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局域网(LAN)的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Token Ring)、令牌总线(Token Bus)以及作为这三种网的骨干网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它们所遵循的都是IEEE(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制定的以802开头的标准。
IEEE 802在无线领域主要有四个工作组:802.11、802.15、802.16、802.20。在每个工作组下又设置了任务组(TG)。
802.11 无线局域网
已经通过的标准:802.11、802.11a、802.11b、802.11g、802.11F、802.11d。
正在研究的标准:802.11i。
802.15 无线个域网
IEEE 802.15.1:蓝牙;
IEEE 802.15.2:公用ISM频段内无线设备的共存问题;
IEEE 802.15.3a:UWB标准;
IEEE 802.15.3b:WPAN维护;
IEEE 802.15.4:研究低于200kbit/s数据传输率的WPAN应用。
IEEE 802.15.4:Mesh Network。
802.16 宽带无线接入(无线城域网)
已经通过的标准:802.16、802.16a、802.16c、802.16.2、802.16一致性测试。
正在研究的标准:802.16d、802.16e
802.20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处于提案征求阶段,还处于标准研究初期。
802.3 以太网
2000年12月,IEEE 802.3成立了第一英里以太网(EFM)特别工作组,致力于研究如何支持三种接入网拓扑以及相应的物理层:铜线上以太网(EoVDSL),在750m上传送10Mb/s;点到点光纤上的以太网,在最长10km上传送1000Mb/s;点到多点光纤上的以太网(EPON),在最长10km上传送1000Mb/s。因此,802.3ah标准中主要涉及VDSL和EPON两种标准。该标准已经到D3版本,处于研究阶段。
802.17 弹性分组环
2001年11月成立,将吸收千兆以太网的经济性、SDH对延时和抖动的严格保障、可靠的时钟和50ms环保护和恢复等特性,提出RPR的标准。
IEEE 802.11 ,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5.2GHz)。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IEEE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IEEE 802.11e,对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IEEE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APP, 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销。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h,2004年,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室内(indoor)和室外(outdoor)信道(5.2GHz频段)。
IEEE 802.11i,2004年,无线网络的安全方面的补充。
IEEE 802.11j,2004年,根据日本规定做的升级。
IEEE 802.11l,预留及准备不使用。
IEEE 802.11m,维护标准;互斥及极限。
IEEE 802.11n,更高传输速率的改善,支持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 提供标准速度300M,最高速度600M的连接速度
IEEE 802.11k,该协议规范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络频谱测量规范。该规范的制订体现了无线局域网络对频谱资源智能化使用的需求。
除了上面的IEEE标准,另外有一个被称为IEEE 802.11b+的技术,通过PBCC技术(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在IEEE 802.11b(2.4GHz频段) 基础上提供2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个IEEE的公开标准,而是一项产权私有的技术,产权属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IEEE 802.11a是802.11原始标准的一个修订标准,于1999年获得批准。802.11a标准采用了与原始标准相同的核心协议,工作频率为5GHz,使用52个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副载波,最大原始数据传输率为54Mb/s,这达到了现实网络中等吞吐量(20Mb/s)的要求。如果需要的话,数据率可降为48,36,24,18,12,9或者6Mb/s。802.11a拥有12条不相互重叠的频道,8条用于室内,4条用于点对点传输。它不能与802.11b进行互操作,除非使用了对两种标准都采用的设备。
目前共有11个与局域网有关的标准,它们分别是:
IEEE 802.1── 通用网络概念及网桥等
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等
IEEE 802.3──CSMA/CD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
IEEE802.4──ARCnet总线结构及访问方法,物理层规定
IEEE 802.5──Token Ring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等
IEEE 802.6── 城域网的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
IEEE 802.7── 宽带局域网
IEEE 802.8── 光纤局域网(FDDI)
IEEE 802.9── ISDN局域网
IEEE 802.10── 网络的安全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
是指打印服务器连接在网络上能过支持的网络标准,一般的打印服务器只能支持IEEE802.3系列的协议。
由于2.4GHz频带已经被到处使用,采用5GHz的频带让802.11a具有更少冲突的优点。然而,高载波频率也带来了负面效果。802.11a几乎被限制在直线范围内使用,这导致必须使用更多的接入点;同样还意味着802.11a不能传播得像802.11b那么远,因为它更容易被吸收。
尽管2003年的世界无线电通信会议让802.11a在全球的应用变得更容易,不同的国家还是有不同的规定支持。美国和日本已经出现了相关规定对802.11a进行了认可,但是在其它地区,如欧盟,管理机构却考虑使用欧洲的HIPERLAN标准,而且在2002年中期禁止在欧洲使用802.11a。在美国,2003年中期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决定可能会为802.11a提供更多的频谱。
在52个OFDM副载波中,48个用于传输数据,4个是引示副载波(pilot carrier),每一个带宽为0.3125MHz(20MHz/64),可以是二相移相键控(BPSK),四相移相键控(QPSK),16-QAM或者64-QAM。总带宽为20MHz,占用带宽为16.6MHz。符号时间为4毫秒,保护间隔0.8毫秒。实际产生和解码正交分量的过程都是在基带中由DSP完成,然后由发射器将频率提升到5GHz。每一个副载波都需要用复数来表示。时域信号通过逆向快速傅里叶变换产生。接收器将信号降频至20MHz,重新采样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来重新获得原始系数。使用OFDM的好处包括减少接收时的多路效应,增加了频谱效率。
802.11a产品于2001年开始销售,比802.11b的产品还要晚,这是因为产品中5GHz的组件研制成功太慢。由于802.11b已经被广泛采用了,802.11a没有被广泛的采用。再加上802.11a的一些弱点,和一些地方的规定限制,使得它的使用范围更窄了。802.11a设备厂商为了应对这样的市场匮乏,对技术进行了改进(802.11a技术已经与802.11b在很多特性上都很相近了),并开发了可以使用不止一种802.11标准的技术。已经有了可以同时支持802.11a和b,或者a、b、g都支持的双频,双模式或者三模式的的无线网卡,它们可以自动根据情况选择标准。同样,也出现了移动适配器和接入设备能同时支持所有的这些标准。
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可提供1、2、5.5及11Mbit/s的多重传送速度。它有时也被错误地标为Wi-Fi。实际上Wi-Fi是无线局域网联盟(WLANA)的一个商标,该商标仅保障使用该商标的商品互相之间可以合作,与标准本身实际上没有关系。在2.4-GHz的ISM频段共有14个频宽为22MHz的频道可供使用。IEEE 802.11b的后继标准是IEEE 802.11g,其传送速度为54Mbit/s。
IEEE 802.11g在2003年7月被通过。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跟802.11b相同),原始传送速度为54Mbit/s,净传输速度约为24.7Mbit/s(跟802.11a相同)。802.11g的设备向下与802.11b兼容。
其后有些无线路由器厂商因应市场需要而在IEEE 802.11g的标准上另行开发新标准,并将理论传输速度提升至108Mbit/s 或125Mbit/s。
IEEE 802.11i是IEEE为了弥补802.11脆弱的安全加密功能(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而制定的修正案,于2004年7月完成。其中定义了基于AES的全新加密协议CCMP(CTR with CBC-MAC Protocol),以及向前兼容RC4的加密协议TKIP(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
无线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从暴露到最终解决经历了相当的时间,而各大厂通信芯片商显然无法接受在这期间什么都不出售,所以迫不及待的Wi-Fi厂商采用802.11i的草案3为蓝图设计了一系列通信设备,随后称之为支持WPA(Wi-Fi Protected Access)的;之后称将支持802.11i最终版协议的通信设备称为支持WPA2(Wi-Fi Protected Access 2)的。
IEEE 802.11n,是2004年1月时IEEE宣布组成一个新的单位来发展的新的802.11标准,在市面上零售的相关产品版本为草拟版本2.0。传输速度理论值为300Mbit/s,因此需要在物理层产生更高速度的传输率,此项新标准应该要比802.11b快上50倍,而比802.11g快上10倍左右。802.11n也将会比无线网络传送到更远的距离。
在802.11n有两个提议在互相竞争中:
WWiSE (World-Wide Spectrum Efficiency) 以Broadcom为首的一些厂商支持。
TGn Sync 由Intel与Philips所支持。
802.11n增加了对于MIMO的标准,使用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来允许更高的数据传输率,并使用了Alamouti coding coding schemes 来增加传输范围。
IEEE 802.11k阐述了无线局域网中频谱测量所能提供的服务,并以协议方式规定了测量的类型及接收发送的格式。此协议制定了几种有测量价值的频谱资源信息,并建立了一种请求/报告机制,使测量的需求和结果在不同终端之间进行通信。协议制定小组的工作目标是要使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对测量信息的量读做出相应的传输调整,为此,协议制定小组定义了测量类型。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是世界上著名的专业组织,每年出版大量的技术杂志并召开很多会议。IEEE计算机委员会下设的IEEE 802负责制定电子工程和计算机领域的标准,从属关系如下图所示:
IEEE 802又称为LMSC(LAN /MAN Standards Committee,局域网/城域网标准委员会),致力于研究局域网和城域网的物理层和MAC层规范,对应OSI参考模型的下两层。
LMSC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下设工作组(Working Group)、研究组(Study Group)、技术顾问组(Technical Advisory Group)。曾经设立的多个SG已经合并到WG中,活跃的WG和TAG如下:
802.1 :高层局域网协议Higher Layer LAN Protocols
802.2 :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
802.3 :以太网Ethernet
802.4 :令牌总线Token Bus
802.5 :令牌环Token Ring
802.11: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
802.15:无线个域网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802.16:宽带无线接入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802.17:弹性分组环 Resilient Packet Ring
802.18:无线管制 Radio Regulatory TAG
802.19:共存 Coexistence TAG
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MBWA)
802.21:媒质无关切换 Media Independent Handoff
看你上网环境和上网需求。家庭网络和工作网络同为可信任网络,选择这两种网络类型会自动应用比较松散的防火墙策略,从而实现在局域网中共享文件、打印机、流媒体等功能。如果要局域网共享,特别是win7和xp或其...
重启 不行就重新安装驱动
https://jzkt.glodon.com/ 建筑课堂,有在线学习的
IEEE 802的标准草案首先在WG内进行投票,当达到75%以上同意后,则视为通过,并提交到LMSC进行Sponsor Ballot的投票。在LMSC投票过程中,如果90%以上同意,则视为通过,IEEE 802就可以将其发布为正式的标准,如IEEE 802.2、IEEE 802.3、IEEE 802.11。IEEE 802一般会将他们的标准提交到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后会以ISO的名义发布,如已经被ISO接受并发布的标准有:ISO/IEC 8802-1、ISO/IEC 8802-2、ISO/IEC 8802-3、ISO/IEC 8802-5、ISO/IEC 8802-11等。
技术标准体系
IEEE 802下设的不同WG研究不同领域的标准,当标准在IEEE 802获得通过后,就可以发布。因此IEEE 802的技术标准体系与它的WG分工是一一对应的。
下面介绍一下主要的工作组情况。
网络机房验收标准
网络机房验收标准 场地、环境 机房电源、地线要求: 使用不间断稳压电源供电。 提供稳压的标准交流电源(含 UPS)的输入中心线和输出中心线 不能相联,需分别接地,各自构成回路,不能交叉。 提供稳压的 220V交流电源到机架插座。 地线:机房设备机架全部接地,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 4欧姆;照 明、办公设备不得与设备电源相联。 设备场地、通信 1).设备场地 在每一处地点的设备包括如下内容: 机架; 容纳操作工作站的工作台; 打印机工作台; 机房应配备计算机地板,或相应的布线槽位及走线; 通用的工具、工作桌、工作椅应准备好。 2).通信 光纤或双绞线到机架或指定的设备安装位置或提供光纤或双绞 线信息点插座; 提供符合性能要求的光纤跳线与双绞线。 机房环境 机房设计的环境如下表如示: 机房环境要求表( (项目参考值) 1房间尺寸根据设备数量及尺寸而定。 2空气条件尘埃,低于 0.3mg/m3 3
网络论文
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设计 摘要 我在一家证券公司信息技术部分工作,我公司在 9798 年建成了与各公司总部及营业网 点的企业网络,并已先后在企业网络上建设了交易系统、办公系统,并开通了互联网应用。 因将对安全要求不同、 安全可信度不同的各种应用运行在同一网络上, 给黑客的攻击、 病毒 的蔓延打开了方便之门, 给我公司的网络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作为信息技术中心部门经 理及项目负责人, 我在资金投入不足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及成熟技术, 对公司网络 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划, 使改造后的网络安全级别大大提高。 本文将介绍我在网络安全性和 保密性方面采取的一此方法和策略, 主要包括网络安全隔离、 网络边界安全控制、 交叉病毒 防治、集中网络安全管理等, 同时分析了因投入资金有限, 我公司网络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 题或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 正文 我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公司在 98 年就
网络测量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根据测量的方式,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根据测量点的多少,分为单点测量与多点测量;根据被测量者知情与否,分为协作式测量与非协作式测量;根据测量所采用的协议,分为基于BGP 协议的测量、基于TCP/IP 协议的测量以及基于SNMP 协议的测量;根据测量的内容,分为拓扑测量与性能测量.
在主动测量方式中,通过向网络中发送数据,观察结果和发送数据所需时间来研究网络的行为.主动测量向网络中发送实际的业务量,利用这些业务量测量反映网络提供给其他用户的服务的参数,包括round-triptime(RTT)和丢包率.人们所做的大多数项目都涉及到主动测量.
在被动测量方式中,记录网络活动的探针被接入到网络中,在大多数情况下探接到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上,汇总和记录那条连接上业务流量的信息.
从测量点的数量来讲,网络测量分为单点和多点测量.在研究初期,许多工作都属于单点测量,但因为测量能力有限,搜集的信息不全面,分布式多点测量应运而生,尤其是多点主动测量,利用多个探测点得到的数据,能够综合出大规模的网络数据和单点所得不到的交叉路由信息.
单点测试的典型例子是贝尔实验室的InternetMapping 项目,这是一个非合作测量.该项目成功地描述了科索沃战争期间南斯拉夫和科索沃两个网络的拓扑变化情况,这表明在IP 网络测量中,单点非合作测量具有相当强的网络探测能力.这也是网络测量在军事领域中应用的典范.
在拓扑测量方面,多数项目显示的是逻辑拓扑关系图.随着测量范围的扩大,整张图规模结构也随之扩大,这时,人们往往希望与实际地域位置相对应,也就是具有地理信息的拓扑图.Skitter(CAIDA)针对从几个源点到成千上万个目标点收集到的路径信息进行拓扑结构和性能属性的可视化,并且开展了AS 的地理信息图方面的研究.
在性能测量方面,相关项目开展得较多,测量内容包括吞吐量、延迟、丢包率,并作网络可靠性、稳定性、可达性等方面的分析.这一方面是为了对一个特定网络进行维护管理,保障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是为了预报网络性能,如NPACI’s Network Weather Service[5]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监视、动态地预报(各种网络及计算资源)网络性能.收集某一时刻的数据,通过数值模型预测下一时段的TCP/IP 端到端的吞吐量、延迟,主要用于广域网上的大规模计算的调度.
局域网(LAN)的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Token Ring)、令牌总线(Token Bus)以及作为这三种网的骨干网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它们所遵循的都是IEEE(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制定的以802开头的标准,目前共有11个与局域网有关的标准,它们分别是:
IEEE 802.1──通用网络概念及网桥等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等
IEEE 802.3──CSMA/CD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
IEEE 802.4──ARCnet总线结构及访问方法,物理层规定
IEEE 802.5──Token Ring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等
IEEE 802.6──城域网的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
IEEE 802.7──宽带局域网
IEEE 802.8──光纤局域网(FDDI)
各国生产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较多,在其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中所遵循的基本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美国标准ANSI/EIA/TIA568A/B:《商务建筑电信布线标准》,ANSI/TIA/EIA568-A至A5,以及ANSI/TIA/EIA568-B.1至B.3;另一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SO/IEC11801:《信息技术——用户房屋综合布线》。目前该标准有三个版本:ISO/IEC11801:1995、ISO/IEC11801:2000、ISO/IEC11801:2000 。
美国标准将综合布线系统划分为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6个独立的子系统。国际标准则将其划分为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和水平布线子系统3部分,规定工作区布线为非永久性部分,工程设计和施工也不涉及为用户使用时临时连接的这部分。
我国原邮电部于1997年9月发布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3),该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SO/IEC11801。在制定行业标准时,对国际标准中收录的产品品种系列进行优化筛选,同时参考美国ANS/EIA/TIA568A,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予以吸收和完善,它的组成和子系统划分与国际标准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国通信行业标准既密切结合我国国情,也符合国际标准,它是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必须执行的权威性法规 。
由于中国对计算机的信息、网络布线方面的标准规范的制订比国外晚,现逐步在各行业中建立起统一标准或条例。中国有关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与验收标准名称主要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26.1-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一部分总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26.2-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二部分综合布线系统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26.3-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三部分综合布线系统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9254-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J11-8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50312一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