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Fe-Fe3C相图看起 来比较复杂,但它仍然是由一些基本相图组成的,我们可以将Fe-Fe3C相图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来分析.
在1148℃,2.11%C的液相发生共晶转变:
Lc (AE+Fe3C),
转变的产物称为莱氏体,用符号Ld表示.
存在于1148℃~727℃之间的莱氏体称为高温莱氏体,用符号Ld表示,组织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存在于727℃以下的莱氏体称为变态莱氏体或称低温莱氏体,用符号Ldˊ表示,组织由渗碳体和珠光体组成.
低温莱氏体是由珠光体,Fe3CⅡ和共晶Fe3C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经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中珠光体呈黑色颗粒状或短棒状分布在Fe3C基体上,Fe3CⅡ和共晶Fe3C交织在一起,一般无法分辨.
在727℃,0.77%的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
AS (F+Fe3C),转变的产物称为珠光体.
共析转变与共晶转变的区别是转变物是固体而非液体.
相图中应该掌握的特征点有:A,D,E,C,G(A3点),S(A1点),它们的含义一定要搞清楚.根据相图分析如下点:
相图中重要的点(14个):
1.组元的熔点: A (0, 1538) 铁的熔点;D (6.69, 1227) Fe3C的熔点
2.同素异构转变点:N(0, 1394)δ-Fe γ-Fe;G(0, 912)γ-Fe α-Fe 3.碳在铁中最大溶解度点:
P(0.0218,727),碳在α-Fe 中的最大溶解度
E(2.11,1148),碳在γ-Fe 中的最大溶解度
H (0.09,1495),碳在δ-Fe中的最大溶解度
Q(0.0008,RT),室温下碳在α-Fe 中的溶解度
三相共存点:
S(共析点,0.77,727),(A+F +Fe3C)
C(共晶点,4.3,1148),( A+L +Fe3C)
J(包晶点,0.17,1495)( δ+ A+L )
其它点
B(0.53,1495),发生包晶反应时液相的成分
F(6.69,1148 ) , 渗碳体
K (6.69,727 ) , 渗碳体
相图中的一些线应该掌握的线有:ECF线,PSK线(A1线),GS线(A3线),ES线(ACM线)
水平线ECF为共晶反应线.
碳质量分数在2.11%~6.69%之间的铁碳合金, 在平衡结晶过程中均发生共晶反应.
水平线PSK为共析反应线
碳质量分数为0.0218%~6.69%的铁碳合金, 在平衡结晶过程中均发生共析反应.PSK线亦称A1线.
GS线是合金冷却时自A中开始析出F的临界温度线, 通常称A3线.
ES线是碳在A中的固溶线, 通常叫做Acm线.由于在1148℃时A中溶碳量最大可 达2.11%, 而在727℃时仅为0.77%, 因此碳质量分数大于0.77%的铁碳合金自1148℃冷至727℃的过程中, 将从A中析出Fe3C.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Fe3CII). Acm线亦为从A中开始析出Fe3CII的临界温度线.
PQ线是碳在F中固溶线.在727℃时F中溶碳量最大可达0.0218%, 室温时仅为0.0008%, 因此碳质量分数大于0.0008%的铁碳合金自727℃冷至室温的过程中, 将从F中析出Fe3C.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Fe3CIII).PQ线亦为从F中开始析出Fe3CIII的临界温度线.Fe3CIII数量极少,往往予以忽略.
1.单相区(4个+1个): L,δ,A,F ,(+ Fe3C)
2.两相区(7个):L + δ,L + Fe3C,L + A, δ+ A ,A + F ,A + Fe3C ,F + Fe3C.
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是Fe-Fe3C相图,铁碳合金的基本组元也应该是纯铁和Fe3C。铁存在着同素异构转变,即在固态下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结构的铁与碳可以形成不同的固溶体,Fe-Fe3C相图上的固溶体都是间隙固溶体。由于α-Fe和γ-Fe晶格中的孔隙特点不同,因而两者的溶碳能力也不同。
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F"(或α)表示,体心立方晶格;
虽然BCC的间隙总体积较大,但单个间隙体积较小,所以它的溶碳量很小,最多只有0.0218%(727℃时),室温时几乎为0,因此铁素体的性能与纯铁相似,硬度低而塑性高,并有铁磁性.
δ=30%~50%,AKU=128~160J σb=180~280MPa,50~80HBS.
铁素体的显微组织与纯铁相同,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明亮的多边形等轴晶粒,在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白色块状分布,但当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因量少而呈断续的网状分布在珠光体的周围.
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A"(或γ)表示,面心立方晶格;
虽然FCC的间隙总体积较小,但单个间隙体积较大,所以它的溶碳量较大,最多有2.11%(1148℃时),727℃时为0.77%.
在一般情况下, 奥氏体是一种高温组织,稳定存在的温度范围为727~1394℃,故奥氏体的硬度低,塑性较高,通常在对钢铁材料进行热变形加工,如锻造,热轧等时,都应将其加热成奥氏体状态,所谓"趁热打铁"正是这个意思.σb=400MPa,170~220HBS,δ=40%~50%.
另外奥氏体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能,就是它具有顺磁性,可用于要求不受磁场的零件或部件.
奥氏体的组织与铁素体相似,但晶界较为平直,且常有孪晶存在.
渗碳体是铁和碳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金属化合物,用化学分子式"Fe3C"表示.它的碳质量分数Wc=6.69%,熔点为1227℃,
质硬而脆,耐腐蚀.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白色,如果用4%苦味酸溶液浸蚀,渗碳体呈暗黑色.
渗碳体是钢中的强化相,根据生成条件不同渗碳体有条状,网状,片状,粒状等形态,它们的大小,数量,分布对铁碳合金性能有很大影响.
总结:
在铁碳合金中一共有三个相,即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但奥氏体一般仅存在于高温下,所以室温下所有的铁碳合金中只有两个相,就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由于铁素体中的含碳量非常少,所以可以认为铁碳合金中的碳绝大部分存在于渗碳体中.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铁和碳可以形成一系列化合物,如Fe3C,Fe2C,FeC等,有实用意义并被深入研究的只是Fe-Fe3C部分,通常称其为 Fe-Fe3C相图, 此时相图的组元为Fe和Fe3C.
由于实际使用的铁碳合金其含碳量多在5%以下,因此成分轴从0~6.69%.所谓的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就是Fe-Fe3C相图.
1.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
按杠杆定律计算,可总结出含碳量与铁碳合金室温时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间的定量关系
2.含碳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渗碳体含量越多,分布越均匀,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越高,塑性和韧性越低;但当渗碳体分布在晶界或作为基体存在时,则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大为下降,且强度也随之降低。
3.含碳量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对切削加工性来说,一般认为中碳钢的塑性比较适中,硬度在HB200左右,切削加工性能最好。含碳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其切削加工性能。
对可锻性而言,低碳钢比高碳钢好。由于钢加热呈单相奥氏体状态时,塑性好、强度低,便于塑性变形,所以一般锻造都是在奥氏体状态下进行。锻造时必须根据铁碳相图确定合适的温度,始轧和始锻温度不能过高,以免产生过烧;始轧和温度也不能过低,以免产生裂纹。
对铸造性来说,铸铁的流动性比钢好,易于铸造,特别是靠近共晶成分的铸铁,其结晶温度低,流动性也好,更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从相图的角度来讲,凝固温度区间越大,越容易形成分散缩孔和偏析,铸造性能越差。
一般而言,含碳量越低,钢的焊接性能越好,所以低碳钢比高碳钢更容易焊接。
第五章铁碳合金相图和碳钢
第五章铁碳合金相图和碳钢
铁碳合金相图与碳素钢
铁碳合金相图与碳素钢
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
从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碳含量C=4.3%时,随温度的降低,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为:L→Ld(1148℃)→ Ld'(727℃以下) ;
(2)当碳含量0.0218%~0.77%时,随着温度降低,铁碳合金结晶过程为:L→L A→A→A F→F P;
(3)当碳含量0.77%~2.11%时,随着温度降低,铁碳合金结晶过程为:L→L A→A→A Fe3C→P Fe3C;
(4)当碳含量2.11%~4.3%时,随着温度降低,铁碳合金结晶过程为:L→L A→A Fe3C Ld→P Fe3C Ld;
(5)当碳含量C=0.77%时,随着温度降低,铁碳合金结晶过程为:L→L A→A →P;
(6)当碳含量4.3%~6.69%时,随着温度降低,铁碳合金结晶过程为:L→L Fe3C →L Ld→L Ld' 。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毛坯成型方法有:铸造、焊接、锻压。其中锻压是这三种毛坯成型中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的一种。锻压工艺是将坯料加热至奥氏体区域,使其有良好的塑性和低的抗变形性能,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改变其尺寸、结构、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在这里可以知道,锻压是碳钢在完全奥氏体化的情况下,其塑性好,有较低的抗变形能力。因此,要使其完全奥氏体化,其温度控制合理,才能够达到要求。从图看线1、线3,分别代表的是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组织随温度变化其性能会改变的情况。当亚共析钢加热到727℃时,P开始向A转变。当继续加热至GS的交点a时,F完全转变成A了。此时,塑性变形能力较好,抗变形能力小。温度继续上升,其塑性变形会有提高,但是温度过高,施加压力过程中,会使坯料表面产生加工硬化,同时会伴随有脱碳现象。因此,一般将始锻温度控制在固相线以下200℃左右。终端温度控制在PSK线以上60℃左右。合理控制好锻压温度,既可以保证坯料有良好的锻压性能,能够满足预期形状、尺寸精度要求。同时,可以避免加工硬化带来的内应力裂纹、脱碳现象。铁碳合金由含碳量不同被分为碳钢、铸铁两大类材料,铸铁的铸造性能好,强度硬度高属脆性材料。碳钢铸造性能一般,但综合力学性能较铸铁好。因此,对于结构复杂又承受静载荷零件选择铸铁。对于形状复杂而又要求有一定力学性能承受一定量动载荷的零件,可以考虑用碳钢,或者合金钢。
绪论 1
第1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3
1.1 强度、刚度和塑性 3
1.2 硬度 6
1.3 冲击韧性 7
1.4 疲劳 9
思考题与习题 10
第2章 金属的微观结构 11
2.1 材料的结合方式 11
2.2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 12
2.3 材料的凝固 17
思考题与习题 18
第3章 铁碳合金相图 19
3.1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19
3.2 铁碳合金相图 20
思考题与习题 27
第4章 钢的热处理工艺 28
4.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28
4.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30
4.3 钢的热处理工艺 34
4.4 表面热处理 39
思考题与习题 43
第5章 金属材料 44
5.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44
5.2 非合金钢 46
5.3 合金钢 51
5.4 铸铁 63
5.5 非铁金属材料 69
思考题与习题 76
第6章 新型金属材料功能及应用 77
6.1 磁性材料 78
6.2 纳米材料 80
6.3 形状记忆合金 81
6.4 高温合金 85
6.5 防振合金 87
6.6 功能材料在未来的应用 88
思考题与习题 90
第7章 金属的铸造成型 91
7.1 铸造工艺基础 91
7.2 常用铸造合金 98
7.3 砂型铸造工艺 102
7.4 特种铸造 109
7.5 常用铸造工艺方法比较 114
7.6 铸件结构工艺性 115
7.7 型芯设计 118
7.8 浇注系统设计 119
7.9 冒口和冷铁设计 121
7.10 典型铸件的铸造工艺设计举例 122
思考题与习题 125
第8章 金属的锻压成形 127
8.1 锻压工艺基础 127
8.2 自由锻 132
8.3 模型锻造 140
8.4 板料冲压 147
8.5 其他压力加工方法 156
8.6 压力加工新工艺 158
思考题与习题 160
第9章 金属的焊接成形 162
9.1 概述 162
9.2 焊接成形基础 164
9.3 电弧焊基本知识 169
9.4 焊条电弧焊 170
9.5 埋弧焊 174
9.6 气体保护电弧焊 180
9.7 压力焊 186
9.8 钎焊 189
9.9 其他焊接方法 190
9.10 焊接结构及工艺性 191
9.11 焊接应力与变形 195
思考题与习题 197
第10章 金属的冷加工工艺 198
10.1 切削加工基本知识 198
10.2 车削加工 202
10.3 铣削、刨削与磨削加工 208
思考题与习题 214
第11章 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及热处理工艺设计 215
11.1 金属材料成为机器的制造过程简述 215
11.2 金属零件选材的一般原则 219
11.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制订简介 223
11.4 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25
11.5 典型零件的选材及加工工艺与热处理工艺分析 226
思考题与习题 229
参考文献 230
绪论
1 金属的晶体结构
1.1 金属晶体
1.2 金属的实际结构
1.3 金属的结晶
1.4 金属的变形与再结晶
2 合金的结构与结晶
2.1 合金的结构
2.2 合金的结晶
2.3 合金性能与相图的关系
3 铁碳合金相图及钢的热处理
3.1 铁碳合金相图
3.2 钢与白口铁的结晶分析
3.3 钢的热处理原理
3.4 钢的热处理工艺
3.5 钢的表面处理
4 钢材
4.1 钢材的分类与编号
4.2 合金元素的影响
4.3 特殊钢
4.4 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
5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5.1 铝合金
5.2 铜合金
5.3 钛合金
5.4 滑动轴承合金
6 金属的腐蚀与保护
6.1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常见腐蚀
6.2 金属的腐蚀原理
6.3 腐蚀的试验方法和对腐蚀程度的评定
6.4 金属的电化学保护
7 非金属材料
7.1 非金属材料的结构特点
7.2 高分子材料
7.3 船用涂料
7.4 硅酸盐材料
8 复合材料
8.1 材料复合的基本原理
8.2 玻璃钢
8.3 木材和其它复合材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