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商品混凝土发展概况
1.1.1 我国商品混凝土发展历史
1.1.2 我国商品混凝土发展现状
1.2 我国商品混凝土开裂问题现状综述
1.3 国内外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研究现状
1.3.1 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成因
1.3.2 目前国内外混凝土收缩开裂测试技术
1.3.3 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影响因素
1.3.4 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控制措施
1.4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1 混凝土收缩性能和开裂性能测试技术的不足
1.4.2 商品混凝土抗裂性变化规律研究存在的不足
1.4.3 商品混凝土抗裂性的综合控制技术存在的不足
1.5 本书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2章 混凝土自由收缩性能测试方法
2.1 国内外无约束条件下混凝土收缩的测试方法
2.2 混凝土自由收缩性能测试新方法研发思路
2.3 混凝土自由收缩性能测试新方法的理论基础
2.3.1 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2.3.2 模数信号转换原理
2.4 混凝土自由收缩性能测试新方法的研发
2.4.1 非接触式收缩测定仪的基本构成
2.4.2 测试新方法评价指标
2.5 混凝土自由收缩性能测试新方法可靠性论证
2.5.1 测试误差分析
2.5.2 新方法的可重复性
2.6 混凝土自由收缩测试新方法的测试步骤
2.7 测试新方法数据处理
2.8 混凝土长期收缩性能测试方法的改进
2.8.1 基本思路
2.8.2 混凝土立式收缩测定仪的基本构成
2.8.3 数据处理和评价指标
2.8.4 试验步骤
第3章 混凝土在约束条件下开裂性能测试方法
3.1 国内外混凝土在约束条件下开裂性能测试方法
3.2 开裂性能测试新方法研发思路
3.3 开裂性能测试新方法的研发
3.3.1 哑铃型混凝土开裂性能测定仪基本构成
3.3.2 新方法的理论分析
3.4 评价指标与数据处理
3.4.124h的平均裂缝宽度
3.4.2 裂缝初始出现时间
3.5 开裂性能测试新方法可靠性论证
3.5.1 试验装置刚度计算
3.5.2 测试误差分析
3.5.3 试验的可重复性
3.6 测试步骤与注意事项
3.7 三种混凝土约束条件下开裂性能测试方法对比研究
3.7.1 板式钢筋条约束法(Kraai法)
3.7.2 圆环约束法
3.7.3 哑铃型约束法
3.7.4 三种测试方法的综合对比分析
第4章 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影响因素
4.1 影响因素试验方案设计
4.1.1 试验原材料
4.1.2 试验方法与仪器
4.1.3 混凝土试验方案设计
4.2 粉煤灰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
4.2.1 粉煤灰对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
4.2.2 粉煤灰对商品混凝土后期收缩的影响
4.2.3 粉煤灰对商品混凝土开裂性能的影响
4.2.4 粉煤灰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及开裂性能的影响
4.3 矿粉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
4.3.1 矿粉对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
4.3.2 矿粉对商品混凝土后期收缩的影响
4.3.3 矿粉对商品混凝土开裂性能的影响
4.2.4 矿粉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及开裂性能的影响
4.4 硅灰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
4.4.1 硅灰对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
4.4.2 硅灰对商品混凝土后期收缩的影响
4.4.3 硅灰对商品混凝土开裂性能的影响
4.4.4 硅灰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及开裂性能影响分析
4.5 水泥品种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
4.5.1 水泥品种对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
4.5.2 水泥品种对商品混凝土后期收缩的影响
4.5.3 水泥品种对商品混凝土开裂性能的影响
4.5.4 水泥品种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及开裂性能的影响
4.6 减水剂种类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
4.6.1 减水剂对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
4.6.2 减水剂种类对商品混凝土后期收缩的影响
4.6.3 减水剂种类对商品混凝土开裂性能的影响
4.6.4 减水剂种类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及开裂性能的影响
4.7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
4.7.1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
4.7.2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商品混凝土后期收缩的影响
4.7.3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商品混凝土开裂性能的影响
4.7.4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及开裂性能的影响
4.8 引气剂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
4.8.1 引气剂对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
4.8.2 引气剂对商品混凝土后期收缩的影响
4.8.3 引气剂对商品混凝土开裂性能的影响
4.8.4 引气剂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及开裂性能的影响
4.9 缓凝剂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
4.9.1 缓凝剂对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
4.9.2 缓凝剂对商品混凝土后期收缩的影响
4.9.3 缓凝剂对商品混凝土开裂性能的影响
4.9.4 缓凝剂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及开裂性能的影响
第5章 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控制技术
5.1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对控制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应用
5.1.1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定义与分类
5.1.2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基本理论基础
5.1.3 试验方案设计与研究
5.1.4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对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
5.1.5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对商品混凝土开裂性能的影响
5.1.6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对控制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的作用
5.2 纤维素纤维对控制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应用
5.2.1 纤维阻裂理论基础
5.2.2 试验方案设计与研究
5.2.3 纤维素纤维对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
5.2.4 纤维素纤维对商品混凝土后期收缩的影响
5.2.5 纤维素纤维对商品混凝土开裂性能的影响
5.2.6 纤维素纤维对控制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的作用
5.3 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的配合比控制参数优化
5.3.1 水灰比对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
5.3.2 水泥用量对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
5.3.3 砂率对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
5.3.4 最大粒径对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
5.3.5 控制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的配合比参数的优化
5.4 商品混凝土抗收缩开裂性能的综合控制
5.4.1 材料对商品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综合控制措施
5.4.2 设计对商品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综合控制措施
5.4.3 施工对商品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综合控制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能及其工程的应用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纤维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纤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问题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这也是施工单位一直面临的难题。因此,研究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能及其工程的应用策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能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研究了纤维素纤维、PVA纤维及其混杂掺入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PVA纤维均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和早期抗裂性能;PVA纤维和纤维素纤维混杂掺入使混凝土的抗裂效果有明显改善。依托工程的应用表明,用于地下工程墙板中的粉煤灰、矿粉\"双掺\"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抑制早期裂缝开展的作用。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方法》(GB/T 38948-2020)规定了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试验设备、准备工作、试验步骤、计算、试验报告。该标准适用于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26.5mm的各种热拌、温拌、冷拌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方法》(GB/T 38948-2020)的实施,有利于为中国沥青混合料材料设计在低温方面提供更为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进而减少或消除沥青路面低温裂缝,提高路面使用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对公路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00433B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对道路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沥青混合料抵抗低温开裂的能力,降低和延迟路面出现温缩裂缝的频率和时间,公路行业从事者从原材料的选择,路面材料、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沥青路面低温裂缝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作为中国沥青路面设计、施工规范评价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标准方法的弯曲试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于:①低温弯曲试验可以得到破坏应变、抗弯拉强度、劲度模量三个指标,并以破坏应变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而实际上低温开裂不仅与材料的变形能力有关,还与材料的强度有关,仅从一个角度判定与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机理不符,难以起到控制作用。②弯拉强度和破坏应变对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评价并不总是一致,有时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消弱了弯曲试验对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评价作用。③弯曲实验中推荐了棱柱体试样长宽高尺寸为250mm×30mm×35mm,但是沥青混合料属于不均匀材料,存在强度尺寸效应,试样尺寸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实验室评价结果能否外推到现场进行准确评价,试验尺寸不合理往往造成试验室的评价结果与现场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开裂性能相关性不好,进而限制了弯曲试验在工程中的指导作用。所以有必要提出一套能更准确模拟沥青路面低温破坏过程且便于操作的试验方法以及能更好控制低温开裂的评价指标。
标准计划
2017年5月23日,国家标准计划《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方法》(20170518-T-333)下达,项目周期24个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TC458(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实施
2020年6月2日,国家标准《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方法》(GB/T 38948-202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21年4月1日,国家标准《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方法》(GB/T 38948-2020)实施。
国家标准《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方法》(GB/T 38948-2020)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主要起草单位:长安大学、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华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广西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深圳市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高速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建工第一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郝培文、王媛、高云龙、叶智威、刘红瑛、宋大鹏、张勇、刘丹娜、王志文、陈为、王春、杨进、赵普、陈修和、何勇海、潘立、袁同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