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县出产的果盒、托盘、礼箱、花篮、花瓶等类产物,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图案新颖,篾纹细密,立体感强0 1973年,首批出产出口竹编工艺品6589件,1980年出产出口竹编工艺品到达四万多件,脱销日本、美国和西欧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至1985年竹编工艺品增加到8.13万件。后因出口业务归省,加上毛竹涨价,本县出产竹编用品转向内销。
建筑模板用竹编胶合板生产工艺研究
建筑模板用竹编胶合板系用毛竹经劈篾、编织、涂胶组坯、热压而成的竹材人造板。在生产中使用的半成品其含水率应控制在5~8%,胶粘剂在涂刷前需进行P型柔韧剂的改性和A型缓冲剂的调配,胶粘剂的用量为:竹席双面300~350g/cm~2,竹帘双面250~300g/m~2。热压工艺采用三段式,即低压保压——高压保压——降压保压,低压段在5~10 kg/cm~2单位压力下保持1~2 min,高压段在30~50 kg/cm~2单位压力下保持3~8 min,降压段在3~6kg/cm~2保持2~3 min。热压温度为130℃左右。
《竹编制品(GB/T 23114-2008)》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2100433B
瓷胎竹编产品按造型主要分为瓶坛包盒具等几大类。花瓶类有小到 5 CM的单件瓶,也有大到 145CM的千件瓶,可适合不同场合的需要。坛罐类有茶杯、糖缸、茶叶罐等实用品。竹包类有两大类六个规格的竹包手袋和挎包。竹编盒类有竹胎、纸胎、漆器胎几种,规格有7CM、9CM、11CM、13CM、15CM等几种,还分为单盒、内三格盒和套三盒等。竹编具类则是工厂的主要品种和技术优势所在。缠嘴过把、紧扣瓷器,精心编织出不同图案,是瓷胎竹编产品与其它任何竹编不同的独特技艺,是最能体现出瓷胎竹编工艺以精细见长特色的地方。按用途分有茶具酒具咖啡具、文具烟具,还有功夫茶具、日式茶具和提梁茶具等等。按规格分,从套二套三的酒具茶碗到十五头二十二头一套的咖啡具都有。按底胎所用材质不同,既有瓷胎、陶胎、漆胎、玻胎, 也有台湾客人偏好的紫砂胎。按工艺不同瓷胎竹编产品分为普通编织、提花编织和五彩图案编织。普通编织以古铜色的烤丝为主,配以普通几何图案多用于制作批量产品。提花编织则用新竹青丝经纬等宽,便于编织各类单色图案文字手迹,更以熊猫图案编织为多,主要制作花瓶茶具等产品。五彩图案编织充分发挥五彩丝的特色,运用多种不同的技艺、使用各种不同的色彩编织出千变万化的图案效果,多用于制作展品、礼品和高档精品。使用的技艺主要有疏编、疏细结合编、破经编、换经编、浸色编、浮雕编、立体编等二十多种。采用五彩图案编织方法可制作出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人物故事等维妙维肖的图案。
瓷胎竹编以依胎成型、紧扣底胎为其特色,也受其限制。工厂发挥瓷胎竹编技艺,移植到其他底胎和无胎产品中,开发了竹编首饰盒和竹编包类、竹编动物等新产品新品种。我们将继续努力,创造瓷胎竹编的未来。
产品常规分类:瓷胎竹编花瓶、竹编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竹编平面画。
竹编工艺可分为细丝工艺和粗丝竹编工艺品(说明:有瓷胎工艺品和无瓷胎工艺品)。成品主要是经对竹子切丝、刮纹、打光、劈细等工序,将剖成一定粗细的篾丝编结起来制成。东张竹编主要是粗丝竹编工艺。
1、细丝竹编工艺 (瓷胎竹编工艺)简介: 瓷胎竹编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在制作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 产品主要有:瓷胎竹编花瓶、竹编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竹编平面画。
2、粗丝竹编工艺(无瓷胎竹编工艺):是指用竹条篾片编成的生活用具和观赏陈设品的竹编工艺。制作过程是先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过切丝、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编结成各种精巧的生活日用品,如竹篮、果盒、屏风、门帘、扇子等。粗丝竹编工艺品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盛产。东张镇做为福清市的五大历史古镇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民间传统文化的积淀,因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竹种资源丰富,有淡竹、水竹、毛竹等许多种类。主要产品有竹编凉席 、凉枕 、扇 、箩 、筐 、篮 、箕畚、摇篮等。
用竹条篾片编成的生活用具和观赏陈设品 。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遗物中 ,已经出现竹编器具 。几千年来 ,民间竹编凉 席 、凉枕 、扇 、箩 、筐 、篮 、箕畚等生活日用品 ;我国南方地区,则逐渐形成富于地方特点的竹编用具和手工艺品 ,如安徽的舒席、四川的竹丝扇和瓷胎竹编等 。竹编制作 ,一般经过剖丝 、切丝 、刮削 、磨光 、编结等过程。
主要产地有浙江东阳、嵊州,福建泉州、古田,上海嘉定,四川自贡等。四川自贡艺人龚玉璋的扇子,称为 "龚扇子" ,所用篾丝,细如绢纱。
竹编工艺主要分为材料处理、编织和收尾三个阶段,材料处理就是把竹子加工成篾子,编织就是用篾子编成各种产品,收尾是不可或缺的辅助补充工序,目的是使竹编产品更加美观、精致、顺手、耐用。在各种竹编产品中,背篼的工艺最为复杂。
就是把竹子一把把(每把200根)立在院中暴晒,晒干后进行淋雨,再暴晒,然后存放起来。用时,取一把先刮去竹节、竹毛,再一分为二剖开,然后在河里或磨渠中浸泡,泡上两天两夜,待竹子变软后捞出来,这时竹子的柔韧性得到大大提高,适宜于加工,然后用蔑刀剖成匀称的细条,再刮光,就可用于编织。其次,进行编织。先将两根粗细均匀、长短相当的木棍曲弯,棍子中部交叉叠放,通过用铁丝扎成的方圈,把四个棍头摆放到圈的四角,做成背篼棍(也称背篼角)。然后从下往上编。
要先用筋子(较宽的竹条)盘底子,再用篾子(细竹条)编。编到两寸处分头颈、五寸处分二颈、一尺处分三颈。然后锁边,小背篼一尺五寸高锁边,中背篼一尺六寸、大背篼二尺高锁边。边子锁住了就开始楦棍,就是把背篼口楦圆、楦正,使背篼形状美观。再进行缠边,把嫩竹一分为二剖开,把口沿缠上三圈,实质是对锁的边进行细化加固处理,使背篼口拿在手里舒适,不扎人,又牢固耐用,至此背篼就算编成。锁边、楦棍、缠边都是收口工序,也是显示编背篼技术水平的关键所在。
也就是在背篼前面拴系带处做两根背签,在背篼后面做四根护签,使背篼更加结实、耐用。民间有歌谣,专说编背篼:“小时家里手头窘,操起篾刀向竹蓬。嘭嘭几下竹随破,纤手剥篾似翻书。细篾经纬随即织,篼底好起口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