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引言
1.1 频谱的划分
1.2 微波射频器件的进展
1.3 微波射频集成电路的发展
1.4 微波射频测量技术的重要性
1.5 本书的目标和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微波网络理论
2.1 微波网络概述
2.2 微波网络散射参量(S参数)
2.3 传输参量(T参数)
2.4 电路参量
2.5 Smith圆图
2.6 二端口网络的互联
2.7 微波网络的信号流图及其应用
2.8 测量中常用微波元件的S参数模型
2.9 噪声技术
2.1 0De"para" label-module="para">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微波S参数测量技术
3.1 S参数测量系统的组成
3.2 同轴和在片测量系统
3.3 测量系统的校准
3.4 商用测量系统
3.5 一种低成本的在片微波测量方法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微波射频噪声测量技术
4.1 噪声的特性
4.2 噪声的种类
4.3 二端口网络的噪声系数
4.4 噪声系数测量技术
4.5 二端口网络的噪声参数
4.6 噪声参数测量技术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微波射频电路功率测量技术
5.1 二端口网络功率增益
5.2 非线性特性
5.3 微波射频功率器件
5.4 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5.5 功率测量技术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微波射频测量技术是验证微波射频器件性能和检验理论设计的必需技术,是微波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基础,随着通信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外对微波射频测量技术和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微波射频测量逐渐显示了在整个系统级及器件级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测量的微波网络理论、微波s参数测量技术(包括同轴测量技术和在片测量技术)、微波射频电路噪声和功率测量技术等。本书基本概括了当前所需的微波射频测量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教学用书及相关科研人员和工程人员的参考书。
这个你只能自己在网上查查看,别人是帮助不了你的,要靠自己
三维测量,顾名思义就是被测物进行全方位测量,确定被测物的三维坐标测量数据。其测量原理分为测距、角位移、扫描、定向四个方面。根据三维技术原理研发的仪器包括拍照式(结构光)三维扫描仪[1] &...
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它是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个突破,它由基准站接收机、数据链、 流动站接收机...
《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作为机电类专业的基础性专业课程,作者在多年潜心研究国内外著名院校的《测试技术基础》课程动态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将相关课程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改革,将教学效果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微波射频之开关参数说明
微波射频之开关参数说明 ? 微波射频之开关参数说明 ? ? 备注:整理的资料均是产品选择时的基本参数,具体工作原理不作详细介 绍,可参见相关参考书目。 ? ? ? PIN 二极管开关 ? ? ? 微波开关利用 PIN 管在直流正、反偏压下呈现近似导通和关断的阻抗特 性,实现了控制微波信号通道转换的作用。 ? ? ? PIN 二级管的直流伏安特性和 PN 结二极管是一样的,但是在微波频段却 有本质的区别。由于 PIN 二级管 I 层的总电荷主要由偏置电流产生,而不是 由微波电流瞬时值产生的,所以其对微波信号只呈现一个线形电阻。此阻值 由直流偏置决定,正偏时阻值小,接近于短路,反偏时阻值大,接近于断路。 因此 PIN 二极管对于微波信号不产生非线形整流作用,这是和一般二极管的 本质区别,所以适合用于微波控制器件。 ? ? ? 主要参数说明 ? ? ? 插入损耗和隔离度 ? ? ? PIN 管实
由于设计的合理性,此微波射频开关参数(反射系数、传输系数、隔离度)非常理想。本设计高度模块化,使得电路故障的检测变得容易。另外,设计应用灵活,4输入2输出可以利用一定的组合逻辑得到想要的输入输出组合。在核磁共振系统中,16输入2输出得到广泛应用。
《测量技术基础》可作为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测量教学与科研、生产的科技人员参考。全书共13章,由张坤宜任主编。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重点讲述了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主要物理量(电压、频率、时间、相位)、元件参数、阻抗、噪声等的基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及常规仪器(示波器、信号源、计数器等)的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并对数据域测量、智能测量系统、虚拟仪器这些体现现代高科技的测量技术与仪器在《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的最后一章作了适度的介绍。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编写思路清晰,概念和原理讲述透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方法明了实用,必要的数学推导简明扼要,结论明确醒目。各章末配有小结与难度适中的习题,书末配有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既可作为高等工业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电类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