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是一种无色有毒液体,能溶解脂肪、油漆等多种物质,易挥发液体,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分子量153.84,在常温常压下密度1.595g/cm³(20℃),沸点76.8℃,蒸气压15.26kPa(25℃),蒸气密度5.3g/L。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它不易燃,曾作为灭火剂,但因它在500摄氏度以上时可以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毒的光气、氯气和氯化氢气体,加之它会加快臭氧层的分解,所以被停用。四氯化碳的用途被国家严格限制,仅限用于非消耗臭氧层物质原料用途和特殊用途,作为萃取剂并不常用。

四氯化碳基本信息

四氯化碳注意事项

危险性

健康危害:高浓度该品蒸气对粘膜有轻度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肝、肾有严重损害。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该品蒸气,最初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随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胃肠道症状。较严重病例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中毒性肝肾损伤。重者甚至发生肝坏死、肝昏迷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可因室颤和呼吸中枢麻痹而猝死。口服中毒肝肾损害明显。少数病例发生周围神经炎、眼球后视神经炎。皮肤直接接触可致损害。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肾损害、皮炎。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有毒。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该品不会燃烧,但遇明火或高温易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在潮湿的空气中逐渐分解成光气和氯化氢。

有害燃烧产物:光气、氯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但不要对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护目境,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毒理学

急性毒性 :LD50:2350mg/kg(大鼠经口);5070mg/kg(大鼠经皮);LC50:50400mg/m³,4小时(大鼠吸入);人经口29.5ml,死亡;人吸入320g/m³,5~10分钟后死亡;人吸入150~200g/m³,1/2~1小时有生命危险;人吸入15g/m³后5分钟后眩晕、头痛、失眠,脉率快;人吸入1~2g/m³,30分钟后轻度恶心、头痛,脉率和呼吸加快;人吸入0.6~0.7g/m³,可耐受3小时。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吸入400ppm,7小时/天,5天/周,173天,部分动物127天后全部死亡,肝肾肿大,肝脂肪变性,肝硬化,肾小管上皮退行性病变。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ul/L。DNA损伤:小鼠经口335umol/kg。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g/kg(孕7~8天),引起植入后死亡率增加。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619mg/kg(雄性,10天),引起睾丸、附睾和输精管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可疑。小鼠经口1250mg/kg/日×78周,肝细胞癌发病率增高。

致畸性:大鼠吸入300~1000ppm/日(妊娠期6~15天)对胚胎有致畸作用;三代繁殖试验大鼠吸入50~400ppm,无胎毒和致畸作用。

污染来源:生产四氯化碳的有机化工厂、石油化工厂等企业都可能产生四氯化碳污染。四氯化碳用作油类、脂肪、真漆、假漆、硫磺、橡胶、蜡和树脂的溶剂、冷冻剂、薰蒸剂、织物的干洗剂、金属洗净剂、杀虫剂。也用于电子工业用清洗剂、油质、香料的浸出剂、萃取剂等行业。四氯化碳常用于合成碳氟化合物,生产氯化有机化合物,半导体生产,制造氟里昂等行业。

查看详情

四氯化碳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四氯化碳

  • 250kg系列名称:溶剂类原料 包装:250 产地:
  • kg
  • 13%
  • 贵州金辉煌化工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四氯化碳

  • AR500mL
  • 13%
  • 陕西浩成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四氯化碳

  • AR500mL
  • 13%
  • 陕西宏锐贸易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四氯化碳

  • 500ml
  • 吉元
  • 13%
  • 重庆吉元化学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四氯化碳

  • AR500mL
  • 13%
  • 延安俊捷工贸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四氯化碳

  • 95%铁桶装
  • kg
  • 肇庆市2003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四氯化碳

  • kg
  • 韶关市2010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四氯化碳

  • kg
  • 肇庆市2003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氯化

  • kg
  • 惠州市2017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氯化

  • kg
  • 惠州市2017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四氯化碳

  • AR500mL
  • 80瓶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07-05
查看价格

四氯化碳

  • 95%
  • 50kg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1-07-05
查看价格

四氯化碳

  • 500g
  • 60瓶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4-17
查看价格

四氯化碳

  • IR 500ml
  • 40瓶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3-27
查看价格

四氯化碳

  • IR 500ml
  • 36瓶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11-22
查看价格

四氯化碳制备方法

四氯化碳的生产方法较多,有甲烷热氯化法、二硫化碳氯化法、联产四氯乙烯法、光气催化法、甲烷氧氯化法、高压氯解法、甲醇氢氯化法等。下列列举了常用的两种制法。

1.甲烷热氯化法

甲烷与氯气混合,在400-430℃下发生热氯化反应,制得粗品和副产盐酸,粗品经中和、干燥、蒸馏提纯,得成品。原料消耗定额:天然气(含甲烷98%)210m3、液氯2850kg/t。

CH4+4Cl2===CCl4+4HCl

2.二硫化碳法

氯气和二硫化碳以铁作催化剂在90-100℃下反应,反应产物经分馏、中和、精馏,得成品。该法投资少,产品易提纯,但成本高,设备腐蚀严重。

2Cl2+CS2==Fe==CCl4+2S

查看详情

四氯化碳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挥发液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味甜。

相对密度(水=1):1.59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5.32

饱和蒸气压(kPa):15.26(25℃)

燃烧热(kJ/mol):364.9

折射率 1.459-1.46

临界温度(℃):283.2

临界压力(MPa):4.55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6

20℃时与水的界面张力(mN/m):45.0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有毒。不燃烧。高温下可水解生成光气;还原可得氯仿。

查看详情

四氯化碳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四氯化碳作用用途

曾广泛用作溶剂、灭火剂、有机物的氯化剂、香料的浸出剂、纤维的脱脂剂、粮食的蒸煮剂、药物的萃取剂、有机溶剂、织物的干洗剂,但是由于毒性及破坏臭氧层的关系现在甚少使用并被限制生产 ,很多用途也被二氯甲烷等所替代。也可用来合成氟氯代烷、尼龙7、尼龙9的单体;还可制三氯甲烷和药物;金属切削中用作润滑剂。

查看详情

四氯化碳上游原料

二硫化碳 甲醇 甲烷 氯气 天然气 烧碱 乙醇

查看详情

四氯化碳安全信息

危险标志

T Toxic 有毒物品

NDangerous for the environment 危害环境的物品

安全术语

S23Do not breathe vapour.切勿吸入蒸汽。

S36/37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gloves.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S59Refer to manufacturer / supplier for information on recovery / recycling. 参考制造商/供货商提供的回收/再利用信息。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风险术语

R23/24/25Toxic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毒。

R40 Limited evidence of a carcinogenic effect. 少数报道有致癌后果。

R52/53Harmful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对水生生物有害,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R59Dangerous to the ozone layer. 对臭氧层有危害。

查看详情

四氯化碳文献

紫甘薯叶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紫甘薯叶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紫甘薯叶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格式:pdf

大小:3.0MB

页数: 3页

通过腹腔注射7%的CCl4制备慢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紫甘薯叶总黄酮(FPSPL)进行治疗,检测小鼠肝脏指数(LI),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FPSPL对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FPSPL能显著降低小鼠LI,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提高血清ALB和TP含量,提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FPSPL对四氯化碳导致的小鼠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四氯化钛精制中铜丝除钒工程设计问题的探讨 四氯化钛精制中铜丝除钒工程设计问题的探讨

四氯化钛精制中铜丝除钒工程设计问题的探讨

格式:pdf

大小:3.0MB

页数: 4页

根据铜丝除钒精制四氯化钛的生产实践及经常出现的问题,在生产工程设计时应结合生产实践,充分考虑粗四氯化钛料液中固体杂质和可溶性高沸点物质,生产设备选型、配置及材质选择,加热方式及热效率,废气管道走向及废气处理系统,铜丝塔的选型、工作条件,铜丝再生处理方法等问题。

四氯化碳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又名四氯甲烷,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易挥发、不易燃的油状液体,有类似氯仿的微甜气味。分子量为153.84,沸点76.8 c|C,微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四氯化碳曾广泛用作溶剂、灭火剂、有机物的氯化剂、香料的浸出剂、纤维的脱脂剂、粮食的蒸煮剂、 药物的萃取剂、有机溶剂、织物的干洗剂,金属切削中的润滑剂等,也可用来合成氟里昂、尼龙的单体,还可制三氯甲烷和药物。目前已经明确其具有较强的肝脏毒性,四氯化碳中毒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多因生产劳动中吸入其高浓度蒸气所致,以中枢性麻醉症状及肝、肾损害为主要特征。

毒性特点及危害

四氯化碳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四氯化碳及其分解产物可经呼吸道和皮肤接触吸收进入体内,在体内代谢迅速,吸入后约50% 以原形自肺排出,20%在体内氧化转化,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四氯化碳蒸气对黏膜有轻度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肝、肾有严重损害。急性四氯化碳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四氯化碳蒸气后,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可发生肺水肿、呼吸麻痹。稍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头晕、头痛、乏 力、步态蹒跚或轻度意识障碍。中毒第2~4天呈现肝、肾损害征象。严重时出现腹水、急性肝坏死和肾功能衰竭。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及胃肠功能紊乱,少数可有肝肿大及肝功异常。

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

高浓度四氯化碳蒸气吸入主要见于制造二氯二氟甲烷,三氯氟甲烷及氯仿等的化工行业,因车间无良好通风,设备管道意外泄漏,使作业短时间内大量吸入高浓度四氯化碳蒸气。也可发生于闷室用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时,或用四氯化碳熏蒸、干洗、擦洗枪支或机器时。

误服四氯化碳液体经消化道吸收或沾染皮肤吸收,临床少见。当四氯化碳接触火焰或灼热的金属时,易分解出大量光气及氯化氢,此时可发生光气危害。

预防措施

生产流程尽量保持密闭化,定期检修设备,严防跑、冒、滴、漏发生,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生产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护目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手脸等可能接触部位。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患有神经精神系统及肝、肾器质性疾病者不得上岗。

加强对本品的专门保管,标签应清楚、醒目,防止误用、误服。

应急救援处置原则

急救措施

将中毒人员迅速脱离现场至空 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时就医。

如有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有眼睛接触时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误服食入时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及时就医。

消防措施

四氯化碳不会燃烧,但遇明火或高温易产生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j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明场人员,但不要对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中毒案例

案例一

2004年12月25日至2005年1月5日,某织造厂检查车间先后有39名工人出现程度不同的头晕、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并由厂房送到当地卫生院进行治疗。

对现场的职业卫生学调查发现:该厂检查车间的去污工序使用有机溶剂“枪水”,直接接触的员工有30多人,车间只安装吊扇,无通风排毒设施,操作工人没有使 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因天气寒冷关闭窗户,工作时间每天10~12 h。“枪水”包装容器标示为“1,1,1三氯乙烷,含量96%以上。”事故车间每天用量为10余升。现场抽取“枪水”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分析结果为含有四 氯化碳57.4%、二氯甲烷42%。对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结果发现10个检测点的四氯化碳浓度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中浓度最高点为192 mg/m3,超标6.6倍。

根据工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依据GB242-2002《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39名工人中有18人诊断为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轻度中毒。

中毒原因分析:目前清洗剂市场不规范,管理无序,品种繁杂,“三无”产品较多,高毒化学品含量较高,更有甚者,用外文或代号隐瞒化学物的真实名称,毒性无说明书和中文标示。本次事故所谓“枪水”主要成分是四氯化碳57.4%,二氯甲烷42%,而出厂容器的标示为“1.1,1三氯乙烷,含量96%以上”,误 导使用者,埋下事故隐患。加之企业设备简陋、排毒设施不完善、无有效防护措施是造成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

建议工厂应改善生产作业环境,生产车间有毒与无毒工序应分开、不同室,缩小毒物危害面。完善通风排毒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减少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力口强对工人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增强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二

患者一:男,30岁,轮船轮机工人,某日在小型货船行驶过程中的机舱内,以喷淋及擦洗方式清洗船机,机舱的容积约40 ITl3,船舱内通风差,半小时后感头晕、乏力不适,上甲板通气休息约10 min症状好转后回舱继续工作,共约2h,用四氯化碳10余千克。随即患者发现小便呈茶色,无血块。第二天出现恶心、呕吐,自感小便渐减少。第三日晚船到 码头时一日内已无小便,到医院就诊后诊断为四氯化碳中毒,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患者二:男,54岁,与患者一同时操作,但时间较长共约4 h,症状表现与患者一类似。同样入院治疗诊断为四氯化碳中毒,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以上2名患者入院后经血液透析及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中毒原因分析:工人不了解四氯化碳的毒性及危害,在工作中不注意个人保护,在无排毒设施情况下长时间工作,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大量四氯化碳导致中毒。

以上就是文章全部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及需要,可立即咨询我们,或者访问:中国职业病网,进行交流探讨。

查看详情

环保部:新建有副产品四氯化碳项目须配套处置设施

  央视网消息:据环境保护部网站消息,环保部近日发布了《关于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建设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对于新建、改建、扩建有副产品四氯化碳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四氯化碳处置设施,副产的四氯化碳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置,不得对外销售、不得向大气直接排放。

近日,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就《通知》的发布背景、主要内容等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以下为问答实录:

问:《通知》发布的背景是什么?

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精神,我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对非受控化工原料用途ODS建设项目的核准。同时,为加强ODS监督管理,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切实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有关要求,依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规定,对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建设项目提出统一管理要求。

问:《通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依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通知》对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建设项目按照ODS控制类别分别提出管理要求。

一类是针对受控用途的ODS建设项目。禁止新建和扩建生产和使用作为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溶剂、清洗剂、加工助剂、气雾剂、土壤熏蒸剂等受控用途的ODS建设项目。改建、异址建设生产受控用途的ODS建设项目,禁止增加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能力。

另一类是针对非受控化工原料用途的ODS和有副产品四氯化碳的建设项目。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化工原料用途的ODS的建设项目,生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只能用于企业自身下游化工产品的专用原料用途,禁止用于制冷剂、发泡剂、溶剂等受控用途,不能对外销售,不能任意排放。其中,对于生产消耗臭氧层物质二氟一氯甲烷(HCFC-22)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并同时投产运行其副产品三氟甲烷(HFC-23)的无害化处置设施,对其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置,禁止向大气直接排放。

对于新建、改建、扩建有副产品四氯化碳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四氯化碳处置设施,副产的四氯化碳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置,不得对外销售、不得向大气直接排放。

问:相关企业如何落实《通知》要求?

答:根据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进展情况,依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通知》明确提出了生产和使用ODS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相关企业一定要从国家履约的高度,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组织有关生产和使用ODS装置的建设和生产活动。项目建成后,企业要按照《关于加强含氢氯氟烃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上报ODS生产、使用数据,并积极配合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查看详情

【汇海原料检测直播间】贵港汇海麸皮四氯化碳浮选实验

汇海农牧——这里总有您需要的猪鱼资讯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