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四氯化碳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2018/09/06255 作者:佚名
导读: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又名四氯甲烷,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易挥发、不易燃的油状液体,有类似氯仿的微甜气味。分子量为153.84,沸点76.8 c|C,微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四氯

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又名四氯甲烷,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易挥发、不易燃的油状液体,有类似氯仿的微甜气味。分子量为153.84,沸点76.8 c|C,微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四氯化碳曾广泛用作溶剂、灭火剂、有机物的氯化剂、香料的浸出剂、纤维的脱脂剂、粮食的蒸煮剂、 药物的萃取剂、有机溶剂、织物的干洗剂,金属切削中的润滑剂等,也可用来合成氟里昂、尼龙的单体,还可制三氯甲烷和药物。目前已经明确其具有较强的肝脏毒性,四氯化碳中毒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多因生产劳动中吸入其高浓度蒸气所致,以中枢性麻醉症状及肝、肾损害为主要特征。

毒性特点及危害

四氯化碳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四氯化碳及其分解产物可经呼吸道和皮肤接触吸收进入体内,在体内代谢迅速,吸入后约50% 以原形自肺排出,20%在体内氧化转化,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四氯化碳蒸气对黏膜有轻度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肝、肾有严重损害。急性四氯化碳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四氯化碳蒸气后,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可发生肺水肿、呼吸麻痹。稍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头晕、头痛、乏 力、步态蹒跚或轻度意识障碍。中毒第2~4天呈现肝、肾损害征象。严重时出现腹水、急性肝坏死和肾功能衰竭。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及胃肠功能紊乱,少数可有肝肿大及肝功异常。

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

高浓度四氯化碳蒸气吸入主要见于制造二氯二氟甲烷,三氯氟甲烷及氯仿等的化工行业,因车间无良好通风,设备管道意外泄漏,使作业短时间内大量吸入高浓度四氯化碳蒸气。也可发生于闷室用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时,或用四氯化碳熏蒸、干洗、擦洗枪支或机器时。

误服四氯化碳液体经消化道吸收或沾染皮肤吸收,临床少见。当四氯化碳接触火焰或灼热的金属时,易分解出大量光气及氯化氢,此时可发生光气危害。

预防措施

生产流程尽量保持密闭化,定期检修设备,严防跑、冒、滴、漏发生,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生产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护目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手脸等可能接触部位。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患有神经精神系统及肝、肾器质性疾病者不得上岗。

加强对本品的专门保管,标签应清楚、醒目,防止误用、误服。

应急救援处置原则

急救措施

将中毒人员迅速脱离现场至空 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时就医。

如有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有眼睛接触时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误服食入时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及时就医。

消防措施

四氯化碳不会燃烧,但遇明火或高温易产生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j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明场人员,但不要对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中毒案例

案例一

2004年12月25日至2005年1月5日,某织造厂检查车间先后有39名工人出现程度不同的头晕、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并由厂房送到当地卫生院进行治疗。

对现场的职业卫生学调查发现:该厂检查车间的去污工序使用有机溶剂“枪水”,直接接触的员工有30多人,车间只安装吊扇,无通风排毒设施,操作工人没有使 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因天气寒冷关闭窗户,工作时间每天10~12 h。“枪水”包装容器标示为“1,1,1三氯乙烷,含量96%以上。”事故车间每天用量为10余升。现场抽取“枪水”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分析结果为含有四 氯化碳57.4%、二氯甲烷42%。对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结果发现10个检测点的四氯化碳浓度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中浓度最高点为192 mg/m3,超标6.6倍。

根据工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依据GB242-2002《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39名工人中有18人诊断为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轻度中毒。

中毒原因分析:目前清洗剂市场不规范,管理无序,品种繁杂,“三无”产品较多,高毒化学品含量较高,更有甚者,用外文或代号隐瞒化学物的真实名称,毒性无说明书和中文标示。本次事故所谓“枪水”主要成分是四氯化碳57.4%,二氯甲烷42%,而出厂容器的标示为“1.1,1三氯乙烷,含量96%以上”,误 导使用者,埋下事故隐患。加之企业设备简陋、排毒设施不完善、无有效防护措施是造成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

建议工厂应改善生产作业环境,生产车间有毒与无毒工序应分开、不同室,缩小毒物危害面。完善通风排毒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减少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力口强对工人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增强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二

患者一:男,30岁,轮船轮机工人,某日在小型货船行驶过程中的机舱内,以喷淋及擦洗方式清洗船机,机舱的容积约40 ITl3,船舱内通风差,半小时后感头晕、乏力不适,上甲板通气休息约10 min症状好转后回舱继续工作,共约2h,用四氯化碳10余千克。随即患者发现小便呈茶色,无血块。第二天出现恶心、呕吐,自感小便渐减少。第三日晚船到 码头时一日内已无小便,到医院就诊后诊断为四氯化碳中毒,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患者二:男,54岁,与患者一同时操作,但时间较长共约4 h,症状表现与患者一类似。同样入院治疗诊断为四氯化碳中毒,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以上2名患者入院后经血液透析及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中毒原因分析:工人不了解四氯化碳的毒性及危害,在工作中不注意个人保护,在无排毒设施情况下长时间工作,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大量四氯化碳导致中毒。

以上就是文章全部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及需要,可立即咨询我们,或者访问:中国职业病网,进行交流探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