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竖向设计,主要是解决排水的问题
是需要做竖向设计与做排水外网的人员配合工作,当然如果这两方面工作由一个人做就更好了
需要首先调查基地内部和周边的地下排水管线和周边道路、周边建筑物的标高。
排水分两种:1、一种是通过地下管线,2、一种是自然排水。
通过地下管线根据基地周边的排水管线情况,确定排水的最不利点,要保证这一点的排水管的最小覆土,通过这些初步确定室外地坪的最低标高。
自然排水一般主要是小区内道路排水,首先道路的标高点设计要满足道路规范的最大和最小纵坡的要求,保证基地内道路的排水通过自流可以流出。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室外地坪要根据周边的道路标高情况最终确定,当然如果邻近有其它建筑物,是不能相差太大的。
同时对于地势变化较大的地区,还要注意标高对间距的影响。
通过分析,根据汇水面积和汇水点,确定管线的管径、雨水篦子的位置。
竖向设计,主要是解决排水的问题
是需要做竖向设计与做排水外网的人员配合工作,当然如果这两方面工作由一个人做就更好了
需要首先调查基地内部和周边的地下排水管线和周边道路、周边建筑物的标高。
排水分两种:1、一种是通过地下管线,2、一种是自然排水。
通过地下管线根据基地周边的排水管线情况,确定排水的最不利点,要保证这一点的排水管的最小覆土,通过这些初步确定室外地坪的最低标高。
自然排水一般主要是小区内道路排水,首先道路的标高点设计要满足道路规范的最大和最小纵坡的要求,保证基地内道路的排水通过自流可以流出。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室外地坪要根据周边的道路标高情况最终确定,当然如果邻近有其它建筑物,是不能相差太大的。
同时对于地势变化较大的地区,还要注意标高对间距的影响。
通过分析,根据汇水面积和汇水点,确定管线的管径、雨水篦子的位置。
第一节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导则
第1条 地下空间利用导则
1.将地下空间利用与防空减灾规划建设相结合,既为地下空间的发展带来机遇,也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加强防空工程建设、增强城市抗毁能力提供一个重要建设契机。
2.将城市地面空间、上部空间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使三者有机协调,共同构成城市空间开发的新格局。
3.在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前考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如地质构造、地下矿藏、人防设施、地下管网等以及地面建设情况,同时做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分析和发展预测。
4.考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布局体系和功能分区,包括规模、性质、容量、深度、发展方向等,充分考虑安全疏散的要求,做到合理、有效、节约利用地下空间。
5.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应该保护地下文物古迹、风景洞穴和地下水源以及各种地下管网,注意地下空间的环境保护。
第2条 规划措施
1.将中心城市过去已建的地下人防工事、地下室或其他地下空间鉴定分类,可用或可经过改造利用且又符合总体规划的应尽快使用,不能利用的予以报废。
2.综合规划的城市交通网络,结合地面广场、公园等建设地下停车库、停车场,以满足日益紧张的停车需求。
3.结合民用建筑修建平战两用的防空地下室,一方面弥补地面防灾空间的不足,另一方面对地面上难以抗御的外部灾害如战争空袭、地震、暴风等提供较强的防御能力,同时还可在地面上受到严重破坏后保存部分城市功能。
4.在近期规划的同时考虑长远期的建设,对将来可能转入地下的大型重要工程设施进行规划预测,为其预留位置,避免任意占用造成的地下空间重复改造。
5.加强对新建居住小区地下空间开发的监管,对小区内人防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管理进行严格要求,形成一种小集中、大分散、相互连通的网络化城市人防新格局。
第二节 竖向规划设计指导
第3条 规划原则
建成区在满足地面排水和交通通行的前提下,竖向基本保持不变;新区和低丘缓坡地带则依据现状地形、场地排水和交通通行进行竖向调整。
尽量维持原来地形地貌,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使人工建设和自然生态环境紧密地结合。
第4条 规划措施
1. 城区地面形式
城区地面竖向采用平坡与台地相结合的混合式。组团内部地势平缓,自然坡度基本在3%以内,规划地面形式为平坡式;组团边缘近山脚处以及组团间地势起伏较大,部分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建筑布置采用山地台阶式。
城区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应符合《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第4.0.4条执行。
2. 分区竖向控制
本规划竖向高层采用黄海高程系,单位以米计。
外舍组团:规划设计高程165~168米,需填方约15~20米,规划地面坡向由西北向东南渐次升高。
王金垟组团:规划设计高程170~200米。规划地面坡向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倾向排水渠。
城南片:设计高程对现状不作大的调整,保持现状195米~250米高程。规划地面坡向结合现状坡向,由东向西倾向鹤溪。
城中组团:已建设区域高程不作大的调整,保持现状165米~200米高程。规划地面坡向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倾向鹤溪。
城西组团:规划高程不作大的调整,保持现状170米~250米高程。地面坡向由西向东倾向鹤溪。
通天门片区:人民北路采用山体爬坡方式联系外舍,山顶道路标高控制在200米以内。在山顶布置台地式建筑群。
澄照片区:现状地貌特征为丘陵型,东侧地势较高,西侧地势较低。规划高程为450米~500米。规划地面采用平坡和台阶相结合的混合式。
3. 城市道路竖向控制
道路竖向与道路的平面规划同时进行,非机动车车道规划纵坡按小于2.5%控制,机动车道最大纵坡值按照主干路5%、次干路6%、支路(街坊)8%控制。
4. 桥梁高度控制
小溪为6级通航河道,跨越小溪道路桥梁设计标高应保证六级通航河道的桥下净空高度要求。其它桥梁应满足最大洪水位洪峰通过要求。
设计洪水位,是根据设计桥梁所在地的水文资料,以百年或是50年一遇的频率计算出来的洪水水位。找所在地的水务局都应该有文献资料记载都有河流水位水尺标记(刻度尺“记载水位最低最高点数据”)
不明白题意,是规范有哪些还是竖向规划内容有哪些?规范:《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内容:控制点的现状标高和设计标高;道路纵坡的坡度、坡长、坡向;场地...
总平面布置图 亦称“总体布置图”,按一般规定比例绘制,表示建筑物,构筑物的方位、间距以及道路网、绿化、竖向布置和基地临界情况等。图上有指北针,有的 还有风玫瑰图。 建筑总片面图 是表明新建房屋所在...
第一节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导则
第1条 地下空间利用导则
1.将地下空间利用与防空减灾规划建设相结合,既为地下空间的发展带来机遇,也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加强防空工程建设、增强城市抗毁能力提供一个重要建设契机。
2.将城市地面空间、上部空间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使三者有机协调,共同构成城市空间开发的新格局。
3.在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前考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如地质构造、地下矿藏、人防设施、地下管网等以及地面建设情况,同时做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分析和发展预测。
4.考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布局体系和功能分区,包括规模、性质、容量、深度、发展方向等,充分考虑安全疏散的要求,做到合理、有效、节约利用地下空间。
5.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应该保护地下文物古迹、风景洞穴和地下水源以及各种地下管网,注意地下空间的环境保护。
第2条 规划措施
1.将中心城市过去已建的地下人防工事、地下室或其他地下空间鉴定分类,可用或可经过改造利用且又符合总体规划的应尽快使用,不能利用的予以报废。
2.综合规划的城市交通网络,结合地面广场、公园等建设地下停车库、停车场,以满足日益紧张的停车需求。
3.结合民用建筑修建平战两用的防空地下室,一方面弥补地面防灾空间的不足,另一方面对地面上难以抗御的外部灾害如战争空袭、地震、暴风等提供较强的防御能力,同时还可在地面上受到严重破坏后保存部分城市功能。
4.在近期规划的同时考虑长远期的建设,对将来可能转入地下的大型重要工程设施进行规划预测,为其预留位置,避免任意占用造成的地下空间重复改造。
5.加强对新建居住小区地下空间开发的监管,对小区内人防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管理进行严格要求,形成一种小集中、大分散、相互连通的网络化城市人防新格局。
第二节 竖向规划设计指导
第3条 规划原则
建成区在满足地面排水和交通通行的前提下,竖向基本保持不变;新区和低丘缓坡地带则依据现状地形、场地排水和交通通行进行竖向调整。
尽量维持原来地形地貌,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使人工建设和自然生态环境紧密地结合。
第4条 规划措施
1. 城区地面形式
城区地面竖向采用平坡与台地相结合的混合式。组团内部地势平缓,自然坡度基本在3%以内,规划地面形式为平坡式;组团边缘近山脚处以及组团间地势起伏较大,部分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建筑布置采用山地台阶式。
城区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应符合《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第4.0.4条执行。
2. 分区竖向控制
本规划竖向高层采用黄海高程系,单位以米计。
外舍组团:规划设计高程165~168米,需填方约15~20米,规划地面坡向由西北向东南渐次升高。
王金垟组团:规划设计高程170~200米。规划地面坡向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倾向排水渠。
城南片:设计高程对现状不作大的调整,保持现状195米~250米高程。规划地面坡向结合现状坡向,由东向西倾向鹤溪。
城中组团:已建设区域高程不作大的调整,保持现状165米~200米高程。规划地面坡向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倾向鹤溪。
城西组团:规划高程不作大的调整,保持现状170米~250米高程。地面坡向由西向东倾向鹤溪。
通天门片区:人民北路采用山体爬坡方式联系外舍,山顶道路标高控制在200米以内。在山顶布置台地式建筑群。
澄照片区:现状地貌特征为丘陵型,东侧地势较高,西侧地势较低。规划高程为450米~500米。规划地面采用平坡和台阶相结合的混合式。
3. 城市道路竖向控制
道路竖向与道路的平面规划同时进行,非机动车车道规划纵坡按小于2.5%控制,机动车道最大纵坡值按照主干路5%、次干路6%、支路(街坊)8%控制。
4. 桥梁高度控制
小溪为6级通航河道,跨越小溪道路桥梁设计标高应保证六级通航河道的桥下净空高度要求。其它桥梁应满足最大洪水位洪峰通过要求。
竖向规划规划步骤与注意问题
(1)平原——排水问题:涝水位
1、要与雨水工程配合,道路计算公式:
涝水位 管长×水力坡降 横坡 安全值
防洪——路堤结合、景观要求
2、场地地坪高程:
a、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坡度小于0.2%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
b、地城的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平均值 0.2,交口)
c、用地的规划高程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
d、土方估算、经济分析
3、应注意问题:
1、道路坡度、坡长要求
2、避免“锅底”,错开40米
3、道路、桥梁净空
4、土方平衡及土方来源
(2)山地——经济性,土方问题
1、地质(土、石)、地势(自然坡度5%、8%)情况
2、分台地,确定道路高程(坡度、坡长要求)
3、土方估算、经济分析
应注意问题:
1、坡度、坡长要求
2、交口(3%)、停车场坡度(与通道平行方向的最大纵坡度为1%,与通道垂直方向为3%)
3、台地的高度宜为1.5-3.0m
4、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挡墙上边缘退台宽度:0.6H 1.0,
5、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或等于0.5;砌筑型护坡的坡比值宜为0.5-1.0;
(地质情况、压实处理)
6、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竖向规范)、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居住规范)
7、山地挖方多,应反复调整竖向方案——土方总量小,填挖方平衡
竖向规划深度
详规—1、干道变坡点
2、室内外高程
3、地面坡度
要掌握规范
《竖向规范》、《道路设计规范》、《居住区规范》
竖向规划设计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CJJ83-99) [2007-10-10] 【字号:大 | 中 | 小】 【背景色 】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基本技术要求 ,提高城市规划质量和规划管理水平 ,制定本规 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城市的用地竖向规划。 1.0.3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 1 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2 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 3 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 ; 4 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 ; 5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 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1.0.4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根据城市规划各阶段的要求 ,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 1 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 ; 2 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 3 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 4 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
GIS技术在坡地城市竖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GIS 技术在坡地城市竖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简述目前 GIS技术在我国规划设计领域的现状, 探索 GIS技术在坡地 城市竖向规划设计中的一些应用,如地形分析、坡度坡向分析、水文分析、土方 计算、防灾规划分析等,希望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引入竖向规划,使其从 理性的角度、定量的分析入手,使竖向规划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 ] GIS;坡地城市;市政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GIS,作为一项新技术 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中国的城市规划领域。在设计部门更多的用 到 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 GIS 空间分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污染监测、城市规 划与管理、地震灾害预警和损失估计、洪水灾害分析、矿产资源评价、道路交通 管理、地形地貌分析、土方计算、医疗卫生、国防建设等领域。例如笔者曾用 GIS 生成土地
内容介绍
《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从山地特有的环境条件出发,较系统地阐述了山地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山地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内容有:城镇用地选择、总体布局、街路交通组织、空间组合、景观与绿化、竖向规划设计及城镇生态化保护建设与灾害防治等七个部分。
2100433B
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二)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三)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四)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五)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六)竖向规划设计。
(七)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本书为《建筑设计指导丛书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二版。全书内容分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两大部分,主要包括:居住区规划的演变与前瞻,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住宅区的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住宅用地、公共用地、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公共绿地等规划设计,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竖向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实践成果展析,实例及管线工程综合概述等。
第二版根据最新的有关规范修订了第一版的相关内容,对每个章节都做了认真的审定、删减和补充。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补充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最新理念和实例;根据读者需求,增加了居住区规划实践成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