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特殊地质与环境下地下工程稳定性研究》共分11章,其中第1章为绪论;第2~5章为含低温相变岩体冻融损伤及多场耦合特性、寒区隧道风流场及其与围岩热交换规律研究,重点介绍理论和数值仿真方面的研究进展;第6章为高原寒区破碎地层隧道涌水规律及注浆堵水技术研究;第7章为防寒、抗震泡沫混凝土新材料特性研究;第8~10章为地震波的合理选取、高烈度地震下隧道动力响应特性及抗震方法研究;第11章为实际工程应用。
2100433B
《特殊地质与环境下地下工程稳定性研究》结合国家大型水利水电、交通、能源和矿山等工程领域地下工程建设中岩体稳定性难题,系统总结了特殊地质与环境下地下工程的本构模型、反演理论、锚固机理、锚固时效性及地下工程长期稳定性预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且研究成果在水利、能源、矿山、交通等领域的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坑的稳定性主要内容包括:基坑边坡整体稳定性、支护结构抗滑移稳定性、支护结构抗倾覆稳定性、基坑底土体抗隆起稳定性、基坑底土体抗渗流稳定性及基坑底土体抗突涌稳定性,具体工程视具体情况确定。参考资料:百度...
有专门做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地震局啥的,一般一个场地3-5万。
动稳定性是指系统在运行中受到大扰动后,保持各发电机在较长的动态过程中不失步,由衰减的同步振荡过程过度到动稳定状态的能力。静稳定性是飞机偏离平衡位置后的最初趋势。如果飞机趋向于返回它先前的位置就称之为静...
特殊地质区域海底隧道长期稳定性研究
根据F4风化槽强风化花岗岩的三轴流固耦合试验以及三轴流变试验成果,建立Mohr-Coulomb模型来描述风化槽岩石的弹塑性硬化及塑性流动行为,采用Nelder-Mead最优化方法得到力学模型各参数。应用三轴流变试验建立强风化花岗岩的非线性流变模型并拟合相关流变参数,在此基础上将流固耦合流变模型编制Creep子程序嵌入到ABAQUS软件。通过现场反演证明试验所得模型与参数可以很好地描述实际的情况。根据反演的围岩力学参数,模拟海底隧道F4风化槽段(ZK8+900m)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为海底隧道的设计和运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地下工程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研究
研究了粉煤灰、矿粉、纤维素纤维、PVA纤维及其混杂掺入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矿粉均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扩散性能,两者复掺更有利于氯离子扩散系数的降低,单掺矿粉较单掺粉煤灰好。掺入不同品种纤维的混凝土收缩率随时间而变化,时间越长各品种纤维混凝土的收缩率减小,在抑制混凝土长期抗裂方面,PVA纤维的作用效果最好。
太原理工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针对山西省产业转型、生态恢复与治理的综改目标,围绕岩土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工程关键技术创新。太原理工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围绕(1)特殊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地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2)特殊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下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3)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相关的城市灾害监测、预警与处治关键技术三方面开展研发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为山西省的经济腾飞和结构转型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技术保障,引领了山西省岩土工程与地下空间领域的创新发展。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兼跨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两个学科,与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共同建设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负责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本科方向(1个隧道班)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其他学科地下工程领域的教学工作。招收岩土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方向博士研究生;土木工程方向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
岩土复杂渗流特性与环境岩土工程;
岩土体渐进破坏机理及其本构理论;
3)隧道与地下工程水灾害防治;
4)隧道设计理论及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5)TBM法(包括土盾构、掘岩机等非开挖法)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6)地下工程数值仿真技术;
7)智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风险评价;
8)特殊土、深厚软基及隧道围岩等地下工程加固技术。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现有在职人员9人,其中: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人,河海大学“大禹学者”计划(第四层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另拥有外聘美籍国际著名专家1人,兼职教授3名。在校留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共60余人。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研究内容涉及土木、水利、交通工程及矿产领域等的地下工程。近几年在岩土体渗流多尺度多场耦合理论与分析方法;复杂条件下城市地铁及水下隧道安全建造关键技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地下工程安全性评价与控制技术;岩石裂纹起裂机理及隧道渐进破坏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承担了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3项,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课题1项,主持教育部人才支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9项、青年项目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3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9项,海外合作项目2项,完成其他重大工程科研项目50多项,近5年科研合同额超过1900万。
河海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主持了铁路、公路、水工隧道及城市地铁等相关课题的社会技术服务工作,典型相关工程如:南京长江隧道、杭州地铁越江隧道、南京地铁、无锡市地铁、苏州地铁、广州市地铁、厦门地铁、福州地铁,南水北调西线深埋超长隧洞、宜万线齐岳山隧道、浙江千岛湖引水工程、扬州瘦西湖隧道、小湾、龙滩、溪洛渡、锦屏二级水电站等。科技成果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2017年12月,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出版专著10部;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发表SCI论文104篇,EI论文184篇。 2100433B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各类地下工程稳定性控制的理论技术及其工程实例,主要包括基坑工程、城市地铁工程、交通隧道工程、矿山地下工程、非开挖工程和地下工程环境效应及风险管理等,内容涉及范围广、实用性强。书中结合典型工程实例论述了主要地下工程类型的稳定性控制设计方法和技术,通过对工程实例和现有实用理论的对比分析研究,实现了理论和实际工程稳定性控制的进一步融合,可为研究类似地下工程稳定性控制提供参考。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