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该书是国内外该领域较为罕见的一本全面介绍水平旋流消能泄洪洞的专著。全书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第二部分为旋流消能泄洪洞设计方案及试验研究,第三部分为水平旋流消能泄洪洞结构设计与研究,第四部分为原型监测设计及监测资料分析,第五部分为水平旋流消能泄洪洞设计研究总结。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用书。
安盛勋,男,汉族,1944年生于河北省巨鹿县。1968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专业。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工作,历任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坝工室主任、设计总工程师、设计代表处处长、院副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及主管全院勘测、设计、科研的副院长兼院总工程师等职。参加或主持国内外100余座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科研工作,是白龙江宝珠寺、紫兰坝水电站,黄河公伯峡、积石峡、苏只、拉西瓦水电站,陕西蔺河口、蜀河水电站,石泉扩机工程,四川宝兴水电站、风仪场电航枢纽,新疆察汗乌苏水电站,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等大中型水电工程的主要设计者和负责人。参与了《特高拱坝枢纽分析与重点问题研究》、《水电工程设计基础》等书的编著,发表论文多篇。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曾兼任中国水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勘察设计协会第四届副理事长、西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序
前言
1 综述
1.1 公伯峡水电站工程概况
1.2 旋流消能泄洪洞设计方案的提出及研究过程
1.3 旋流消能泄洪洞的特点
1.4 旋流消能泄洪洞设计研究的目的
1.5 旋流消能泄洪洞设计研究的重点问题
1.6 水平旋流消能泄洪洞选定方案
2 旋流消能泄洪洞设计方案及试验研究
2.1 水平旋流和竖井旋流消能泄洪洞设计及试验研究
2.2 水平旋流泄洪洞设计方案的选定
2.3 水平旋流消能泄洪洞溢流堰后不同流态研究论证
2.4 水平旋流消能泄洪洞体型优化设计的试验研究
2.5 水平旋流消能泄洪洞空化特性研究
随着水电站规模的不断扩大, 工程设计标准也相应提高, 泄洪设施规模也随之提高, 以确保大坝安全。水电站所选择的防洪设计标准较高, 这是必要的, 但稀遇洪水出现的机遇很少, 如为一工程设计的运行寿命期内...
小学生的数学题目应该不难,自己动动脑筋就会了
可以的。要是不控制住泄洪量不是没啥用了,还是水灾。
公伯峡水平旋流泄洪洞水力特性研究
本文采用原型与不同比尺模型试验对比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公伯峡水平旋流泄洪洞的水力特性,初步探讨了模型的缩尺效应。结果表明:1)泄流量满足设计要求,模型泄流量基本满足重力相似律;2)旋流角符合指数的变化规律,其值介于20°~90°之间;旋流洞内压强沿程减小且呈波动式变化,压强脉动的主频属低频;3)环流空腔直径的变化为4~7.5 m,旋流洞中最大流速约为37~39.3 m/s,流动过程中切向流速减小,轴向流速增大;4)通气孔通气由其进出口的压差产生,模型比尺越大,水流流速越大,挟气能力越强,则通风量越大;空腔内负压与通气孔风速表明环形通气孔孔径偏小;5)水平旋流泄洪洞内水流的掺气效果良好,竖井段掺气浓度呈乘幂分布;模型水流掺气的缩尺效应明显;6)水平旋流泄洪洞的消能率高。
大坡降复合式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阻塞扩散段试验研究
以两河口水电站3#导流洞改建为复合式大坡降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为例,对大坡降水平旋流洞末端和导流洞之间的衔接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阻塞渐扩和阻塞突扩两种不同的衔接方式,并对两种旋流扩散体型局部流态及壁面压强、断面掺气浓度、旋流扩散轨迹等水力特性进行了量测与分析,得到各体型旋流扩散段流态及各项水力特性随上游水位变化的基本规律。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多级孔板消能泄洪洞在黄河小浪底工程中提出的历史和技术背景,详细阐述了多级孔板消能技术及其有关方案论证的长达近十七年的漫长历程。本书通过对近百个各种比尺的常压和减压模型试验研究的成果,从消能机理及消能效果、空化和空蚀、水流脉动对衬砌结构及围岩的影响、原型与模型的相似关系来全面论证多级孔板消能技术的可行性,并通过碧口水电站排沙洞所作的原型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该技术是可行的。书中还介绍了小浪底工程多级消能孔板泄洪洞在不同水位进行的原型观测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多级孔板消能技术是可靠的,为导流洞改建为永久泄洪洞开辟了新的途径。 2100433B
学科:水文地质学
词目:水平排泄
英文:horizontal discharge
释文:地下水以渗透水流或泉流的形式向另一含水层或地表所进行的排泄。这是地下水坡基本的排泄方式。潜水和岩溶水常以泉和暗河等水平排泄方式在在局部地区集中排泄。
本书内容为作者对消能防冲问题调查研究与试验的结果。书中总结了各种水力现象后,首次提出了混合流概念,并用以解释和计算消能防冲工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水力问题。本书可供有关工程设计与科研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