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绍兴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完善地方立法程序,保证地方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浙江省地方立法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绍兴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基本信息

绍兴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简介

绍兴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2016年1月15日绍兴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2016年3月31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立法计划编制和法规草案起草

第三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

第四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

第五章 地方性法规报批和公布程序

第六章 其他规定

第七章 附则

2016年1月15日绍兴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绍兴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已经2016年3月31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绍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年4月13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完善地方立法程序,保证地方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浙江省地方立法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以及相关立法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依法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地方性法规须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涉及本市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四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立法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体现地方特色,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一般不重复上位法的规定。

第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地方立法工作机制,发挥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章 立法计划编制和法规草案起草

第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调研项目库、年度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

编制立法调研项目库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科学论证评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确定立法项目,提高立法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确定年度立法计划前,应当将草案征求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意见。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某一事项正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已经将其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避免就同一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年度立法计划执行过程中需要临时增加立法项目的,应当事先征求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意见。

立法调研项目库和年度立法计划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编制,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

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的要求,督促立法调研项目库和年度立法计划的落实。

第七条 申报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年度立法计划的立法项目的,应当按照规定提出制定该地方性法规的可行性报告、地方性法规草案建议稿和相关材料。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年度立法计划的项目,应当确定地方性法规的提案人和提请时间。未按时提请审议的,提案人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作出书面说明。

第八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年度立法计划的地方性法规草案,一般由提案人组织起草小组起草。专业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也可以由提案人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等起草。提案人可以邀请有关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与草案起草工作。

重要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组织起草。

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提前参与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

第九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科学论证评估,符合立法技术规范,确保地方性法规草案质量。

第三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

第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第十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主席团决定不列入会议议程的,应当向大会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十二条 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会议依照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

常务委员会依照前款规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征求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意见,并将有关情况予以反馈;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开展立法调研,应当邀请有关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

第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三十日前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发给代表。

第十四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

各代表团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各代表团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根据代表团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十五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可以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意见,并印发会议。

第十六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经各代表团审议后,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

地方性法规案经各代表团审议后,存在较大分歧意见的,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地方性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向主席团提出关于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修改情况的说明和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

第十七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必要时,主席团常务主席可以召开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就地方性法规案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地方性法规案中的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选的有关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第十八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地方性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十九条 地方性法规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提出修改方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四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

第二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二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三十日前,将拟提请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送交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

第二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可以建议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

第二十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不列入会议议程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二十六条 地方性法规案提出后,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前,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审议意见。

专门委员会应当对地方性法规案的立法必要性、主要内容的可行性和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提出意见,并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报告。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应当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专门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可以邀请其他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二十七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除特殊情况外,常务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五日前,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及有关材料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二十八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一般应当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地方性法规案涉及本市重大事项或者各方面存在较大分歧意见的,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可以经过三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结合有关专门委员会的书面审议意见,由分组会议进行审议。

实行两次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审议时,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由分组会议对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

实行三次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审议时,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情况和重要问题的汇报,由分组会议进一步审议;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三次审议时,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由分组会议对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

第二十九条 地方性法规案的调整事项比较单一或者只作部分修改,且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可以经过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

实行一次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在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和法制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由分组会议进行审议。提案人为法制委员会的,在全体会议上不再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第三十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根据需要,可以召开联组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进行审议,对地方性法规草案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或者辩论。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安排必要的时间,保证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第三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根据小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三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应当邀请有关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会议;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可以邀请有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会议。

第三十三条 地方性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应当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及其说明及时发送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各区、县(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机关、组织、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专家、学者等征求意见。

地方性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后,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应当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及其说明通过绍兴人大网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不公布的除外。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二十日。征求意见的情况应当向社会通报。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重要的地方性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将地方性法规草案或者草案修改稿在全市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公布,征求意见。

第三十四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法制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就地方性法规案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和调查研究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

法规案有关问题专业性较强,需要进行可行性评价的,应当召开论证会,听取有关专家、部门和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方面的意见,或者委托第三方组织论证。论证情况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法规案有关问题存在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涉及利益关系重大调整,需要进行听证的,应当召开听证会,听取有关基层和群体代表、部门、人民团体、专家、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听证情况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三十五条 法制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开展立法调研,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发挥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作用:

(一)就地方性法规草案或者草案修改稿征求有关代表的意见;

(二)按照代表分专业有重点参与立法工作机制的要求,邀请有关代表全程参与立法调研,听取代表意见;

(三)必要时,组织有关代表赴代表联络站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四)其他方式。

第三十六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对地方性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

法制委员会统一审议后,提出审议结果报告或者修改情况的报告和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交付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制委员会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报告中予以说明。对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重要审议意见没有采纳的,应当向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反馈。

法制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专门委员会之间对地方性法规草案的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报告。

第三十七条 拟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案,在法制委员会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前,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可以对地方性法规草案中主要制度规范的可行性、法规出台时机、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评估。评估情况由法制委员会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三十八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或者地方性法规草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表决前,由法制委员会对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情况进行说明。

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交付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前,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根据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情况,可以决定将个别意见分歧较大的重要条款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单独表决。

单独表决的条款经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后,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根据单独表决的情况,可以决定将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交付表决,也可以决定暂不付表决,交法制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

第三十九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同意,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对该地方性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四十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因各方面对制定该地方性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搁置审议满两年,或者因暂不交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审议的,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向常务委员会报告,该地方性法规案终止审议。

第四十一条 对多件地方性法规中涉及同类事项的个别条款进行修改,一并提出法规案的,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合并表决,也可以分别表决。

第五章 地方性法规报批和公布程序

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拟举行会议审议表决地方性法规草案三十日前,可以将该法规草案修改稿报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征求意见。

第四十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应当依法报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报请批准时应当提交报请批准地方性法规的书面报告、地方性法规文本及其说明。

第四十四条 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公告应当注明制定机关、通过时间、批准机关、批准时间和施行时间。

第四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公告及其颁布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及时在绍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绍兴人大网以及全市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全文刊载。

在绍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的地方性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四十六条 地方性法规被修改的,应当公布新的法规文本。

地方性法规被废止的,除由其他地方性法规规定废止该法规的以外,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四十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在地方性法规公布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公布的地方性法规的公告及地方性法规文本和有关材料报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第六章 其他规定

第四十八条 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同时提出该地方性法规草案文本及其说明,并提供必要的参阅材料。修改地方性法规的,还应当提交修改前后的对照文本。

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说明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制定或者修改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关依据;

(二)地方性法规草案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

(三)起草过程中对重大分歧意见的协调处理情况;

(四)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第四十九条 交付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未获得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案,如果提案人认为必须制定该地方性法规,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重新提出,由主席团、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其中,未获得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案,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

第五十条 地方性法规明确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对专门事项作出配套具体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应当自法规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作出规定,法规对配套具体规定制定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期满未作出配套具体规定的,应当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说明情况。

第五十一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有关内容与其他地方性法规相关规定不一致的,提案人应当予以说明并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应当同时提出修改或废止其他地方性法规相关规定的议案。

法制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认为需要修改或者废止其他地方性法规相关规定的,应当提出处理意见。

第五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可以组织对有关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中有关规定进行立法后评估。评估情况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五十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本市地方性法规的内容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或者与相关地方性法规不协调,或者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的,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修改和废止的意见、建议。

第五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根据需要及时组织开展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

第五十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决定就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特定事项授权在一定期限内在部分地方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适用本市的地方性法规设定的部分规定,并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报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后,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五十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需要进一步明确含义,或者地方性法规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规依据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有关规定作出解释,并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报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后,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及时在绍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绍兴人大网以及全市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各区、县(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解释要求。

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研究拟订地方性法规解释草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地方性法规解释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100433B

查看详情

绍兴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丽水韩式汗蒸房,绍兴韩式汗蒸房,衢州韩式汗蒸房

  • 重量:10kg/m-1 橡木
  • 沈阳创新
  • 13%
  • 沈阳创新世纪桑拿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制定位器

  • ¢89*2500
  • 13%
  • 武汉洪丰创新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制定位器

  • ¢76*2000
  • 13%
  • 武汉洪丰创新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制定位器

  • ¢60*2000
  • 13%
  • 武汉洪丰创新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天圆地方

  • 天圆地方;规格型号:D400或500×500以上至D1000以下;品牌:佛山均林
  • 佛山均林
  • 13%
  • 佛山市均林人防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恒生嵌地方型压铸铝合金壳体,不锈钢面盖

  • URA
  • 阳江市2009年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恒生嵌地方型压铸铝合金壳体,不锈钢面盖

  • URA
  • 阳江市2009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恒生嵌地方型压铸铝合金壳体,不锈钢面盖

  • URA
  • 阳江市2009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恒生嵌地方型压铸铝合金壳体,不锈钢面盖

  • URA
  • 阳江市2009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恒生嵌地方型压铸铝合金壳体,不锈钢面盖

  • URA
  • 阳江市2009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调度策略制定

  • -
  • 1套
  • 1
  • 进口品牌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3-06
查看价格

制定

  • BT-962C
  • 472根
  • 1
  • 振盛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5-27
查看价格

制定

  • BT-961C
  • 291根
  • 1
  • 振盛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5-07
查看价格

天圆地方

  • 1、规格:600×250转D441
  • 1个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5-05
查看价格

天圆地方

  • 天圆地方
  • 1个
  • 1
  • 大地人防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8-30
查看价格

绍兴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绍兴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文献

代建制尚需制定地方性政策管理办法 代建制尚需制定地方性政策管理办法

代建制尚需制定地方性政策管理办法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 未知

代建制尚需制定地方性政策管理办法——为改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出现的超标准、超规模、超预算和低水平、低质量、低效益问题,我国几年前开始实施“代建制”。但河北省政协委员宋蕊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代建制”缺乏相关的地方性政策标准和管理办法,亟...

认真贯彻法规条例  规范建筑市场行为 认真贯彻法规条例 规范建筑市场行为

认真贯彻法规条例 规范建筑市场行为

格式:pdf

大小:16KB

页数: 3页

长治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与长治市建设工程有形市场管理办公室分别于1996年底和1998年初相继成立。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市的建设工程管理实现了从无形到有形,从无序到规范,从隐蔽到公开的突破性转变。招标办和有形市场业已成为建委系统的窗口单位,并先后多次受到建设部、省、市建委的表彰,1999年底荣获全市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工作优秀奖。2000年,特别是《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建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山西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把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从市场建设、法制建设、规范管理、有效监督等方面入手,坚持不懈的开展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的工作。共审批报建工程103项,总投资33407.25万元,总建筑面积504864.72平

聊城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简介

条例全文

(2017年2月26日聊城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017年3月29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

第三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

第四章 地方性法规的解释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地方性法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守法律关于设区的市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的规定。

第四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把立法工作同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五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山东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第六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地方立法活动。

第七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地方性法规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第八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符合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突出地方特色。

第九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对上位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一般不作重复性规定。

第十条 规定本市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以外的其他地方性法规;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地方性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二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

第十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第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十三条 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会议依照本条例第三章规定的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

常务委员会依照前款规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意见,并将有关情况予以反馈;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立法调研,可以邀请有关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

第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发给代表。

第十五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常务委员会或者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

各代表团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各代表团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根据代表团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十六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意见,并印发会议。

第十七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地方性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法制委员会对地方性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后,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第十八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必要时,主席团常务主席可以召开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就地方性法规案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地方性法规案中的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选的有关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第十九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地方性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二十条 地方性法规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提出修改方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一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二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三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

第二十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如果主任会议认为地方性法规案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建议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

第二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不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二十五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七日前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会议。

第二十六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一般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由分组会议进行初步审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由分组会议对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

常务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根据需要,可以召开联组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对地方性法规草案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十七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调整事项较为单一或者部分修改的地方性法规案,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也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重要的地方性法规案,可以经三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地方性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两次会议审议后,仍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暂不付表决,交法制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

第二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根据小组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二十九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可以邀请其他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三十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对地方性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提出修改情况的汇报或者审议结果的报告和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修改情况的汇报或者审议结果的报告中予以说明。对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没有采纳的,应当向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反馈。

法制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三十一条 专门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应当召开全体会议审议,根据需要,可以要求有关机关、组织派有关负责人说明情况。

第三十二条 专门委员会之间对地方性法规草案的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

第三十三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法制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地方性法规案有关问题专业性较强,需要进行可行性评价的,应当召开论证会,听取有关专家、部门和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方面的意见。论证情况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地方性法规案有关问题存在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涉及利益关系重大调整,需要进行听证的,应当召开听证会,听取有关基层和群众代表、部门、人民团体、专家、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听证情况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发送相关领域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及有关部门、组织和专家征求意见。

第三十四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后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及其起草、修改的说明等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主任会议决定不公布的除外。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十日。征求意见的情况应当向社会通报。

第三十五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收集整理分组审议的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分送法制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并根据需要,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三十六条 拟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案,在法制委员会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前,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可以对地方性法规草案中主要制度规范的可行性、地方性法规出台时机、地方性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评估。评估情况由法制委员会在审议结果的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三十七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任会议同意,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对该地方性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三十八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以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交付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前,主任会议根据常务委员会审议的情况,可以决定将个别意见分歧较大的重要条款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单独表决。

单独表决的条款经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后,主任会议根据单独表决情况,可以决定将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交付表决,也可以决定暂不付表决,交法制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

第三十九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因各方面对制定该地方性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搁置审议满两年的,或者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审议的,由主任会议向常务委员会报告,该地方性法规案终止审议。

第四十条 对多部地方性法规中涉及同类事项的个别条款进行修改,一并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合并表决,也可以分别表决。

第四十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四章 地方性法规的解释

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解释权属于常务委员会。

地方性法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常务委员会解释:

(一)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地方性法规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地方性法规依据的。

第四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地方性法规解释要求。

第四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研究拟订的地方性法规解释草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

第四十五条 地方性法规解释草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审议、修改,提出地方性法规解释草案表决稿。

第四十六条 地方性法规解释草案表决稿由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四十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解释报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四十八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地方性法规解释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四十九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第五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科学论证评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确定立法项目,提高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由主任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编制立法规划和拟定年度立法计划,并按照常务委员会的要求,督促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落实。

第五十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提前参与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组织起草。

专业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

第五十二条 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同时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文本及其说明,并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修改地方性法规的,还应当提交修改前后的对照文本。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说明应当包括制定或者修改地方性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内容,以及起草过程中对重大分歧意见的协调处理情况。

第五十三条 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在列入会议议程前,提案人有权撤回。

第五十四条 交付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未获得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案,如果提案人认为必须制定该地方性法规,可以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重新提出,由主席团、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其中,未获得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案,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

第五十五条 公布地方性法规的常务委员会公告应当载明该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机关、通过日期、批准机关、批准日期和施行日期。

地方性法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十日内,与常务委员会公告一起在《聊城日报》、市人民代表大会网站上全文刊登,并及时在《聊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全文刊登。

在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的地方性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五十六条 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和废止程序,依照本条例第二章、第三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地方性法规被修改的,应当公布新的地方性法规文本。

第五十七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与其他地方性法规相关规定不一致的,提案人应当予以说明并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应当同时提出修改或者废止其他地方性法规相关规定的议案。

法制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认为需要修改或者废止其他地方性法规相关规定的,应当提出处理意见。

第五十八条 地方性法规标题的题注应当载明制定机关、通过日期、批准机关和批准日期。通过修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依次载明修改机关、修改日期、修改的批准机关和批准日期。

第五十九条 地方性法规明确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对专门事项作出配套的具体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应当自地方性法规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作出规定,地方性法规对配套的具体规定制定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有关国家机关未能在期限内作出配套的具体规定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说明情况。

第六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可以组织对地方性法规中有关规定进行立法后评估。评估情况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六十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可以对有关地方性法规具体问题的询问进行研究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六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省人民政府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六十三条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规章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市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分送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规章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市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可以对报送备案的规章进行主动审查。

第六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100433B

查看详情

石家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条例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立法活动,健全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促进依法治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依照《河北省地方立法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立法法第六十三条和第六十四条的有关规定行使立法权。

本市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以及政府规章的备案,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制定本市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立法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制定本市地方性法规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体现地方特色,有利于实施和操作。

制定本市地方性法规应当从国家和本市整体利益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和义务,避免或者克服部门利益倾向。

第二章 立法准备

第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编制本届任期内的地方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

每届立法规划应当在换届后第一年内完成。

第五条 国家机关、政党、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公民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的意见和建议项目。

第六条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根据各项立法意见和建议,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协调的基础上拟定地方立法规划草案,经主任会议研究并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讨论同意,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后,印发各有关机关和组织执行。

第七条 根据地方立法规划,有立法项目的机关和组织,应当在每年的九月一日前将下一年度计划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初稿分别报送下列机构初步筛选、汇总: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报送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其他机关、团体、组织的,报送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

负责初步筛选、汇总的各工作机构,应当在每年的十月一日前,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建议项目,连同地方性法规初稿送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由法制工作机构进行综合协调后,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经主任会议讨论同意后,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八条 地方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年度立法项目确实需要调整或变更的,有关机关或组织应当书面提出报告,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提出意见,经主任会议讨论同意后,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九条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指导或组织地方性法规的起草工作。

地方性法规可以由提案人自行起草,也可以委托其它组织或者公民起草。

第十条 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应当包括法规草案文本及其说明,并提交由提案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名或者提案人全体签名的书面报告,同时提供法律法规依据、执法主体及涉及的有关部门、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见等相关资料。

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包括法规名称、制定目的、立法依据、适用范围、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生效时间等基本内容,并与本市制定的有关地方性法规和谐、统一。

地方性法规采用条例、规定、办法、规程、规则、细则等名称。

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在提请审议前,应当对法规案中有关执法主体的职责和权限划分等重大问题做好协调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由市长签署。

第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根据立法计划,提前对立法项目进行调研、论证。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有关工作机构应做好联系、协调、安排工作。

第三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限与程序

第十三条 下列事项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一)本行政区域内特别重大的事项;

(二)属于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三)需要由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第十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专门委员会审议时,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十六条 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法规案,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会议依照本条例第四章规定的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或者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

第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法规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法规草案发给代表。

第十八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常务委员会或者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对法规案进行审议。

各代表团审议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各代表团审议法规案时,根据代表团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十九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意见,并印发会议。

第二十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

第二十一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必要时,主席团常务主席可以召开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就法规案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法规案中的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选的有关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第二十二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二十三条 法规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提出修改方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四条 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四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权限与程序

第二十五条 下列事项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

(一)除立法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二)人民代表大会授权常务委员会的立法事项;

(三)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对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的事项,但所作出的补充和修改不得同该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二十六条 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主任会议认为法规案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建议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

第二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的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不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由主任会议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专门委员会审议时,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二十八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交付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由主任会议提交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二十九条 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应当于会议举行一个月前报送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并同时抄送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应在会议举行的七日前送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审阅。

第三十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一般应当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法规案在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前,由常务委员会秘书长决定送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提出审议意见,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并送法制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由分组会议进行初步审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审议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法规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由分组会议对法规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

常务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时,根据需要,可以召开联组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对法规草案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第三十一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各方面意见基本一致的或者部分修改的法规案、有关法规问题的决定、决议案,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

常务委员会会议一次审议即交付表决的法规案、法规修改案和有关法规问题的决定、决议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分组会议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表决稿。

第三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或分组审议法规案时,提案人和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三十三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法制委员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市人大代表、法律专家、社会各界等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第三十四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重要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将法规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各机关、组织和公民提出的意见送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

第三十五条 法规案经过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对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报告中予以说明;对有关专门委员会的重要意见没有采纳的,应当向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反馈;对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

法制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时,可以邀请有关专门委员会的人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也可以要求有关机关、组织派人说明情况。

第三十六条 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二次会议审议后,仍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由主任会议提出,经全体会议同意,可以暂不付表决,交法制委员会或有关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

第三十七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因各方面对制定该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搁置审议满两年的,或者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审议的,由主任会议向常务委员会报告,该法规案终止审议。

第三十八条 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说明理由,经主任会议同意,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三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地方性法规可采用举手表决或者其他表决方式。

常务委员会会议对地方性法规进行表决时,由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五章 地方性法规的报批和公布

第四十条 地方性法规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后,应当报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三十日前将提请批准的书面报告、法规文本及其说明和有关资料报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四十一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未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会同有关机构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由常务委员会授权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后,再报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报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自批准之日起十五日内由常务委员会公告并在本市范围内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公告和法规全文应当在《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刊》上刊登。

修改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决定和修改文本同时公布;废止地方性法规只公布关于废止该项法规的决定。

地方性法规公布时应载明公告机关、序号、通过和批准时间、届次、施行日期和公告日期。

在常务委员会会刊上刊登的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六章 其他规定

第四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规章备案内容包括:备案报告、市长令或公告、有关修改、废止的决定、规章文本、说明等有关文件。

报送备案的规章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接收、登记、存档。

第四十四条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和县(市)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的规章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由常务委员会秘书长批转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及公民认为市人民政府的规章同法律、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第四十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在审查中认为市人民政府规章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也可以由法制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机构召开联合审查会议,要求制定机关到会说明情况,再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制定机关应当在两个月内研究提出是否修改的意见,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反馈。

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规章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相抵触而制定机关不予修改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和予以撤销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决定。

第四十六条 地方性法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

(一)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界限、含义的;

(二)地方性法规制定和批准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规依据的。

地方性法规的解释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和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解释要求。

第四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拟订地方性法规解释草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

地方性法规解释草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进行审议、修改,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解释草案表决稿。

地方性法规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报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四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可以对地方性法规有关具体问题的询问进行研究,提出答复意见,经常务委员会秘书长或者分管副主任同意后,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五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修改或者废止的地方性法规,适用本条例第三章、第四章的有关规定,并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地方性法规修正案、废止案时,应作出关于修改或者废止该项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修改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应写明对原法规条文的修改和补充的内容。

废止地方性法规或者法规部分条文的决定,应写明被废止的法规名称或者法规部分条文及理由。

第五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本市地方性法规的印制、汇编和译本的审定工作。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同时废止。

查看详情

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办法条例(草案)的说明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主任会议的委托,作关于《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草案)》的说明。

一、制定本条例的必要性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是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向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反映民意的重要途径。《立法法》确立了民主立法原则,赋予了公众在立法领域的参与权,提出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它意味着在地方立法各个环节,都要倾听不同的声音,使方方面面都能发表意见。这既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引导、促进、保障和规范公民政治参与权,在地方立法中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民主立法原则的重要途径。

(一)条例的制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的质量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制定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法规,建立健全各方利益能够充分表达的机制,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客观需要。条例通过公众参与制度与机制的建构,既有助于公众充分表达立法意愿,更有助于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起草单位广泛听取公众对立法的意见和建议,克服立法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法制化倾向,保证法规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与完整性,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

(二)条例的制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性法规的执行力

立法的公众参与,其深远意义不仅仅在于听取公众对立法的意见和建议,还在于通过“阳光”立法,使公众更多的参与立法过程,更加清晰地了解立法意义、立法目的、立法的主要内容。由于立法中,吸取了公众的意见,反映了公众的愿望和要求,增强了法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所制定的法规更容易得到广大社会成员的认可和支持,便于公众更好地掌握、遵循。

(三)条例的制定有利于克服公众参与立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类立法主体越来越重视立法的公众参与,但迄今为止在地方性法规制定领域尚未见引导、鼓励和规范公众参与活动的专门性、创制性立法。在公众参与立法工作中还存在着立法信息不够公开,范围及方式不够明确、随意性较大,公众参与立法的途径比较单一,对公众意见和建议的回应与反馈机制缺失,公众参与立法的保障措施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这在客观上要求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公众参与的做法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通过专门法规,有效预防、解决公众参与立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条例的制定有利于完善我省地方立法相关配套制度

近几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十分注重地方立法的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则》、《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听证规则》;积极探索民主立法工作方式,进一步拓宽和畅通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渠道,建立了诸如公开征集立法建议项目、法规草案公示、法规草案择优委托起草、立法顾问、地方立法联系点、立法听证、公民旁听立法会议等一系列制度,制定了《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地方性法规质量标准及其保障措施(试行)》,这些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公众参与立法决策已成为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依法立法的重要标志。因此,适时制定出台条例,对于构筑和完善我省地方立法的法规制度体系,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条例的起草经过

该条例2010年度列入省人大常委会委托起草立法项目,由常委会法工委委托甘肃省行政法制研究会承担具体法规起草事务。2010年6月,根据委托协议,甘肃省行政法研究会提出了《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框架/思路建议稿)》,并与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立法过程中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技术、程序问题,先后三次召开专题论证会,反复讨论研究,并按照委托协议规定的期限,于2010年9月底前向常委会法工委提交了《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草拟稿)。之后,法工委先后组织有关专家和省直有关部门具体起草法规的同志对草拟稿进行了多次论证,着重从条例的可操作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形成了现在的条例草案。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公众参与的立法信息公开制度

获得立法信息,行使对立法信息的知情权,是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获得立法信息量的多少,决定了公众参与程度的高低。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保障公众获得立法信息的规定,一是比较原则,二是从政府部门管理的要求和角度考虑的多,在立法上没有明确赋予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更缺少有效的程序和制度保障。此外,在实践中立法信息的公开覆盖面过窄、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公众对立法信息的需求。为此,条例草案第八条、第九条分别对立法信息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渠道等做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二)关于公众参与的制度形式

《立法法》规定,立法机构应当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征求公众意见,向社会公布法律案征求意见。这些规定为地方立法的公众参与提供了制度支持。据此,条例从三个方面对公众参与的制度形式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方式,规定“公众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电话、面谈、参加相关会议等形式,表达立法意愿,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草案第十条);二是对公众参与立法会议的种类,主要规定采取论证会、听证会两种会议形式,以及委托论证的特殊会议形式(草案第十一条);三是对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或者起草单位组织公众参与立法会议的规则和程序,重点规定必须制作会议记录(草案第十二条)。

(三)关于公众意见的处理

公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地方性法规制定活动,所提意见和建议,都希望得到重视和采纳。作为立法机关应当认真对待,妥善处理这些意见和建议,否则会降低公众参与立法的热情,挫伤其参与立法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立法质量。因此,建立公众参与立法意见反馈制度,对公众意见在整理、研究、论证和采纳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回应,应当成为立法的重要环节。为此,草案第十三条规定,对公众意见和建议应当归类整理、分析研究,对科学、合理和可行的意见、建议,应当充分尊重并积极采纳,并在法规草案说明和审议结果的报告中予以说明。

(四)关于公众参与的激励和补偿制度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物力,而立法又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立法行为与个人利益的关联性不如具体行政行为那样强,立法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参与者的付出没有直接的回报,但参与立法是一种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是推进民主立法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程序。有鉴于此,对于立法机关来说,对参与立法的公众给予一定的物质补贴,如差旅费、误工费等,则十分必要。除了物质补贴外,还可以从精神上给予褒奖,从而增强公众参与立法的荣誉感和积极性(草案第十五条)。

以上说明及条例草案妥否,请予审议。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