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石家庄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

《石家庄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是石家庄市发布的“十三五”规划。

石家庄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基本信息

石家庄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简介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石政办发〔2017〕8号

发布日期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正定新区、循环化工园区和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石家庄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2月28日石家庄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市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立足省会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实施重点改革,破除瓶颈制约,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开展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在市政府有行政审批事项的33个部门成立行政审批处,实行一个处室管审批;在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行政审批局,开展相对集中审批权试点工作;自行大力取消下放行政权力事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监管类别,市本级仅保留行政许可事项145项。大力推行清单制度,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并公布了市县乡三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监管清单和负面清单。大力实施“五个一”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了“一个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管办证”、“一个部门管市场”、“一个编码批项目”、“一个平台管服务”。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启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市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照一码”,严格执行“先照后证”,实现了“三证合一”。

(二)创新驱动体制改革优势明显

大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制定印发了《关于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为高层次人才落户石家庄提供各方面支持。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制定出台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任务分工方案》,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第三级。石家庄京津冀产学研联盟运行良好,组织举办了院校行、企业行、专题对接会等活动。积极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一站式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技术创新领域,逐步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多层次结构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渠道。创新驱动能力快速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13家。五年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338家。省级以上孵化器达到9家,孵化面积达到了100多万平方米,是2010年的4.5倍。连续9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三)财政及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实行全口径预算编制改革,建立了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硬化预算约束,预算执行中不得随意调整支出。强化财政支出管理,建立规范透明、责权明晰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全面深化绩效预算改革,初步建立了规范的绩效预算管理结构和绩效目标指标管理体系。全面落实预算信息公开,启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偿债准备金和债务风险预警制度。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扩大平台规模,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利润。创新投融资机制,围绕生态环保、交通设施、能源设施、新型城镇化、社会公共事业、文化旅游、农村面貌提升等七个领域,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大力推动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工作顺利开展。稳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四)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监管全覆盖,积极推动国有资产统一监管。统筹推进石家庄市制酒厂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指导帮助北国集团等10家企业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完成68家国有企业改制,21家监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293.9亿、10.9亿元,年均递增11.8%、20.6%。加速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制定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各项工作,对新设立的小微企业、“个转企”民营企业、“小升规”工业企业等,根据企业纳税情况适当给予奖励。认真做好中小企业全信息化精益智慧管理推广试点工作,积极推广河北冀凯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全信息化精益智慧管理模式。2015年,我市民营经济综合排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五)开放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制定印发了《石家庄市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工作实施方案》,对做好推广复制经验等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安排。积极申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总体方案》。推广“政府推动、企业运作”的开发经营模式,鼓励境内外有实力、有经验的专业机构或企业领办开发区、参与开发区投资运营。进一步完善园区用人机制,制定了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制、绩效考核制实施方案。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工商会签订了代理招商协议。石家庄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预验收,石洽会、冀商大会、通用航空展等展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5年累计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675.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3亿美元。

(六)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新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进度,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筹划以融资担保为主体开展再担保业务,组织有实力的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组建担保联盟。引导村镇银行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引进民间资本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向县(市)、镇(社区)延伸服务网络。积极引进金融市场主体,目前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7家。加快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全面履行监管职责,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印发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对充分挖掘全市用地潜力、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规范。印发了《石家庄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支持研发型工业项目的规划建设,将生产研发型工业项目用地的容积率上限由原来规定中心城区最高2.5,中心城外2.2,提高到3.0。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有效拓展了城镇建设用地空间。

虽然“十二五”期间石家庄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收到了良好成效,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省会建设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地方和政府部门对改革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对改革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抓推进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二是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型举措还不够多,一些地方和部门抓改革不像抓发展那样有力,没能正确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重发展、轻改革”的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三是部分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有些改革没有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措施含金量不高,没有取得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效果;四是一些地方在改革中仍存在部门利益和小团体思想,因改革触及了既得利益,使得改革工作进展受阻,影响了改革的整体进程;五是部分改革工作进展不快,从市级层面上来看,许多改革工作都需要省级甚至国家级的顶层设计,在上级改革措施尚未出台之前,市级层面的改革很难推动,客观上造成一些改革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上述问题需要在“十三五”期间予以重视和有效解决。

二、“十三五”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石家庄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切实把握好经济体制改革脉搏,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石保廊全面改革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重要机遇,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确保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创新性突破,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经济体制改革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

2015年,石家庄市生产总值在京津冀13个城市中排名第四位,落后于北京市、天津市以及唐山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中,石家庄市的能级较低,尚未达到“十二五”规划中“第三极”的目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框架下,要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省会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与京津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金融资本协作,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产业化基地,力争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第三级。

(三)石保廊全面改革创新的新形势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河北省推进石保廊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提出了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机制、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建设创新人才聚集高地、打造创业创新优良环境六个方面的46项改革举措,这为我市今后五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形势

2015年,石家庄市城镇化率为58.3%(含辛集),居全省第一位,但城镇化质量亟待提高,特别是行政区划调整后,各区之间发展水平不均衡,新并入的三区在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等方面明显低于市区。从国内情况看,中国经济已进入个位数增长期,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必须牢牢把握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积极推进城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对城乡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形势

当前,石家庄传统产业发展动能减弱,新兴产业尚需培育壮大,经济增长动力仍处在转换和接续之中。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着眼长远,抢抓机遇,抓住和用好“倒逼”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解决重大结构性矛盾为突破口,积极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十三五”期间,全市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深入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系统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总体要求,切实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河北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总体部署,加强京津冀全方位合作,积极推进石保廊区域全面改革创新,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和活力,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级”和“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体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合理兼顾城乡、区域及各类社会群体利益,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引导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通过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充分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原则。加强对改革的总体指导和改革方案的跟踪督促,统筹协调解决专项改革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各个区域相互融合、重点领域相互促进、关键环节相互衔接,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发挥各项改革系统配套、协调并进的综合效益。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原则。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的过程中,要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任务为重心,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点问题,大胆探索创新,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以推进重点改革任务带动改革全局。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原则。在整体推进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倡导打破陈规、创新突破,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持改革与发展联动,项目推进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借助外来要素和增量投入,推动建立新的制度体系,积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为其他领域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原则。凡是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法律法规和纪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决策,积极作为。同时,建立协调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纪检、组织、审计等部门要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审慎处理改革创新中的无意过失。

(三)改革目标

“十三五”时期,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管理体制高效透明。政府部门职能划分更加科学,分工更加明晰,运行机制更加合理,行政审批更加规范,决策机制更加科学民主,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机制更加高效,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主体更具创新活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更有效率,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内外开放体系更加健全,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更加强劲,基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全面建立,各项合作迈上新台阶,逐步建立起人才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制度体系,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的增长极。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积极进展。加快推进石保廊区域全面创新改革实验,率先在科技体制、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行政管理、金融创新、人才激励等方面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把石家庄打造成为全国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生态环境改善示范区。

——形成产业转型升级新机制。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逐步强化,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质量效益、创新驱动、资源环境等考核指标体系逐步优化,适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逐步完善,落实《河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打造冀中南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精品钢铁、电子信息、通用航空、新材料等产业。

四、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石家庄市经济体制改革要以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为契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紧紧围绕行政管理体制、科技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要素体制等领域,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石家庄实现创新驱动、跨越赶超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

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向纵深迈进,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进企业发展“降成本”。

1.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做好衔接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工作,继续精简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加大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正定新区等特定区域放权力度,凡是特定区域能够自主决定、自行审批的权限,一律采取下放或委托的方式交由特定区域审批。加大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力度,逐步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行政复议调节和解机制。全面清理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行为。大力清理和整顿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发展。加快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步伐,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7年在全市全面推开,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提质增效、企业创新转型中的独特优势。改进产业发展调控方式,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市场、法律等手段转变。

2.继续深化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机构职能配置;开展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编制工作;在新乐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县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推进市县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和党委巡察机构建设工作;做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县从财税分配、机构设置、下放权限等方面入手,支持经济发达镇建成现代新型小城市。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按照分业分级原则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做好司法体制改革衔接工作;进一步规范设置审批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3.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积极推进“多证合一”。推行电子营业执照,探索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降低登记门槛,进一步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行企业住所托管,支持众创空间集群注册。放宽名称登记条件,允许使用“科技发展”、“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器”等用语表述行业特点;支持“互联网 ”与新型市场主体融合发展,允许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中体现“互联网 新业态”。支持有条件的县工商局试行将企业登记注册窗口设在辖区工商分局(所),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入驻企业代办工商登记等新模式,提高注册效率,降低注册成本。推行“容缺受理”制度,对主要申请材料具备、次要材料缺失的,先予以受理审查,实行“边办理、边补正”,材料齐全,当场发照;推行“工商免费代办机制”,工商登记部门设立“银企对接办公室”,引进商业银行,免费代办营业执照,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金融服务。完善工商登记绿色通道,对京、津转移河北的重点项目,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取得前置许可的,可以先行核发筹建营业执照。大力推广“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工作机制,以有效的“管”达到社会市场主体竞争有序、企业依法守信经营。改革审批方式,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健全具有“一窗受理、一站办结,一章审结”的流程及机构,以优质的“服”激发企业主动投资的积极性。

4.探索新型审批模式。在国家、省主管部门统一指导下,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等创新产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争取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在石家庄设立审评分中心,专项负责京津冀区域药品审评工作。探索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承诺备案制,改革单一的环保审批制度,探索更加便利完善的审批管理模式。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制度改革,打造网上办事大厅与实体大厅“虚实一体”的政务服务模式。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实验方案》和《河北省推进石保廊区域全面创新改革实验方案》,推进石家庄市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进企业实现“去产能”。

1.积极推进石家庄市全面创新改革。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能力,依托石家庄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定新区等重点园区,充分利用京津科研与产业的溢出效应、示范效应,积极承接京津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创业创新基地。建设现代产业创新平台,加快石家庄科技大市场、石家庄京津冀产学研联盟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围绕关键科学和技术领域开展研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或共性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平台。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按照“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产业集聚、特色突出”的原则,重点推进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基地、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物联网在制造业的集成和创新应用,培育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加快石家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加大科技企业融资力度,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创新人才计划,实施“京津冀人才特区”战略,积极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京津冀高层次人才交流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和载体,加快推进“博士企业集聚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进计划”等人才计划,鼓励和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2.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项目、重点科技工程等,均应以企业为主体实施;应用开发类项目,均应由企业牵头开展以成果转化为目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后补助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创新活动。建立科技创新创业券制度,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券试点工作,与京津相互衔接、统筹使用,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创新服务、购置研发设备、开展技术合作,以及为创业者提供社会培训、管理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降低创新创业投入成本。完善“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淘汰落后产能机制,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政府补贴、限期拆除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

3.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推进京津冀技术市场一体化进程,探索以共建、托管、建立分站等方式,推动石家庄科技大市场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北方技术交易市场等技术交易机构的合作。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中,将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比例,可以提高到不低于70%。开展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事业单位自主决定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转移转化活动,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不再审批或备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全部留归单位。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收益比例。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4.探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全面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动力与活力,以创业带就业,以创新促发展。大力发展“孵化 创投”、“创业导师 持股孵化”、“创业培训 天使投资”等创业孵化服务模式,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重点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打造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商贸企业聚集区和微型企业孵化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和创新实验计划,建立导师、高校、机构、政府多层次大学生创业资助体系。加强对创业创新的技术支撑,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互联网 ”产业创新网络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跨界交叉领域的创新平台。出台吸引创业投资落户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品牌创业投资机构,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创业创新,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丰富创业创新活动,支持创业孵化机构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培育创业创新文化。

5.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完善石家庄京津冀产学研联盟运营平台。加快联盟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6大数据库智能运行,同时做好手机客户端管理,提高联盟线上服务能力。完善联盟研究院内部管理机制,提升执行效率。启动产学研成果转化天使基金,申办河北省“科技创新劵服务机构”,助力项目落地。推动联盟与京津知名联盟协作,重点发挥好“石家庄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作用,促进“全球创新港”项目落地。建成四区一县联络中心。逐步建立各县(市)、区派驻信息联络员及京津和其它重点城市分支机构,完成“四区一县”即高新区、鹿泉区、栾城区、藁城区及正定县联盟分中心布局,提升联盟辐射带动能力。完善经济技术合作体制。进一步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建立上下(省、市、县)对口、内外(特别是与沿海及京津等发达地区)衔接的政府部门管理机制(或机构),统筹政府间重要事项协调、社会机构(商会、协会)管理、重大活动组织、合作信息交流等职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社会团体 公司”运营模式,借助专业化招商引资、展会展览人才团队,采取服务外包方式,整合社会合作资源,打造区域合作交流平台,畅通合作渠道。

6.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规则的支持采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政策体系,落实和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采购标准,降低采购门槛,扩大对中小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比例。制定创新产品认定办法,鼓励采取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等非招标方式,通过首购、订购、远期约定购买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研究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鼓励政策,对首购首用国产首台(套)产品的单位,给予一定资助。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稳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财税体制基础,更有效地发挥财政政策对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的积极作用。

1.加快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一般公共预算统筹、本级与上级资金统筹,完善预算标准体系建设。继续深化绩效预算改革,全面推行绩效评价,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加快建立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加强预算项目库建设。进一步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进一步深化预算公开透明,加大预算信息公开力度。加强人大对预算的监督审批力度。全面开展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工作。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以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等为支出重点,加大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加强转移支付和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改进财政投入方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大力推广股权投资。

3.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研究制定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进方案,全面梳理市、县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科学划分市以下政府间收入,完善市对县(区)财政体制。支持园区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或进一步优化财政体制。深化县乡财政改革,加强基层财政建设,建立起法制规范、运行高效、调控灵活、监督有力的基础财政管理体系。

4.完善债务管理体制。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动态分析,健全政府性债务预警制度,防范债务风险。建立政府性债务逾期、到期提示和提醒制度,以及对高风险地区的风险提示和警示通报制度。严格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建立政府性债务公开制度。

5.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落实有关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研究制定支持行业协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政府购买服务的审计监督办法以及支持企业参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政策。加强标准和操作规范建设,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在全市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

6.积极培育地方财源,完善地方税体系。要根据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增强税收在促进就业、科技创新、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调控功能,充分行使中央赋予的地方税政管理权,强化税收征管。

(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去杠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中小型银行金融机构,鼓励银行机构在石家庄建立科技支行,提供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方式的金融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到石家庄设立分支机构。促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向县(市)、镇(社区)延伸服务网络。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工作,重点发展科技、扶贫等专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金融组织的增资扩股和改革重组。支持发起设立网络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销售等创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打造一批P2P网络借贷平台、众筹、第三方支付、电商金融、大数据金融等标杆性企业。

2.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培育扶持优势企业到境内外公开市场上市,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积极利用新三板、石家庄股权交易所、天津股权交易所等市场开展股权融资。加大企业债券融资力度。按照发行企业债券需求,下大力新建或整合投融资平台,注入优质资产,推动城投债、项目收益债和棚户区改造、停车场等专项债券发行。针对骨干和龙头企业谋划一批发债项目,提高发债主体信用等级,降低发债成本,扩大融资规模。继续扩大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充分利用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区域集优、私募债等融资工具,缓解各类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推动石家庄股权交易所优化挂牌条件、审核机制、交易方式、融资工具等制度安排,支持股权质押融资、股权非公开转让等业务。

3.创新融资模式。对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减少或取消盈利要求,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担保贷款的风险容忍度,推动降低担保业务收费标准。研究制定市级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大力推行股权投资。政府设立专项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引导境内外创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金融类公司等投资机构开展创投业务。积极开展股权众筹融资,支持各类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创新业务模式、拓展业务领域;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通过互联网按规定开展非公开股权融资。规范发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机构,建立民间融资组织登记备案制度,有序对接民间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推动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发展。

4.增强保险服务功能。建立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制度,提高金融风险识别、预警和控制能力。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开展农业巨灾保险,积极发展养老健康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引导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科技保险专营机构。

(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打造优良市场环境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着力构建一系列产权制度、交易规则、竞争规范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为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创新创造、维护公平竞争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1.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机制。高标准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整合分散设立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医疗设备采购、排污权交易等交易平台。优化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具体操作流程,制定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细则,推进石家庄市公共资源全过程电子化建设,构建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2.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优化市社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功能,归集、整合、公示各地各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向社会成员提供免费查询服务。建立健全各地各部门“红黑名单”制度、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加强政府部门对信用信息的应用,在办理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加强信用服务行业的培育和监管,建立信用服务企业准入、许可、退出机制。

3.激发民营资本活力。研究修订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清理废除对民营经济在经营范围、税费、融资、服务等方面的一切不合理规定。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按照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原则,定期公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项目目录。加大基础设施向社会资本的开放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丰富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联合发起设立民营银行、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

4.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改革试点。出台政府机构数据开放管理规定,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我市大数据平台,积极探索地理、人口、经济数据、知识产权及其他有关管理机构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推动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

(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

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1.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稳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央企、民企、外企等各类投资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结构调整,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好宝德集团子公司石家庄市制酒厂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其他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适时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制定《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

2.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形成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合理增加社会选聘比例,逐步推行企业领导人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探索组织推荐与竞争上岗、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选拔任用机制。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分配制度,出台《石家庄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管理人员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推行任期激励、股权奖励、超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健全与其配套的财务审计、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积极指导企业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经营机制。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工作。

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逐步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大力推进依法监管,着力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改进考核体系和办法,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探索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研究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方案,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资本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变现的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和行业。支持国有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鼓励国有企业之间以及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跨国公司。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推进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与所属企业脱钩,逐步实现市属国有企业统一监管。着力解决影响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制定《石家庄市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实施办法》,研究过渡办法并进行试点。

(七)深化要素体制改革,以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激活生产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建立和规范公开高效的建设用地供给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能,推动实现“补短板”。

1.构建高效土地供给机制。试行探索先租赁后出让供地方式,在供应工业用地时,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先行租赁,租赁期满经认定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按原批准土地开发建设与利用条件进行协议出让。开展低效用地调查,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圈而不用的,由政府收回闲置土地重新安排使用;对项目的产业政策、投资强度、土地使用标准、亩产税收、规划条件、投资带动效应等进行综合评估,核定项目及用地规模,提高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创业园区及孵化器容积率放宽到4.0至5.0,提高土地使用率。开展产业园项目立项试点,允许产业园以整体项目立项,园区统一批次征地,依法依规完成土地供应,办理不动产产权证书。探索开展跨县域设置增减挂钩项目。建立市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通过挂牌方式转让占补平衡指标。全市所有占补平衡指标,除造地县(市、区)自用和保证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外,其余全部纳入市级交易平台,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公开转让。

2.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业对人才需求的预测调整机制,完善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评价机制,优化产业人才结构,创新产业人才培养方法和模式。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继续深化京津冀高校合作,依托石家庄职业院校建立京津冀职工培训基地。积极承接京津高校转移,鼓励和争取京津高校在石家庄建设分校,以托管、共建等方式加强京津冀教育合作,开展三地联合招生试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才社会化发展要求的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契约管理的人才引进方式。完善创新人才薪酬、岗位管理制度和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之间人才合理流动。

3.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市场分割,切实保障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转变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消除要素价格“多轨制”现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释放市场投资主体活力。发挥政府投资对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的重要推动作用,通过政府投资的宏观导向作用,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活动的资金支持,鼓励官、产、学、研、金共建创新联盟,促进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和企业设备投资改造,补齐发展短板。全面深化负面清单制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有效地保证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潜能。抑制地方政府竞争性投资,激发民间资本市场活力,进而提高社会资金形成和配置效率。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优先在供水、供热、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有收益权的领域推出PPP项目,再逐步推广到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取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管理,对《河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告知确认和在线平台赋码,不设任何前置要件。对民营资本投资的建筑工程(含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实行项目建设单位自主决定是否进行招标发包,依法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严格界定关系社会公共利益或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项目范围,除以上项目外,不得强制要求民营资本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招标。简化政府投资项目办事流程,列入国家、省、市专项规划和区域性规划的项目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4.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坚持科学征税,精准核定取用水量,严格执行税额标准,积极创新征管方式,确保改革试点取得扎实成效。完善水价形成和调整机制,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用足用好引江水,加快输水管线、管网和水厂等配套工程建设,强制关停受水区自备水源,及时切换引江水,发挥南水北调的最大效益。全面启动非居民用水价、特行水价、中水价格、污水处理费标准调整改革。建立居民生活阶梯气价,根据国家和省安排部署,建立主城区居民阶梯气价制度。完成存量气与增量气销售价格并轨,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指导各县(市)和有关区落实天然气价格改革工作。

(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

1.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新平台。加快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建设,完善口岸功能,积极向国家申请药品、肉类、冰鲜水产品、水果四种商品的指定进口口岸,适时申请花卉、植物种苗等相关进口口岸功能。推动综合保税区与机场的“区港一体化”建设,实现综保区与机场的联动发展。积极与天津自贸区对接,争列天津自贸区正定片区,复制推广国内四个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经验,打造投资准入最开放、贸易通关最便捷、产业经济最外向、政府服务最高效、先行先试最灵活的开放标杆区。研究探索融资租赁业金融制度创新。借鉴天津自贸区外资领域融资租赁业先进管理模式,依托综合保税区,研究探索外资领域融资租赁业制度创新。创新支持园区发展新机制,推广“政府推动、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开发模式,鼓励境内外有实力、有经验的专业机构参与园区投资运营,打造开放型经济的各层次载体群。推进一类陆路口岸建设进程,编制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十三五”期间把我市建成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城市。

2.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参与区域功能重构和京津产业转移,密切跟踪研究京津特别是北京产业转移指南和指导目录,加强正定新区、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定县高新区等2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承接平台建设,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有关政策,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路径,加快区域间经济技术合作和协作。支持推动京津先进技术在我市研发、转化、生产、推广,与京津共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推进公共服务机制改革,探索共建机制与模式,进一步深化与京津在教育、医疗卫生、旅游、文化、体育等方面合作,扩大资质互认范围。

3.塑造开放型经济升级新体制。以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为依托,先行先试国内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推进投资、金融、贸易和政府服务方面的制度创新。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在国家统一政策框架下,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贯彻落实国家口岸监管改革举措,加快推进“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试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全面落实京津冀检验检疫一体化方案,全面实施出口直放、无纸化报检、无纸化通关、智能化放行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全面加强与边境口岸检验检疫局的合作,提升通关效率。

4.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探索集群引进和产业链引进,以招商引资机制创新探索开放型经济升级新模式。抓住与上海国际人才城合作机遇,积极推广这种模式,改变单一项目招商模式,整体引进项目、资金、人才、资源。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实施委托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在重点招商国别地区设立招商代表处,开展驻点招商。深化与百家央企、百家民企、百所院校的合作,精心组织好石洽会、药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力争使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发挥侨办、侨商会、海协会等行业协会、商会、社团以及友好城市等的作用,推动引资引智。依托境外商务机构、知名商协会和石家庄市驻外企业,聘请一批招商顾问、招商代理,选派优秀干部充实招商一线,建立招商人才公开选聘和绩效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

5.创新走出去新机制。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格局,利用综合保税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广泛联系,重点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节点,以及与俄罗斯同航包机的优势,拓展沿线国家出口,推动优势领域行业走出去。加快与有关重点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产能合作机制,依托石家庄装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的产业基础,积极拓展大型装备、医疗器械设备等融资租赁,促进过剩设备产能出口,带动装备制造走出去。综合利用债权、股权、基金等方式,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为装备和产能“走出去”提供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涉及面广,综合性、配套性强,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各项改革的牵头部门要会同参与部门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限、责任和目标,主动搞好沟通协调,发挥好参与部门的优势,充分调动和运用各方力量。对一些关系全局、综合性强的改革,建立跨部门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联合攻关,加强系统研究和整体设计。进一步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加强部门间沟通衔接和协作互动,确保重点改革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二)狠抓规划落实

各项改革的牵头部门要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对规划的主要任务、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分年度改革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把中长期改革规划分解为年度目标和任务,定期调度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要强化督促评估,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发挥社会舆论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作用,根据规划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反馈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进行修订完善。

(三)鼓励先行先试

充分考虑石家庄市中东西区域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鼓励各地区进行差别化的试点探索。妥善处理试点突破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坚持局部试点,明确试点期限,确保风险可控。及时跟踪改革试点的进展,总结地方试点中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把经验向其他区域推广。

(四)做好宣传引导

加强改革规划主要内容、目标的宣传,提高改革的政策透明度,在全市形成关心和参与改革的氛围。重大改革方案的出台,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汲取群众智慧,保护群众利益,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既要敢于攻坚、锐意进取,又要兼顾各方、积极稳妥,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

查看详情

石家庄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石家庄树池篦子石家庄树坑篦子

  • 25型号
  • 石家庄树篦子
  • 13%
  • 石家庄冶森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石家庄岩棉板

  • 材质 岩棉 产品类别 岩棉品 产品种类 保温板导热系数(常温) 0.035 等级 甲级低温弯折≤ 3 使用温度 200 芯材 岩棉形态 纤维状 形状 卷板
  • m
  • 13%
  • 石家庄康王府经贸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石家庄古铜不锈钢镂空中式花格-ISA亚钢

  • 可加工定做/可加工定做 不锈钢
  • m2
  • ISA亚钢
  • 13%
  • 佛山市ISA亚钢贸易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石家庄韩式汗蒸房,唐山韩式汗蒸房,邯郸韩式汗蒸房

  • 重量:10kg/m-1 橡木
  • 沈阳创新
  • 13%
  • 沈阳创新世纪桑拿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石家庄汗蒸房,唐山汗蒸房,邯郸汗蒸房

  • 重量:10kg/m-1 香柏木
  • 沈阳创新
  • 13%
  • 沈阳创新世纪桑拿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自发电一焊机

  • 305A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广州市2010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汕头市2010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二氧化碳气保护焊机

  • 电流250A
  • 台班
  • 广州市2010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石家庄软水机

  • INS1017
  • 1套
  • 1
  • 爱尼克斯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7-12
查看价格

石家庄岩棉板

  • 材质 岩棉 产品类别 岩棉制品 产品种类 保温板导热系数(常温) 0.035 等级 甲级低温弯折≤ 3 使用温度 200 芯材 岩棉形态 纤维状 形状 卷板
  • 4756m
  • 1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5-11
查看价格

拦污栅栅体制

  • 见图纸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3-11-20
查看价格

绿道游憩规划

  • 视频 绿道游憩规划
  • 130秒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06
查看价格

紫外线消毒设备(石家庄兴宁)

  • 消毒水量:64m3/h P=560W
  • 1台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04-22
查看价格

石家庄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石家庄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文献

石家庄市商业设施规划 石家庄市商业设施规划

石家庄市商业设施规划

格式:pdf

大小:860KB

页数: 38页

石家庄市商业设施规划 1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意义 .............................................................................................................. 1 一、规划背景 ................................................................................................................................. 1 二、规划意义 ..............................................................................................................

石家庄市栾城区第五中学发展规划 石家庄市栾城区第五中学发展规划

石家庄市栾城区第五中学发展规划

格式:pdf

大小:860KB

页数: 10页

1 石家庄市栾城区第五中学 学校现状及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石家庄市栾城区第五中学 2019 年 1月 8日 2 石家庄市栾城区第五中学 学校现状及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单位负责人基本情况 王志强,男,中共党员, 1962 年 8 月生人, 1983 年 12 月毕业于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后在河北师范大学英 语教育专业进行函授学习,并于 1997 年 7 月取得大学本科 学历。 1983 年到 1997 年一直担任高中英语教学工作, 1997 年调入教育局中教室, 2006 年至 2012 年先后任栾城区教育 局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2012年 8月起任五中校长。 (二)单位基本情况 栾城五中成立于 1998年,是石家庄市示范性初级中学, 也是我区唯一一所区直属中学。学校占地面积近 4.6 万平方 米,建筑总面积 21290 平方米。学校现有 42 个教学班其中 七年

石家庄市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展规划

石家庄市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文件编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文件:石政发〔2016〕68号

石家庄市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日期

2016年12月26日

石家庄市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单位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石家庄市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对象

石家庄市辖区内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正定新区、循环化工园区和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查看详情

石家庄市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内容

石家庄市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健康产业是以“维持、修复与促进健康”为中心的产业体系,包括健康制造与健康服务,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的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健康产业链条长,吸纳就业能力强,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21世纪是大健康时代,人民健康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康产业将成为我国最具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对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适应经济新常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所指健康产业主要包括健康制造、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等三大重点领域。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2014〕63号)、《石家庄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石家庄市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石政发〔2014〕27号)等文件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基础

1.重点产业优势突出

“十二五”时期,我市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健康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2%,2015年达到1000亿元。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品等健康制造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94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6家,保健品生产企业5家,完成增加值15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1%。

引领大健康的生物医药产业优势明显。我市是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医药产业优势突出,医药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占全省同业的75%左右,已形成以发酵药物为主导、现代中药为特色、基因工程药物为先导、医疗器械和医药流通服务为补充的产业体系。抗生素和维生素原料生产能力居全球领先地位,片剂、胶囊、粉针、软胶囊、中药注射剂、大输液等制剂产品的生产能力位居全国领先地位。华药、石药、神威、以岭、四药等行业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进入全国医药百强。2014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复同意我市开展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试点,2015年开业的以岭健康城是目前国内首家医、药、健、养一站式服务平台。

支撑智慧健康的信息技术产业实力雄厚。我市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拥有河北省唯一一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依托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以及54所、13所等重点企业,形成了以通信、计算机信息服务、软件与系统集成、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电子专用仪器和设备、电力电子、光电子等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初步形成了从产品研发生产、应用系统建设到运营、检测认证等相关服务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发展,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

2.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医疗服务能力位居全省首位。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656家,其中,医院17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302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49家、其它卫生机构32家。医疗机构实有床位50422张,每千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达到4.71张。执业(助理)医师2.96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76人。我市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市”,已在74个乡镇卫生院设置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132个乡镇卫生院和16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成“国医堂”,形成了独具特色、全国领先的“一堂一馆”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

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建养老机构66家,全市养老机构达到190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132家,公办58家。新增养老床位3.2万张,全市达到5.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2张。新建成154个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26个为老服务站和389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购买养老服务范围在全国最大。初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辅助,覆盖城乡、适度普惠的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群众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市级全民健身中心于2014年开工建设,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共13个,覆盖率达到59%。累计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836条,实现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全覆盖。累计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328个,农村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74%。

3.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我市是河北省创新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聚集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相关的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省级创新平台30家,博士后工作站11个,院士工作站24个;省级以上孵化器达到9家,孵化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省级众创空间7家,规模和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创新链逐步完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4.区位及生态资源优势明显

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我市区位与交通优势突出,是京津冀地区东出西联、南北贯通的主要通道和重要枢纽,形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在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运输条件名列前茅,“一小时交通圈”强化了区位交通优势,具备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京津健康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西部山区森林覆盖率超过50%,是省会重要的生态屏障,我市大力推进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打造成方连片的经济林和生态防护林带,构筑“西山、北水、绿环、绿廊”的都市区生态格局,确保三年实现太行山区绿化全覆盖,未来生态环境将更加优美、宜居,为发展健康养老、疗养康复、休闲养生等健康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二)发展机遇

1.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催生健康新需求

从世界健康产业的发展历程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500-3000美元时,健康产业就会崛起,达到5000美元时,健康产业会迅速发展。据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的潜力将达到10万亿左右,健康产业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2015年,我市人均GDP已超过750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076元和11609元,已经进入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期。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居民生活方式、健康意识会发生根本性转变,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在治疗已病的同时更加注重防治未病,健康消费在未来将成为家庭消费的重要增长点,健康产品及健康服务需求将会急剧增长。

2.技术进步和供给模式创新带来新生机

进入新世纪,生物技术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全基因组检测与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3D细胞打印技术等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为人类生命健康需求提供新手段、新途径。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推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融合,促进人类健康管理的智能化,远程医疗服务、个体治疗等健康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出现,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为健康产业发展带来新生机。

3.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健康新机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着眼于北京城市医疗卫生功能疏解,国家卫生计生委明确提出,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这为发挥省会资源优势,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利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医疗服务等领域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京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品等健康制造产业及医疗服务、健康养生等健康服务业转移,通过合作共建、设立分院、远程诊疗、人员培养等多种方式,引进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培养健康产业发展急需人才。

4.老龄化加剧形成健康发展新动力

据全国老龄委预测,2015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2015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166.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25%,预计到2020年,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将达200万以上。人口老龄化加剧给老人照护带来巨大压力,也为健康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家庭医疗产品、老年医疗服务、养老护理服务、养生旅游等与老龄化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推动必将带动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三)存在问题

1.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够均衡

目前,省会三级医院承担了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工作,导致部分一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闲置,得不到有效利用。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院发展不均衡,专科医院以及社会办医院相对较少,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相对不足与缺乏,难以有效满足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产生的健康服务需求。

2.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紧邻京津的地理位置,既是我市融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区位优势,又使得京津地区对人才的虹吸效应更加明显,导致大量高端人才流向京津,造成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技术研发人才短缺,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产品以仿制发达国家为主,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打价格战。除少数龙头企业外,大多数健康产业厂商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创新投入不足,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产业发展规模与层次有待提高

健康产业是复合型新兴产业,包含多个行业。除生物医药、医疗服务等传统健康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外,作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业规模偏小。企业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生物医药产业以原料药、仿制药为主,高端产品缺乏。中药产品多以治疗性药品为主,特色保健类产品、天然功能保健品、食疗产品开发不足。健康管理企业大都还处于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网络服务、产品推广等初级业态。面对潜力巨大的健康市场需求,健康产业急需扩规升级。

4.公众尚未真正树立大健康意识

多数公众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因而重治疗而轻预防。据统计,我国用于预防支出的卫生经费仅占总额的7%,“治未病”的理念还没有被大多数公众认识并接受。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多个机构调查,我国居民存在亚健康状态者超过70%,工作压力加大、不合理饮食、不规律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是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急需拓展健康教育深度和广度,在全社会倡导大健康意识,宣传大健康文化,树立大健康理念,发展大健康产业。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强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引入社会资本,扩大健康产品及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充分发挥我市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优势,以先进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支撑,强化健康制造产业基础,培育健康服务新兴业态,充分利用创新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科技引领、产业发展与普惠民生良性互动,推进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有机衔接,全力增进人民福祉,打造国内一流的健康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突出特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氛围。突出产业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力争在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实现关键技术、重大产品创新突破。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增加健康服务供给。有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规划为引领,促进健康产业有序协调发展。

立足民生,融合发展。以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为着眼点,构建满足全民健康需求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以医疗服务业发展为核心,向两端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互促、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开放合作,协同发展。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我市吸附功能,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吸引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向我市集聚,吸引重大健康产业项目在我市落地,构建开放共赢的健康产业生态环境。

(三)发展目标

以满足人民大健康需求为目标,立足我市优势领域,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建设国内领先的健康产业基地。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健康产业体系;产业规模显著扩大,研发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健康产业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产业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健康制造产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

建设国内一流的健康产业名城。依托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以大健康产业作为发展方向,打造“医、药、健、养”一站式服务平台。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医疗资源向外转移的机遇,加强区域合作,引驻京津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承接医疗资源转移,全面提升健康制造及健康服务水平,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健康产业名城。

打造京津冀健康养老休闲产业基地。充分发挥西部山区、滹沱河水系、温泉等优质生态资源,建设集“文化、养生、健身、休闲、医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医疗康复和健康养护基地,大力发展休闲养生、疗养康复、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业,将我市打造成为京津冀区域知名的养老休闲产业基地。

三、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

(一)健康制造

1.高端化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依托华药、石药、四药、常山生化等重点医药企业,加快发展抗体、疫苗、基因工程蛋白及多肽药物等生物药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特色原料药、化学新药和通用化学药新产品开发,进一步提高制剂生产水平。加快生物催化、生物合成、缓控制剂、药力速释、靶向释药和工程细胞株的代谢工程改造、细胞培养、新型分离纯化介质、大规模纯化工艺、合成医学产品及中间体等技术研究。加快药用辅料与制剂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密切跟踪高端制剂发展趋势,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集中力量引进一批高端制剂生产加工项目,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制剂企业聚集地。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引进一批医药产业高端人才,全面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生物医药增加值力争达到260亿元。

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依托神威、以岭等大型现代中药企业,着力打造有效成分提取和纯化—复合药物—新型中药制剂现代中药产品链,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中药优势产品,推动中医药生产现代化,打造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加强道地药材精深加工,推进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和纯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重点发展黄芩、柴胡、酸枣仁、枸杞、知母、紫菀、北沙参、远志、丹参、槐米等省内道地药材标准提取物。推动实施一批治疗常见病、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品种产业化项目和中成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综合应用示范项目。重点针对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肝病、病毒性感冒、妇科慢性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开发一批滴丸、缓控释制剂、巴布剂与经皮吸收贴剂、靶向给药制剂等新剂型。针对现代社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老年病,研究开发一批疗效确切、附加值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抗病毒、抗菌和增强免疫力的新型复方新药并实现产业化。

2.特色化发展医疗器械产业

重点发展医用液压车、手术对接车等手术医疗设备和腰椎牵引机、蒸汽康复床等临床康复医疗设备,培育理疗康复设备制造产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高校和知名医疗器械、康复设备生产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跟踪国内外最新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发展动态,积极开发新型器械和设备。适应我国老龄化加速的人口发展趋势,引导企业向可穿戴医疗设备、家庭医疗器械及助老用品等领域发展,研发颈椎腰椎牵引康复设备、电疗和磁疗及光疗仪器、熏蒸康复设备、神经康复功能评定系统等产品和技术,满足居民大健康需求。不断完善医疗器械产业链,增加产品品种,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医疗器械工业主营收入力争达到30亿元。

3.品牌化发展保健品产业

加快发展新型保健食品。充分发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产业优势,鼓励企业积极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膜分离技术、微胶囊技术和低温技术等,提高保健食品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开发新型营养保健食品。围绕健脑益智、免疫调节、抗衰老、排毒养颜、减肥等健康功能需求,重点推动研发和生产优质蛋白食品、膳食纤维食品、新功能保健食品。依托石药等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生产以维生素C、维生素E等为主的维生素类系列保健品,加快推进石药栾城保健品生产基地项目建设。依托君乐宝乳业、三元食品等食品生产企业,应用天然物质提纯技术,研发生产以大豆分离蛋白和天然植物为原料的牛磺酸、精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保健品,积极延伸有机酸配方膳食食品,加大新型保健品研发力度。发挥中医药产业优势,研发生产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重点发展中药保健食品、中药保健饮品等中药保健产品。依托以岭药业等龙头企业,重点开发以道地中药材及其提取物为原料的黄岑茶、柴胡皂苷、酸枣仁多肽、枸杞籽油、丹参素等高端功能性中药保健品。到2020年,保健品行业产值达到10亿元。

培育保健用品生产知名品牌。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以及新医改方案的深入实施,家庭医疗器械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积极抓住机遇,推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快家用治疗仪、家用检测器械、家庭保健器械、家用护理康复器以及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保健用品和康复辅助器具的研发和生产,丰富助老产品品种。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优势对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智能手环、智能血氧仪等可穿戴医疗设备,开发针对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病患群体的专用健康监测移动医疗设备。鼓励保健用品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新兴领域形成品牌优势。

4.集群化发展生态环保产业

以“天蓝、地绿、山清、水秀”为目标,积极应对雾霾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大力发展以环保技术及设备研发、环境质量检测、环保技术及设备展示、环保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为方向的生态环境产业集群,将环保产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扬尘、固体废物、废气排放的防治等,加强环保、气象部门联动,主动配合京津冀建立雾霾天气监测分析技术合作、会商研判和信息联合发布等机制,完善环保、国土、交通、卫生、水利等部门横向环境督导督查机制。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强化西部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水污染防护,大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到2020年,将高新区高端环保产业园建设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技术和设备产业化的龙头园区。

5.绿色化发展健康家居产业

加快推进省会家具、装饰装修业提升发展,以健康、生态理念打造相关健康家居产业,营造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健康的整体家居环境。加大对传统建材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节能门窗、防火保温绝热材料等新型绿色建材。依托常山纺织、际华三五零二等企业,重点研发绿色环保型床上用品、新纤维材料和防护、阻燃、防辐射等特种家用纺织品。依托石家庄格力电器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智能空调、空气净化器、纯水机等时尚健康智能家电。依托先河环保、河北益生环保等企业,联合京津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生产家庭、办公室等建筑空气净化系统。

专栏1健康制造保障工程

京石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制造工程。加快高端医药产业园、国家生物发酵基地(赵县)、石药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园、抗肿瘤高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构建京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及产业发展联盟,打造北京生物医药研发成果转化基地,加快推进两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对接合作。依托园区建设,围绕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引驻北京高端医药制造企业入园,支持我市医药企业与北京市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引入行业领先技术,全面提升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产业链打造工程。以建设国家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试点市为契机,强化创新引领,打造以高端化学制剂为核心的化学制药产业链、以微生物发酵类和基因工程制剂为核心的生物制药产业链、以新型中药制剂为核心的中药产业链。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将我市打造为全国重要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托华药集团、石药集团、石家庄四药、神威药业、以岭药业等行业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整合行业创新资源,“十三五”期间,力争在创新药物及制剂辅料开发、剂型升级、重要生产工艺优化等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批省级、国家级知名产品品牌、集群品牌。

“互联网 ”健康制造工程。加快推进河北循证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健康设备研发生产项目,示范带动我市健康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鼓励健康制造企业发展异地协同设计、网络众包、云制造等网络化、协同化制造模式。

保健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加快推进石药集团栾城保健品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打造保健品产业链。依托石药集团、以岭药业、君乐宝乳业、三元食品等重点企业,加大新型保健品开发力度,加快新型保健品产业化进程,扩大保健品产业规模,到2020年,培育形成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产业集群。

环保技术和产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支持京津高校、研究院所与石家庄共建大气污染防治研究院、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化研究院等公共研究开发平台。依托益生环保产业园、永清节能环保设施生产基地和先河环保、沃德思源、丽源除尘设备、华杰木业等重点企业,与国内外著名品牌环保产品生产企业、研究院所和高校联合开发生态环境产业技术并实现产品产业化。

(二)医疗服务

1.提升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医疗卫生机构。以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到城乡结合部、城市新区和农村地区等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立医疗机构。支持中医治疗癌症、糖尿病等特色专科医院快速发展,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支持市级医院与县、乡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着力补短板,促进优质资源向城镇、农村和贫困地区延伸。按照京津冀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的统一部署,积极对接京津,争取京津知名医疗机构向我市布局,鼓励我市医疗机构与京津冀及其他地区先进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5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8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6人,其中,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总量的25%。

2.加快社会办医发展特色医疗

在保障基础医疗服务公益性的同时,促进社会办医,发展特色医疗服务,满足医疗消费的多元化和多层次需求,实现从单一救治模式向“防—治—养”一体化模式转变。

加快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在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前提下,支持社会办医建设一批提供高端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鼓励开展“私人定制”服务,满足公众对医疗服务、环境与质量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加强与京津地区及国内外先进医疗机构合作,建设石家庄远程智慧医疗平台,开展“互联网 医疗”服务,引驻国内外优质医师资源,实现优质医师资源共享。运用通信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异地“面对面”会诊、培训、技术指导、健康管理等。

积极发展个体化治疗服务。针对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三大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重大疾病,积极开展个体化治疗,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特色治疗和第三方医学检测等领域的高端技术、新型服务、新兴业态。患者在医院完成疾病首诊,通过配备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心率计步腕表等移动医疗设备,将相关健康数据自动上传到远程医疗平台的健康档案数据库,实现医生对患者的线上诊疗咨询、慢病管理、健康指导等。

3.大力发展中医药医疗服务

全面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市”建设,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国医堂”升级提标工程,巩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堂一馆”模式,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全面拓展中医药服务覆盖范围,中西医并重,实现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以市中医院为龙头,组建中医联合体,探索中医分级诊疗运行机制。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广针灸、推拿、中药熏蒸、冬病夏治等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市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专栏2医疗服务保障工程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作工程。抓住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机遇,引入京津优质医疗资源,探索建立京津冀互联互通的信息协同共享协作机制和医疗卫生大数据分析研究机制,深化区域间远程医疗、预约诊疗、分级诊疗、卫生应急等业务信息化应用,推进京津冀医疗服务协同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京津知名专家的诊疗服务。积极推进石家庄市第二医院与解放军306医院军民融合医疗联合体、中华医学会部分功能转移项目建设。

“互联网 ”医疗工程。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鼓励医疗机构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交费、诊疗报告查询等便捷服务。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推进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赵卜口院区、中心院区儿科建设项目,市第四医院谈固新院区建设项目,市第五医院门诊医技及应急救援综合楼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新设区和主城区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转化。

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建设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标准统一、开放高效的市、县两级信息平台,到2020年,市级平台完成90%二级医疗机构接入,90%的县(市)、区完成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应用居民健康卡,实现全市居民诊疗信息存储、跨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

(三)健康服务

1.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发挥市、县两级卫生计生、食药监等部门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适时扩大服务范围。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让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提高疗养康复服务能力

深度整合省会高端疗养资源、医疗服务资源、旅游资源、健康管理资源等,依托疗养院、老干部休养所、残疾人康复中心、各种老年护理院等,重点发展疗养保健、医疗预防、慢性老年病治疗及康复、残疾人康复等。加强对现有疗养设施的维护、改造,增建新的疗养康复基地,提升全市疗养康复硬件设施水平,开展疗养、康复一体化综合服务。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贫困残疾人辅助器械适配等重点康复工程,大力开展社区康复。鼓励综合医院建设老年医学科,社会办医机构转型为老年护理院。在具备条件的医院设立康复科,保留康复床位或建“兼用病房”,承担临床早期康复功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服务。运用PPP等新型融资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民营机构进入疗养、康复服务行业。加强疗养、康复专业服务人才的教育与培训,结合实际,鼓励市属高校设立疗养康复特殊教育专业,提高疗养康复服务人才素质,提高服务品质。支持在西部生态区规划建设专业化、规范化的护理、康复、医疗机构,开展疗养和康复咨询、康复治疗。“十三五”期间,鼓励县(市)、区加快建设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机构,负责疾病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慢病终年卧床和临终关怀患者的医疗服务。

3.促进美容美体健康发展

依托优质医疗资源和医疗美容医院、美容机构及健身机构,重点发展医疗美容、生活美容、中医美容、健身运动等美容美体服务,改变人体外部形态及部分改善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外在美感。医疗美容方面着重发展五官美容、皮肤美容、无创美容、口腔美容和其他美容等以个性化订制为特色的医疗美容项目,支持开发和应用医疗美容新材料、新仪器、新技术,探索医疗美容保险服务,积极培育一批医疗美容硬件设备制造和特色服务企业。生活美容方面侧重发展个人定制服务,对化妆品、保健品和非医疗器械对人体进行的皮肤护理、按摩等保养服务和美容院美容师操作性护理工作实施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中医美容方面通过利用中药内服外敷、食膳、针灸、推拿按摩以及心理、养生等方法,借以防病健身、延年驻颜、维护和创塑人体神形之美。健身运动方面重点发展游泳、跑步、爬山、骑车、健步走、体操等有氧运动,积极研发新型健身器材,发展美体服务及相关产业。

4.推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

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休闲需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都市型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的良好基础,重点发展体育运动设备、健身器械研发制造和健身休闲服务,促进健身休闲与医疗、养生、美容等行业的互动协同发展。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增强体育运动和健身器械制造能力。依托石家庄健身器材厂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体育用品和健身器材研发与制造,为全市人民开展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提供装备支撑。

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强群众基础健身设施建设,加快河北奥体中心、石家庄全民健身中心、石家庄射击馆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80%以上的县(市)、区建成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100%的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进一步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体育健身消费。依托裕彤国际体育中心、水上运动中心、中山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体育场所,大力开展游泳、跑步、滑雪、球类、棋类等多种体育健身活动。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各类大型综合健身俱乐部开展多元化的健身服务项目,支持企业承办商业性的高水平体育赛事,积极拓展都市体育健身项目和特色体育运动培训。着力打造“全城热练”品牌,积极开展马拉松、徒步大会、社区运动会、自行车环城赛等全民健身活动。大力推进体育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使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打造健身、娱乐、休闲一体化功能区。利用西部山区生态资源优势,整合体育健身、养生保健、旅游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运动体验游、养生文化游、山水休闲游等休闲旅游服务,建设集健身、娱乐、文化、自然体验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健身休闲区,促进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加快发展。

5.加快发展健康养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社会主体作用,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健康养老业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基本构建起“9064”养老服务格局,推动健康、医疗、养老融合发展。

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同步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支持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扩容社区照料服务内容,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的能力,做好上门巡诊等健康延伸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鼓励发展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照料服务,逐步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争取到2020年,全市80%城市社区建成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乡镇建有1家以上的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的村建成不少于1家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推动医疗、养老机构融合发展。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养老产业示范项目、医养综合体特色项目建设,各县(市)、区至少分别建设一家不低于200张床位的护理型养老机构,促进健康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鼓励二级以上医院以转型方式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或增开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对健康养老的支撑,建立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开通老年人看病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力争到2020年,绿色通道率达到100%。

推进“互联网 ”信息化项目建设。搭建市级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提升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养老服务业大数据分析能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利用先进的卫星导航、远程医疗等技术,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企业级智能化信息平台,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医疗服务,加速构建“互联网 ”养老和医疗高度融合的服务体系。

加强健康养老产品研发制造。借助生物医药、医疗资源、食品工业、西部生态资源等优势,协同京津冀、国外知名医疗机构、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大科研投入,率先在医疗、医药、保健品、健康管理服务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开发出更多老年产品和服务。推进以养老生活照料、老年产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旅游、老年文化娱乐等为主的养老产业发展。引进京津、国外优秀服务品牌和先进管理模式,探索推动异地养老、购买养老服务等新模式,加快推进健康养老一体化。

6.大力发展健康旅游

围绕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第三极”的战略目标,努力构建“一城崛起,两带串联,三区联片,多点发力”的总体旅游发展布局。西北部红色旅游片区,重点发展以西柏坡景区、驼梁—五岳寨—天桂山等为中心的休闲旅游。西南部山地生态旅游片区,依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嶂石岩、棋盘山等旅游节点,重点发展登山、山地自行车骑行等健身旅游。东部平原乡村田园观光片区,重点发展以名桥古寺梨乡风情、乡村温泉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怡情旅游。太行山旅游风景廊道和滹沱河水系景观带重点开发自行车骑行、跑步、观光等健身旅游。在生态环境较好的西部山区及东部温泉条件较好地方,建设集“文化、养生、健身、休闲、医疗”多功能为一体的健康养护基地。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和生态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健康旅游,促进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京津冀健康旅游基地。

7.强化健康监测咨询

以日常保健和监测、定期检查作为监控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手段,让“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健康理念根植人心。一是在日常监测上,依托健康制造业和卫星导航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可穿戴小型、低成本、智能化设备,精确监测健康状况。二是积极倡导和加强儿童、学生、职工定期体检和家庭健康检查,建立居民健康监测数据库,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健康体检机构,开展复诊管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教育等高端检后服务。三是推进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改革试点,探索面向居民家庭的签约服务。四是大力开展健康咨询和疾病预防服务,促进以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重点发展心理健康服务,加强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

8.积极发展健康保险

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规范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简化理赔手续。大力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推进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人群覆盖面,做好税优健康保险试点工作。积极开发长期护理商业险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

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体检、医疗、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督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促进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化,为参保人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干预等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加强商业保险信息与基本医疗保险信息对接,稳步推进信息合作平台建设。

9.加强健康技术研发

建立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进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健康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以及健康产业人才孵化器建设,与其他创新服务组织对接,搭建体系完整、功能完备的健康产业创新服务网络。加大对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申请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认证,支持企业研发成果转化。到2020年,力争建成2家健康产业人才培育孵化基地。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充分利用京津冀健康产业科技资源,依托我市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等,以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实验技术、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技术、卫生保健技术等医疗技术的研发、引进为重点,提升全市的医疗技术层次。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跟踪研究,鼓励企业进行首仿药和创新药开发、新型医疗器械研制,密切跟踪生命健康技术发展趋势,加大技术合作,通过举办技术论坛和人员交流等方式,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实现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突破。

专栏3健康服务保障工程

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工程。以全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总体战略为指引,在打造12320公益健康服务平台的基础上,研发医疗、预防、保健及管理等数据采集、存储和共享技术,建设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字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康复保健、专科特色医疗、远程会诊、医保结算等信息的网络化,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奠定信息化基础。

中医院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国医堂”升级提标工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一堂一馆”,建设中医药特色示范卫生室,探索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新途径,深化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项目。抓好石家庄市中医院高血压、皮肤科等重点专科建设和省会名中医馆、中西医儿童医院等中医药项目建设。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快专业老年养护机构和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千万养老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培育具有资质的专业养老服务人员。对失能失智老人开展暖心安养,推进长期护理制度建设。加强护理型、医养结合型、临终关怀型、居家失智照护型的床位和设施设备建设。逐步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覆盖范围,加大服务补贴力度和服务类别。实现全市范围高龄老人补贴适度普惠,逐步提高补贴标准。探索保险业投资养老服务业,发挥商业保险对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补充的重要作用。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工程。在沿二环、各大公园及环城水系规划铺设健身绿道,便于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建设大型综合体育场馆,重点建设全民健身中心、高校搬迁新建体育场馆、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项目,改造部分老旧的县级体育场馆。到2020年,市级全民健身中心建成投入使用,80%以上的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中心,具有适宜场地、符合建设条件的公园、广场、社区、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全民健身设施。

健康城市建设工程。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为主体,强化医疗机构健康教育职能,做好门诊、病区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健康教育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和进农村等活动,继续举办全市性“百姓健康大讲堂”,使群众健康知识培训受益率达到95%以上。积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以及部分肿瘤患者的早期筛查工作。充分发挥“12320”健康服务热线功能,及时解答群众健康咨询。做好水、空气等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监测结果分析,并提出干预建议。深入开展禁烟、控烟活动。

打造大健康旅游工程。实施“六个一批”旅游休闲工程,重点抓好西柏坡红色旅游、西部长青旅游度假区、红崖山旅游休闲度假区、灵寿漫山生态休闲区、西柏坡国御温泉度假小镇、平山北冶乡旅游文化小镇、富力生态文化旅游、君乐宝乳文化工业旅游等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医药物流基地打造工程。推进国药乐仁堂医药有限公司正定国际物流园区、石药集团中诚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现代医药物流和零售网络,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医药健康物流产业。

康复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康复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康复服务支撑能力,在推动市、县两级建一批公办康复服务设施的基础上,鼓励各类民间组织、企业和私人投资建设康复机构和设施。推进市精神康复治疗中心、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新加坡(石家庄)南洋生态城、神威医养健康城、富力健康养生城等疗养康复项目建设。

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统筹规划城乡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合理布局。每个县(市)、区建有一所专业化残疾人康复机构,依托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残疾人康复站。特教机构、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设立残疾人康复室。每个县(市)、区建立1—2个专业化的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规范化的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

康复美容服务人才培养工程。支持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理疗康复、美容美体服务相关专业,改善和增加实训基地和设施,培育健康研究与管理实用人才。建立健全理疗康复服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大中专院校、社区及相关行业的联合协作,开展在职人员培训。积极培育具有临床医学、药学、营养学、中医知识的全科型康复理疗专业人才,形成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按摩师、美容师、整容师、健康管理师等构成的从业人才体系。

四、开放与创新发展

(一)借力协同发展机遇做大健康服务

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加强健康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承接京津健康产业和技术转移,快速推动我市健康产业发展。一是强化配套政策,吸引北京外迁的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类企事业单位、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入驻我市,强化现代省会城市的服务职能。二是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打造面向冀中南服务河北省的高水平现代医疗卫生中心。与北京306医院、同仁医院、乐仁堂集团等知名医疗机构和大型医疗集团建立深层次合作,优化提升主城区医疗卫生资源。三是承接京津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精选能提升健康产业发展的优质大项目,加大与京津合作项目引进和推进力度,做强健康产业。四是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省会丰富的医药卫生资源,借力京津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大企业等研发优势,构建健康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开展健康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延伸保健品、营养品、生物制品等产业链,开发前端及后端新型增值服务,刺激健康消费,做大健康产业。五是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联合京津冀相关部门与企业共同开发生态农业、健康旅游、体育健身、养老服务等项目,打造京津冀健康养老旅游基地,实现京津冀区域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二)借力“互联网 ”推动发展智慧健康

依托石家庄市先进的北斗导航位置服务系统,立足市民生活需求,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智慧养老、智慧健身、智慧旅游、健康物流等,营造普惠化的智慧健康生活。借力“互联网 ”,推动互联网与健康产业深入融合,大力发展健康物联网、健康云计算、智慧医疗、智慧健康管理等前沿健康科技产业。整合防、治、养全产业链资源,搭建智慧健康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拓展健康产业发展新领域。发挥健康电商的便捷性、体验性、趣味性优势,提升健康电商人性化、个性化服务能力,为消费者提供自我健康检测、心理检测、压力检测等在线健康测评、健康管理、健康干预、健康跟踪等服务。针对共同需求、共同关注相关人群组建线上健康圈子,加强分类指导,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拓展健康消费领域。

(三)打造区域性的休养度假服务区

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医药资源、医疗资源和交通优势,积极关注京津冀不同类人群(健康、亚健康和患病人群)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加快开发养老地产、养生度假区、生态旅游等项目,推动医药医疗、保健养生、运动康体、健康管理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构建面向京津冀的“互联网 健康”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环省会、太行山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带,重点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山水游、冰雪游、乡村游等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养生、医疗、健身、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形成京津冀区域性养生度假休养大格局。

(四)构筑健康产业开放空间格局

紧密围绕“一核一带两轴三区”的空间格局,提升发展大健康产业。以滹沱河两岸休闲带为龙头,推进集自然生态、旅游休闲、运动健身于一体,联动南北两岸、贯通中东西三大区域,体现滨水生态特征的健康走廊建设。深入实施中东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生态优化区发挥自然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生态建设,发展养老疗养、健康旅游、运动休闲和生态农业,加快养老休闲产业基地建设。东部产城拓展区依托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健康制造,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中部综合功能区以主城区和组团区为核心,发展高端医疗、美容美体、健康服务,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影响带动作用。实现核心区统领、产业带集聚、功能区支撑、组团区协同,形成辐射拓展、协调互动的健康产业空间格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健全统计监测体系

全市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加快建立石家庄市健康产业地方统计调查制度,制定健康产业行业分类和统计标准,加强产业发展统计监测。推动建立健康产业考核评价体系,跟踪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提供国内外最新权威资讯,为促进我市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提高监管水平,推动产业有序发展

以规范企业行为、提高健康产品质量和健康服务水平为核心,完善健康产业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提高健康产品生产及健康服务标准化水平。在新兴的健康产业领域,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制订健康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在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健康产品生产行业,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加快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推行属地化管理,依法规范健康产品生产企业及服务机构行为,强化健康产品及服务质量监管和市场日常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推动健康产业有序发展。

(三)强化健康意识,培育健康产业市场

树立“大健康”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及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采取开辟健康栏目、专题、专栏、专刊等多种形式,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推进健康教育进学校课堂、进社区家庭,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保健意识、主动防病意识,扩大健康服务需求,为健康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发布健康产业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行业新技术资讯及招商合作信息,搭建交流平台。支持健康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一流营商环境。

(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健康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鼓励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护理院等紧缺型医疗、康复机构。充分利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中医药、旅游、文化资源等方面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石兴办实体,联合开发健康、养老、健身等项目,促进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五)加强政府引导,完善财政支持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适合健康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政府引导、推动设立金融与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创新健康服务新业态。继续推动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建设,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健康服务机构贷款担保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给予一定鼓励和扶持。完善政府投资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按规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支持,促进扩大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量,做大做强健康产业。

查看详情

(“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电机与控制技术,是“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 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