧钢拱架需嵌入山体50cm以上,并用42mm自进式锁脚锚管将其锁住,锁脚管长度为4m。钢架采用双层 25纵向连接筋连接,间距50cm;挂双层 8钢筋网片 网格间距20cm × 20cm,喷射厚度为30cm的C25混凝土;于此同时,平行流水施作偏压墙,以达到钢拱架受力均衡。
(4)根据洞口各里程位置现场情况,靠近山体一侧6~8榀钢拱架基础必须落到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的原状土中,并确保靠近山体的 C25喷混凝土厚度不小于80cm,同时施作径向锚杆及锁脚锚管。
(5)仰拱及填充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等待强度期间,当偏压墙施工高度达到隧道起拱线时,立即施做护拱混凝土。护拱采用厚度80cm的C25钢筋混凝土,主筋采用T25钢筋,双层布设,层间距65cm,排距20cm。
(6) 当仰拱、填充及护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开始掘进。采用三台阶七步流水开挖法,首先进行有偏压一侧施工,循环进尺为1榀钢架,台阶长度控制在2m之内。
(7) 初期支护施工长度达到6~8m时,施作一板二次衬砌。衬砌采用C25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为50cm。主筋采用T22钢筋,层间距为35cm,排距为15cm。
(8)在第一板衬砌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撤出二次衬砌台车,恢复掌子面掘进。按三台阶七步流水法施工,各台阶长度控制在2m之内,循环进尺为一榀拱架(50cm,按设计及规范要求严格施作锁脚锚管和径向锚杆。施工长度达到 3~4m时(根据围岩量测)施作仰拱并填充。
白草畔位于野三坡的上坡,位于[1],是野三坡景区的最高点,白草畔景区特色:杜鹃花开,五月冰川,高山流水,一览众山小 野三坡白草畔景区是野三坡的至高点,主峰海拔1983米,与北京的百花山属姊妹峰,是京西...
可以套人工清底子目。
在山区隧道修建中,进洞施工的安全至关重要。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隧道洞口处地质条件与洞身段相比更差一些。传统的刷坡进洞方法,工程量大,边坡稳定性差,对环境影响较大,同时易引发边坡失稳,产生落石、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有时即使采用其他辅助工法能够成洞,隧道运营后也会出现山体滑坡、渗水、崩塌、衬砌裂缝和变形等问题,后期维修、养护费用大,这将极大地增加工程在全寿命期内的总成本。因此,采用新的进洞施工工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施工力学效应分析:
采用 FLAC 3D 大型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山体及隧道模型,对隧道进洞施工过程力学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考虑到隧道的影响范围,计算模型左右各取60m,仰拱下取为60m,拱顶以上为覆土厚按照实际埋深考虑( 0~30m) ; 考虑到单元数量太多影响计算速度,纵向计算范围取50m。围岩土体的本构模型采用 Mo-hr-coulomb 理想弹塑性模型; 隧道拱部3m范围内为超前管棚注浆加固区域,超前管棚用 Beam 单元单独模拟。
洞口段围岩主要以碎石、砂卵石及花岗闪长岩为主,围岩较为破碎按Ⅴ级围岩考虑,注浆加固后按Ⅵ级围岩 考虑,结合《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 TB10003—2005)。
根据隧道洞口围岩地质条件,确定隧道的施工方案为: 先对右洞进口进行施工,然后对左洞进口进行施工。进洞施工过程数值模拟步骤为:(1)施做套拱;(2) 施做管棚注浆; (3)机械开挖进洞;(4)施做明洞。
1 支护受力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做出初期支护的主应力云图和进洞后初期支护拱顶主应力沿隧道纵向变化曲线。由于偏压原因,左洞所受的剪切应力远远大于右洞,致使左洞最小主应力以拉应力为主,而右洞以压应力为主,致使两曲线 特征明显不同。
2 支护变形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做出洞口段初期支护位移云图和初期支护位移沿隧道纵向变化曲线,由于左洞洞顶地表呈斜坡状,在自然状态下坡体具有剪切滑移的趋势,导致左洞受到剪切应力作用,故使左侧初期支护位移较大。
3 地表沉降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做出地表位移云图,随着埋深的逐渐增加,地表沉降逐渐变小,最大地表沉降出现于左洞上部覆土处,此处埋深为12m,最大地表沉降值为16mm,且沉降呈不对称分布,由于受地形影响,左侧沉降大于右侧沉降。
4 仰坡稳定性分析:
仰坡稳定是进洞施工的重点,为确保进洞技术的可行性,必须针对进洞之后的仰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应用强度折减法,计算进洞之前及进洞之后的仰坡安全系数。 2100433B
路基高边坡刷坡专项办法
陕西省成通机械化公路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延川县马家河至苏亚河三级公路工程 高边坡刷坡专项施工方案 编 制 人 : 审 核 人 : 日期: 陕西省成通机械化公路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马苏路项目经理部 高边坡刷坡专项方案 一、工程简介 1、工程概述 本标段起点里程 K0+000,终点里程 K30+614.185,扣除长、短断链全长 28.556 公里。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标准宽度 7.5 米,设计速度 30 公里 /小时。设 计路基开挖土方 1085186m3、开挖石方 393920m3,路基回填土石方 389252m3。 二、编制依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F10-2006) 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J059-2005) 3、《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 (JTGE50-2006)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1-2004) 5
路基高边坡刷坡专项方案
- 1 - 路基高边坡刷坡专项方案 一、工程简介 1、工程概述 本工程属于新建蔡家崖煤炭集运铁路工程第二标段, 本标段 起讫里程为 ZD1+515~ZDK4+503 ,全长 2.988 千米,其中需要进行 高边坡刷坡作业的路基,分段总长 269.96m。本段地处山区,防护、 排水尤为重要。路基段分布零碎,无较大施工段落,通过纵向拉通路 基法有利于现场平行作业。 路基施工难点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及深挖 路堑的防护,即框架锚杆防护。 2、自然特征 (1)地形地貌:线路所经区域属于黄土高原丘陵及低山区,是 吕梁山地向黄河峡谷的延伸部分, 地势总体由东向西倾斜。 上部覆盖 厚层黄土,由于水流侵蚀和切割作用,形成黄土丘陵地貌。微地貌以 黄土梁茆和深切冲沟为主,基岩以条带状或零星出露于沟谷底及两 侧。 (2)水文地质特征:沿线地下水划分为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 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路基坡脚冲刷是路基水毁中最常见的现象。当坍塌的物质堆积于坡脚后,若水流及时把它们带走,坡脚冲刷继续进行,坍塌不断发生;当水流不能将坍塌物质带走时,它们堆积在坡脚,增加河岸边坡稳定性,起到保护坡脚的作用。由此可见,改变水流结构使坡脚免受冲刷或提高坡脚抗冲刷能力对沿河路基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纵观沿河路基坡脚处水毁防护发展历程,多从丁坝、护坦防护机理、河床水流机理等方面,分析我国沿河路基坡脚处水毁防护技术的发展现状,而沿河路基坡脚处防护措施的综合应用在我国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单一防护技术往往难以达到路基坡脚水毁防护的目的,因此,常需采用综合的防护技术 。
【学员问题】边坡冲刷破坏的变形特征?
【解答】在流水的动力作用下,边坡岩(土)被水流冲蚀,搬运的现象。通常可细分为面蚀,冲沟,高水头下泄、冲击、浪击等.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学员问题】路基边坡被冲刷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解答】1、形成原因
(1)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
(2)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
(3)每次雨水冲刷后未及时修补路基。
(4)边坡未植草防护。
2、防治措施:
(1)削坡后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
(2)应设临时急流槽、拦水埂和排水沟。
(3)应及时修补冲刷沟。
(4)大雨过后应及时组织人员上路排除积水。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