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铁道科学技术名词》第一版。
1997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
应该说是原始地面的绝对标高
在剪力墙的其它钢中输入。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地质构造是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名称,主要有褶皱和断层,褶皱有背斜和向斜,断层主要有地垒和地...
浅谈特殊地质隧洞的施工
作者主要以青海省湟水北干一期工程14#隧洞进口特殊地质段的施工为例,浅谈特殊地质段隧洞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
隧道特殊地质地段的施工
14 特殊地质地段的施工 14.1 一 般 规 定 14.1.1 当隧道通过膨胀土层、软弱黄土层、含水未固结围岩、溶洞、破碎带、岩爆、 流沙以及瓦斯溢出地层时,宜采用辅助方法施工。 14.1.2 施工中应经常观察围岩和地下水的变异情况, 量测支护、 衬砌的受力情况, 注 意地形、地貌的变化,防止突然事故的发生。如有险情,应立即分析情况并采取措施,迅速 处理。渗漏水地段,应先治水,其技术作业可按本规范 10 章和 13 章有关规定办理。 14.1.3 特殊地质隧道, 除大面积淋水地段、流沙地段外, 均可采取锚喷支护施工。 施 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开挖面自稳性很差,难以开挖成形时,应在清除危石后尽快在开挖面上喷射厚度 不小于 5cm的混凝土护面, 必要时, 可在开挖轮廓线处和开挖面上打设超前锚杆, 超前锚杆 长度宜大于开挖进尺的 3 倍。 (2) 锚喷支护完成后仍不能提供
【学员问题】特殊地质或严重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位置的选择要求?
【解答】1)穿过滑坡、错落体内时,应使洞身埋置在错落体或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的稳固地层中。
2)陡岸斜坡严重张裂不稳或者山坡有严重崩塌时,隧道位置宜往里靠,置于稳固地层中。当崩塌地段短,崩落石块小,情况不严重,可采用明洞方案,或与路基防护工程作比较。
3)隧道应避免通过严重不良地质、地下水极为发育的低洼部位。
4)通过岩堆地段时,若岩堆紧密稳定,可修建隧道,但应避免洞身置于岩堆与基岩接触面处;若为不稳定岩堆,隧道应内移置于基岩中,并留有足够的安全厚度。
5)隧道穿过泥石流沟床下部时,应使洞身置于基岩中或稳定的地层内,并保证拱顶以上有一定的安全覆盖厚度。
6)明洞基础应置于基岩或牢固可靠的地基上,明洞洞顶回填应考虑河床下切或上涨以及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并加不小于0.5m的安全覆盖厚度。
7)通过岩溶地区时,宜选择在难溶岩的地段和地下水不发育的地带。应避免穿越岩溶严重发育的地下溶蚀大厅、溶洞群及地质构造破碎带等地段;不能避开时,宜选择在较狭窄,影响范围最小处,以垂直或大角度穿过。
8)隧道应避开流砂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选择其范围最小且相对稳定地段以短距离通过。
9)隧道应避开松软易坍的第四纪堆积层;当其部分洞身无法避开时,应选择影响范围最小的地段通过。
10)隧道应尽量避开结构松散的冰碛层;必须通过冰碛层时,宜选择结构相对紧密的、影响范围最短的地段通过。
11)隧道宜避开穿越富煤区和瓦斯含量最高的地带;当必须通过煤系地层时,隧道应有一定厚度的隔层,或以大角度横穿,尽量减少其影响长度。
12)黄土地区隧道,应避开有地下水活动,陷穴密集,冲沟发育,地层不稳和滑坡、泥石流等地段。
13)多年冻土地区,由于受冻胀、融沉、热融滑坍等多种特殊物理地质现象影响,隧道洞身应避开穿过地下冰及地下水发育的地带。
14)水库地区的隧道位置,应避开受水库充水及消水影响易于发生滑塌病害的松散、破碎地带,选择在稳定的基岩或坍岸范围以外的稳固地层内。
15)隧道通过基本烈度在七度以上的地震区时,必须避开发震断层带。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学员问题】特殊地质或严重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位置选择的要求?
【解答】1)穿过滑坡、错落体内时,应使洞身埋置在错落体或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的稳固地层中。
2)陡岸斜坡严重张裂不稳或者山坡有严重崩塌时,隧道位置宜往里靠,置于稳固地层中。当崩塌地段短,崩落石块小,情况不严重,可采用明洞方案,或与路基防护工程作比较。
3)隧道应避免通过严重不良地质、地下水极为发育的低洼部位。
4)通过岩堆地段时,若岩堆紧密稳定,可修建隧道,但应避免洞身置于岩堆与基岩接触面处;若为不稳定岩堆,隧道应内移置于基岩中,并留有足够的安全厚度。
5)隧道穿过泥石流沟床下部时,应使洞身置于基岩中或稳定的地层内,并保证拱顶以上有一定的安全覆盖厚度。
6)明洞基础应置于基岩或牢固可靠的地基上,明洞洞顶回填应考虑河床下切或上涨以及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并加不小于0.5m的安全覆盖厚度。
7)通过岩溶地区时,宜选择在难溶岩的地段和地下水不发育的地带。应避免穿越岩溶严重发育的地下溶蚀大厅、溶洞群及地质构造破碎带等地段;不能避开时,宜选择在较狭窄,影响范围最小处,以垂直或大角度穿过。
8)隧道应避开流砂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选择其范围最小且相对稳定地段以短距离通过。
9)隧道应避开松软易坍的第四纪堆积层;当其部分洞身无法避开时,应选择影响范围最小的地段通过。
10)隧道应尽量避开结构松散的冰碛层;必须通过冰碛层时,宜选择结构相对紧密的、影响范围最短的地段通过。
11)隧道宜避开穿越富煤区和瓦斯含量最高的地带;当必须通过煤系地层时,隧道应有一定厚度的隔层,或以大角度横穿,尽量减少其影响长度。
12)黄土地区隧道,应避开有地下水活动,陷穴密集,冲沟发育,地层不稳和滑坡、泥石流等地段。
13)多年冻土地区,由于受冻胀、融沉、热融滑坍等多种特殊物理地质现象影响,隧道洞身应避开穿过地下冰及地下水发育的地带。
14)水库地区的隧道位置,应避开受水库充水及消水影响易于发生滑塌病害的松散、破碎地带,选择在稳定的基岩或坍岸范围以外的稳固地层内。
15)隧道通过基本烈度在七度以上的地震区时,必须避开发震断层带。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不良、特殊地质条件隧道施工技术及实例(三)》共分为七章,主要对膨胀性围岩、大断面黄土、岩溶、花岗岩全(强)风化地层、上软下硬地层等不良、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同时辅以丰富的工程实例,增强了隧道施工技术的适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书中还对隧道施工岩爆防治、衬砌开裂及治理进行了系统阐述。
《不良、特殊地质条件隧道施工技术及实例(三)》可供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同时也可作为相关院校师生的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