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一是同一 “生境”适于多种植物生存;
二是群聚有利于抵抗外界环境突变引起的有害作用。自然界中各植物种多在群聚而形成的“植物社会”中沿续并保存至今。
森林植物群落是指木本植物(乔木、灌木)集生并占优势的一种植物群落。它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结构和生产量,在空间分为不同的层次:即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这种层次的分化是群落对环境条件适应的一种表现。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形成林冠最上层的树木是受到全光照的照射,上层枝叶可以吸收和散射一半以上的光能,灌木层,大约利用全光照的10%,而草本层仅利用1~5%的光照,最后为得到极微弱光照的地被物层。森林植物群落对环境有重要作用,如防止风害,调节水分,截留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对绿化造林减除污染和改善城市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净化空气,森林是CO2的主要消耗者,通常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1天可以消耗1吨CO2,放出0.73吨的O2;对减弱城市噪声也有一定作用;还可净化污水和调节小气候。
1、线路调查
根据已掌握和积累的资料,以及由专业人员提供的信息确定调查线路。首先进行穿越式踏查,在线路 调查沿线辨认森林植物群落类型,进行初步的记录,经比较分析后确定标准地 调查测定 对象,再有目标的设立标准地,进行测定。
2 、标准地调查
(1) 确定调查群落类 型。在踏查的过 程中确定群落类型的典型样地 ,调查群落的单位为群丛 。
(2) 群落调查面积一般为 600m2。
(3) 标准地调查。用测绳确定标准地边界乔木(胸径≥4cm)分树种进行每木检尺,测量树高、胸径 、枝下高 和冠幅 以及生长情况。
(4) 灌木层和草本层调查。在每个样地 内设置 3 —4 个2 mx 2 m (或 5 m x 5 m )的小样方,测定灌木的种类 、株数 、高度、地径和盖度。盖度测定按 5 组法分级。
(5) 群落生境记载。样地面积 、地形 、坡位、坡度 、母岩及地质构造 、土壤剖面 、群落特征(外貌 、结构、总盖度动态等)经济特点(地位级、更新情况、起源和利用情况)等等。
(6) 重要值数据计算:
密度 :个体数 /样地面积;
相对密度 :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 ×100;
优势度 :胸高断面积 /样地面积 ;
相对优势度 :一个种的优势度/所有种的优势度 ×100;
频度 :该种出现的样方数 /样方总数 ;
相对频度 = 一个种的频度 /所有种的频度 ×100:
重要植 :相对密度 干H对优势度 相对频度。
居住区绿地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点缀园林,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温度、美化环境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丰富人文生活,活跃住宅区的生活气氛;限制车辆通行,保护楼群内的市政设施,增加居民的...
产生流砂现象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取决于土的性质,当土的孔隙比大、含水量大、粘粒含量少、粉粒多、渗透系数小、排水性能差等均容易产生流砂现象。因此,流砂现象极易发生在细砂、粉砂和亚粘土中,但是否发生...
你好 1、地砖空鼓存水2、马桶密封不严或水封失效3、地漏密封不严或水封失效4、洗手盆下水管返味5、排风口异味倒灌6、卫生死角异味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植物群落是指一定地段上的植物的总体。我国地域辽阔,植被复杂,从森林、草原到荒漠,从热带雨林到寒温带针叶林和山地苔原,以及青藏高原这样世界独一无二的大面积的高寒植被。因此除赤道雨林外,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植被类型在我国均可以找到,这是任何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所以从这一点上说,完成如此复杂的中国植被的分类工作本身,就是对世界植被研究的重要贡献。
我国生态学家在《中国植被》(1980)一书中,参照国外一些地植物学派的分类原则和方法,采用了“群落生态”原则,即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等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等级中均作了相应的反映。
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
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type)
群系组(formation group)
群系(formation)
亚群系(subformation)
群丛组(association group)
群丛(association)
亚群丛(subassociation)
(1)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这里的生活型是指较高级的生活型。如针叶林、阔叶林、草地、荒漠等。
(2)植被型: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如寒温性针叶林、夏绿阔叶林、温带草原、热带荒漠等。
(3)植被亚型:是植被型的辅助单位。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来划分亚型。这种层片结构的差异一般是由于气候亚带的差异或一定的地貌、基质条件的差异而引起。例如温带草原可分为三个亚型:草甸草原(半湿润)、典型草原(半干旱)和荒漠草原(干旱)。
(4)群系组:在植被型或亚型范围内,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同属或相近属)、生活型(三级和四级)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划分的。如草甸草原亚型可分出:丛生禾草草甸草原,根茎禾草草甸草原和杂类草草甸草原。
(5)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例如,凡是以大针茅为建群种的任何群落都可归为大针茅群系。以此类推,如兴安落叶松(Larix gmclini)群系,羊草群系、红沙(Reaumuria soongorica)荒漠群系等。如果群落具共建种,则称共建种群系,如落叶松、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混交林。
(6)亚群系:在生态幅度比较广的群系内,根据次优势层片及其反映的生境条件的差异而划分亚群系。如羊草草原群系可划出:羊草 中生杂类草草原(也叫羊草草甸草原),生长于森林草原带的显域生境或典型草原带的沟谷,黑钙土和暗栗钙土;羊草 旱生丛生禾草草原(也叫羊草典型草原),生于典型草原带的显域生境,栗钙土;羊草 盐中生杂类草草原(也叫羊草盐湿草原),生于轻度盐渍化湿地,碱化栗钙土、碱化草甸土、柱状碱土。对于大多数群系来讲,不需要划分亚群系。
(7)群丛组:凡是层片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与次优势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组。如在羊草 丛生禾草亚群系中,羊草 大针茅草原和羊草 丛生小禾草(糙隐子草、草)就是两个不同的群丛组。
(8)群丛: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如羊草 大针茅这一群丛组内,羊草 大针茅 黄囊苔(Carex korshinskyi)草原和羊草 大针茅 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草原都是不同的群丛。
(9)亚群丛:在群丛范围内,由于生态条件的某些差异,或因发育年龄上的差异往往不可避免地在区系成分、层片配置、动态变化等方面出现若干细微的变化。亚群丛就是用来反映这种群丛内部的分化和差异的,是群丛内部的生态—动态变型。根据上述系统,中国植被分为11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560多个群系,群丛则不计其数。10个植被型组为:针叶林、阔叶林、灌草和灌草丛、草原和稀树杆草原、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冻原、高山稀树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
29个植被型为: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暖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岛常绿林、红树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稀树干草原、荒漠、肉质刺灌丛、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2100433B
园林植物群落经典案例分析 (2)
园林植物群落经典案例分析 (2)
园林植物群落经典案例分析
园林植物群落经典案例分析
植物群落的重要性主要在于:
(1) 植物群落是物种的载体, 汇聚了各类生物资源: 植物群落是不同植物在长期环境变化中相互适应而形成的, 它聚集了各类野生植物品种资源(如野生稻、野生大豆等)、中草药以及珍稀濒危植物, 也为各种动物和其他生物提供着食物来源以及栖息地。因此, 植物群落不仅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种质资源, 也是利用、开发和保护其他生物资源的基础。
(2) 植物群落是提供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 植物生物量占全球总生物量的99%(Lieth, 1975), 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植物群落还具备其他重要的生态功能, 如吸收大气中的CO2, 减缓温室效应, 控制水土流失, 减轻水体和大气污染等等。植物群落在维持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植物群落是土地基本属性的综合指标: 特定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发育了不同的植物群落,植物群落则综合反映了土地的基本属性。因此, 植物群落的整体状况综合体现了国家的生态本底, 是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以及制定土地利用政策的重要依据。
充分认识植物群落的重要性和它的价值是开发、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的前提, 也是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地理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需要。
阴生植物群落群落指耐阴性强,能在阴地生长的植物群落,是阳生植物群落群落的对应词。阴树幼龄时带有阴生植物群落群落的性质,长大后生长条件越良好越是明显的阴生植物群落群落。阴生植物群落群落的叶呼吸小,在弱光下(照度在1000勒克斯以下)比阳生植物群落群落的叶净同化作用要大。
植物群落学又称地植物学。研究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植物群落中植物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植物群落的形成、种类组成、结构、生态、动态、分类及地理分布的基本规律。是植物地理的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与植物学间的边缘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