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混沌系统与混沌电路:原理、设计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分基础篇和应用篇两大部分,共33章。基础篇包括第1~9章,应用篇包括第10~33章。全书从基本内容划分,也可以概括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9章,包括混沌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与方法,离散动力系统初步,抛物线映射,常微分方程基本理论,马蹄映射、Shilnikov定理与Melnikov方法简介,连续时间混沌系统,混沌吸引子的刻画,分形与分维,几种混沌同步方案与混沌保密通信制式。第二部分为第10~26章,包括连续时间混沌系统的离散化及其算法,混沌基本单元与非线性函数产生电路,混沌电路的模块化设计,多涡卷与多翅膀混沌系统的理论设计与建模方法,三阶和四阶多涡卷Chua电路,用多项式产生三涡卷Chua电路,正余弦倍角与分段函数法的多涡卷变形Chua,电路,网格多涡卷Chua电路,超混沌多涡卷MCK系统,多折叠环面系统,多方向分布网格多环面系统,多涡卷广义Jerk电路,多方向分布网格多涡卷混沌电路,环状多翅膀广义Lorenz系统族,嵌套多翅膀广义。Lorenz系统族,四阶Colpitts混沌振荡器,一个五阶超混沌电路。第三部分为第27~33章,包括混沌模拟通信系统,用DSP技术产生混沌信号与实现混沌数字通信,DSP技术平台的混沌无线数字通信,用FPGA的DSPBLJILDER技术产生混沌信号。IEEE——754标准与FPGA技术的混沌产生器及混沌数字通信,FPGA嵌入式以太网传输数字图像混沌保密通信。
《混沌系统与混沌电路:原理、设计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的基础篇可作为电路与系统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应用篇可供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参考。
基础篇
第1章 混沌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混沌理论的产生
1.1.1 确定性系统的内秉随机性——一个确定性与概率性辩证统一的世界
1.1.2 混沌理论对人类传统思维模式的挑战
1.2 数学上用模型逼近自然的三种范式
1.3 混沌研究简史
1.4 混沌的分类及其应用前景
1.5 混沌的基本特征
1.5.1 确定性系统中的内在随机性
1.5.2 对初始条件的高度敏感性
1.5.3 正的Lyapunov指数
1.5.4 有界性
1.5.5 遍历性
1.5.6 分形与分维性
1.5.7 自相似性
1.5.8 普适性
1.5.9 连续功率谱、类噪声和冲击式的相关特性
1.5.10 混沌的同步特性
1.6 通向混沌的道路
1.6.1 倍周期分岔道路
1.6.2 阵发混沌道路
1.6.3 拟周期道路
1.7 混沌的定义
1.8 混沌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8.1 混沌机理研究
1.8.2 定性分析方法及其特点
1.8.3 混沌系统建模与分析
1.8.4 混沌技术实现及其在语音图像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1.8.5 连续混沌系统离散化与数字化处理
1.8.6 通信过程中的混沌同步与加密问题
第2章 离散动力系统初步
2.1 稠密、同胚与微分同胚的概念
2.2 复合映射、压缩映射与不动点
2.3 离散动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2.4 周期点、周期轨与沙可夫斯基定理
2.5 周期点的稳定性
2.6 双曲不动点的稳定流形与不稳定流形
2.7 不变集与吸引子
2.8 拓扑共轭与符号动力系统
2.9 帐篷映射
2.10 迪万尼混沌定义
第3章 抛物线映射
3.1 动力系统的一般概念
3.1.1 动力系统的分类
3.1.2 相图、分岔图和迭代图
3.1.3 自治系统和非自治系统
3.1.4 保守系统和耗散系统
3.2 非线性的实质
3.3抛物线模型
3.4 分岔图的主要特征
3.5 分岔图中暗线的解释
3.6 通过映射和迭代产生不动点、周期轨道与混沌轨道
3.7 稳定和超稳定周期轨道
3.8 分岔图中的标度性和自相似性
3.9 符号动力学初步与字提升法
3.10 满映射及其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
3.11 倍周期分岔定理
3.12 切分岔定理与阵发混沌现象
3.13 同宿轨道
3.14 轨道点的密度分布
3.15 李雅普诺夫指数
附录稳定周期窗口问题的分析
第4章 常微分方程基本理论
4.1 常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
4.2 常微分方程的有解性和唯一性
4.3 微分方程的性质
4.4 线性微分方程组
4.4.1 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的通解
4.4.2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的通解
4.5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4.5.1 工具有个互不相等的实特征值的情况
4.5.2 存在共轭复特征根的情况
4.6 二维特征平面方程和一维特征空间直线方程的求解
4.6.1 用常规的方法求解一维特征空间直线方程
4.6.2 用常规的方法求解二维特征平面方程
4.6 -3用技巧方法求解二维特征空间平面方程
附录有关(4.1 7)式的另一种证明方法
第5章 马蹄映射、SMnikov定理与Melnikov方法简介
5.1 混沌吸引子拉伸与折叠变换的概念2100433B
书 名: 混沌系统与混沌电路:原理、设计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作 者:禹思敏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4月1日
ISBN: 9787560625508
开本: 16开
定价: 95.00元
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手段,它的发展历史只有约20年,已经历3代:短波长多模光纤、长波长多模光纤和长波长单模光纤。采用光纤通信是通信史上的重大变革,美、日、英、法等20多个国家已宣布不再建设电...
相对于一个hub,提供各类丰富的接口
简单来说,就是光纤焊接。就是把两根拼接在一起光纤通过熔化连接在一起,就跟普通电线扭结在一起是一个道理,不过是材质不同、采用的技术不同罢了。
禹思敏,1957年5月出生,博士,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技术”学术带头人,兼任香港城市大学混沌与复杂网络学术研究中心协作成员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JBC、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物理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电子与信息学报》、《通信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专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信评议专家。
“DSP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DSP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专业课程。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课程特点,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突出通信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达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目的。在教学效果上取得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的统一。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在仪器通信中的应用
在当今时代,随着网络信息通信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横空出世,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多样化的需求,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得以多样化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该项技术在多个方面的实际应用。
《Multisim及其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第2版)》分上、下两篇,共10章。上篇介绍了仿真软件multisim的安装和使用,重点介绍了其中的元器件库、仪表库和仿真分析方法的使用。下篇介绍了仿真软件multisim在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高频电子线路和电子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导读者学习具体的使用方法。
multisim软件历经多次升级改版,已到了multisim11版本,但其基本操作方法和软件风格均保持不变,在multisim2001版本中设计的实例仿真图与新版本兼容。为了方便新老用户使用,《Multisim及其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第2版)》在上篇的各章节中保留了老版本multisim2001的内容,并补充了新版本的内容;在下篇第10章采用了新版本multisim11对综合设计实例进行仿真设计。
multisim仿真软件为电子技术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计方法,《Multisim及其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第2版)》力求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帮助读者尽快掌握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以达到学了就能用、就会用的目的。
《multisim及其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第二版)》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仿真实验教材和参考书,对于从事电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提供有益的帮助。
《光纤通信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简单地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主要技术指标,重点讨论了光纤数据传输中的同步及差错控制问题、各种光纤传输网络,以及这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第1篇结构优化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1章结构优化相关概念和基本表达
1.1优化模型及其数学表达
1.2结构优化问题及其分类
第2章离散参数优化问题及其解特性
2.1无约束优化问题
2.2等式约束优化问题
2.3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及KKT条件
2.4凸优化问题与全局最优解
2.5优化模型的对偶问题及其解特性
2.6多目标优化问题与Pareto最优解
第3章结构优化设计的最优准则法
3.1满应力设计
3.2均匀应变能设计
第4章分布参数优化问题
第5章通用数值优化方法
5.1显式优化问题和隐式优化问题
5.2基于局部搜索的优化算法的基本流程
5.3单变量无约束优化问题
5.4多变量无约束优化问题
5.5约束优化问题的等效无约束模型
5.6约束优化问题的一般解法
5.7线性优化问题的数学规划解法
小结
第6章大规模结构优化问题的模型近似技术
6.1基于局部近似的序列规划法
6.2基于全局近似的响应面法
第7章基于离散系统的设计灵敏度分析
7.1有限差分法
7.2解析/半解析方法
第8章大规模复杂优化模型的处理方法
8.1模型分解
8.2多层优化
8.3同时分析和设计
第1篇小结
关键概念
第1篇思考与练习
第2篇结构拓扑优化及其在振动和声学设计中的应用
第9章结构拓扑优化问题
9.1拓扑优化问题的数学表达及正则化
9.2带罚因子的固体各向同性微结构/材料插值模型SIMP
9.3拓扑优化问题的灵敏度分析和求解
9.4棋盘格问题和网格依赖问题
9.5数值算例
第10章基于拓扑优化的结构特征频率设计
10.1问题表达
10.2单/多重特征频率的灵敏度分析
10.3基于增量格式的多重特征频率优化模型及求解
10.4局部化模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10.5数值算例
第11章基于拓扑优化的线弹性结构动态柔度设计
11.1动态柔度最小化拓扑优化模型
11.2灵敏度分析和最优性条件
11.3基于频率渐变的连续性设计方法
第12章声振耦合系统拓扑优化问题
12.1引言
12.2声场方程和Helmholtz边界积分
12.3声场(边界元)结构(有限元)耦合方程
12.4结构声学耦合系统拓扑优化模型及其灵敏度分析
12.5边界元结构声学混合过渡有限元模型
12.6基于高频近似的声压优化模型及其灵敏度分析
12.7基于高频近似的声功率优化模型及其灵敏度分析
第13章振动声学微结构拓扑优化问题
13.1引言
13.2周期性微结构的宏观等效性能
13.3基于宏观结构总体声功率最小化的微结构双材料拓扑优化模型
13.4振动声学微结构拓扑优化的灵敏度分析
13.5多频(频带)响应优化模型
13.6数值算例
第2篇小结
关键概念
第2篇思考与练习
名词索引
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