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作者:金荣庄尹相忠
ISBN:10位[7112088143]13位[9787112088140]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日期:2007-03
定价:¥68.00元
第一篇道路工程
第一章道路工程概述
第二章道路路基工程
第三章道路基层工程
第四章道路面层工程
第五章道路附属构筑物工程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第二篇城市桥梁工程
第一章桥梁工程概述
第二章地基与基础工程
第三章模板、支架、拱架工程
第四章钢筋工程
第五章水泥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第六章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第七章桥梁架设工程
第八章砌体砌筑工程
第九章钢结构工程
第十章桥面系和附属工程
第三篇市政排水管渠工程
第一章市政排水管渠工程概述
第二章市政排水管渠的土方工程
第三章管道基础工程
第四章管道铺设工程
第五章接口工程
第六章排水沟渠工程
第七章排水管渠检查井
第八章排水管渠闭水试验
参考文献
这没有这种规范,规范都是知道意见和要求,例如标准、规范、规程等,规范里最多有质量通病的描述,不会有这种规范的,你只能找相关书籍和文章
按介绍说明写。。百度就知道。。
珠海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编制情况介绍林奕禧 孙伟强珠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 519015一、引言由我站编制的《珠海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和《珠海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排水工程 一、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一)产生原因: 测量差错, 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 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 立面上产生积水甚 至倒坡现象。 (二)预防措施: 1.防止测量和施工造成的病害措施主要有: (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 (2)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 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 (3)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 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 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 其间以直线连通, 连接井转角应大于 135°。 二、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一)产生原因 基础不均匀下沉, 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 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 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 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1)管道基础条件
探析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市政工程是我国的基础性建设工程,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这类基础性建设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工程类型,也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基本设施。市政工程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速度快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市政工程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还要保证施工进度,这必定给市政工程的施工增加了难度。从市政工程施工现状可以看出,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施工企业为了追赶施工进度,忽略了施工质量等等。相关部门必须针对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进而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本书从道路、桥梁、立体交叉和排水管、渠等市政工程建设实践中,归纳出由于施工管理和操作失误产生的种种主要质量通病。对每种质量通病,均从现象、危害、原因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情况,提供了事前预防及事后治理的措施。为便于读者对质量通病及防治的理解,本书还有针对性地汇集了国家、建设部、交通部及北京市相应的工程质量标准。为便于非市政工程专业读者的使用,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市政工程有关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
【学员问题】砌体结构中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解答】摘、要:构造柱对砌体结构的房屋而言,承载力提高不多,而变形能力却大大增加,可以提高砌体房屋的防倒塌能力。本文分析了构造柱在结构中的作用,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总结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实践,保证构造柱施工质量及砌体结构抗震性能。
1、设计方面
1)构造柱的设置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出现漏设和少设现象。如变形缝两侧的墙体未视作外墙而漏设构造柱。
2)构造柱未与圈梁连通形成封闭暗框架来约束砌体,而单独设置,起不到整体作用。
3)构造柱埋深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规范规定构造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4)在砌体结构中,构造柱分为一般构造柱和承重构造柱,在设计过程中,一般构造柱不考虑构造柱单独承受荷载而视其承载力等同于砌体材料,其截面和配筋一般也是按照构造柱要求进行设计,但是在需要设置大空间房间的工程中,构造柱支承着横梁,这时构造柱就起着承重和抗震的双重作用,此时的构造柱可仅承受垂直荷载,不考虑水平地震力,通过框架内力计算来确定承重柱的截面尺寸及配筋。而实际工程中屡见这些工程不加计算而只按构造配筋。
2、施工方面
2.1、钢筋
1)纵向钢筋安装不稳定,错位现象明显。
2)纵向钢筋随意搭接。
3)纵向钢筋根部反复弯折留下明显伤痕,强度降低并严重影
响锚固作用,构造柱钢筋在浇筑混凝土时移位,立即修正,弯折角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4)箍筋拉筋设置不满足规范规定。
构造柱与墙体每隔500mm设26水平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m.箍筋在构造柱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上述几点如加密区不足、分布短筋未作点焊及伸入墙内长度不足等现象经常出现,严重影响构造柱质量。
2.2、上下楼层间构造柱错位
由于未认真调整钢筋骨架,导致一层砌筑完毕而进行下层砌筑前放线时,发现下层柱偏移,而此时又无法修正回原位,便造成上下不贯通,轴线错位的现象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其原因在于管理不到位,应加强各工种的责任心。
2.3、构造柱断层
根据新抗震规范7.3.、2-2,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水平钢筋和4分布短筋焊成钢筋网片,这样构造柱内的箍筋、墙体拉结筋、圈梁钢筋等交织在一起,如果钢筋绑扎又不规则的话,在浇筑混凝土时会阻碍混凝土的下落,而且浇筑圈梁构造柱的混凝土往往是一些级配不好的砂粒,里面难免混杂有大粒径的石子,这样就卡在中间下不去,造成断层。其原因还是管理不到位,没有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
2.4、构造柱根部“夹渣”
为了加强构造柱与砌体的咬合力,保证带构造柱的组合墙的整体性,通常设计要求构造柱的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柱”。但当本层墙体砌筑完之后,构造柱的根部往往有一些建筑垃圾如“废弃的砂浆、砖渣”等没有及时清理,等到下一工种木工支模时便埋在里面,而且又不容易被发现,浇筑混凝土后便在此形成“夹渣”现象。
3、保证构造柱质量的技术措施
3.1、设计方面
设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构造柱的重要性,具备一定的抗震知识,认真学习研究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如规范中“较大洞口”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大房间”指的是开间大于4.2m的房间;新增的楼梯间要设八根柱;在圈梁的设置上要注意规范中的“构造柱对应部位”强调圈梁要与构造柱形成封闭暗框架来提高墙体的整体性。
3.2、施工方面
1)确保构造柱钢筋骨架的位置要正确。
钢筋骨架应分两阶段来控制:首先是砌墙阶段,我们知道,嵌砌在砌体墙中的构造柱的一般做法是先砌纵横墙,并在构造柱的位置处留出“柱腔”,然后往“柱腔”内浇筑混凝土,便形成所谓的构造柱。砌筑过程中要不时检查马牙槎的垂直度需符合要求,否则马牙槎会将构造柱的钢筋骨架推向一边,产生位移。而且构造柱的钢筋骨架一般刚度均不足,施工中稍不注意很有可能向另一侧偏移。所以应随着墙体逐步增高通过墙体拉结筋来固定构造柱。其次在混凝土浇筑阶段,构造柱柱腔较小,浇灌混凝土的确不太容易,有些人为方便将钢筋推在另一边然后浇灌,钢筋便出现了偏移,出现这种情况一要强化工人意识,各工种之间不能互相破坏,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二是在混凝土的浇灌过程中钢筋工要派专人看管,监督混凝土工的行为,同时在构造柱模板支好后要将构造柱的中心位置标在圈梁的模板上,若发现钢筋位置偏移,要及时修正。
2)要正确留设马牙槎。
构造柱与砌体墙之间要通过马牙槎连接,从每层柱脚开始,严格执行先退后进的原则,保证柱脚为大断面。每一马牙槎的齿高一般约为30、cm(5、层砖高),齿深不小于6、cm.
3)钢筋骨架的绑扎要正确。
构造柱的纵向钢筋应分柱段施工面分段绑扎,绑扎点要牢固可靠,避免错位和滑移。竖向搭接头长度z、不能一律为35d,而要根据现行规范及钢筋的接头率来取值,构造柱箍筋应在圈梁上下均不小于1、/6、层高或45、cm、高度内,箍筋间距不大于10、cm.根据新的抗震规范拉结钢筋必须是拉结网片,不能随意丢掉4焊接短筋,而且应严格要求砌筑者随砌随放,并保证放入固定在密实的砂浆水平灰缝中。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构造柱钢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通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构造柱混凝土的配比要正确。
严格执行配合比搅拌工艺要求。粗骨料粒径宜选用2cm以下,坍落度宜控制在5、cm、~、7、cm.切不可用施工中所用砂漏充当石子来拌合混凝土,同时留设同条件的试块。
5)确保及时清出其内部杂物。
首先木工模时应将构造柱内杂物全部清理干净,不可遗留碎砖、木屑、落地灰等杂物。其次应凿去表面松动不密实的混凝土然后用水清洗,再用素水泥浆或同等标号的水泥砂浆作结合层,最后再去浇灌混凝土。
6)严格控制轴线。
每层墙体砌筑前应先对构造柱进行放线定位并留出马牙槎的位置,砌筑时应随着墙体高度的增加将柱中线逐步引至墙及上层圈梁的模板上,以便及时校核,确保钢筋骨架、构造柱和砖墙三者中心线(轴线)符合施工要求。
4、结、语
在砌体墙中增设构造柱,可改善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在正常设计和施工条件下,它与圈梁共同作用约束了砖砌体的开裂,使裂缝不至进一步扩展,即使开裂也不至于倒塌,使之由很脆的材料组成的结构获得可观的抗变形能力。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学员问题】桥梁桩模板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解答】1、现象
(1)桩身沿长度方向扭曲,几何尺寸不准,桩顶不平、不垂直,桩尖偏斜。
(2)叠浇桩上、下、左右桩粘连。
2、原因分析
(1)桩侧模支撑强度和刚度不足。
(2)桩上未涂隔离剂,或涂过隔离剂时间过长或被雨水冲掉。
(3)立模时,弹线有偏差。
(4)桩尖模板振捣时移位,桩顶模板不垂直于桩身。
3、防治措施
(5)地坪表面平整度要在预制构件的允许偏差范围内,排水通畅。
(6)采用间隔浇桩法时,应先在地坪上弹出桩身外形尺寸线,以利支模。
(7)桩尖端应用专用钢帽套上。
(8)叠桩法制作时,其下层桩的混凝土强度,需达规范要求后,方可浇筑上层桩混凝土,并宜涂标准厚度的纸筋石灰层作为上、下、左、右的隔离层。
(9)要防止侧模在混凝土振捣时往上浮动,必要时压重。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