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三棱镜是最常用的色散棱镜,光线在射入棱镜和射出棱镜时两次折射。
贝林-布洛卡棱镜(Pellin–Broca prism)是以发明者,法国的仪器制 造者贝林博士(Ph. Pellin)和物理光学教授布洛林(André Broca)的名字命名的。
棱镜被塑造成有4个平面的方块,各边正确的角度依序为90°、75°、135°、和60°。光线由AB面入射,从BC面全反射,然后从AD面离开棱镜。对特定波长的光,进入之后经过折射在射出时,可以正确的偏转90°
阿贝棱镜(Abbe prism)是以发明者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 ·阿贝(Ernst Abbe)命名的光学元件,是与贝林-布洛卡棱镜相似的类型,有固定偏向角度的色散棱镜。
棱镜是三个角分别为30°-60°-90°的直角玻璃镜块,在使用时,光束由AB面进入,经折射后从BC面全反射向AC面, 在AC面折射后射出。这种棱镜被设计成特定波长的光在离开棱镜时会偏转60°
阿米西棱镜(Amici prism)是以发明者意大利天文学家乔凡尼·阿米西(Giovanni Amici)命名的,是有色散功能的光学棱镜组,常用于分光仪中。
阿米西棱镜由两个三棱柱组成,第一个三棱柱通常由中色散能力的玻璃制成,第二个则以更高色散能力(相比于第一个)的玻璃制造。光线进入第一个棱镜时先被折射,然后进入两个棱镜的交界面,因两种玻璃材料折射率不同固在此交界面上再次发生折射,(两次折射相对于入射光角度相反),最后折射光线以几乎垂直于第二个棱镜表面的方向射出。棱镜的角度和材质经过选择,使得其中一个波长(颜色)的光,通常是中心的波长,离开棱镜时与入射的光束是平行的。其他波长偏转的角度则与材料的色散能力有关。
直接用肉眼通过棱镜组观看光源就能显示出光源的光谱。
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频率的减小(或波长的增大)而减小的性质,称为"色散"。
色散可通过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如一细束阳光可被棱镜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是由于复色光中的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相同。当它们通过棱镜时,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则便各自分散成了单色光。
波分传输为什么有的发端还需要色散补偿?色散补偿在此处的作用是啥?
在通讯系统中,我们希望得到更高的信号速率和更远的传输距离;但在长距离传输时会有非线性效应,这时候就需要加色散补偿模块(DCM),DCM在三个位置可以加:一.预补偿,在信号进入光纤前补偿 二....
你好,三棱镜价格120--300元,三棱镜是一种光学玩具,只要往筒眼里一看,就会出现一朵美丽的“花”样。将它稍微转一下,又会出现另一种花的图案。不断地转,图案也在不断变化,三棱镜的图案是如何来的呢?原...
棱镜,一种由两两相交但彼此均不平行的平面围成的透明物体,用以分光或使光束发生色散。棱镜是透明材料(如玻璃、水晶等)做成的多面体。在光学仪器中应用很广。棱镜按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若干种。例如,在光谱仪器中...
冕牌玻璃K9棱镜色散关系的测定
目的:通过对冕牌玻璃K9棱镜在不同波长下的折射率的测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相应色散公式,并确定计算冕牌玻璃K9折射率的最佳色散公式。方法:在可见光区内,以汞灯、钠灯、氢灯和氦氖激光器所产生的已知各主要光谱线波长,利用分光计采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K9棱镜对已知不同波长的折射率,然后用Origin7.0软分别采用3种方法对色散关系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指数衰减模式、光谱学模式和柯西公式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了K9棱镜不同的色散公式。结论:3种非线性拟合方法相比较,科希色散公式准确度更高些。并进一步证实不同材料不可能有相同的色散计算公式,同一种材料也难以在整个光谱范围内用同一公式得到等精度计算结果。
重火石玻璃ZF1棱镜色散关系的测定
在可见光区内,以汞灯、钠灯、氢灯和氦氖激光器所产生的已知各主要光谱线波长,利用最小偏向角法对重火石玻璃ZF1棱镜的色散关系进行测量,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相应的色散曲线和色散公式.通过重火石玻璃ZF1棱镜折射率在不同波长下的计算结果与测量值进行比较,确定计算折射率的最佳色散公式.同时对色散曲线特点及色散公式进行了讨论.
三棱镜是光学棱镜中的一种形式,在外观上呈现几何的三角形,是光学棱镜中最常见,也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但并不是最常用到的棱镜。三棱镜最常用于光线的色散,这是将光线分解成为不同的光谱成分。利用不同波长的光线因为折射率不同,在折射时会偏转不同的角度,便会造成色散的现象。这种效应也被用来对棱镜物质进行高精密度的折射系数测量。
物质的折射系数固然在不同的波长会有所不同,但有些物质的折射系数对波长的变化比其他物质强烈(色散非常明显)。棱镜的顶角(在上图中,上面的角)能够影响到棱镜色散时的特性。通常,要适当的选择光线射入的角度和射出的角度,当角度接近布儒斯特角(Brewster angle)时,在折射时造成的损耗最小。
一束白光会分出不同颜色,一般就分为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蓝、靛和紫。
发现
1666年牛顿发现太阳光经三棱镜的折射后可呈现彩色光,称为光的色散现象。
由牛顿的色散实验结果,可知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所组成。1801年,英国学者汤玛士‧杨格首先研究人眼对颜色的感觉。他指出在可见光谱的位置排列上,只需选择三种彼此有相当差距的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组合,几乎可产生任何一种颜色。随后德国学者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在1856年至1867年,继续深入对颜色的研究,确立了光的三原色理论。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选择并没有特定的组合。传统上,我们选择红、绿、蓝三种色光作为光的三原色。图显示以相同强度的红、绿、蓝三原色的光,同时投射在白色光屏上的结果。中间的白色区域为三种色光共同混合而成。
普罗棱镜是光学上使用于光学仪器中,用来修改影像取向的一种折射式三棱镜,他以发明者意大利的光学工程师伊纳济欧普罗来命名。
普罗棱镜是由玻璃块塑造成的等腰直角三棱镜,末端平面对着直角。在使用上,光线由三棱镜中最大的长方形面进入,经过斜面的两次全反射,再穿透原来的入射平面射出。因为光线只是以正常的状态进出,三棱镜并未发生色散的作用。
但是经过普罗棱镜的影像会被翻转180°,并且会向原来进入的方向行进,也就是行进的方向也改变了180°。但是因为图像经过两次的反射,所以旋向性是未改变的。
普罗棱镜最常被以双普罗棱镜的组合来成对使用,第二个棱镜相对于第一个被旋转90°。让光线穿越这样安置的两片三棱镜,棱镜系统的净效应是入射的光线被平行的改变行进方向,影像被旋转180°,偏手性依然没有变化。
双普罗棱镜系统适用于小型光学望远镜在影像方向的改变(影像重建系统的排列),特别是在许多的双筒望远镜中提供影像的重建和更长的光路折叠,有效的缩短物镜和目镜间的距离。
通常,在双普罗棱镜的组合中,会将两个棱镜胶合在一起,并且削除多余的部分以减经重量和缩小尺寸。单独的普罗棱镜也可以看成是屋顶棱镜,但在双筒望远镜内不会这样使用。
双普罗棱镜的一种变形是普罗-阿贝棱镜。
屋顶棱镜通常就是能经由反射作用将光线行进方向只是单纯的改变90 °的光学棱镜的总称或代名词。经由两个平面反射和翻转的图像会在光轴上交会并向侧面翻转。
单独的普罗棱镜是型式最简单的屋顶棱镜,但他最常被用到的情况(双筒望远镜内的双普罗棱镜结构)并没有利用到屋顶棱镜的特性。
其他常见的屋顶棱镜有阿米西棱镜、阿贝-柯尼棱镜、施密特-别汉棱镜和五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